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梁山一中高一3月质量检测 化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3月质量检测
化学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与的两种微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
B.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C.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D.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相同
2.Al、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B.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
C.Fe2O3与Fe3O4互为同素异形体
D.常温下三者加入浓硫酸中均无明显现象
3.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
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
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
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
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非金属元素R所形成的含氧酸盐(NaRO b)中的R元素必定呈现正价
B. 只有非金属能形成含氧酸或含氧酸盐
C. 除稀有气体外的非金属元素都能生成不同价态的含氧酸
D.非金属的最高价含氧酸都具有强氧化性
5.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氯只有35Cl和37Cl两种稳定同位素,在氯气中35Cl和37Cl的原子个数比为3∶1,则相对分子质量为70,72,74的氯气分子数之比可能是( ) A.5∶3∶2 B.5∶2∶2
C.5∶2∶1 D.9∶3∶1
6. 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周期表的前10号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共有 (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7. 下列各组元素中,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是:()
A. I、Br、Cl
B. Al、Si、P
C. O、S、Na
D. C、N、B
8.最近医学界通过用放射性14C标记C60,发现一种C60的羧酸衍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可通过断裂DNA杀死细胞,从而抑制艾滋病(AIDS),则有关14C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C60中普通碳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B.与14N含的中子数相同
C.是C60的同素异形体
D.与12C互为同位素
9. 下列物质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A.熔点是1070℃,易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
B.熔点是10.31℃,液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C.能溶于水,熔点812.8℃,沸点是1446℃
D.熔点是97.80℃,质软、导电,密度是0.97g/cm3
10.元素R有如下反应:RO-3+5R-+6H+===3R2+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R位于周期表中第ⅤA族
B.RO-3中的R只能被还原
C.每反应消耗1 mol RO-3,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 mol
D.R2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②质子数相同且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不可能一种是分子,另一种是离子
③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④一种元素不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
⑤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值就是质量数
A.②④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2.A、B、C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A、C可分别与B形成化合物X和Y,A与B的质子数之和为C的质子数,现有以下说法,其中判断正确的组合是()
①B与C均存在同素异形体②X的种类比Y的多
③沸点:A的氢化物小于C的氢化物
④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与A的氢化物形成三种盐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
13.微粒甲与离子乙在溶液中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微粒甲是()
A.Si B.Na+ C.Al D.SO2
14.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15.关于反应中的先后顺序,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
A .向浓度都为0.1mol ·L-1Na 2CO 3和NaOH 混合溶液中通入CO 2,NaOH 首先反应
B .向NH 4Al(SO 4)2溶液中滴加少量的NaOH 溶液,NH 4+首先反应
C .向浓度都为0.1mol ·L -1的FeCl 3和CuCl 2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CuCl 2首先反应
D .向0.1mol ·L -1的FeCl 3溶液中加入质量相同、颗粒大小相同的铁和铜,铜首先反应
16.用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比较NaHCO 3和Na 2CO 3热稳定性大小
B .用铜和稀硝酸制取并收集少量NO
C .验证氨气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
D .实验室用氯化铵制少量氨气
17.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将盛有二氧化氮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溶液会充满试管
②酒精灯加热铝箔至熔化,铝并不滴落,因为铝表面的一层致密氧化膜熔点比铝高
③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石英坩埚中加热熔化
④将硅酸钠浸透的滤纸在酒精灯上灼烧,因为是湿滤纸温度低所以不能燃烧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④
18. 下列各组中,含的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各一种的是( )
A. B. 金刚石、
C. HF 、SiC 、Ar
D.
二.填空题(计46分)
19.(8分)下列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有 ,属于同位素的有 ,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有 。

(填序号)
①液氯 ② ③白磷 ④18O ⑤ ⑥红磷 ⑦16
O ⑧氯气
20.(8分)含硫化合物的种类很多,现有H 2SO 4、H 2SO 3、SO 2、Na 2SO 3、BaSO 4、CuSO 4、Na 2SO 4这7种常CH CH CH CH CH C 3
3 2 3
3
见的含硫化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硫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______________
(2)Ba2+有剧毒。

某市曾发生一起“毒烧饼”事件,起因是烧饼摊主在制作烧饼的过程中误将碳酸钡当作干粉使用,导致多人食用烧饼后中毒。

试写出碳酸钡与胃酸(以盐酸表示)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常温下,将铁棒置于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课本上解释为发生了钝化,但有人认为未发生反应。

为验证此过程,某同学经过思考,设计了如下实验:将经浓硫酸处理过的铁棒洗净后置于CuSO4溶液中,若铁棒表面,则发生了钝化。

(4)减少SO2的污染并变废为宝,我国正在探索在一定条件下用CO还原SO2得到单质硫的方法来除去SO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8分)
某些化学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C、D均含有氯元素,且A的化合价介于C与D之间,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若C、D均为气体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A与B的组合是。

(3)若A、C均含有铝元素。

①当B是盐酸时,C是;
②当B是NaOH时,C是。

22.(10分)下列框图中,已知A、E、F、H是单质,其中只有A是固体,其它都是气体,且H是呈黄绿色;B是最常见液体,G的焰色反应呈黄色,L是白色沉淀,M是红褐色沉淀。

部分反应的某些产物未标出。

(1)写出H的化学式:、C的电子式:。

(2)写出D与I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写出L→M的化学方程式:。

(4)检验J中的阳离子时,不宜选用下列试剂中的(填选项字母)。

A.Fe粉 B.NaOH溶液 C.KSCN溶液
23.(12分) A、B、C、D、E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已知B元素在自然界中组成化合物的种类最多;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比为3:4;A与D、E与D均可组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2:1的两种化合物。

据此回答:
(1)由A、C、D三种元素可组成多种化合物,写出其中两种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

(2)在C和B组成化合物 (CB)2中,C、B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则(CB)2的电子式是。

(3)化合物E3C与水反应的原理和氮化镁与水反应的原理相同,写出E3C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已知B与A可组成化合物甲,D与A可组成化合物乙,每个甲、乙分子中均含有18个电子
① 甲在过量的D单质中充分燃烧,燃烧热是1559 kJ / mol,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
式。

② 在酸性条件下,向FeI2的淀粉溶液中加入乙,溶液变蓝。

当1mol Fe2+被氧化成Fe3+
时,反应中电子转移为4 mol,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 DDCAC 6-10 BCDBC 11-15 BCDAA 16-18 CAD
19.(每空2分)②⑤、③⑥、④⑦、①⑧
20.(1)3 VIA
(2)BaCO3+2H+=Ba2++CO2+H2O
(3)无明显现象
(4) SO2+2COS+2CO2
21.(1)Cl2+2OH-=Cl-+ClO-+H2O
(2)C、浓H2SO4
(3)AlCl3、NaAlO2
22.(10分)(各2分)
(1)Cl2(2)Fe3O4 + 8H+ = Fe2+ + 2Fe3+ + 4H2O
(3)4Fe(OH)2 + O2 + 2H2O = 4Fe(OH)3(4)A
23.(1)HNO3、NH4NO3(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各1分,共2分)
(2)(2分)
(3)Na3N + 4HCl = 3NaCl+NH4Cl(2分)
(4)① C2H6(g)+7/2 O2(g) = 2CO2 (g) + 3H2O (2分) ;
△H =一1559 kJ / mol(1分)
或 2C2H6(g)+7 O2(g) = 4CO2 (g) + 6H2O (l) ;△H =一3118 kJ / mol ② 2 Fe2+ + 6 I- + 4 H2O2 + 8 H+ = 2 Fe3+ + 3 I2 + 8 H2O(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