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电位引导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和掌握蛙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方法。

2. 观察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波形特征。

3. 学习并掌握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方法。

4. 了解神经兴奋传导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
动作电位是神经细胞膜在受到刺激时产生的一种短暂而迅速的电位变化。

通过在神经干表面放置电极,可以记录到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变化。

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可以通过测量神经干长度和兴奋传导时间来计算。

三、实验材料
1. 实验对象:蛙或蟾蜍
2. 实验器材: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手术器械和药品1套、神经标本屏蔽盒、滤纸片、棉球、10% KCl溶液。

3. 实验药品:任氏液,2%普鲁卡因。

四、实验步骤
1. 制备神经标本:将蛙或蟾蜍处死,用剪刀剪开背部皮肤,暴露坐骨神经,用手术剪分离出坐骨神经。

2. 连接电极:将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坐骨神经的远端和近端,确保电极与神经良好接触。

3. 设置信号采集系统:将电极连接到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设置好采样参数。

4. 给予刺激:用10% KCl溶液滴在近端电极上,给予神经刺激。

5. 观察并记录:观察微机屏幕上的波形,记录动作电位的波形特征。

6. 测定传导速度:测量神经干长度和兴奋传导时间,计算动作电位传导速度。

五、实验结果
1. 动作电位波形:观察到的动作电位波形呈双相,先出现一个正向波峰,然后出现一个负向波峰。

2. 传导速度: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约为15.2 m/s。

六、实验讨论
1. 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是神经细胞功能的基础。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动作电位的引导方法,并观察到了其波形特征。

2. 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有助于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在本实验中,我们成功测定了动作电位传导速度,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3.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动作电位波形呈现双相,这可能与神经干中不同类型的神经纤维有关。

在神经干中,存在不同传导速度和兴奋阈值的神经纤维,它们产生的动作电位叠加在一起,形成了复合动作电位。

七、实验总结
本实验成功地引导了蛙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并测定了其传导速度。

通过本实验,我们加深了对神经兴奋传导原理的理解,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八、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神经标本的湿润,避免干燥导致动作电位无法产生。

2. 电极与神经接触要良好,避免接触不良导致信号采集不准确。

3. 在进行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测定时,要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九、参考文献
[1] 郭玉华,王彦春. 神经生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 刘峰,刘庆华,刘红岩. 神经生理学实验[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