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1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4章 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 第2节、第3节 细胞免疫与体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1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4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2节、第3节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3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1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4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2节、第3节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1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4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2节、第3节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1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4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2节、第3节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 )
A.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
B.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
C.体内的B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减少
D.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
【解析】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的场所,胸腺缺失则不能产生T淋巴细胞,因此该患者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体液免疫部分丧失。
【答案】B
2.(2016·济南高二检测)下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中X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过程,图中X 代表的细胞是()
A.B淋巴细胞B.效应B淋巴细胞
C.T淋巴细胞D.效应Tc淋巴细胞
【解析】杀伤靶细胞的是效应Tc细胞。
【答案】D
3.(2016·杭州高二期末)人免疫系统中大量合成并分泌抗体的细胞是( )
A.吞噬细胞B.T淋巴细胞
C.效应T淋巴细胞D.效应B淋巴细胞
【解析】在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抗体的仅有效应B淋巴细胞。
【答案】D
4.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分化形成E细胞
B.图中“某物质”最可能是细胞因子
C.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也需要体液免疫对其发挥作用
D.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解析】E细胞是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通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的是效应Tc淋巴细胞.
【答案】D
5.“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神经与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而受到攻击,使该受体失去功能。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理最相似
B.最终导致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C.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D.注射乙酰胆碱可缓解肌肉收缩无力症状
【解析】重症肌无力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属于自身免疫病;由于体内存在的某种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所以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注射乙酰胆碱不能阻止抗体与该受体的结合.
【答案】D
6.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点 ( )
A.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B.都有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C.相关细胞分化前后都能够识别抗原
D.都能产生记忆细胞
【解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只能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在免疫过程中都分化为相应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但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答案】C
7.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
C.效应T细胞可直接清除抗原
D.记忆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
【解析】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出来,但并没有直接消灭抗原。
【答案】C
8.(2016·威海高二期末)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
某病人血液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分别为( )
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
B.免疫缺陷病、痉挛
C.免疫缺陷病、肌无力
D.过敏反应、痉挛
【解析】病人血液中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能够消灭乙酰胆碱受体,使得乙酰胆碱失
去结合对象,这属于自身免疫病。
因为乙酰胆碱失去结合对象,所以兴奋无法传递到突触后膜,效应器无法兴奋,表现出肌无力。
【答案】A
9.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刺激获得免疫的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
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
【导学号:07950028】
【解析】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很快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产生浓度更高的抗体。
【答案】A
10.下面是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a、b、c表示细胞,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过程):
(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________免疫,图中b在人体内由________细胞经分裂、分化而来。
(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
(3)当抗原经过④⑤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过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d可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病.
【解析】(1)由图可知,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使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2)a、b、c、d分别为B淋巴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抗体,其中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
(3)④⑤过程为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产生抗体的主要特点是数量多、速度快。
(4)酿脓链球菌表面的一种抗原与人体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结构很相似,当酿脓链球菌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的抗体不但攻击酿脓链球菌,还会对心脏瓣膜发起进攻,引发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答案】(1)体液B淋巴细胞或记忆(2)a、c、d (3)数量多、速度快(4)自身免疫
[能力提升]
11.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Ⅰ 、细胞Ⅱ 和细胞Ⅲ 均能识别抗原
B.图中细胞Ⅰ 、细胞Ⅱ 、细胞Ⅲ 代表的分别是B淋巴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D.图中的T淋巴细胞可以分泌细胞因子
【解析】由题图可知细胞Ⅰ 是淋巴B细胞,细胞Ⅱ 是记忆细胞,细胞Ⅲ 是浆细胞。
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在体液免疫中,T淋巴细胞可以分泌细胞因子;过程⑦是通过记忆细胞产生的免疫过程,速度更快,免疫效应更强。
【答案】D
12.下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⑨代表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③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①
B.人体内的细胞④能合成分泌细胞因子
C.④是T淋巴细胞,⑧是效应T细胞
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分泌②
【解析】图中左侧为体液免疫图解,右侧为细胞免疫图解。
体液免疫过程中,树突状细
胞(吞噬细胞)将抗原处理后,④T细胞依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③识别抗原,然后分泌细胞因子促进⑤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产生⑥浆细胞和⑦记忆B淋巴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②;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增殖分化,但不能直接产生抗体.⑧是效应T细胞,可以清除被抗原感染的细胞。
【答案】D
13.下图甲、乙、丙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细胞免疫
B.图甲因HIV破坏效应B细胞致使抗体量下降
C.从图乙可以推知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丙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敏感
【解析】由甲图可知,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A项错误;图甲抗体下降的原因是HIV破坏T淋巴细胞,使体液免疫能力下降,B项错误。
据图乙可知,注入实验药物a后,T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是HIV对药物a敏感,药物a抑制了HIV的增殖,减少了对T淋巴细胞的破坏,使T淋巴细胞不断增殖,C项正确;据图丙可知,加入实验药物b后,HIV浓度上升,说明HIV对该药物不敏感,D项错误。
【答案】C
14.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
下图所示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回答问题:
(1)DC细胞能通过________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入细胞内,将其分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功能。
(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T淋巴细胞外具有________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淋巴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________.具有摄取、处理及传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状细胞外,还有________等。
(3)T淋巴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________可作用于已被少数抗原刺激的________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分化。
(4)DC细胞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对癌症患者的治疗,癌细胞是正常细胞中的________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突变产生的,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分子会________,从而容易扩散和转移,给彻底治愈带来困难。
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
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还可诱导T 淋巴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________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该免疫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
【解析】(1)DC细胞可通过胞吞方式将抗原摄入细胞内。
免疫调节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2)吞噬细胞与DC细胞功能相似,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的功能,DC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是通过细胞外特定物质与T淋巴细胞表面具有识别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来实现的,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T淋巴细胞可产生细胞因子作用于B淋巴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分化。
(4)癌细胞是正常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形成的,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易扩散和转移。
携带肿瘤抗原信息的DC 细胞可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来杀伤肿瘤细胞,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答案】(1)胞吞防卫、监控和清除(2)识别信息交流吞噬细胞(3)细胞因子 B (4)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减少效应T细胞细胞
15.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
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_______。
(2)图1中的③表示________过程,该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
(3)图2所示的免疫过程中,参与A→B过程的有图1中的________(填字母)。
(4)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生物制成疫苗.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与该疫苗相同的抗原时,相应的记忆细胞,例如图1中________(填字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5)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第一步:将________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分为若干只.第二步: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接种疫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统计实验组和对照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
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发病率低、存活率高,则可以判断该疫苗有效。
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填图1中数字)过程是实验组动物所特有的。
【解析】(1)图1中为体液免疫,其中的Y是抗体,f是细胞因子,二者都是免疫活性物质。
(2)图1中的c是B淋巴细胞,③表示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3)图2所示过程为细胞免疫,参与A→B过程的是效应T细胞,即图1中的e.(4)图1中的k是记忆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5)实验设计时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1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4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2节、第3节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3
【答案】(1)f、Y (2)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体液(3)e (4)k 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5)同种且生长状态相同的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④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