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理禅趣知识简介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骆驼把头伸入瓮中吃谷,又不能出来。已经不能 出来了,这个人把它作为一件烦恼的事。
愚人食盐
佛理
修行人适当地节制饮食,少欲知足,是对于身 体和修行都有好处的。但 “外道” 矫枉过正, 对修行却没有一点儿益处。
哲理
做事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要全面看待问题,避免以偏概全; 学会克制私欲,不可贪得无厌;
人生启示: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
禅,是梵语的音译,指的是将心专注于 某一对象,在彻底寂静中呈现的神秘思维状 态,所以名为禅宗。以达摩为中国始祖,故 又称达摩宗;也因自称得佛心印,又称为佛 心宗。达摩传法弟子为二祖慧可,慧可之传 法弟子为三祖僧璨,其传法弟子为四祖道信。 道信传法弟子为五祖弘忍,立东山法门,其 门下分赴两京弘法,名重一时。其中有神秀、 传法弟子六祖慧能二人分立为北宗渐门与南
宗顿门。
禅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 教流派,它既不是延续印度佛教已有的 某个宗派,也不完全信奉某部已有的经 典,而是建立了自己的宗经,标榜自己 独特的修持方式。它是完全中国化的佛 教,它公开宣称以六祖慧能的言教为经, 并以开坛立宗的形式命之为《坛经》。 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创作的、被公 开而持久地称为“经”的佛教著作。禅 宗自称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以心传心”。
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 《周易》的研究和解说。是魏晋时期的 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 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
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
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 老子为创始人,故名。黄老之 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 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 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 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
人生启示:
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切不可因为目标太远而放弃 一切努力;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
入海取沉水
哲理 随波逐流和急于求成,会导致“事倍功半”
认清事物本质,不盲目效仿; 执着于目标,有恒心,方可取得成功。
驼瓮俱失
哲理 身处两难困境,需冷静思考、正确处理;
要有主见,不可轻信他人。
玄学, 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 尚老庄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晋玄学。 “玄”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老子》: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王弼《老子 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 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
同床异梦:出自《古尊宿语录》:“同 床共被,梦各不同。”比喻一起生活或 者共事,却各有各的打算。
闭门造车:出自《祖堂集》:“闭门造 车,出门合辙。”意思是,虽然关起门 来造车,但是由于按照统一的规格制作, 使用时自然和道路上的车辙相合;由于 义理一致,今天的修行者自然会和古代 的圣贤相应。 皆大欢喜:出自《金刚经》结尾:“闻 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意思 是听佛讲完了这部佛经后,大家都非常 高兴,诚心实意地接受了佛佗的教导, 并照着去做。还有些经书,如《维摩诘 经》《法华经》《圆觉经》等也都有相 同或类似的结尾。
六祖慧能是禅宗的发扬光大 者,提倡佛性本有、无住生心、 顿悟法门。慧能以后,禅宗广为 流传,于唐末五代时达于极盛。 禅宗使中国佛教发展到了顶峰, 对中国古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三生有幸 大显神通 不二法门 借花献佛 看破红尘 一尘不染 五体投地 半路出家 大彻大悟 善男信女 生老病死 顶礼膜拜 无事不登三宝殿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不看僧面看佛面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临时抱佛脚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
5、寻即取果,一一皆尝
接着
6、尾何以白
变白,形容词活用动词
7、自得出之
使动用法,使…出来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饭菜)味道鲜美的原因,是因为有盐,很少的一 点尚且这样,何况再多一点呢。
2、其所乘马为他所夺。
3、他骆所驼乘入坐头的瓮马中被别食人谷夺,走又不得出。既不得出, 以为忧恼。
佛教初入我国的时间,当在公元1世纪 汉明帝前后。一般说法源于“白马驮经”故 事,即东汉永平年间(58年—75年),汉明 帝夜梦有神人全身金色,顶上有光,在殿前 绕梁飞行。翌日问讯群臣,学识渊博的大臣 傅毅告之为佛。于是明帝派遣使者蔡愔 (yīn)等西行求法,永平十年(67年)在 大月氏遇见西域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便邀 请他们来汉地传授佛教。他们用白马驮着佛 像和经卷,回到洛阳。明帝为表示欢迎,在 洛阳建起我国首座佛教寺庙“白马寺”。
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真 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凡事应努力达到不 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最佳状态。
渴见水
佛理 有些人强词夺理地坚持着怪僻的见解,以为佛教
戒律很宽泛、很严格,一时不能全部接受,索性 舍弃不受,最终没有得道的希望,可怜可笑!
