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河溪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综物理试题
试题精选_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理)调研试卷_精校完美版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选对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 B.元电荷就是质子C.元电荷就是自由电荷的简称 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2.等量异种点电荷的连线和其中垂线如图所示,现将一个带负电的检验电荷先从图中a点沿直线移到b点,再从b点沿直线移到c点.则检验电荷在此全过程中()A.所受电场力的方向将发生改变 B.所受电场力的大小恒定C.电势能一直减小 D.电势能先不变后减小3.两个固定的异号电荷,电荷量给定但大小不等,且q1<q2.用E1和E2分别表示两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则在通过两点电荷的直线上,E1=E2的点( ) A.有三个,其中两处合场强为零 B.有三个,其中一处合场强为零C.只有二个,其中一处合场强为零 D.只有一个,该处合场强不为零4.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和+3Q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r2,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A.112F B. 12F C. 34F D.43F5.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电场中,分别标记有a、b两点.其中a、b两点电场强度和电势均相同的是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两个正点电荷互相靠近时,它们之间的库仑力增大,它们的电势能也增大B.当两个负点电荷互相靠近时,它们之间的库仑力增大,它们的电势能减小C.一个正点电荷与一个负点电荷互相靠近时,它们之间的库仑力增大,它们的电势能也增大D.一个正点电荷与一个负点电荷互相靠近时,它们之间的库仑力减小,它们的电势能也减小7. 图中所示是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其电容为C ,带电荷量为Q ,上极板带正电.现将一个试探电荷q 由两极板间的A 点移动到B 点,如图所示.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s ,连线AB 与极板间的夹角为30°.则电场力对试探电荷q 所做的功等于 ( ) A .Qd qCsB .Cd qQsC .CdqQs 2 D .QdqCs2 8.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平衡后仍与电相连,两极板间的电压是U ,充电荷量为Q ,两极板间场强为E ,电容为C ,现将两极板间距离增大,则 ( ) A .U 不变,E 不变,C 不变,Q 不变 B .U 不变,E 变小,C 变小,Q 变小 C .U 不变,E 变大,C 变大,Q 变大 D .U 不变,E 不变,C 变大,Q 变小二.双项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2014-2015上学期半期考高二理科物理试卷
2014-2015上学期半期考高二理科物理试卷D福安八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理科物理考试答案卷一、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二、填空、实验题1.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共 1 小题)1.汽车火花塞的两个电极间的间隙约为1mm、如果点火感应圈在它们之间产生的电压约为10000v,那么在间隙间的电场强度约有多大2.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Q1和Q2相距18cm ,已知Q1为正电荷,其电荷量为C.它们之间的引力F=N,求Q2的电荷量及带电性质.3.平行板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势差为100V,当极板上的电荷量增加9⨯C时,1-10板极间某电荷收到的电场力增大为原来的1.5倍,求电容器电容4.把带电荷量2×10-8C的正点电荷从无限远处移到电场中A点,要克服电场力做功8×10-6J,若把该电荷从无限远处移到电场中B点,需克服电场力做功2×10-6 J,求:(1)A点的电势;(2)A、B两点的电势差;(3)把2×10-5C的负电荷由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的功.请输入试卷名称答案一.选择题(共9 小题)1.A 2.C 3.D 4.A 5.B 6.C 7.B 8.D 9.B 10.C 11B12.【解析】要使ab平衡,必须有a带负电,b带正电,且a球带电较少,故应选B.【答案】B二.填空、实验题(共 3 小题)1.接触起电,感应起电2.答案:左增加分析:β粒子带负电,由图可知,β粒子向右偏转,可知所受的电场力向右。
故电场线水平向左。
β粒子进入电场以后,电场力做正功,故动能增加3.先由W=qU,得AB间的电压为20V,再由已知分析:向右移动正电荷做负功,说明电场力向左,因此电场线方向向左,得出B点电势高。
2014年汕头市高二物理监测试题PDF版无答案
汕头市2013—2014学年度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二物理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及其他项目填写在答题卡上和答题纸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1.如图所示,轻绳a 、b 将灯笼悬挂于O 点.灯笼保持静止,所受重力为G ,绳a 、b 对O 点拉力的合力为F , 以下关于合力F 的判断正确的是A .F >G ,方向竖直向上B .F >G ,方向斜向上C .F=G ,方向竖直向上D .F =G ,方向斜向上2.如图是著名的伽利略斜面实验的示意图,让小球从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由静止滑下,在不同的条 件下进行多次实验,下列叙述正确是 A .θ角越大,小球对斜面的压力越大B .θ角越大,小球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需时间越短C .θ角越大,小球运动的加速度越小D .θ角一定,质量不同的小球运动的加速度也不同3. 真空中,相距r 的两点电荷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 .当它们间的距离变为3r 时,库仑力的大小变为 A .9F B .F 31 C .F 91D .3F 4. 某静电除尘器工作时内部电场线分布的俯视图如图,带负电粉尘被吸附时由b 点运动到a 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该电场是匀强电场B. b 点电势高于a 点电势C. 电场力对粉尘做负功D. 粉尘的电势能减少5. 电磁冲击钻的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若发现钻头M 突然向右运动, 则可能发生在A .开关S 由断开到闭合的瞬间B .开关S 由闭合到断开的瞬间C .保持开关S 闭合,变阻器滑片P 加速向右滑动D .保持开关S 闭合,变阻器滑片P 匀速向右滑动 6.关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卫星离地面越高,运行周期越小B .在卫星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不受地球引力作用C .在离地面高为R (R 为地球半径)的高处,所受地球引力为在地面时引力的41 D .卫星绕地球运行的速度可能达到10km/s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每小题中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7. 如图,在匀速转动的洗衣机脱水桶内壁上,有一件湿衣服随圆桶一起转动而未滑动,则A .衣服随圆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静摩擦力提供B .圆桶转速增大,衣服对桶壁的压力也增大C .圆桶转速增大以后,衣服所受摩擦力也增大D .圆桶转速足够大时,衣服上的水滴将做离心运动8.汽车以额定功率在足够长的平直公路上启动并行驶,阻力保持不变,则A .汽车的加速度和速度都逐渐增加B .汽车速度增加时,汽车所受的牵引力逐渐减少C .汽车匀速行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D .汽车匀速行驶时,所受的牵引力为零9.如图,在光滑斜面上,垂直纸面放置一根直导体棒.在导体棒中通以垂直纸面向里电流时欲使导体棒静止在斜面上,所加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正确的是 A.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B.方向垂直斜面向下 C.方向竖直向上D.方向竖直向下10.如图为远距离输电的示意图,若电厂输出电压V 100sin 2220 1t u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U 1< U 2,U 3> U 4B . 该电厂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2220VC .用户得到的交变电流频率为25HzD .若U 2提高为原来的10倍,则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为原来的100111. 如图,某人向放在水平地面的正前方小桶中水平抛出一小球,结果球飞到小桶的前方.为能把 小球抛进小桶中,则水平抛球时,以下的哪些调整是正确的(不计空气阻力作用) A .抛出点高度不变,减小抛出初速度 B .抛出点高度不变,增大抛出初速度 C .抛出初速度不变,降低抛出点高度 D .抛出初速度不变,提高抛出点高度 12. 放射性元素Th 23490的衰变方程为X Pa Th 2349123490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 .该衰变是α衰变B .X 粒子是电子C .Th 核发生衰变时原子核要吸收能量D .加压或加温都不能改变其衰变的快慢13.薄铝板将同一匀强磁场分成Ⅰ、Ⅱ两个区域,高速带电粒子能穿过铝板一次,在两个区域运动 的轨迹如图,半径R 1>R 2,假定穿过铝板前后粒子电量和质量保持不变,则该粒子A .从P 点射出,从区域Ⅰ穿过铝板运动到区域ⅡB .从Q 点射出,从区域Ⅱ穿过铝板运动到区域ⅠC .在Ⅰ、Ⅱ区域的运动速度相同D .在Ⅰ、Ⅱ区域的运动时间相同三、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共54分.按题目要求作答。
汕头市高二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理科附解析
汕头市2015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理科附解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上)期末物理试卷(理科)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选对3分,错选不得分,共18分)1.(3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环形导线周围有三只小磁针a、b、c,闭合开关S后,三只小磁针N极的偏转方向是()A.全向里B.全向外C.a向里,b、c向外D.a、c向外,b向里2.(3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O点为等量异种点电荷M,N连线的中点,A,B是M,N连线的中垂线上的两点,OA<OB,用EA,EB,φA,φB分别表示A,B两点的场强和电势,则()A.EA一定大于EB,φA一定大于φBB.EA一定大于EB,φA一定等于φBC.EA一定小于EB,φA一定大于φBD.EA一定小于EB,φA一定等于φB3.(3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期末)一台电动机,额定电压是100V,电阻是1Ω.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为5A,则电动机的机械功率为()A.500WB.25WC.2000WD.475W4.(3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期末)一带电粒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一匀强磁场.粒子的一段径迹如图.径迹上的每一小段都可近似看成圆弧.由于带电粒子使沿途的空气电离,粒子的能量逐渐减小(带电量不变).从图可以确定()A.粒子带正电,从a运动到bB.粒子带正电,从b运动到aC.粒子带负电,从a运动到bD.粒子带负电,从b到运动a5.(3分)(2011盐城二模)制造电阻箱时,要用双线绕法如图所示.当电流变化时双线绕组()A.螺旋管内磁场发生变化B.穿过螺旋管的磁通量发生变化C.回路中一定有自感电动势产生D.回路中一定没有自感电动势产生6.(3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是街头变压器通过降压给用户供电的示意图.负载变化时输入电压不会有大的波动(认为V1读数不变).输出电压通过输电线输送给用户,两条输电线的总电阻用R0表示,变阻器R代表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当用电器增加时,相当于R的值减小(滑动片向下移).如果变压器的能量损失可以忽略,当用户的用电器增加时,图中各表的读数变化情况是()A.A1变小、V2变小、A2变大、V3变大B.A1变大、V2不变、A2变大、V3变小C.A1不变、V2变大、A2变小、V3变小D.A1变大、V2不变、A2变小、V3变大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正确选项,全对4分,漏选2分,错选不得分,共24分)7.(4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场线越密处场强越大,电势越高B.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C.场强为0处,电势不一定为0D.在电势高处电荷具有的电势能大8.(4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期末)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共存的区域内,电场的场强为E,方向竖直向下,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一质量为m的带电粒子,在场区内的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可判断该带电质点()A.带有电荷量为的正电荷B.运动的角速度为C.沿圆周顺时针运动D.沿圆周逆时针运动9.(4分)(2014上海)如图,匀强磁场垂直于软导线回路平面,由于磁场发生变化,回路变为圆形.则该磁场()A.逐渐增强,方向向外B.逐渐增强,方向向里C.逐渐减弱,方向向外D.逐渐减弱,方向向里10.(4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期末)关于回旋加速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从磁场中获得能量B.离子由加速器的中心附近进入加速器C.增大加速器的加速电压,则粒子离开加速器时的动能将变大D.将增大D形盒的半径,离子获得的动能将增加11.(4分)(2013秋扬州期末)在一水平通电直导线的正下方,有一半圆形光滑圆弧轨道,一导体圆环自轨道左侧的A点无初速度释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圆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B.圆环能滑到轨道右侧与A点等高处CC.圆环最终停在轨道的最低点BD.圆环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12.(4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期末)在匀强磁场中,一矩形金属线框绕与磁感线垂直的转动轴匀速转动,如图甲所示.产生的交变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0.01s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最大B.该交变电动势的有效值为11VC.该交变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e=22sin(100πt)V D.电动势瞬时值为22V时,线圈平面与中性面的夹角为45°三.实验题(每个空3分,共18分)13.(6分)(2008秋雅安期末)(1)用螺旋测微器(千分尺)测金属导线的直径,其示数如甲图所示,该金属导线的直径为mm.用游标卡尺(卡尺的游标有20等分)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铅笔的长度是mm.14.(12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期末)某同学用伏安法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现备有下列器材:A.被测干电池一节B.电流表:量程0~0.6A,内阻约为0.3ΩC.电压表:量程0~3V,内阻约3kΩD.电压表:量程0~15V,内阻约15kΩE.滑动变阻器:0~10Ω,2AF.滑动变阻器:0~100Ω,1AG.开关、导线若干请在现有器材的条件下,尽可能准确地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在上述器材中请选择合适的器材:(填写选项前的字母);(2)实验电路图应选择图中的(填“甲”或“乙”).(3)根据实验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得到了如图丙所示的U﹣I图象,则干电池的电动势E=V,内电阻r=Ω(r 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共40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15.(10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期末)如图,两块竖直的彼此绝缘平行金属板A、B,两板间距离为d,让A、B两板连接到直流电源上,能在AB间形成一个匀强电场.一个带电量为q,质量为m的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电场中,平衡时细线偏离竖直方向夹角θ=30°.求:若将绝缘细线剪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求小球开始运动瞬间的加速度(1)小球的电性和AB间的电场强度;(2)若将绝缘细线剪断,求小球开始运动瞬间的加速度.16.