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年青少年普法知识试题及答案精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未经正式公布的法律是( )。

2.立法必须以( )为依据。

3.法律标准与法律条文的关系是( )。

4.按照法的效力范围的不同,法可以分为( )。

5.按照法的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法可分为( )。

6.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的一项根本原那么。

7.提交会议讨论而被列人会议议程的建议或意志称为( )。

8.立法的关键性阶段是( )。

9.决定法的本质的是( )。

10,法律关系是由( )保证的社会关系。

11.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 )。

12.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称为( )。

A.法律事实 B,法律关系客体
13.但凡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 )。

A.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事实 D,法律关系内容
14;法律事实分为两类,一类是法律事件,另一类是( )。

l5.承当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是( )。

16.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项原那么的含义之一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 )。

C.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预
D.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预
17.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必要条件是( )。

18.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法律关系的主体。

19.法律的公布是指( )将通过的法律用一定形式予以正式公布。

20.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 )的社会标准。

A.特殊效力 B,普遍约束力
C.一定强制力 D,特定效力
多项选择题
1.法的根本特征是: ( )。

2.法的标准作用有( )。

3.法所表达的意志的内容由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这意味着( )。

4.法治的根本含义可以概括为()。

5.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是( )。

A.法治是指法律制度,而法制那么不是
B.任何国家中都有法制,只有在民主国家中才有法治
D.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但有法治必有法制
6.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

7.根据立法主体行为的特征不同,立法可以分为( )。

8.法律效力可以分为( )。

9.我国现阶段立法指导思想为( )。

10.当代中国立法的根本原那么为( )。

C.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D.吸收、借鉴历史的和外国的经验
E,保持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11.我国追究法律责任的原那么是( )。

12.根据法定解释的主体或性质的不同,法定解释包括( )。

13.认法程序分为( )。

14.依责任的性质,法律责任可以划分为( )。

15,法的渊源主要有( )。

16.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必须有( )。

17.法律效力是指( )。

18.正确适用法律的根本要求为( )。

19,社会主义法律适用具有如下特征: ( )。

20.以实施法律的主体和内容为标准,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 )。

判断题
1.狭义的立法程序,仅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刨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的程序。

( )
2.每一个公民生来都具有宪法规定的根本权利和义务。

( )
3.法治与人治是指两种治理国家的制度和原那么,前者强调法律的作用,后者强调人的作用。

( )
4.静态意义上的法治,是指法律和制度,简称法律制度。

( )
5.所谓法的刨制,就是指法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和标准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 ) “废除〞,是指由于情势的变化等原因,其中不符合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利益,从而对于原来法律标准作些改变,包括补充和删除某些法律标准。

( )
7.法律的时问效力,指法律何时生效。

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无溯及力。

( )
8.法律溯及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前后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

( )
9.狭义的法律监督,是指由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

( )
10.法律关系是一种权利主体之间的关系。

( )
11.中国公民一律适用中国法律。

( )
12.在中国境外的中国公民,也应遵守中国法律并受中国祛律保护。

( )
13.狭义的立法是指法定的国家机关制定标准性法律文件的活动,广义的立法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制定法律的活动。

( )
14.立法的主体是法定的国家机关,不是任何的国家机关都可以进行立法活动。

( )
15.判决书、委任状、逮捕证等都具有法律效力,所以是法。

( )
16.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因此统治阶级的意志必然通过法表现出来。

( )
对社会关系的调整。

是通过强制和惩罚来实现的。

( )
18.根据立法主体行为的特征不同,可以分为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

( )
19.法的制定的根本原那么,是指贯穿于立法活动整个过程中的理论根底和思想准那么。

( )
20.立法具有灵活性,法的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守法等,也有一定的灵活性。

( )
21.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也可以是我国某些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 )
22.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关系,因为法律事实的产生以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为转移。

( )
23.在具体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意志要受法制的制约。

( )
24.权利能力是法律关系参加者能以自己的行为享受权利、承当义务的能力。

( )
25.行为能力是法律关系参加者依法享有权利和承当义务的能力。

( )
26.法律关系是一种物质关系。

( )
27.保证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方法主要是强制方法。

( )
28.社会生产力开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开展水平。

( )
29.法律部门是构成法律的最根本细胞。

( )
30.在许多情况下,作为部门法没有相同名称的标准性法律文件与之对应。

( )
31.公民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权利能力。

( )
32.国家机关作为法律关系主体,其权利能力是由该机关的职能、职权决定的。

( )
33.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和国内法律关系中都可充当主体。

( )
34.在任何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都是既享有权利又承当义务的。

( )
35.各种法律关系中的义务人都是确定的。

( )
36.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原那么包括有法可依。

( )
37.我国社会主义法一般具有溯及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
38.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并不都是法的渊源。

( )
39.立法技术主要是指立法表达技术。

( )
40.法律体系通常指由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标准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 )
4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对象是人民群众及社会生活。

( )
42.民主政治的最根本内涵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府权力是有限的。

( )
43.民主政治必然是也必须是法治政治。

民主是法治的政治根底。

( )
44.社会主义法的科学性和进步性是建立在它能够反映客观规律根底之上。

( )
45.法律与党的政策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标准性,后者不具有标准性。

( )
46.党的某些政策可以起到法律的作用,是因为该项政策具有了国家意志的属性。

( )
“精神财富〞,并非指法律关系主体从事智力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 )
48.事件是引起法律关系产生。

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

( )
49.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这一规定中的“法律〞,是广义上的法律。

( )
50.只有法才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其他社会标准不规定。

( )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l. √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 42.√ 43.√ 44.√ 45.× 46.√ 47.× 48.×49.√ 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