哲理
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实事求是,切忌贪多求大; 做好眼前事,防止好高骛远; 明确目标,量力而行 ;
据史书记载,梁武帝时建康的佛寺数甚 至超过了500座。隋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 繁荣,国际文化交流活跃,佛教综合南北思 想体系,发展为许多新的宗派。并结合中国 人自己的文化传统,创造性地确立了最具中 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五代以后,佛 教开始走向衰落,除禅宗、净土宗持续发展 之外,其他宗派已经消失或者影响甚微了。 但是,佛教的思想已经内化进了中国人的文 化心理中,对中国哲学、文学、艺术、政治 等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佛理禅趣知识简介
佛教产生于公 元前6-5世纪的古 代印度。由当时的 迦毗罗卫国(今尼 泊尔境内)王子释 迦牟尼所创,因而 又称“释教”。佛 教与基督教、伊斯 兰教并称为世界三 大宗教。
释迦牟尼(约前566-前486年), 这个名号 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牟 尼是寂默(清净)的意思。据说他幼时受传统的 婆罗门教育;20岁时,始感人世生、老、病、死 的各种苦恼,又对当时的婆罗门教不满,遂舍弃 王族生活,出家寻访师友,探索人生解脱之道。 开始时,他在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学习禅定,后 在尼连禅河畔独修苦行,进而至伽耶,在菩提树 下深思默想,经过7天7夜之后,终于“悟道成 佛”,这一年他35岁。之后,他在印度北部、中 部恒河流域一带任教,历时45年,从者甚众,流 传下来,称为佛教。据经典记载,佛圆寂时,寿 80岁。
• 佛性本有
佛性是众生本来就具有的,凡和圣的区别 在于是否悟到它。佛在心中,自心即是佛,不 须向外索求。
• 无住生心
要在没有执著的情况下,保持心的圆融无 滞,自然流转。
• 顿悟法门
从众生到佛的转化就在一念之间,转化的 形式就是“悟”和“顿悟”。“悟”就是“一 念相应,便成正觉”,“顿悟”即“不由阶渐,
拖泥带水:出自《五灯会元》:“狮子 翻身,拖泥带水。”这是禅宗僧人常用 的一个譬喻,表示法力强大。
神通广大:佛教宣称,释迦牟尼具有神 秘莫测、无所不能的力量,这种力量叫 做“神通力”。“神通广大”用来形容 佛的法力广大无边。
引火烧身:出自《法苑珠林》。佛教宣 称,罗汉成佛的时候,处理肉身的方法 之一,是“自心出火烧身”。
“南能北秀” 一说提出自己 的看法。
神秀:渐悟 循序渐进
语 言 特 征
华语 。言 善质 于朴 运简 用洁 比, 喻不 。尚
浮
寓言:
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 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 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 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 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充 满智慧哲理。
二、汉语中有很多成语来自佛典,请在辞 书中查找下列成语的出处和本义。
鹦鹉学舌:出自《景德传灯录》。 本义是说,佛经传达的是佛的意 思,不理解佛的意思只是诵读经 文,就像鹦鹉学人说话一样。
解铃还须系铃人:出自《指月 录》。比喻谁弄出来的事情,谁 惹出来的麻烦,仍须由谁解决。
预习检测
一、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1、至于他家 2、既得盐美
பைடு நூலகம்
到 味道鲜美
3、食已口爽
败坏了口味
4、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诣:到…地方去 直:通“值”价值
大千世界:出自《起世经》和《长阿含经》。“世界”, 本是一个佛教名词,指的是无穷无尽的时间(世)和广 袤无垠的空间(界)。佛教认为,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 它的周围分布着广阔的大海。大海中分布着四大部洲, 它们分别有两个“中洲(大岛)”,统称为“八中洲”。 在大海的外面,则环绕着九座山,每座山也为大海所环 绕。这些统称为“九山八海”,它们被同一日月所照, 构成了一个“小世界”。佛教把“小世界”的1000倍叫 做“小千世界”;把“小千世界”的1000倍叫做“中千 世界”;“中千世界”的1000倍则叫做“大千世界”。
应当引导弟子自己领悟。”弘忍 又说:“慧能!自古传授法器, 都是很危险的事情,就像生命悬 在发丝上一样!如果你在这里停 留,有人就会害你,你应该即刻 就离开这里。”
世人都流传着“南能北秀”的说