(12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期末)如图,内圆半径为r、外圆半径为3r的两个圆形区域之间有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左侧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电压为U,靠近M板处静止释放质量为m、电量为q的正离子,经过电场加速后从N板小孔射出,并沿圆形直径方向射入磁场,不计离子的重力,忽略平行板外的电场.求:(1)离子从N板小孔射出时的速率;(2)离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3)要使离子不进入小圆内部区域,磁感应强度B的取值范围.17.(18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期末)如图甲,两足够长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ab、cd倾斜放置,两导轨之间的距离为L=0.5m,导轨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30°,导轨上端a、c之间连接有一阻值为R1=4Ω的电阻,下端b、d之间接有一阻值为R2=4Ω的小灯泡.有理想边界的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虚线ef为磁场的上边界,ij为磁场的下边界,此区域内的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现将一质量为m=1kg的金属棒MN,从距离磁场上边界ef的一定距离处,从t=0时刻开始由静止释放,金属棒MN从开始运动到经过磁场的下边界ij的过程中,小灯泡的亮度始终不变.金属棒MN在两轨道间的电阻r=1Ω,其余部分的电阻忽略不计,ef、ij边界均垂直于两导轨.重力加速度g=10m/s2.求:(l)小灯泡的实际功率;(2)金属棒MN穿出磁场前的最大速率;(3)整个过程中小灯泡产生的热量.2014-2015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上)期末物理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选对3分,错选不得分,共18分)1.(3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环形导线周围有三只小磁针a、b、c,闭合开关S后,三只小磁针N极的偏转方向是()A.全向里B.全向外C.a向里,b、c向外D.a、c向外,b向里考点:电流的磁场对磁针的作用.分析:闭合开关S后,环形导线中通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磁场方向.根据小磁针N极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相同判断N极偏转方向.解答:解:闭合开关S后,环形导线中通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环形导线内部磁场向里,外部磁场向外,则小磁针b的N极向里偏转,a、c两个小磁针向外偏转.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应用安培定则的能力.安培定则是判断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两者关系的定则.2.(3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O点为等量异种点电荷M,N连线的中点,A,B是M,N连线的中垂线上的两点,OA<OB,用EA,EB,φA,φB分别表示A,B两点的场强和电势,则()A.EA一定大于EB,φA一定大于φBB.EA一定大于EB,φA一定等于φBC.EA一定小于EB,φA一定大于φBD.EA一定小于EB,φA一定等于φB考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场线.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首先明确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特点及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有如下特征:中垂线为等势线,连线上各点的电势相等,中间电场线比较密,两边疏,则连线中点场强最大,向外逐渐减小.解答:解:据等量异种电荷连线中垂线的特点,中垂线为等势线,连线上各点的电势相等,中间电场线比较密,两边疏,则连线中点场强最大,向外逐渐减小;由于OA<OB,所以A的场强大于B的场强且电势相等,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是要明确等量异号电荷的电场线和等势面分布图及特点,明确中垂线上电场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3.(3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期末)一台电动机,额定电压是100V,电阻是1Ω.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为5A,则电动机的机械功率为()A.500WB.25WC.2000WD.475W考点:电功、电功率.专题:恒定电流专题.分析:根据电功率表达式P=UI,求出总功率,根据焦耳定律,求出发热功率P热=I2r,从而求出机械功率.解答:解:电机两端电压和电流已知,根据电功率定义,得到输入功率P=UI=100V×5A=500W根据焦耳定律得到:P热=I2r=(5A)2×1Ω=25W所以机械功率P机=P﹣P热=500﹣25=475W故选:D点评:本题关键要明确电功率表达式P=UI和发热功率表达式P热=I2r的适用范围,同时要明确电动机中能量的转化情况.4.(3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期末)一带电粒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一匀强磁场.粒子的一段径迹如图.径迹上的每一小段都可近似看成圆弧.由于带电粒子使沿途的空气电离,粒子的能量逐渐减小(带电量不变).从图可以确定()A.粒子带正电,从a运动到bB.粒子带正电,从b运动到aC.粒子带负电,从a运动到bD.粒子带负电,从b到运动a考点:洛仑兹力.分析:根据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公式r=来分析粒子的运动的方向,在根据左手定则来分析电荷的性质.解答:解:由于带电粒子使沿途的空气电离,粒子的能量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减小,根据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公式r=可知,粒子的半径逐渐的减小,所以粒子的运动方向是从b到a,在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粒子带正电,所以B正确.故选:B.点评:根据r=可知,粒子运动的半径与速度的大小有关,根据半径的变化来判断粒子的运动的方向,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3分)(2011盐城二模)制造电阻箱时,要用双线绕法如图所示.当电流变化时双线绕组()A.螺旋管内磁场发生变化B.穿过螺旋管的磁通量发生变化C.回路中一定有自感电动势产生D.回路中一定没有自感电动势产生考点:自感现象的应用.分析:两个线圈中的绕向相同,但电流方向相反,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每个线圈形成的电磁铁的磁场方向;由于两个线圈中的电流大小相等,匝数相同,所以每个线圈的磁场强度相同.解答:解:A、两个线圈中的电流大小相等,线圈匝数相等,并且铁芯相同,所以每个线圈产生的磁场强度相同.由于两个线圈的绕向相同,但电流方向相反,所以其磁场方向相反.两者磁性强度相同,磁场方向相反,相互抵消,所以螺旋管内没有磁场.故A错误B、螺旋管内没有磁场,所以穿过螺旋管的磁通量没有变化,故B错误.C、穿过螺旋管的磁通量没有变化,所以回路中没有自感电动势产生,故C错误.D、回路中一定没有自感电动势产生,故D正确.故选D.点评:精密电阻不仅要求其阻值准确,还要求是纯电阻性的元件,即除了电阻性外,不能有电感的成分寄生在里面,所以采用双线绕法并使两根平行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是相反的,这样就能抵消寄生电感,使它成为“纯”阻性的电阻.6.(3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是街头变压器通过降压给用户供电的示意图.负载变化时输入电压不会有大的波动(认为V1读数不变).输出电压通过输电线输送给用户,两条输电线的总电阻用R0表示,变阻器R代表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当用电器增加时,相当于R的值减小(滑动片向下移).如果变压器的能量损失可以忽略,当用户的用电器增加时,图中各表的读数变化情况是()A.A1变小、V2变小、A2变大、V3变大B.A1变大、V2不变、A2变大、V3变小C.A1不变、V2变大、A2变小、V3变小D.A1变大、V2不变、A2变小、V3变大考点: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专题:交流电专题.分析:根据R的变化,确定出总电路的电阻的变化,进而可以确定总电路的电流的变化的情况,再根据电压不变,来分析其他的原件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的情况.解答:解:理想变压器的输出电压是由输入电压和匝数比决定的,由于输入电压和匝数比不变,所以副线圈的输出的电压也不变,所以V2的示数不变;当用电器增加时,相当于R的值减小,电路中的总的电阻减小,所以电流要变大,即A2的示数变大;由于副线圈的电流变大,电阻R0消耗的电压变大,又因为V2的示数不变,所以V3的示数变小;由于变压器的输入的功率和输出的功率相等,由于副线圈的电阻减小了,输出的功率变大了,所以原线圈的输入的功率也要变大,因为输入的电压不变,所以输入的电流要变大,所以A1的示数变大.故选:B.点评:电路的动态变化的分析,总的原则就是由部分电路的变化确定总电路的变化的情况,再确定其他的电路的变化的情况,即先部分后整体再部分的方法.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正确选项,全对4分,漏选2分,错选不得分,共24分)7.(4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场线越密处场强越大,电势越高B.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C.场强为0处,电势不一定为0D.在电势高处电荷具有的电势能大考点:电场线;电势.分析:电场强度和电势这两个概念非常抽象,可借助电场线可以形象直观表示电场这两方面的特性:电场线疏密表示电场强度的相对大小,切线方向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的方向反映电势的高低.解答:解:A、电场线密处,电场强度大,而电场线方向不确定,故无法判断电势高低,电势就不一定高,故A错误;B、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故B正确;C、电势为零,是人为选择的,电势为零处,电场强度不一定为零,场强为0处,电势不一定为0,故C正确.D、Ep=qφ,若电荷带负电q取负,φ越高则电势能越小,故D错误.故选:BC.点评: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强度的相对大小,电场线的方向反映电势的高低,则电场强度与电势没有直接关系.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但场强不一定减小.8.(4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期末)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共存的区域内,电场的场强为E,方向竖直向下,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一质量为m的带电粒子,在场区内的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可判断该带电质点()A.带有电荷量为的正电荷B.运动的角速度为C.沿圆周顺时针运动D.沿圆周逆时针运动考点:带电粒子在混合场中的运动.专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重力和电场力平衡以及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分析判断.解答:解:A、带电粒子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有mg=qE,求得电荷量q=,根据电场强度方向和电场力方向判断出粒子带负电,故A错误;B、由qvB=mvω得ω==,故B正确,D错误;C、由左手定则可判断粒子沿顺时针方向运动,故C正确;故选:BC.点评:本题关键是找到向心力来源,并得到重力和电场力平衡,从而判断出电性和转动方向,最后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列式求解.9.(4分)(2014上海)如图,匀强磁场垂直于软导线回路平面,由于磁场发生变化,回路变为圆形.则该磁场()A.逐渐增强,方向向外B.逐渐增强,方向向里C.逐渐减弱,方向向外D.逐渐减弱,方向向里考点:楞次定律.专题:电磁感应与电路结合.分析:磁场发生变化,回路变为圆形说明导线受到的安培力的方向向外,结合楞次定律与左手定则即可判定,也可由楞次定律的推广形式解答.解答:解:磁场发生变化,回路变为圆形,受到的安培力的方向向外,导线围成的面积扩大,根据楞次定律的推广形式可得,导线内的磁通量一定正在减小,而推广扩大面积可以阻碍磁通量的减小.该过程与磁通量的方向无关.故选项CD正确,AB错误.故选:C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也可以使用楞次定律的推广的形式处理.10.(4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期末)关于回旋加速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从磁场中获得能量B.离子由加速器的中心附近进入加速器C.增大加速器的加速电压,则粒子离开加速器时的动能将变大D.将增大D形盒的半径,离子获得的动能将增加考点: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回旋加速器是利用磁场使带电粒子作回旋运动,在运动中经高频电场反复加速的装置.是高能物理中的重要仪器.(1)磁场的作用带电粒子以某一速度垂直进入匀强磁场时,只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其中周期与速率和半径无关,使带电粒子每次进入D形盒中都能运动相等时间(半个周期)后,平行于电场方向进入电场中加速.(2)电场的作用回旋加速器的两个D形盒之间的窄缝区域存在周期性的变化的并垂直于两D形盒直径的匀强电场,加速就是在这个区域完成的.(3)交变电压为了保证每次带电粒子经过狭缝时均被加速,使其能量不断提高,要在狭缝处加一个与粒子运动的周期一致的交变电压.解答:解:A、洛伦兹力不做功,故磁场只能使粒子旋回狭缝,故A错误;B、粒子最终的速度与回旋半径成正比,要使半径最大,故从中间射入,故B正确;C、由qvB=m得,v=,则最大动能EK=mv2=,知最大动能与加速器的半径、磁感线强度以及电荷的电量和质量有关,与加速电压无关,故C错误;D、由qvB=m得,v=,则最大动能EK=mv2=,将D形盒的半径增大,离子获得的动能将增加,故D正确;故选:B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回旋加速器是利用电场加速、磁场偏转来加速粒子,但是最终粒子的动能与电场的大小无关.11.(4分)(2013秋扬州期末)在一水平通电直导线的正下方,有一半圆形光滑圆弧轨道,一导体圆环自轨道左侧的A点无初速度释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圆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B.圆环能滑到轨道右侧与A点等高处CC.圆环最终停在轨道的最低点BD.圆环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考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分析:水平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且离导线越远磁场强度越小,在圆环下落过程中,通过圆环的磁通量变小故能判断圆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解答:解:A、水平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且离导线越远磁场强度越小,在圆环下落过程中,通过圆环的磁通量变小故有感应电流产生,故A正确;B、因为圆环在运动的过程中,有感应电流,对整个过程由能量守恒定律得,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故不能上升到右侧与C点等高处,故B错误;C、由于小环运动的范围内,各处的磁场强度不同,所以小环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不断转化为电能,故小球的机械能会越来越小,最终停在最低点B,故C正确;D、整个过程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机械能不守恒,故D错误;故选:AC点评:此题要掌握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是越来越小,并会对整个过程的能量转化进行分析,难度不大.12.(4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期末)在匀强磁场中,一矩形金属线框绕与磁感线垂直的转动轴匀速转动,如图甲所示.产生的交变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0.01s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最大B.该交变电动势的有效值为11VC.该交变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e=22sin(100πt)V D.电动势瞬时值为22V时,线圈平面与中性面的夹角为45°考点:正弦式电流的图象和三角函数表达式;正弦式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周期和频率.专题:交流电专题.分析:从图象得出电动势最大值、周期,从而算出频率、角速度;磁通量最大时电动势为零,磁通量为零时电动势最大,转速加倍,最大值加倍.解答:解:A、由图象知:t=0.01s时,感应电动势为零,则穿过线框的磁通量最大,A正确;B、由图象可知,周期为0.02s,则线框1秒钟转动50圈,B错误;C、当t=0时,电动势为零,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故该交变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e=Emsinωt=22sin (100πt)V,故C错误;D、电动势瞬时值为22V时,代入瞬时表达式,则有线圈平面与中性面的夹角为45°,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了对交流电图象的认识,要具备从图象中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并掌握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三.实验题(每个空3分,共18分)13.(6分)(2008秋雅安期末)(1)用螺旋测微器(千分尺)测金属导线的直径,其示数如甲图所示,该金属导线的直径为8.474mm.用游标卡尺(卡尺的游标有20等分)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铅笔的长度是100.60mm.考点: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刻度尺、游标卡尺的使用.专题:实验题.分析: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是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在读可动刻度读数时需估读;游标卡尺读数的方法是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注意两种仪器读数的不同.解答:解: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8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47.4mm=0.474mm,所以最终读数为:8mm+0.474=8.474mm;游标尺上总共是20个小格,故其精度为0.05mm,主尺读数为10cm=100mm,游标尺上第12个刻度与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故游标读数为:0.05×12mm=0.60mm,所以最终读数为:100mm+0.60mm=100.60mm.故答案为:8.474(8.473﹣8.475),100.60.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是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在读可动刻度读数时需估读.游标卡尺读数的方法是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14.(12分)(2014秋濠江区校级期末)某同学用伏安法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现备有下列器材:A.被测干电池一节B.电流表:量程0~0.6A,内阻约为0.3ΩC.电压表:量程0~3V,内阻约3kΩD.电压表:量程0~15V,内阻约15kΩE.滑动变阻器:0~10Ω,2AF.滑动变阻器:0~100Ω,1A。
