2023最新-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优秀6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6篇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运用查字典、联系生活和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学无止境,为人要谦逊大度、真诚无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纠正字音。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二、精读品悟
孔子怎样拜师?
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自由读读句子,谈谈体会到一个怎样的孔子?
2、能说说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板书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3、出示地图:指出曲阜和洛阳的位置。
4、理解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
想象:曲阜和洛阳上千里的路途中,孔子渴了喝______,饿了吃______,累了就______,天黑了,住在______,用书上的词语概括,就是——风餐露宿;孔子白天忙着赶路,为了早一点走到洛阳,有时候晚上还要______,用一个词来描述,就是——日夜兼程:孔子到了洛阳,他的脸上______,衣服上______,鞋子______,孔子这副样子,用下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风尘仆仆。
引读词语:此去上千里,孔子也许从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直走到了炎炎夏日,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此去上千里,孔子也许从硕果累累的秋天一直走到了寒风凛冽的严冬,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
5、带着体会齐读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6、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读懂了孔子怎样拜师。
三、品读体验
教师过渡:是啊,风尘仆仆的孔子不顾旅途的劳累,不顾几个月来
的艰辛,片刻没有休息,就拜见了老师。
师徒见面后的这番对话又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动呢,请大家同桌之间自由的分角色读读这段对话。
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
指名读。
教师指导:读好对话,我们不仅要注意人物说了什么,还要注意他们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指导:
(1)孔子几次向老师行礼?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带着你的体会再来
读孔子的话。
(2)“纳闷”是什么意思?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3)老子还为什么事纳闷呢?指名读“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原因是——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联系上下文,读懂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是——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3、再次练读对话。
学生带着理解自己练习。
师生合作读对话。
学生再练习。
指生分角色读对话。
孔子是怎样跟从老师学习的?
1、指名读:“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
2、教师:孔子是怎样跟从老师学习的呢?课文写的比较简略,只有一句话。
同学们展开想象,写一写:孔子什么时间有了问题,就会怎么办?
2、交流,指导。
四、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孔子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不仅拜老子这样的圣人为师,还曾经拜一个名叫项橐的七岁小孩为师。
读读《孔子拜七岁项橐为师》这个故事,你会对“孔子拜师”有新的认识。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基本上能通过把握一段话中重点句,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
例如第一段抓住“远近闻名、不够渊博”,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
我先在学生理解词语中各自意思的基础上,再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
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
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
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
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在这节课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对“学习是无止境”的理解,其实学生点到“人活到老就要学到老”而我却“纠缠不清”反复问学生,以至于学生不会联系,实际说没有举出实例,本以为经过这样的引导,对学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可是起到了反作用,下来自己在想,有时候老师说的多了真的还不如不说,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领悟!
其次,课堂整体把握不够。
课堂中虽然我以一条线来贯穿全文,但是在谈论孔子的品行时,没有整体把握。
我逐句出示,逐句读、理解、再读,缺少与文本语言环境的相结合。
再次,关于从句子中理解人的品行,先让学生自己在文中找找,然后我再出示,而我把孔子和老子的对话直接打到了大屏幕上,没有把学习思考的机会留给学生,剥夺了他们主动学习的机会!还有就是在感悟读的过程中比较啰嗦,学生已经读的很好了,而我还是让学生反复读浪费掉
了一大部分时间,让最后在学生练习写没有了充分的时间!
课堂中还需要我去斟酌地地方很多。
花更多时间去琢磨、思考、实践,让我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篇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兼、仆”等7个字。
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的道理,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PPT课件与Flash动画演示)。
2、学生搜集有关孔子的名言,并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媒体激趣,“走近孔子”
1、谈话:同学们,还记得今年的奥运会开幕式吗?(投影出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们知道这句话出自什么地方吗?(《论语》)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播放flash动画)
2、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
3、思考: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
3、感知课文大意。
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
3、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4、全班交流: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投影出示相关语句)(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第二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应怎样读好这句话?
(2)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
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3)“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
(4)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5)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四、拓展延伸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篇三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孔子是怎么学的?
如果用课后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
二、研读老子。
那作为孔子要拜访的老师xx老子,他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谁来说说。
老子很谦虚?迎候等候,迎候是什么意思呢?迎就是迎接,候就是等候?那老子为什么不等候,而是迎候孔子呢?
老子也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孔子。
毫无保留是什么意思呢?
老子怎么教?真是无私呀,不怕孔子超过他。
老子还会怎么教?
三、总结
就像孔子的名言说的那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孔子和老子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些什么呢?
再来读读这句话,看来要想赢得人们的敬重,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崇高的品行。
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努力,有一天,也能成为受人敬重的人。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第五册的17课,本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求学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着力于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人物品行。
比如:我用查字典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了“渊博”的意思。
而在第二段中的“上千里”我则是利用了课件,先让学生看看地图上曲阜和洛阳的距离仿佛很近,但实际上孔子要走50万米,然后在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50万米换算成学校操场的2500圈,这样就体会了孔子去拜师的路途是多么的遥远。
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重点词语,先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其字面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孔子在拜师的遥远路途中都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学生就准确了理解了这两个词的意思。
这样的多种方法的。
利用,帮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了词语的含义,体会了人物的品行。
同时,我在授课中还注意了拓展教学内容,使教学范围更为宽泛。
在讲授“学习是没有尽头的”我先帮助学习把这句话概括为“学无止境”四个字,然后再让学生联系课文来说说含义,再向生活拓展,说说身边还有哪些人也是这样学无止境的?在讲孔子求学时,我把课后的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引入到教学中,利用名言说说,孔子还是怎样向老子学习的,这样,不仅处理了课后拓展的内容,而且更丰富了文本内容,加深了理解。
但这节课的设计上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课堂上朗读的比较少,尤其是孔子和老子见面的对话,更是没有处理,应该把角色朗读和理解相结合,互相促进,这也是这节的硬伤之处。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篇四【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表格。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
(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
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资料:听了有关孔子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谈感想进一步了解孔子)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放动画朗读)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2、寻求答案,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⑴ 谈孔子:
①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
⑤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 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
⑴ 谈老子:
①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⑴ 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4、演读。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
四、拓展活动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分小组编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的小文章。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和标题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代表朗读本小组小文章。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篇五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表格。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
(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
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资料:听了有关孔子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放动画朗读)
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2.寻求答案,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4.演读。
拓展活动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分小组编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的小文章。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和标题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代表朗读本小组小文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表格。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
(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
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资料:听了有关孔子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放动画朗读)
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2.寻求答案,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4.演读。
拓展活动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分小组编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的小文章。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和标题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代表朗读本小组小文章。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篇六【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习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谈感想)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
(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推荐班内一两名朗读好的同学当“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⑴ 谈孔子:
①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
老子为师。
②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
⑤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 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
⑴ 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⑴ 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
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
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1、生自由练读。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3、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
四、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五、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
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六、课外实践
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综合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