法,却未能知道根本的缘由。神秀 禅师,在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担任 住持修行;慧能大师,在邵州城东 三十五里的曹溪山修行。佛法均属 一个宗派,因为传人居住一南一北, 所以就有南北流派。为什么又有渐 悟和顿悟的区别?佛法只有一种, 人领悟佛法有慢有快,领悟慢
佛教内部由于对释迦牟尼所说的教 义有不同的理解和阐发,先后形成了许 多不同的派别。按照其教理等方面的不 同,以及形成时期的先后,可归纳为大 乘和小乘两大基本派别。
此外,由于传入时间不同和民族文 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 成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上 座部佛教(巴利语系)。藏传佛教,俗 称喇嘛教。
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坛经》 又称《六祖坛 经》或《六祖 大师法宝坛 经》,中国佛 教禅宗典籍。 禅宗六祖慧能 说,弟子法海 集录。
五祖弘忍和尚夜里到了三更天的
时候,把慧能召唤到佛堂里,为他 解说《金刚经》。慧能一经传授, 顿时就领悟了佛法。当天夜里接受 训导,别人都不知道。于是弘忍和 尚就把顿悟的法门和本门的信物袈 裟传给了慧能:“你就是六代祖师 了,这件袈裟就是信物,要代代传 下去;本门修行要‘以心传心’,
本来面目:出自《坛经》。原指内心纯 真的自性,后来用来表示事物原来的样 子。
头头是道:这是一个禅宗用语,表示 “道”无所不在。语出《续传灯录》: “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自作自受:出自《太子成道经》:“自 作业时应自受。”指的是:自己造下的 业因,应该由自己承担后果。
自欺欺人:出自《石门文字禅》:“古 盖吾法中罪人,而自以能嗣云门,其自 欺欺人之状,不穷而自露。”意思是, 从前有个违犯了佛法的人,却自以为能 够承继云门大师的衣钵,他那种既欺骗 自己又欺骗别人的样子,不用去描述就 已经全部显示出来了。
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影响不大,依附于 黄老之学,在皇室宫廷的狭小天地里,十分 微弱而缓慢地传播着。随着越来越多的佛经 被译成汉语,再加上统治阶级的支持,佛教 从三国两晋开始逐渐流传开来,越来越显示 出自己的独立品格。魏晋时代,佛教与玄学 合流,大乘佛教的“般若学”借“玄学”之 风繁盛起来;东晋、十六国时期,出现了汉 地佛教的第一个高潮。经过四五个世纪的流 传之后,中国佛教进入了宗派形成和发展的 大成时期。儒、佛、道三者鼎足而立。
天女散花:《维摩诘经》记载,天女受如来 佛的派遣,前去检验诸菩萨和弟子们的道行, 将满篮鲜花自空中倾下,落向正在参禅的众 人身上。道行够的就会从身上坠落,唯有道 行不够的才会附着在身上不下坠。
水涨船高:出自《五灯会元》:“十五日前, 水涨船高。”禅宗认为,“烦恼是功德之 体”,烦恼越多,心的觉醒就越深刻,就像 水位上升,船身也会随之升高一样。这是个 带有朴素的辩证法的观点。“水涨船高”最 初就是用来说明这个道理。
的,就采用渐悟的方法,领悟快的, 就采用顿悟的方法。佛法本身没有 顿和渐的区别,但是因为人的根器 有迟钝和敏捷的区别,所以才有了 渐、顿之称。
《
《慧能受法》
行事谨慎, 办事稳妥。
说的是慧能 语重心长,
坛 受衣法时的 寄寓厚望。
经 情景和弘忍 关心弟子,
》 的教诲
谋事周全
两 《南能北秀》 慧能:顿悟 则 这段文字是对 直指人心
愚人食盐
佛理
修行人适当地节制饮食,少欲知足,是对于身 体和修行都有好处的。但 “外道” 矫枉过正, 对修行却没有一点儿益处。
哲理
做事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要全面看待问题,避免以偏概全; 学会克制私欲,不可贪得无厌;
人生启示: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
禅,是梵语的音译,指的是将心专注于 某一对象,在彻底寂静中呈现的神秘思维状 态,所以名为禅宗。以达摩为中国始祖,故 又称达摩宗;也因自称得佛心印,又称为佛 心宗。达摩传法弟子为二祖慧可,慧可之传 法弟子为三祖僧璨,其传法弟子为四祖道信。 道信传法弟子为五祖弘忍,立东山法门,其 门下分赴两京弘法,名重一时。其中有神秀、 传法弟子六祖慧能二人分立为北宗渐门与南
宗顿门。
禅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 教流派,它既不是延续印度佛教已有的 某个宗派,也不完全信奉某部已有的经 典,而是建立了自己的宗经,标榜自己 独特的修持方式。它是完全中国化的佛 教,它公开宣称以六祖慧能的言教为经, 并以开坛立宗的形式命之为《坛经》。 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创作的、被公 开而持久地称为“经”的佛教著作。禅 宗自称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以心传心”。
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 《周易》的研究和解说。是魏晋时期的 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 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