广东省汕头市2024届高三二模物理含答案解析
2024年汕头市普通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扑克牌可以用来“搭房子”,如图1所示。
每一张纸牌的质量为m,在图2的示意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纸牌受到其它纸牌的作用力大小为mg,方向竖直向上B.b纸牌受到其它纸牌的作用力大小为mg,方向竖直向上C.纸牌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6mgD.每一张纸牌的合外力都不相同2.扫描隧道显微镜让人类对原子有了直观的感受,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尔的原子结构假说认为核外电子可在任意轨道上运动B.α粒子散射实验中,绝大多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散射C.原子光谱是线状谱,不同原子的光谱可能相同D.氢原子在激发态自发跃迁时,氢原子能量减少3.风力和空气阻力会影响雨滴下落的轨迹,如图为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的雨滴在水平x方向和竖直y方向的运动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雨滴做匀变速曲线运动B.雨滴的初速度是8m sC.02s 内,雨滴重力的瞬时功率一直增大D.02s 内,重力和风力对雨滴做的功大于雨滴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4.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距离地面约390km 的天宫空间站成功对接。
变轨过程可简化为如图:飞船先从圆形轨道Ⅰ的A 位置变轨到椭圆轨道Ⅱ,再从B 位置变轨进入空间站所在的圆形轨道Ⅲ。
假设空间站轨道半径为r ,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理)
汕头金山中学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物理出卷者:宋青一.单选题(3分×6=18分)1.水平放置的一根直导线通有水平向右的电流,在其正上方的小磁针N极将()A.向右平移B.向左平移C.垂直纸面向外转D.垂直纸面向里转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B.电压表V l的示数不变C.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D.电压表V l与电压表V2的示数之和保持不变3.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当两极板距离增大时,则()A.电容器的电容不变B.电容器极板的电量不变C.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压不变D.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场强度变大4.如图所示,当导线棒MN在外力作用下沿导轨向右运动时,流过R的电流方向是()A.由A→B B.由B→A C.无感应电流D.无法确定5.图中的D为置于电磁铁两极间的一段通电直导线,电流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在电键S接通后,导线D所受磁场力的方向是()A.向上B.向下C.向左D.向右6.如图所示,在一个小的圆形区域O内有一垂直于纸面向内的匀强磁场,当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增加时,那么它在该区域的右侧P点感应出的电场强度的方向是()A.在纸面内向上B.在纸面内向下C.垂直纸面向里D.垂直纸面向外二.双选题(4分×6=24分)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安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B.奥斯特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D.楞次找到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8.如图所示,图中两组曲线中实线代表电场线(方向未画出)、虚线代表等势线,点划线是一个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到B的运动轨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粒子一定带正电B.粒子的动能一定是越来越大C.粒子的电势能一定是越来越小D.A点的电势一定高于B点的电势9.关于回旋加速器中电场和磁场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电场和磁场都对带电粒子起加速作用B.只有电场对带电粒子做功的C.磁场只对带电粒子起偏转作用D.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周期会随运动半径的增大而增大10.如图是质谱仪工作原理示意图.带电粒子被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速度选择器.速度选择器内相互正交的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的强度分别为B和E.平板S上有可让粒子通过的狭缝P和记录粒子位置的胶片A1A2.S下方有磁感应强度为B0的匀强磁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质谱仪是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B.速度选择器中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C.速度选择器只能一种电性,且速度等于的粒子D.带电量相同的粒子打在胶片上的位置越靠近狭缝P,粒子的质量越大11.磁流体发电是一项新兴技术.如图所示,平行金属板之间有一个很强的磁场,将一束含有大量正、负带电粒子的等离子体,沿图中所示方向喷入磁场.图中虚线框部分相当于发电机.把两个极板与用电器相连,则()A.用电器中的电流方向从A到BB.用电器中的电流方向从B到AC.若只增强磁场,发电机的电动势增大D.若只增大喷入粒子的速度,发电机的电动势增小12. 如图所示,a、b、c为三个完全相同的灯泡,L为自感线圈(自感系数较大,电阻不计),E为电源,S为开关.闭合开关S,电路稳定后,三个灯泡均能发光.则()A.断开开关瞬间,c熄灭,稍后a、b同时熄灭B.断开开关瞬间,流过b的电流方向改变C.闭合开关,a、b、c同时亮D.闭合开关,a、b同时先亮,c后亮三.实验题(每个空2分,共18分)13.某同学使用多用电表粗略测量一定值电阻的阻值:(1)表内电池的极与红表笔相连;(2)先把选择开关旋到“×1k”挡位,测量时指针偏转如图所示。
汕头市高三理综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东省汕头市2015届高三理综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次模拟考试试题2015B町能用列的栩制吩r61J*H内怏携匚V*內匚■丄—卄.件■I'ffC 卜刊乩辻犯的选样 A it A J24H4唄皮圧堀胞” <! 口A 神经脚芍从N B斗昶崔建」 C.大««»神約 D 海勺区与记忆J'KM £ !吃绸傭 wLTi I功堪輪n 研克人駅權摒机紳 牢曲线+卜厲iftfit 上 m 側昭"茨用班低H-1. C-I2t X-I4. 0-16.弘32. Cl-35.5, Na-23t 人-3巴 gy I e-5fr T Mn-55樋选挥总:本■翻16 <|« , «4« 4分■共64 ft,副MK 给出的四个选陵中 只舟一个选琐符合18目饕求・选对的帶4分”选错或不善的得0分・A 年弗,琪羁 B.沟城特革D 熾捋通讨体潦龟疫胃诺艸举空理学或HA.粘速:捋邈“ 內畑」位■上;知 it 匸掩“上爰■盘 的ffl■等 僅彗塢爲崔字越卡上" Si (A )^A 雾盘卡M-2选,祷通&小鲨14卡植径am 利用 M 情的汁机叭y. a 5种犀较瞰4 IUN 诉除《觀体内的 :聽扫I 阳州r Ij|j 头市普通高考第 理科综合2⑴544*A H 本人口挖龄化较为严近 B. 印度死亡帛相对较応 C. 中国人口何謄已得列宜全解决 D. 乐酔加成f (接廉定种椭的数艇化 7.卩列说法0确的是A.需菱加热的化学反应都超啜熄反应»水力发电忌務化学能轉化;为电能的过IVc. frftL 地気些盐分別X 「版、M.盐 n 生帙.不镌制、合金 « F 列叙述疋絢的疑人Na Al. Fe 金属放质住淀条加下勺水反应都生成儿枷对应的蓟 B 皿门酚和明矶林宿川丁自采水的处用.幷的作而丽相同C « SO.酒人 CaiOOhmj* 叩|盧 CaSO )沉淀D.向FeCI 届敲中通人C1皿的鳥子方丹式为:FP+CI L F』+ 2CT」⑺日&加柴生忘系统(越仔)的绍成及初质和腿嫌淹向惦况(禿羽以曲拘尸休为食).琐生怎 I 砒中I A M 代衣怆枸吸收的)tf£和作机权N 代超倔上 ■ P 代农I B 共作3条愉ft 谨・怎腎M 足最舟宿养圾I C 图中浪号秃晡之间能肚传迤效华一般为10%・20% 俊牛念系统的说定性 5己划控期柴咙杲性状 <沐的同».K «为「依据件状 I 分析RJWf/W ・右图方案可厅的足 6下图为2010佯U 札中国•印度三国的人口年齡 I 便艮相关分析巫呷的堆 I 日禺 (年氏)总人n ; 1.27亿人pA-罕匚二1X8二・B.罕=X8 匚二I :• (■X8DH D . 9HHX&IM中闪总人口 : 13 3亿人图伽 =蛆性地介 ■隐性「体」■决介产总人口: 11.73亿人75+60-74 I 45-59 C 30-44 <= 15-29 0-142⑴544 ** “幕砂『机枕H 小的覽问(町觇为理想変压器).^ a-匚「沖■■出42V 交幔啦.剛止席I 作时A从叭你诚人的电漁大于从 <:.〃瑙渝出的电滾H讼權叭A 增飽*IU«励散劣J if «c\ d 瑞的线圈匝救 C ,“"</划空戦(斷路)时.c /熔的电压为零D. ■人蛇的额祕于■出电沌的财16蝴S 也水啊k 0、儿8、C 四点共线•在。
2014-2015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河溪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答案解析)
2014-2015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河溪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4分)1.下列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都正确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NaOH固体放在右盘内的滤纸上,称得质量为10.2 gB.用50mL酸式滴定管量取KOH溶液,体积为36.60 mLC.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盐酸溶液的pH,pH=3.52D.用10mL量筒量取NaCl溶液,体积为9.2 mL2.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K+、Al3+、NO3﹣、CO32﹣B.H+、Na+、Fe2+、NO3﹣C.Na+、Ba2+、Cl﹣、NO3﹣D.K+、NH4+、SO42﹣、OH﹣3.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H=+(E1﹣E2)kJ•mol﹣1B.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变大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4.25℃时,水的电离可达到平衡:H2O⇌H++OH﹣△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 w不变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D.将水加热,K w增大,pH变小,但仍呈中性5.将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后,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为()A.11:1 B.9:1 C.1:1 D.1:96.已知HA为酸性略强于醋酸的一元弱酸,则在0.1mol•L﹣1 NaA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c(Na+)>c(A﹣)>c(H+)>c(OH﹣)B.c(Na+)+c(H+)=c(A﹣)+c(OH ﹣)C.c(Na+)+c(OH﹣)=c(A﹣)+c(H+)D.c(Na+)>c(OH﹣)>c(A﹣)>c (H+)二、双选题(每小题只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其他情况不得分)7.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N2(g)和1 mol 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 kJB. 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C.通常情况下,N2(g)和O2混合能直接生成NOD.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8.对于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缩小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D.在恒容容器中,若混合气体密度不再改变,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二、实验、问答、计算题9.已知下热化学方程式:①H2(g)+O2(g)=H2O(l)△H=﹣285.8kJ/mol②H2O(g)=H2(g)+O2(g)△H=+241.8kJ/mol③CO(g)=C(s)+O2(g)△H=+110.5kJ/mol④C(s)+O2(g)=CO2(g)△H=﹣393.5kJ/mol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的是.(2)H2的燃烧热为,C的燃烧热为.(3)燃烧10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4)写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10.用50mL 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如果用60mL 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填“偏大”、“偏小”、“无影响”).11.(10分)(2013秋•安徽校级期末)在密闭容器中,通入xmolH2和ymolI2(g),存在H2+I2(g)⇌2HI(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改变下列条件,反应速率将如何改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将如何改变(填向左、向右或不)①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将,平衡将移动.②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将,平衡将移动.③充入更多的H2,反应速率将,平衡将移动.④扩大容器的体积,反应速率将,平衡将移动.⑤容器容积不变,通入氖气,反应速率将,平衡将移动.15.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A(g)+bB(g)⇌cC(g)+dD(g)试据图回答:(1)压强P1P2,a+b c+d(填<、>、=)(2)温度t1℃比t2℃(填高或低),正方向为反应.(填放热或吸热)16.(17分)(2013•北京模拟)CH4(g)+2NO2(g)⇌N2(g)+CO2(g)+2H2O(g);△H=﹣867kJ•mol﹣1.该反应可用于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在130℃和180℃时,分别将0.50molCH4和a molNO2充入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实验编号温度0 10 20 40 501 130℃ n(CH4)/mol 0.50 0.35 0.25 0.10 0.102 180℃ n(CH4)/mol 0.50 0.30 0.18 0.15(1)开展实验1和实验2的目的是.(2)180℃时,反应到40min,体系(填“是”或“否”)达到平衡状态,理由是;CH4的平衡转化率为.