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头晕太阴病常用方证运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眩晕头晕太阴病常用方证运用
太阴病属于里虚寒证,寒饮内生,因此太阴眩晕多伴见痰饮表现。
现在的人,肥甘厚味、生冷油腻的东西吃的多,很多都是内有痰饮。
平时看舌像,很多人都是苔白腻或者水滑。
眩晕见太阴或者是兼夹痰饮的都不少,治疗可选择苓桂术甘汤、泽泻饮、理中汤、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
女性,60岁,反复头晕2年,加重3天
2年前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头重脚轻,无天旋地转,无肢体乏力,在当地治疗输液后,症状有所好转,但时不时头晕发作,极为难受,3天前头晕又作,遂来诊。
刻诊:头晕,晕沉感,恶心,乏力,口干口苦,怕冷恶风,没有胃口,纳差,胃痛,舌质淡红,胖大,脉沉细弦。
六经辨证:太阴病,少阳不降,里虚水饮内停,痰湿上蒙,阴邪窃机阳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拟方:四逆汤,理中汤,苓桂术甘汤,四逆散。
熟附子30g,干姜20g,炙甘草45g,茯苓45g,白术20g,桂枝20g,柴胡15g,白芍30g,枳壳15g,砂仁20g,百合30g,乌药30g,半夏20g,红参15g
5剂,水2000煮成300毫升,分三次服用。
二诊:头晕明显好转,口干口苦、乏力减轻,胃痛好转,舌胖大,苔白腻,脉沉细,守上方去百合,乌药,加泽泻30g,天麻30g。
三诊:患者各方面症状均明显好转,问还需要服药否,建议服用理中丸、六君子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