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
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 老子为创始人,故名。黄老之 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 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 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 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
人生启示:
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切不可因为目标太远而放弃 一切努力;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
入海取沉水
哲理 随波逐流和急于求成,会导致“事倍功半”
认清事物本质,不盲目效仿; 执着于目标,有恒心,方可取得成功。
驼瓮俱失
哲理 身处两难困境,需冷静思考、正确处理;
要有主见,不可轻信他人。
玄学, 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 尚老庄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晋玄学。 “玄”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老子》: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王弼《老子 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 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
同床异梦:出自《古尊宿语录》:“同 床共被,梦各不同。”比喻一起生活或 者共事,却各有各的打算。
闭门造车:出自《祖堂集》:“闭门造 车,出门合辙。”意思是,虽然关起门 来造车,但是由于按照统一的规格制作, 使用时自然和道路上的车辙相合;由于 义理一致,今天的修行者自然会和古代 的圣贤相应。 皆大欢喜:出自《金刚经》结尾:“闻 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意思 是听佛讲完了这部佛经后,大家都非常 高兴,诚心实意地接受了佛佗的教导, 并照着去做。还有些经书,如《维摩诘 经》《法华经》《圆觉经》等也都有相 同或类似的结尾。
六祖慧能是禅宗的发扬光大 者,提倡佛性本有、无住生心、 顿悟法门。慧能以后,禅宗广为 流传,于唐末五代时达于极盛。 禅宗使中国佛教发展到了顶峰, 对中国古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三生有幸 大显神通 不二法门 借花献佛 看破红尘 一尘不染 五体投地 半路出家 大彻大悟 善男信女 生老病死 顶礼膜拜 无事不登三宝殿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不看僧面看佛面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临时抱佛脚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
5、寻即取果,一一皆尝
接着
6、尾何以白
变白,形容词活用动词
7、自得出之
使动用法,使…出来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饭菜)味道鲜美的原因,是因为有盐,很少的一 点尚且这样,何况再多一点呢。
2、其所乘马为他所夺。
3、他骆所驼乘入坐头的瓮马中被别食人谷夺,走又不得出。既不得出, 以为忧恼。
佛教初入我国的时间,当在公元1世纪 汉明帝前后。一般说法源于“白马驮经”故 事,即东汉永平年间(58年—75年),汉明 帝夜梦有神人全身金色,顶上有光,在殿前 绕梁飞行。翌日问讯群臣,学识渊博的大臣 傅毅告之为佛。于是明帝派遣使者蔡愔 (yīn)等西行求法,永平十年(67年)在 大月氏遇见西域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便邀 请他们来汉地传授佛教。他们用白马驮着佛 像和经卷,回到洛阳。明帝为表示欢迎,在 洛阳建起我国首座佛教寺庙“白马寺”。
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真 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凡事应努力达到不 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最佳状态。
渴见水
佛理 有些人强词夺理地坚持着怪僻的见解,以为佛教
戒律很宽泛、很严格,一时不能全部接受,索性 舍弃不受,最终没有得道的希望,可怜可笑!