(3)已知13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6.4,试计算a的值.(写出计算过程)(4)一定条件下,反应时间t与转化率μ(NO2)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在图象中画出180℃时,压强为P2(设压强P2>P1)的变化曲线,并做必要的标注.(5)根据已知求算:△H2=.CH4(g)+4NO2(g)⇌4NO(g)+CO2(g)+2H2O(g);△H1=﹣574kJ•mol﹣1CH4(g)+4NO(g⇌2N2(g)+CO2(g)+2H2O(g);△H2.17.求25℃时以下溶液的pH(1)pH=3的盐酸与pH=5的硫酸等体积混合后,pH=.(2)pH=10和pH=12的两种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3)pH=12的NaOH和pH=2的HCl等体积混合后,pH=.18.(10分)(2012秋•潮南区校级期末)(1)AgNO3的水溶液常温时的pH7(填“>”、“=”、“<”),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在配制AgNO3的溶液时,常将AgNO3固体先溶于较浓的硝酸中,然后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以(填“促进”、“抑制”)其水解.(2)氯化铝水溶液呈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把Al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3)在配制硫化钠溶液时,为了防止发生水解,可以加入少量的.2014-2015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河溪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4分)1.下列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都正确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NaOH固体放在右盘内的滤纸上,称得质量为10.2 gB.用50mL酸式滴定管量取KOH溶液,体积为36.60 mLC.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盐酸溶液的pH,pH=3.52D.用10mL量筒量取NaCl溶液,体积为9.2 mL考点: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试纸的使用.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NaOH固体有腐蚀性易潮解;B.玻璃的成分是二氧化硅可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有粘性的硅酸钾;C.pH试纸只能得到整数;D.量筒精确到0.1.解答:解:A.NaOH固体有腐蚀性易潮解,应在小烧杯中称量,故A错误;B.玻璃的成分是二氧化硅,可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硅酸钾,硅酸钾可粘合玻璃,可将活塞和滴定管粘在一起,故B错误;C.pH试纸精确到1,无法测得pH=3.52,使用前不能润湿,故C错误;D.量筒精确到0.1,可量取NaCl溶液,体积为9.2 mL,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数值的准确度知识,难度不大,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是关键.2.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K+、Al3+、NO3﹣、CO32﹣B.H+、Na+、Fe2+、NO3﹣C.Na+、Ba2+、Cl﹣、NO3﹣D.K+、NH4+、SO42﹣、OH﹣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如离子之间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或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互促水解等反应,则可大量共存,以此解答.解答:解:A.Al3+与CO32﹣发生互促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酸性条件下,Fe2+与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离子之间不发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D.NH4+与OH﹣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离子的性质以及反应类型的判断,难度不大.3.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H=+(E1﹣E2)kJ•mol﹣1B.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变大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H=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B、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反应热大小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有关;C、依据图象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大小比较分析判断;D、根据图象中能量变化分析.解答:解:A、△H=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则该反应的△H=+(E1﹣E2)kJ•mol ﹣1,故A正确;B、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正反应的活化能和逆反应的活化能同时降低,所以反应热不变,反应热大小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有关,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反应后能量升高,则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C错误;D、反应物的能量小于生成物的能量,反应是吸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的反应热的计算、图象分析能力、催化剂对反应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象的变化的含义,题目较简单.4.25℃时,水的电离可达到平衡:H2O⇌H++OH﹣△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 w不变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D.将水加热,K w增大,pH变小,但仍呈中性考点:水的电离.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水的电离平衡:H2O⇌H++OH﹣中,要使平衡发生移动,应改变溶液c(H+)或c(OH ﹣)的浓度,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K增大,c(H+),则pH减小.解答:解: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抑制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c(OH﹣)增大,故A错误;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电离出氢离子,c(H+)增大,温度不变,K w不变,故B正确;C、CH3COONa是强碱弱酸盐,弱离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H+)降低,故C错误;D、△H>0,将水加热,K w增大,氢离子浓度变大,pH变小,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相等,仍呈中性,故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水的电离平衡移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从浓度、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角度分析,水溶液永远呈中性.5.将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后,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为()A.11:1 B.9:1 C.1:1 D.1:9考点:pH的简单计算.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常温下pH=13的强碱溶液中c(OH﹣)=0.1mol/L,pH=2的强酸溶液中c(H+)=0.01mol/L,混合溶液的pH=11,则混合溶液中c(OH﹣)=0.001mol/L,根据混合溶液中c (OH﹣)=计算.解答:解:设酸的体积为xL、碱的体积为yL、pH=13的强碱溶液中c(OH﹣)=0.1mol/L,pH=2的强酸溶液中c(H+)=0.01mol/L,混合溶液的pH=11,则混合溶液中c(OH﹣)=0.001mol/L,根据混合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c(OH﹣)===0.001mol/L,解得:y:x=1:9,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pH的简单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溶液的酸碱性,结合公式c(OH﹣)=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6.已知HA为酸性略强于醋酸的一元弱酸,则在0.1mol•L﹣1 NaA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c(Na+)>c(A﹣)>c(H+)>c(OH﹣)B.c(Na+)+c(H+)=c(A﹣)+c(OH ﹣)C.c(Na+)+c(OH﹣)=c(A﹣)+c(H+)D.c(Na+)>c(OH﹣)>c(A﹣)>c (H+)考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分析:HA为酸性略强于醋酸的一元弱酸,NaA为强碱弱酸盐,A﹣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据此答题;解答:解:A.NaA为强碱弱酸盐,A﹣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则c(H+)<c(OH﹣),A﹣水解、钠离子不水解,所以c(Na+)>c(A﹣),A﹣水解程度较小,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Na+)>c(A﹣)>c(OH﹣)>c(H+),故A错误;B.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c(OH﹣)+c(A﹣),故B正确;C.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c(OH﹣)+c(A﹣),溶液呈碱性,钠离子不水解,所以c(Na+)+c(OH﹣)>c(A﹣)+c(H+),故C错误;D.根据A知,c(OH﹣)<c(A﹣),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明确盐的特点结合“谁强谁显性、谁弱谁水解”来分析解答,注意守恒思想的运用,题目难度不大.二、双选题(每小题只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其他情况不得分)7.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N2(g)和1 mol 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 kJB. 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C.通常情况下,N2(g)和O2混合能直接生成NOD.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分析能量变化黑球代表氧原子,依据反应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计算判断;B、依据A计算的焓变判断反应能量变化,结合反应前后能量守恒分析;C、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才能反应;D、一氧化氮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解答:解:A、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N2+O2═2NO,△H=946kJ/mol+498kJ/mol﹣2×632kJ/mol=+180kJ/mol,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B、由图中数据可得反应物键的断裂吸收(946+498)=1444kJ/mol的能量,生成物键的形成放出2×632=1264 kJ/mol的能量,故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故B正确;C、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不能直接生成NO,需要放电条件,故C错误;D、一氧化氮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能量变化的计算和判断,反应的焓变计算方法和能量守恒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8.对于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缩小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D.在恒容容器中,若混合气体密度不再改变,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达到化学平衡时,化学反应速率是相等的,且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的系数之比;B、达到化学平衡时,化学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是相等的;C、若缩小容器体积可以加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D、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以及体积恒定来确定密度的变化情况即可.解答:解:A、4v正(O2)=5v逆(NO)能证明化学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是相等的,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故A正确;B、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同时消耗x mol NH3,则不能说明化学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是相等的,只表示了正反应方向,故B错误;C、若缩小容器体积可以加大压强,正逆化学反应速率都会加快,故C错误;D、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质量不变化,并且体系体积恒定,可以知道密度始终是不变化的,所以密度不变的状态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A.点评: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以及影响因素是现在考查的热点,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难度不大.二、实验、问答、计算题9.已知下热化学方程式:①H2(g)+O2(g)=H2O(l)△H=﹣285.8kJ/mol②H2O(g)=H2(g)+O2(g)△H=+241.8kJ/mol③CO(g)=C(s)+O2(g)△H=+110.5kJ/mol④C(s)+O2(g)=CO2(g)△H=﹣393.5kJ/mol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的是①④.(2)H2的燃烧热为285.8kJ/mol,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3)燃烧10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1429kJ.(4)写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O(g)+O2(g)=CO2(g)△H=﹣283 kJ•mol ﹣1.考点: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分析:(1)放热反应焓变小于零,吸热反应焓变大于零,据此解答;(2)在25摄氏度,101 kPa时,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3)依据热化学方程式①计算;(4)根据盖斯定律,结合已知方程式构建目标方程解答.解答:解:(1)①△H<0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H>0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根据给出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①④四个反应的△H<0属于放热反应,故答案为:①④;(2)根据燃烧热的定义知:H2燃烧时生成液态水更稳定,所以H2(g)+O2(g)═H2O (l);△H=﹣285.8kJ•mol﹣1就是氢气的燃烧热化学方程式,其燃烧热△H=﹣285.8kJ•mol﹣1,C的﹣1;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稳定,④C(s)+O2(g)=CO2(g)△H=﹣393.5kJ•mol燃烧热为393.5 kJ•mol﹣1,故答案为:﹣285.8kJ•mol﹣1;393.5 kJ•mol﹣1;(3)由热化学方程式①可知H2(g)+O2(g)═H2O(l)Q2g 285.8kJ10g 1429kJ故答案为:1429kJ;(4)燃烧热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将④+③得CO (g)+O2(g)=CO2(g)△H=﹣283 kJ•mol﹣1,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O2(g)=CO2(g)△H=﹣283 kJ•mol﹣1.故答案为:CO(g)+O2(g)=CO2(g)△H=﹣283 kJ•mol﹣1.