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对思维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对思维的影响
“所谓天堂,就是一个有着美国式的房屋、中国食物、英国警察、德国汽车和法国艺术的地方。

所谓地狱,是一个有着日本氏房屋、中国警察、英国食物、英国食物、德国艺术和法国汽车的地方。

”这是一则关于文化刻板印象的戏谑之言,有夸张的成分,但它确实在部分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对人们所产生的影响。

在我们眼中,英国人总是带着冷幽默的绅士,德国人和日本人总是严谨呆板的,美国人总是热情奔放的,而法国人总是浪漫且懂得享受生活的。

除了这种对性格的影响,文化对人们的影响还表现在很多方面。

比如文化对思维的影响。

笛卡尔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按照他的观点来说人是思维的产物。

虽然这句话的正确性尚需商榷,但无法否认的一点是思维/认知对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当今世界的文化丰富多样,有阿拉伯世界的文化、有以英美为首的西方文化、有东亚儒家文化,还有拉美文化,如果再往细分,还能列举出很多种。

在这里,我仅对比以西欧和北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东亚文化及它们对人们思维的影响。

众所周知,当今的西方文化发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提到古希腊,人们首先可能会想到的就是哲学家——古希腊诞生了很多著名的哲学家,比如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古希腊的文化是一种崇尚知识、喜欢辩论的文化,虽然这一文化传承受到了黑暗的中世纪的打断,但后来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又延续和发扬了这种文化,简单的说,这种文化崇尚理性,强调逻辑,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这种文化下的人更擅长使用一种分析式的思维而不是整合式的思维,这可能是源于他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喜欢把事情、东西分解成一个一个的细小部分来探究,比如在辩论中,人们会抓住细小的细节来展开讨论,而不只是宏观地谈一些空话。

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儒家文化圈与西方文化则有很大不同。

考古研究表明,中华文明起源于商朝,但根据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在商以前还有夏,夏以前还有三皇五帝,在学术界里前一种观点占主流地位,但不管怎么说,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中国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大概在今天的河南一带。

相传中国人的始祖之一的伏羲氏就生活在这一带,而伏羲创造出了八卦图,后来周朝的文王据此创造出了六十四卦,并写了一部传承至今的《周易》。

在今天很多人仅仅把它当成一部算命的神秘主义书籍,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

因为它其实也是一部哲学书籍,《易》对中国人,乃至对受中国文化辐射的一些东亚国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它其中关于“道”、“阴阳”的思想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

《易》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而“道”这种东西,则是宇宙中最好的准则/东西,简而言之,它认
为万事万物都需要阴阳调和,都需要一种和谐的状态,阴太多不好,阳太多也不好,协调才是最好的。

它的思想不仅影响了道家,也是儒家文化的源头。

孔子编纂的五部经典中就有《易经》,它甚至被誉为群经之首。

《易》中的阴阳和谐思想,在儒家这里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中庸”,这种思想至今仍然在影响着我们,因此中国人在生活中,常常既不愿“出头”,也不愿“掉车尾”。

不仅是中国,在日本也是如此,曾经有一位美国心理学教授在日本访问,她发现日本学生上课并不像美国学生那样很积极的回答问题,但如果你要求他们回答,他们也能回答的很好,这就是受到了“中庸”思想的影响,这种文化下的人们并不积极的去展示自己,但如果有需要,他们也能表现得很好。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的这种阴阳思想并不意味着它是一种把阴阳隔离得很明确的“分”的思想,它其实是一种“合”的思想,如果去观察太极图,就会发现,阴阳鱼处于不断的变动中,阴就是阳,阳就是阴,或者说阴阳互相包含。

而这也导致了中国人、或者说东亚思维与西方思维不同的一点——东亚思维是整合式的思维而不是分析式的思维,它不是把事物截然分开,而是放在一起考虑。

这在生活中也有体现,比如西医会分很多科,而中医则常常是“全才”;又比如如果你问美国人他需要什么饮料,他会明确地告诉你他要茶,或者咖啡,他会分的非常清楚,而中国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则会回答你说“随便”。

总而言之,西方文化强调用理性、逻辑来探究事物,强调“分析”,而东亚文化则常常用一种高屋建瓴的视角来探究事物,强调“整合”,这种思维上的差异正是造成东西方人行为差异的根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