哲理
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实事求是,切忌贪多求大; 做好眼前事,防止好高骛远; 明确目标,量力而行 ;
据史书记载,梁武帝时建康的佛寺数甚 至超过了500座。隋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 繁荣,国际文化交流活跃,佛教综合南北思 想体系,发展为许多新的宗派。并结合中国 人自己的文化传统,创造性地确立了最具中 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五代以后,佛 教开始走向衰落,除禅宗、净土宗持续发展 之外,其他宗派已经消失或者影响甚微了。 但是,佛教的思想已经内化进了中国人的文 化心理中,对中国哲学、文学、艺术、政治 等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佛理禅趣知识简介
佛教产生于公 元前6-5世纪的古 代印度。由当时的 迦毗罗卫国(今尼 泊尔境内)王子释 迦牟尼所创,因而 又称“释教”。佛 教与基督教、伊斯 兰教并称为世界三 大宗教。
释迦牟尼(约前566-前486年), 这个名号 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牟 尼是寂默(清净)的意思。据说他幼时受传统的 婆罗门教育;20岁时,始感人世生、老、病、死 的各种苦恼,又对当时的婆罗门教不满,遂舍弃 王族生活,出家寻访师友,探索人生解脱之道。 开始时,他在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学习禅定,后 在尼连禅河畔独修苦行,进而至伽耶,在菩提树 下深思默想,经过7天7夜之后,终于“悟道成 佛”,这一年他35岁。之后,他在印度北部、中 部恒河流域一带任教,历时45年,从者甚众,流 传下来,称为佛教。据经典记载,佛圆寂时,寿 80岁。
• 佛性本有
佛性是众生本来就具有的,凡和圣的区别 在于是否悟到它。佛在心中,自心即是佛,不 须向外索求。
• 无住生心
要在没有执著的情况下,保持心的圆融无 滞,自然流转。
• 顿悟法门
从众生到佛的转化就在一念之间,转化的 形式就是“悟”和“顿悟”。“悟”就是“一 念相应,便成正觉”,“顿悟”即“不由阶渐,
拖泥带水:出自《五灯会元》:“狮子 翻身,拖泥带水。”这是禅宗僧人常用 的一个譬喻,表示法力强大。
神通广大:佛教宣称,释迦牟尼具有神 秘莫测、无所不能的力量,这种力量叫 做“神通力”。“神通广大”用来形容 佛的法力广大无边。
引火烧身:出自《法苑珠林》。佛教宣 称,罗汉成佛的时候,处理肉身的方法 之一,是“自心出火烧身”。
“南能北秀” 一说提出自己 的看法。
神秀:渐悟 循序渐进
语 言 特 征
华语 。言 善质 于朴 运简 用洁 比, 喻不 。尚
浮
寓言:
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 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 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 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 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充 满智慧哲理。
二、汉语中有很多成语来自佛典,请在辞 书中查找下列成语的出处和本义。
鹦鹉学舌:出自《景德传灯录》。 本义是说,佛经传达的是佛的意 思,不理解佛的意思只是诵读经 文,就像鹦鹉学人说话一样。
解铃还须系铃人:出自《指月 录》。比喻谁弄出来的事情,谁 惹出来的麻烦,仍须由谁解决。
预习检测
一、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1、至于他家 2、既得盐美
பைடு நூலகம்
到 味道鲜美
3、食已口爽
败坏了口味
4、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诣:到…地方去 直:通“值”价值