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的电离、焓变与反应吸热、放热的关系,燃烧热的定义,盖斯定律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理解燃烧热需注意:必须是1mol的物质;物质生成的氧化物必须稳定.10.用50mL 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环形玻璃搅拌棒.(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如果用60mL 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相等(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填“偏大”、“偏小”、“无影响”).考点:中和热的测定.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来判断该装置的缺少仪器;(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3)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4)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回答;(5)根据弱电解质电离吸热分析.解答:解:(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器,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器;(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故答案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故答案为:偏小;(4)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若用60mL0.25mol•L﹣1H2SO4溶液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是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用50mL0.50mol•L﹣1醋酸代替H2SO4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中和热数值相等,故答案为:不相等;相等;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5)氨水为弱碱,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答案为:偏小.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有关中和热的测定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11.(10分)(2013秋•安徽校级期末)在密闭容器中,通入xmolH2和ymolI2(g),存在H2+I2(g)⇌2HI(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改变下列条件,反应速率将如何改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将如何改变(填向左、向右或不)①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将增大,平衡将向左移动.②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将增大,平衡将不移动.③充入更多的H2,反应速率将增大,平衡将向右移动.④扩大容器的体积,反应速率将减小,平衡将不移动.⑤容器容积不变,通入氖气,反应速率将不,平衡将不移动.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①升高温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增多,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②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同等程度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③充入更多的H2,氢气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降低氢气浓度的方向移动.④扩大容器的体积,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将减小,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压强变化不影响平衡移动;⑤容器容积不变,通入氖气,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不变.解答:解:①升高温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增多,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向左移动,故答案为:增大;向左;②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同等程度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故答案为:增大;不;③充入更多的H2,氢气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降低氢气浓度的方向移动,即向右移动,故答案为:增大;向右;④扩大容器的体积,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将减小,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压强变化不影响平衡移动,平衡不移动,故答案为:减小;不;⑤容器容积不变,通入氖气,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故答案为:不;不.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与影响因素,难度中等,注意压强影响本质是改变体积,影响浓度.平衡移动的本质是条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变化不一致.15.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A(g)+bB(g)⇌cC(g)+dD(g)试据图回答:(1)压强P1<P2,a+b<c+d(填<、>、=)(2)温度t1℃比t2℃低(填高或低),正方向为吸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考点: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1)由上图可知,压强为P2先到达平衡,故P2>P1,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减小,则平衡向逆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2)由下图知,温度T2为先到达平衡,故T2>T1,升高温度,升高温度,A的含量减小,则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解答:解:(1)由上图可知,压强为P2先到达平衡,故P2>P1,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减小,则平衡向逆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故a+b<c+d.故答案为:<,<;(2)由下图知,温度T2为先到达平衡,故T2>T1,升高温度,升高温度,A的含量减小,则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答案为:低,吸热.点评: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图象等,难度中等,图象的解题方法是“先拐先平”,即曲线先折拐的首先达到平衡,以此判断温度或压强的高低,再依据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确定答案.16.(17分)(2013•北京模拟)CH4(g)+2NO2(g)⇌N2(g)+CO2(g)+2H2O(g);△H=﹣867kJ•mol﹣1.该反应可用于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在130℃和180℃时,分别将0.50molCH4和a molNO2充入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实验编号温度0 10 20 40 501 130℃ n(CH4)/mol 0.50 0.35 0.25 0.10 0.102 180℃ n(CH4)/mol 0.50 0.30 0.18 0.15(1)开展实验1和实验2的目的是研究温度对该化学平衡的影响.(2)180℃时,反应到40min,体系是(填“是”或“否”)达到平衡状态,理由是温度升高,反应加快,对比实验1,高温下比低温下更快达到平衡状态.可确定40min时反应已经达平衡状态;CH4的平衡转化率为70%.(3)已知13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6.4,试计算a的值.(写出计算过程)(4)一定条件下,反应时间t与转化率μ(NO2)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在图象中画出180℃时,压强为P2(设压强P2>P1)的变化曲线,并做必要的标注.(5)根据已知求算:△H2=﹣1160KJ/mol.CH4(g)+4NO2(g)⇌4NO(g)+CO2(g)+2H2O(g);△H1=﹣574kJ•mol﹣1CH4(g)+4NO(g⇌2N2(g)+CO2(g)+2H2O(g);△H2.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1)根据实验1、2的不同点确定实验目的;(2)根据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判断,转化率=反应的甲烷的量与总的甲烷的量的比;(3)根据平衡常数计算a;(4)根据温度、压强对反应速率、到达平衡的时间、二氧化氮的转化率的影响分析;(5)利用盖斯定律计算.解答:解:(1)实验中只有温度不同,所以实验目的是:研究温度对该化学平衡的影响,故答案为:研究温度对该化学平衡的影响;(2)对比实验1知,40时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越短,所以40时实验2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甲烷的转化率==70%,故答案为:是;温度升高,反应加快,对比实验1,高温下比低温下更快达到平衡状态.可确定40min时反应已经达平衡状态;70%;(3)设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a,CH4(g)+2NO2(g)⇌N2(g)+CO2(g)+2H2O(g)C0(mol/L):0.5 a 0 0 0△C(mol/L):0.40 0.80 0.40 0.40 0.80C平(mol/L):0.10 a﹣0.80 0.40 0.40 0.80则:,a=1.2答:a的值为1.2;(4)相同温度下,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越短,但二氧化氮的转化率越小,相同压强下,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越短,二氧化氮的转化率越小,所以其图象为,故答案为:;(5)CH4(g)+4NO2(g)⇌4NO(g)+CO2(g)+2H2O(g);△H1=﹣574kJ•mol﹣1①CH4(g)+2NO2(g)⇌N2(g)+CO2(g)+2H2O(g);△H=﹣867kJ•mol﹣1 ②将方程式②×2﹣①得CH4(g)+4NO(g⇌2N2(g)+CO2(g)+2H2O(g);△H2=(﹣867kJ•mol ﹣1)×2﹣(﹣574kJ•mol﹣1)=﹣1160KJ/mol,。
【物理】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第二次月考(文科)
2014-2015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文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1分)(2010•开福区校级模拟)下列物理量属于标量的是()A.速度B.位移C.功D.电场强度考点:矢量和标量.分析:即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是矢量,如力、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等都是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如路程、时间、质量等都是标量.解答:解:位移、电场强度和速度都是即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都是矢量,功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所以C是标量.故选C.点评:本题是一个基础题目,就是看学生对矢量和标量的掌握.2.(1分)(2014•陆丰市校级学业考试)在下列研究中,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是()A.分析乒乓球的“弧旋球”B.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C.研究车轮旋转情况时的车轮D.研究某同学骑自行车回校的速度考点:质点的认识.分析:判断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解答:解:A、分析乒乓球的“弧旋球”,乒乓球的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B、研究自转的地球,地球的形状不能忽略,所以地球不能看成质点.故B错误.C、研究转动的车轮,车轮的形状不能忽略,所以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D、自行车的形状大小与回校的距离比较可以忽略,所以自行车能看成质点.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条件,关键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3.(1分)(2008•东城区模拟)18世纪的物理学家发现,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存在相互的作用.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有关,跟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发现这个规律的科学家是()A.牛顿B.伽利略C.库仑D.法拉第考点:物理学史.分析: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存在相互的作用.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有关,跟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发现这个规律的科学家是库仑.解答:解: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存在相互的作用.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有关,跟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发现这个规律的科学家是库仑,这个规律就是库仑定律.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科学史的有关知识,了解掌握科学史,可以了解科学本质、培养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4.(1分)(2013•未央区校级学业考试)下列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A.雨滴落地时的速度B.汽车通过汕头海湾大桥的速度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D.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到达最高点的速度考点:平均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在于平均速度与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对应,而瞬间速度和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对应,因此明确二者概念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答:解:雨滴落地、子弹出枪口、跳水运动员到达最高点均是只在某一位置(或某一点)的速度,因此为瞬时速度,而汽车通过汕头海湾大桥的速度是对应着一段位移的速度故为平均速度,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是和物理知识相互对应的,因此要经常利用所学物理概念深入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5.(1分)(2014•赤坎区校级学业考试)关于参考系的选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选取静止不动的物体B.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联系在一起的C.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考系D.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考系考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参考系是假定不动的物体,故参考系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也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故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考系.解答:解:A、参考系是假定不动的物体,故参考系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也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故A错误.B、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作参考系的物体可以与地面相关,也可以与地面无关,故B错误.C、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作参考系的物体可以与地面相关,也可以与地面无关,故C错误.D、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故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考系,故D正确.故选D.点评:掌握了参考系的概念就能顺利解决此类问题,故应加强对概念的学习.6.(1分)(2013•深圳校级学业考试)3N和4N两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是()A.0B.1NC.5ND.7N考点:力的合成.分析:当两个力反向时,合力最小.根据该规律求出合力的最小值.解答:解:3N和4N两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F min=4﹣3N=1N.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两个力同向时,合力最大,两个力反向时,合力最小.7.(1分)(2014•陆丰市校级学业考试)小球沿固定光滑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受到的作用力共有()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考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将研究对象看作一个孤立的物体并分析它所受各外力特性的方法.又称画隔离体图,或画示力图,是进行力学计算的基础.解答:解: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物体与斜面之间相互挤压,故一定受到支持力;光滑表示没有摩擦力;故物体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故选B.点评: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题的基础,可以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分析,最后要画出受力图.8.(1分)(2014•陆丰市校级学业考试)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的作用,但物体仍然保持静止,这表明()A.拉力小于静摩擦力B.拉力与静摩擦力大小相等C.拉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小D.拉力大小变化时,静摩擦力大小不变考点: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的作用,物体仍然保持静止,合力仍为零,分析受力情况,由平衡条件研究拉力与静摩擦力的关系.解答:解: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的作用,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拉力和静摩擦力两个力作用,由平衡条件可知,拉力与静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拉力大小变化,静摩擦力也随之变化:拉力增大,静摩擦力也增大;拉力减小,静摩擦力也减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对静摩擦力可变性的理解能力.当物体平衡时,静摩擦力会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平衡条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9.(1分)(2014•大连学业考试)甲、乙两车在同一地点同时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A.它们的初速度均为零B.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C.0~t1时间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D.0~t1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加速度.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乙的初速度不为零.故A错误.B、甲图线的斜率大于乙图线的斜率,则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故B正确.C、在0~t1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C错误.D、在0~t1时间内,乙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大于甲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则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故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的斜率和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的含义.10.(1分)(2007•临沂模拟)如图所示,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下列关于他们的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沿Ⅰ较大B.沿Ⅱ较大C.沿Ⅲ较大D.一样考点:位移与路程.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位移是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决定于起点和终点的位置.解答:解: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起点和终点的位置都相同,则位移一定相同.故选D点评:位移是描述运动常用物理量,抓住概念和方向性.比较简单.11.(1分)(2014•陆丰市校级学业考试)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可以写成m=,对某个物体来说,它的质量m()A.跟合外力F成正比B.跟合外力F与加速度a都无关C.跟它的加速度a成反比D.跟合外力F成反比,跟它的加速度a成正比考点:牛顿第二定律.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牛顿第二定律变形得到m=,根据质量是物体固有属性,与其他因素无关进行选择.解答:解:A、对某个物体来说,其质量是一定的,与合外力无关,不能说质量m跟合外力F成正比.故A错误.B、C、D质量是物体固有属性,与跟合外力F与加速度a都无关,不能说质量跟合外力F 成反比,跟它的加速度a成正比.故B正确,CD错误.故选B点评: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本身的属性,给定的物体质量是一定的,不能说简单地从数学角度理解物理公式.12.(1分)(2014•陆丰市校级学业考试)下列关于超重与失重的说法,正确的是()A.处于超重状态时,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变大B.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变小C.无论是超重或失重状态,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并没有发生变化D.无论是超重或失重状态,物体所受到的重力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考点:超重和失重.分析: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此时有向上的加速度;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有向下的加速度;如果没有压力了,那么就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此时向下加速度的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解答:解:A、超重是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增加,故A错误.B、失重是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减小,故B错误.C、无论是超重或失重状态,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对接触面的压力不和重力相等了,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超重失重现象的理解,人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人的重力并没变,只是对支持物的压力变了.13.(1分)(2011春•江苏期末)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B.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C.速率不变的曲线运动是匀速运动D.曲线运动也可以是速度不变的运动考点:曲线运动.分析: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力与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合外力大小和方向不一定变化,由此可以分析得出结论.解答:解:A、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都是变速运动,所以变速运动不﹣定是曲线运动,故A错误.B、既然是曲线运动,它的速度的方向必定是改变的,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所以B正确.C、由B的分析可知C错误.D、既然是曲线运动,它的速度的方向必定是改变的,所以曲线运动的速度一定是变化的,所以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是对质点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考查,掌握了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本题基本上就可以解决了.14.(1分)(2013秋•濠江区校级期末)一个重50N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3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这个物体受到的水平力应为()A.0B.50NC.15ND.5N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受的合力为零,根据此条件分析水平力的大小.解答:解:由题意,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力为零,则知这个物体受到的水平力应为0.故选A点评:本题是物体平衡条件的简单运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合力都为零.15.(1分)(2015•临潼区)我国载人飞船“神舟七号”的顺利飞天,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神七”在轨道飞行过程中,宇航员翟志钢跨出飞船,实现了“太空行走”,当他出舱后相对于飞船静止不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他处于平衡状态B.他不受任何力的作用C.他的加速度不为零D.他的加速度恒定不变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翟志钢出舱后相对于飞船静止不动,与飞船一起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处于非平衡状态.他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加速度不是零,而且加速度是变化的.解答:解:A、翟志钢出舱后相对于飞船静止不动,与飞船一起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处于非平衡状态.故A错误.B、翟志钢出舱后仍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故B错误.C、翟志钢出舱后与飞船一起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加速度不是零.故C正确.D、翟志钢的加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加速度是变化的.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是实际问题,考查运用物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抓住翟志钢做圆周运动,具有圆周运动的特点,如速度、加速度是变化的,受到向心力等等.16.(1分)(2013•深圳校级学业考试)一个物体受到4N的力作用时,产生的加速度是2m/s2,那么这个物体在6N的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大小是()A.1m/s2B.3m/s2C.5m/s2D.6m/s2考点:牛顿第二定律.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求出物体的质量,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在6N的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大小.解答: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a,m=.则.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属于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题,只要掌握牛顿第二定律a=即可解题.17.(1分)(2014•陆丰市校级学业考试)不考虑空气阻力,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A.速度为零,加速度向上B.速度为零,加速度向下C.具有向上的速度和加速度D.具有向下的速度和加速度考点:竖直上抛运动.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竖直上抛的物体只受重力,运动的全过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一直保持重力加速度不变.解答:解:因为竖直上抛的物体只受重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ma所以运动的全过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一直保持重力加速度不变.即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到达最高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仍然为重力加速度g,故选:B点评: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注意竖直上抛运动可分为向上运动和向下运动两段进行分析,而向上和向下为互逆过程,即向上的匀减速运动可看作向下的匀加速运动.18.(1分)(2014•陆丰市校级学业考试)一个木箱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地面滑动,有四位同学作出它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学期】广东省汕头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学业水平试卷
【关键字】学期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期中学业水平物理试卷命题人:宋青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题3 分,共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作为点电荷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作点电荷C、点电荷一定是电量很小的电荷D、体积很大的带电体只要距离满足一定条件也可以看成点电荷2.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元电荷就是电子B.物体所带的电量可以是任何值。
C.元电荷是物体所带电量的最小值D.由库仑定律可知,当两电荷间距离r→0时,F→∞3.真空中两个点电荷Q1、Q2,距离为R,当Q1增大到2倍时,Q2减为原来的1/3,而距离增大到原来的3倍,电荷间的库仑力变为原来的:A、4/9B、4/27C、8/27D、2/274.关于电容器的电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容器所带的电荷越多,电容就越大B.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越高,电容就越大C.电容器所带电荷增加一倍,电容就增加一倍D.电容是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5.为了使电炉消耗的功率减半,应A.使电流减半 B.使电压减半C.使电炉的电阻减半D.使电压和电炉的电阻各减半6.通过电阻R的电流强度为I时,在t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为Q,若电阻为2R,电流强度为I/2,则在时间t内产生的热量为A.Q/2 B.2Q C. 4Q D.Q/47.跟毛皮磨揩过的胶木棒靠近已带电的验电器时,发现验电器金箔张开的角度变小,由此可以判定A. .验电器原来带正电B. 验电器原来带负电C验电器所带电荷部分被中和 D.验电器所带电荷部分跑掉8.关于电场强度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与放入该点的试探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相同B.在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中,两电荷连线中点处的电场强度最大C.在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中,从两电荷连线中点沿其中垂直线向外场强越来越小D.在等量同种电荷的电场中,从两电荷连线中点沿其中垂直线向外场强越来越大9.如图所示是电场中某区域的电场线分布图,A是电场中的一点,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A点的电场强度方向向左B.A点的电场强度方向向右C.负点电荷在A点受电场力向右D.正点电荷受电场力沿电场线方向减小10.一个带电小球,用细线悬挂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当小球静止后把细线烧断,则小球将(假定电场足够大)()A.做自由落体运动B.做曲线运动C.做变加速直线运动D.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1.一只电炉的电阻丝和一台电动机线圈的电阻相等,都是R,设通过的电流强度相同,则在相同的时间内,关于这只电炉和这台电动机的发热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炉和电动机产生电炉的热量相等B.产生的热量多于电动机产生的热量C.产生的热量少于电动机产生的热量D.无法判断12.真空中有一个电场,在这个电场中的某一点放入电量为5.0×10-9C的点电荷,受收的电场力为3.0×10-4N。