大千世界:出自《起世经》和《长阿含经》。“世界”, 本是一个佛教名词,指的是无穷无尽的时间(世)和广 袤无垠的空间(界)。佛教认为,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 它的周围分布着广阔的大海。大海中分布着四大部洲, 它们分别有两个“中洲(大岛)”,统称为“八中洲”。 在大海的外面,则环绕着九座山,每座山也为大海所环 绕。这些统称为“九山八海”,它们被同一日月所照, 构成了一个“小世界”。佛教把“小世界”的1000倍叫 做“小千世界”;把“小千世界”的1000倍叫做“中千 世界”;“中千世界”的1000倍则叫做“大千世界”。
应当引导弟子自己领悟。”弘忍 又说:“慧能!自古传授法器, 都是很危险的事情,就像生命悬 在发丝上一样!如果你在这里停 留,有人就会害你,你应该即刻 就离开这里。”
世人都流传着“南能北秀”的说
法,却未能知道根本的缘由。神秀 禅师,在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担任 住持修行;慧能大师,在邵州城东 三十五里的曹溪山修行。佛法均属 一个宗派,因为传人居住一南一北, 所以就有南北流派。为什么又有渐 悟和顿悟的区别?佛法只有一种, 人领悟佛法有慢有快,领悟慢
佛教内部由于对释迦牟尼所说的教 义有不同的理解和阐发,先后形成了许 多不同的派别。按照其教理等方面的不 同,以及形成时期的先后,可归纳为大 乘和小乘两大基本派别。
此外,由于传入时间不同和民族文 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 成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上 座部佛教(巴利语系)。藏传佛教,俗 称喇嘛教。
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坛经》 又称《六祖坛 经》或《六祖 大师法宝坛 经》,中国佛 教禅宗典籍。 禅宗六祖慧能 说,弟子法海 集录。
五祖弘忍和尚夜里到了三更天的
时候,把慧能召唤到佛堂里,为他 解说《金刚经》。慧能一经传授, 顿时就领悟了佛法。当天夜里接受 训导,别人都不知道。于是弘忍和 尚就把顿悟的法门和本门的信物袈 裟传给了慧能:“你就是六代祖师 了,这件袈裟就是信物,要代代传 下去;本门修行要‘以心传心’,
本来面目:出自《坛经》。原指内心纯 真的自性,后来用来表示事物原来的样 子。
头头是道:这是一个禅宗用语,表示 “道”无所不在。语出《续传灯录》: “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自作自受:出自《太子成道经》:“自 作业时应自受。”指的是:自己造下的 业因,应该由自己承担后果。
自欺欺人:出自《石门文字禅》:“古 盖吾法中罪人,而自以能嗣云门,其自 欺欺人之状,不穷而自露。”意思是, 从前有个违犯了佛法的人,却自以为能 够承继云门大师的衣钵,他那种既欺骗 自己又欺骗别人的样子,不用去描述就 已经全部显示出来了。
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影响不大,依附于 黄老之学,在皇室宫廷的狭小天地里,十分 微弱而缓慢地传播着。随着越来越多的佛经 被译成汉语,再加上统治阶级的支持,佛教 从三国两晋开始逐渐流传开来,越来越显示 出自己的独立品格。魏晋时代,佛教与玄学 合流,大乘佛教的“般若学”借“玄学”之 风繁盛起来;东晋、十六国时期,出现了汉 地佛教的第一个高潮。经过四五个世纪的流 传之后,中国佛教进入了宗派形成和发展的 大成时期。儒、佛、道三者鼎足而立。
天女散花:《维摩诘经》记载,天女受如来 佛的派遣,前去检验诸菩萨和弟子们的道行, 将满篮鲜花自空中倾下,落向正在参禅的众 人身上。道行够的就会从身上坠落,唯有道 行不够的才会附着在身上不下坠。
水涨船高:出自《五灯会元》:“十五日前, 水涨船高。”禅宗认为,“烦恼是功德之 体”,烦恼越多,心的觉醒就越深刻,就像 水位上升,船身也会随之升高一样。这是个 带有朴素的辩证法的观点。“水涨船高”最 初就是用来说明这个道理。
的,就采用渐悟的方法,领悟快的, 就采用顿悟的方法。佛法本身没有 顿和渐的区别,但是因为人的根器 有迟钝和敏捷的区别,所以才有了 渐、顿之称。
《
《慧能受法》
行事谨慎, 办事稳妥。
说的是慧能 语重心长,
坛 受衣法时的 寄寓厚望。
经 情景和弘忍 关心弟子,
》 的教诲
谋事周全
两 《南能北秀》 慧能:顿悟 则 这段文字是对 直指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