广东省2014汕头二模 物理试题答案解析 PDF版
2014汕头汕头二模试题答案解析二模试题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14汕头二模)如图是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的示意图,让小球由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由静止滑下,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θ角越大,小球对斜面的压力越大B .θ角越大,小球运动的加速度越小C .θ角越大,小球从顶端运动到底端所需时间越短D .θ角一定,质量不同的小球运动的加速度也不同 答案:C解析:在光滑斜面上mgsin θ=ma ,所以a=gsin θ,选项D 错误,选项B 错误。
小球对斜面的压力为mgcos θ,选项A 错误。
只有选项C 正确。
2.(2014汕头二模)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假如该卫星变轨后仍做匀速圆周运动,但速度变小,则变轨后卫星A .处于平衡状态B .重力势能增大C .万有引力变大D .运行周期变小 答案:B解析:圆周轨道卫星,半径大,万有引力小,向心加速度小,线速度小,角速度小,周期长,选项B 正确,选项CD 错误。
平衡状态只有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选项A 错误。
3.(2014汕头二模)远距离输电,原来采用2200V 输电,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为P ,在保持输送电功率和输电线电阻不变的条件下,现采用22kV 输电,则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将变为 A .1001P B .101P C .10P D .100P 答案:A解析:电压变为原来的10倍,电流变为原来的0.1倍,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变为0.01倍,选项A 正确,选项BCD 错误。
平方反比规律有三个,另外还有万有引力、库仑定律。
4.(2014汕头二模)用绝缘丝线悬吊一个轻质闭合铝环P .用磁铁的N 极靠近P 环时,可观察到P 环远离磁铁,现改用磁铁的S 极用同样方式靠近P 环(如图),则P 环A .静止不动B .靠近磁铁C .没有感应电流D .产生顺时针方向电流答案:D解析:闭合电路磁通量变化了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其方向由楞次定律判断。
广东省汕头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卷(扫描版).pdf
2015年汕头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理科综合(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1234562425CBDDCAADBD 26. (16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 (1)有 内质网 (2)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多填括号内容不扣分 (3)乳酸 (4)AB (5)IAPs(细胞凋亡抑制蛋白)与细胞凋亡酶结合而抑制细胞凋亡 (6)(4分,答出如下两种或其他两种合理设想均可) 向患者体内导入M1溶瘤病毒 破坏细胞凋亡抑制蛋白的基因 研制出抑制IPAs基因表达或抑制IAPs功能的药物,从而阻止异常细胞癌变 限制体内谷氨酰胺的含量(摄入量) 27.(16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 ((28.(16分,每空2分) (1)(1分)( 2015汕头二模考试化学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36分) 7-12 非选择题(64分)(1)醛基(2分) ,13.5mol (2分) (2) (2分) ; (3) (2分) (4) 加成(还原)反应 (2分), C (2分) (5) (2分) 31、(16分) (1)(5分)① N2(g)+O2(g) 2NO(g) △H=+183 mol·L-1(分))① 二②1.5×10-4 (3分) ③氨基甲酸铵 32、(1分)(1)①去除油污(2分) ②洗涤(分) (2)①使FeCO3沉淀完全;FeCO3沉淀量少,NH4HCO3与酸反应。
(4分,各2分)②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浓烧碱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3分) (3)①5Fe2++MnO4-+8H+=Fe3++2Mn2++4H2O (2分) ②酸式 (分)③0.9754(或97.54%) (2分)(1分)(2分)。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一、单选题1.关于图中四幅图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将带正电的小球C靠近不带电的导体,再沿图中虚线将导体分割成A、B两部分后,A所带电荷量小于B所带电荷量B.乙图中,用金属网把验电器罩起来,使带电金属球靠近验电器,箔片会张开C.丙图中,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腔的内外表面感应出等量异种电荷,导体壳内空腔C电场强度为0D.丁图中,将尖锐的金属棒安装在建筑物的顶端并通过导线与大地相连制成避雷针,利用的是尖端放电原理2.真空中A、B两点与点电荷Q的距离分别为r和3r,则A、B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之比为()A.3:1B.1:3C.9:1D.1:93.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电场中,分别标记有a、b两点。
其中a、b两点的电势相等,电场强度相同的是()A.甲图:与点电荷等距的a、b两点B.乙图:两等量异种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与连线等距的a、b两点C.丙图:点电荷与带电平板形成的电场中靠近平板上表面的a、b两点D.丁图:匀强电场中的a、b两点4.用于医学成像的X射线是由电子加速后轰击重金属靶产生的。
图(a)中M、N是电子被电场加速过程中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
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M点运动到N点,其运动的v t-图像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点的电场强度大于N点的电场强度B.M点的电势高于N点的电势C.电子从M点运动到N点电场力做负功D.电子在M点的电势能小于N点的电势能5.某静电场的方向平行于x轴,其电势ϕ随x的分布如图所示。
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 的带电粒子自A点由静止开始,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最远只能到达在x轴上B点,且从A到O 点与O到B点的时间之比为2:1,不计粒子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粒子带正电B.从A到B点,电势一直降低C.AO段图线与OB段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之比为1:2D.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小6.示波管是示波器的核心部件,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管内抽成真空。
广东省汕头四中2014届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pdf
地板的摩擦因数是常数,B物体匀减速上升。设A受绳的拉力为T,受地面的弹力为N,受摩擦力为f。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T不变,f逐渐增大;
B.T逐渐减小,N逐渐增大;
C.N逐渐减小,T不变; D.f逐渐减小,T逐渐减小。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54分。每小题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
17.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5倍,甲从H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高处同时自由落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氢原子能吸收任意频率光子并跃迁到高能态
19.雨点从高空由静止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雨点下落的速度成正比,下图中能20.如图所示,两个
完全相同的光滑球的质量为m,放在竖直挡板和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间。若缓慢转动挡板至斜面垂直,则在此过程中
A.A、B两球间的弹力不变;
B.B球对挡板的压力逐渐减小;
D.15 s~25 s内合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
B气体温度越高, 压强一定越大
C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是因为分子间不可能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D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16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的质量大于B的质量,A放置在水平地板上,在水平向右的外力F作用下向右运动,与
mm;图螺旋测微器读数为35.如图所示,质量
为kg的金属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在大小为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角的拉力F作用下m/s的速度沿地面速运动
sin?=0.6,cos?=0.8,g取10m/s2。求:
金属块与地面动摩擦F,此后金属块的加速度大小;
撤去拉力F后金属块在地面36.(18分)现有甲、乙两汽车正沿同一平直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
不相撞,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应保持距离
广东省汕头市高三理综(物理部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粤教版
2015年广东省汕头市高考物理二模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1.(4分)(2015•汕头二模)月球与同步卫星都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两者相比() A.月球离地球近些 B.月球的周期较长C.月球的向心加速度大些 D.月球的线速度大些【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向心力.【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根据常识知:同步卫星绕地球转一周时间为24h,月球绕地球转一周要27.3天,根据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知转动半径、加速度、线速度的大小关系.【解析】:解:A、B、同步卫星绕地球转一周时间为24h,月球绕地球转一周要27.3天,知同步卫星周期小于月球的周期,根据G=m()2r解得T=2π知月球的高度大于同步卫星的高度,故A错误,B正确;C、G=ma知a=,故月球的加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加速度,故C错误;D根据v=知月球的线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线速度,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是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求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进行讨论.2.(4分)(2015•汕头二模)物块以初速度v0滑上一固定的斜面后又沿该斜面下滑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A.物块上滑过程处于超重状态 B.斜面可能是粗糙的C. t1时刻物块加速度为零 D. t2时刻物块回到出发点【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断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根据运动过程的对称性分析斜面是否粗糙.根据图象的斜率分析加速度.由图象的“面积”分析,确定物块何时回到发出点.【解析】:解:A、根据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不变,且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即总是沿斜面向下,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所以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故A错误.B、由图看出,整个过程物块的加速度不变,说明斜面是光滑的,故B错误.C、t1时刻物块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不为零,故C错误.D、根据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知t2时间内物块的位移为0,说明t2时刻物块回到出发点,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抓住加速度的大小可由图象的斜率大小来表示,位移由图象的“面积”表示,从而能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3.(4分)(2015•汕头二模)如图是某型号手机充电器里的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器),当a、b端接220V交流电时,c、d端输出4.2V交流电,则正常工作时()A.从a、b端流入的电流大于从c、d端流出的电流B.连接a、b端的线圈匝数多于连接c、d端的线圈匝数C.当c、d端空载(断路)时,c、d端的电压为零D.输入电流的频率高于输出电流的频率【考点】: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专题】:交流电专题.【分析】:根据理想变压器电压与匝数成正比,电流与匝数成反比,功率和频率不变分析即可.【解析】:解:A、B、根据理想变压器电压与匝数成正比,知a、b端匝数大于c、d的匝数,根据电流与匝数成反比知从a、b端流入的电流小于从c、d端流出的电流,故A错误,B正确;C、当c、d端空载(断路)时,无感应电流,但仍有感应电动势,c、d端的电压不为零,故C错误;D、变压器不改变功率和频率,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要求会将元件等效为理想变压器,知道理想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功率和频率的变化规律即可,属于简单题目.4.(4分)(2015•汕头二模)如图,粗糙绝缘水平面上O、A、B、C四点共线,在O点固定一带正电小球Q,在A点由静止释放带正电小金属块P(可视为质点),P沿OC连线运动,到B 点时速度最大,最后停止在C点.则()A. A点电势低于B点电势B. P在由A向C运动的过程中,电势能一直增大C.在B点P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库仑力D.从B到C的过程中,P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电势能【考点】:电势能;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分析】:电势根据电场线的方向判断高低.根据电场力做功正负分析电势能的变化.在B点金属块的速度最大,受力平衡.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分析动能与电势能的关系.【解析】:解:A、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到无穷远终止,可知该电场中电场线从O指向C,顺着电场线电势降低,则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故A错误.B、P在由A向C运动的过程中,电场力一直做正功,电势能一直减小,故B错误.C、由题可知,P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在B点速度最大,受力平衡,即滑动摩擦力等于库仑力,故C正确.D、从B到C的过程中,P的动能转化为电势能和内能,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掌握正电荷电场线的分布情况,明确金属块的受力情况,以及会根据电场力做功判断电势能的变化.二、双项选择题,每题6分5.(6分)(2015•汕头二模)如图,内壁光滑、绝热的气缸通过有一定质量的绝热活塞封闭着一定量的气体,先使气缸保持静止.然后释放气缸使其做自由落体运动,当活塞与气缸重新达到相对静止时,对于缸内气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气体分子热运动停止,气体对活塞没有作用力B.分子热运动变得剧烈,气体对活塞的作用力增大C.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原来增大D.内能比原来减少【考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物体的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自由落体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故活塞对气体的压力消失;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分析气体体积、温度的变化,则可得出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及内能的变化.【解析】:解:A、气缸做自由落体运动,活塞对气体没有压力,则气体压强减小;气体体积增大,对外做功,故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但气体分子热运动没有停止,气体对活塞没有作用力;故A错误;B、气体温度降低,故气体的分子热运动不会变得剧烈;气体对活塞的作用力减小;故B错误;C、由于体积增大,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增大;故C正确;D、温度降低,故内能减小;故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考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定性分析应用,要注意明确自由落体状态下物体的压力消失,但气体的分子热运动不会消失.6.(6分)(2015•汕头二模)恒星内部发生着各种热核反应,其中“氦燃烧”的核反应方程为:He+X→Be+γ,其中X表示某种粒子,Be是不稳定的粒子,其半衰期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 粒子是HeB.Be的衰变需要外部作用激发才能发生C.经过3个T,剩下的Be占开始时的D.“氦燃烧”的核反应是裂变反应【考点】: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专题】:衰变和半衰期专题.【分析】:根据质量数与质子数守恒,即可求解;衰变是自发的;经过1个半衰期,有半数发生衰变;“氦燃烧”的核反应方程,可知是裂变还是聚变反应.【解析】:解:A、根据质量数与质子数守恒,He+X→Be+γ,则X 粒子是He,故A正确;B、衰变是自发的,不需要外部作用激发,也能发生,故B错误;C、经过1个半衰期,有半数发生衰变,即剩下开始的一半,那么经过3个T,剩下的Be占开始时的,故C正确;D、“氦燃烧”的核反应方程,是聚变反应,不是裂变反应,故D错误;故选:AC.【点评】:考查核反应的书写规律,掌握裂变反应与聚变反应的区别,理解衰变与人工转变的不同,最后注意半衰期的内涵.7.(6分)(2015•汕头二模)如图是自动跳闸的闸刀开关,闸刀处于垂直纸面向里匀强磁场中,当CO间的闸刀刀片通过的直流电流超过额定值时,闸刀A端会向左弹开断开电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闸刀刀片中的电流方向为C至OB.闸刀刀片中的电流方向为O至CC.跳闸时闸刀所受安培力没有做功D.增大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可使自动跳闸的电流额定值减小【考点】:安培力.【分析】:由左手定则可判断电流方向;跳闸时闸刀受到安培力而运动断开;跳闸的作用力是一定的,依据安培力F=BIL可判定电流变化.【解析】:解:AB、当MN通电后,闸刀开关会自动跳开,可知安培力应该向左,由左手定则判断,电流方向O→C,故A错误,B正确.C、跳闸时闸刀受到安培力而运动断开,故跳闸时闸刀所受安培力做正功,故C错误.D、跳闸的作用力是一定的,依据安培力F=BIL可知,电流I变小,故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是左手定则的简单应用,掌握好左手定则中安培力,磁场方向,电流方向三者关系是重点.8.(6分)(2015•汕头二模)如图是平抛竖落仪,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b球松开自由落下,两球质量相等,不计一切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球比a球先落地B.下落相同高度时,两球速率相等C.两球下落过程的加速度相同D.落地时,两球重力的瞬时功率相等【考点】: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专题】:实验题;平抛运动专题.【分析】: a球做平抛运动,b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不论A球的初速度如何,两球都同时落地,从而说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进而可以一一作答.【解析】:解:AC、a球做平抛运动,b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不论A球的初速度如何,两球都同时落地,从而说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则它们的加速度相同.故C正确,A错误.B、虽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但平抛的球,则有水平速度,因此下落相同高度时,两球速率不相等,故B错误;D、两球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又因它们的质量相同,则两球重力的瞬时功率相等,故D正确;故选:C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通过两球同时落地,说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掌握速度的矢量合成法则,理解功率表达式P=Fv中力与速度必须同向.9.(6分)(2015•汕头二模)如图是简易测水平风速的装置,轻质塑料球用细线悬于竖直杆顶端O,当水平风吹来时,球在水平风力F的作用下飘起来.F与风速v成正比,当v=3m/s时,测得球平衡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45°.则()A.当风速v=3m/s时,F的大小恰好等于球的重力B.当风速v=6m/s时,θ=90°C.水平风力F越大,球平衡时,细线所受拉力越小D.换用半径相等,但质量较大的球,则当θ=45°时,v大于3m/s【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对小球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求出风力和重力的关系,结合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出细线拉力和重力的关系,通过夹角的变化,判断细线拉力的变化.【解析】:解:A、对小球受力分析,小球受重力、风力和拉力处于平衡,当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45°时,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风力F=mg,故A正确.B、当风速为6m/s,则风力为原来的2倍,即为2mg,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θ≠90°.故B错误.C、拉力T=,水平风力越大,平衡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越大,则细线的拉力越大,故C错误.D、换用半径相等,但质量较大的球,知重力变大,当θ=45°时,风力F=mg,可知风力增大,所以v大于3m/s,故D正确.故选:A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地受力分析,运用共点力平衡进行求解,判断拉力的变化,关键得出拉力与重力的关系,通过夹角的变化进行判断.三、非选择题:10.(10分)(2015•汕头二模)如图甲,某实验小组利用光电计时器等器材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①将金属小球在A处由静止释放,并通过A处正下方、固定于B处的光电门.②用10等分游标的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测量示数如图乙,则d= 1.02 cm.若光电计时器记录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4.25×10﹣3s,则小球经过光电门B时的速度为v B=2.40 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③多次改变A、B间的距离H,重复上述实验,作出随H的变化图象如图丙所示,若小球下落过程机械能守恒,由图丙数据写出重力加速度g与d、t0、H0的关系式g= .④实验数据显示小球的动能增加量△E K总是稍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E P,主要原因是小球的一部分重力势能转化为内能.增大H,不能减少机械能的损失(填“能”或“不能”).【考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实验题;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分析】:由题意可知,本实验采用光电门利用平均速度法求解落地时的速度;则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当减小的机械能应等于增大的动能;由原理即可明确注意事项及数据的处理等内容.【解析】:解:②由图可知,主尺刻度为10mm;游标对齐的刻度为2;故读数为:10+2×0.1=10.2mm=1.02cm;已知经过光电门时的时间小球的直径;则可以由平均速度表示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故v==m/s≈2.40m/s;③若减小的重力势能等于增加的动能时,可以认为机械能守恒;则有:mgH=mv2;即:2gH0=()22gH0=d2;解得:g=;④小球的动能增加量△E K总是稍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E P,主要原因该过程中有阻力做功,使小球的一部分重力势能转化为内能;当增大H,则阻力做功越多,则不能减小机械能损失.故答案为:②1.02;2.40 ③;④内能,不能.【点评】:本题为创新型实验,要注意通过分析题意明确实验的基本原理才能正确求解.同时为验证性实验题,要求根据物理规律选择需要测定的物理量,运用实验方法判断系统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否与动能的变化量相同是解题的关键.11.(8分)(2015•汕头二模)某同学采用“半偏法”测量一个量程为3V的电压表的内阻.①按如图连接好电路,把变阻器R的滑片P置于 b 端(填“a”或“b”).②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到零(填“零”或“最大值”).③闭合电建S,移动R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00V④保持P位置不变,调节R0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0V,此时R0的阻值为3000Ω,则电压表内阻的测量值R V= 3000Ω.⑤若本实验所用电源的电压约4.5V,为了减少实验的误差,必须使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远小于(填“远小于”或“远大于”)电压表的内阻.【考点】:伏安法测电阻;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专题】:实验题;恒定电流专题.【分析】:明确半偏法的实验原理及方法,根据实验安全和准确性要求分析实验步骤;再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进行分析求解电压表内阻.【解析】:解:①由图可知,本实验采用分压接法,为了让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由零开始调节,滑片应置于b端;②根据半偏法的测量原理可知,开始时应将电阻箱的阻值调到零;④因测量电路中的电压不变,而现在电压表示数为1.5V,故电阻箱分压为1.5V;二者串联,说明二者电流相等,则电阻一定相等,故电压表的内阻等于电阻箱的示数3000Ω⑤为了减小电压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使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应使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远小于电压表内阻;故答案为:①b (②零④3000Ω ⑤远小于【点评】:本题考查半偏法的应用,要注意明确半偏法原理,注意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要选用小电阻.12.(18分)(2015•汕头二模)如图,轻质细杆上端固定在O处的水平转轴上,下端连接一质量可忽略的力传感器P(可测出细杆所受拉力或压力大小)和质量m=1kg的小球,小球恰好没有触及水平轨道.轻杆可绕O处的转轴无摩擦在竖直面内转动,小球的轨道半径R=0.5m.在水平轨道左侧某处A固定一高度H=1.5m的光滑曲面,曲面底端与水平轨道平滑连接.质量与小球相同的物块从曲面顶端由静止释放,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物块滑到B处时与小球发生弹性正碰,碰后小球连杆绕O点做圆周运动.重力加速度g=10m/s2.(1)若AB间的距离s=1m,求物块与小球碰后瞬间力传感器显示的力的大小.(2)多次改变光滑曲面在水平轨道左侧的位置并固定,每次都使物块从曲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若有两次小球通过最高点C时力传感器中显示力的大小都为6N,求这两次AB间的距离s1和s2.【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动量与动能定理或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综合.【分析】:(1)根据动能定理求出B点的速度,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求出碰后的速度,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块与小球碰后瞬间力传感器显示的力的大小.(2)小球在最高点会表现为拉力,或表现为支持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在最高点的速度大小,结合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求出AB间的距离.【解析】:解:(1)设物块从静止释放运动到B处的速度为v0,由动能定理得,设物块与小球碰后的速度分别为v和v1,规定物块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可得mv0=mv+mv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代入数据联立解得力传感器显示的力大小 F=50N(2)设小球从B运动到C处时速度为v2,由机械能守恒定理得,①若C处细杆对小球作用力为拉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将F=6N代入联立解得 s1=0.2m②若C处细杆对小球作用力为支持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将F=6N代入联立解得 s2=0.8m答:(1)物块与小球碰后瞬间力传感器显示的力的大小为50N.(2)这两次AB间的距离s1和s2分别为0.2m、0.8m.【点评】:本题考查了动量守恒、能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运用,知道弹性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能量守恒,以及知道最高点杆子可以表现为拉力,也可以表现为支持力.13.(18分)(2015•汕头二模)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的导体棒ab,垂直放在相距为l的平行光滑金属轨道上.导轨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θ=30°,图中间距为d的两虚线和导轨围成一个矩形区域,区域内存在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导轨上端通过一个电流传感器A连接一个定值电阻,回路中定值电阻除外的其余电阻都可忽略不计.用一平行于导轨的恒定拉力拉着棒,使棒从距离磁场区域为d处由静止开始沿导轨向上运动,当棒运动至磁场区域上方某位置时撤去拉力.棒开始运动后,传感器记录到回路中的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I﹣t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导轨足够长.求:(1)拉力F的大小和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2)定值电阻R的阻值.(3)拉力F作用过程棒的位移x.【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专题】:电磁感应——功能问题.【分析】:(1)由图乙知,棒进入磁场运动过程,回路中电流均保持不变,说明棒在磁场中做匀速运动.研究棒在磁场中向下运动的过程,根据平衡条件和安培力公式结合求出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研究棒在磁场中向上运动的过程,根据平衡条件和安培力公式结合求拉力F 的大小.(2)棒开始运动直到进入磁场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式得到棒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再由欧姆定律求出电阻值.(3)棒离开磁场后拉力作用的位移为(x﹣2d),从棒离开磁场到再次进入磁场过程,由动能定理得求出棒第二次在磁场中运动时的速度,再由欧姆定律列式,联立求出位移x.【解析】:解:(1)棒进入磁场运动过程,回路中电流均保持不变,说明棒在磁场中做匀速运动,在磁场中向下运动过程,有:mg sinθ=2BI0l…①解得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②在磁场中向上运动过程,有:F=mgsinθ+BI0l…③解得拉力大小为:F=mg…④(2)棒开始运动直到进入磁场过程,由动能定理得:(F﹣mgsinθ)d=…⑤棒进入磁场后回路中的电流为:I0=…⑥解得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⑦(3)棒离开磁场后拉力作用的位移为(x﹣2d),从棒离开磁场到再次进入磁场过程,由动能定理得:F(x﹣2d)=﹣…⑧棒第二次在磁场中运动过程回路中的电流为:2I0=…⑨解得拉力F作用过程棒的位移为:x=3d…⑩答:(1)拉力F 的大小为mg,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为.(2)定值电阻R 的阻值为.(3)拉力F作用过程棒的位移x为3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要读取图象中有效信息,正确分析棒的运动状态,运用力学的规律,如平衡条件和动能定理等处理.- 11 -。
【解析】广东省汕头市河溪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2014-2015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河溪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1.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做进一步处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由③到④的育种过程依据的主要原理的基因突变B.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⑥和⑨植株的染色体数目不相同D.由③到⑨过程称为花药离体培养2.多种因素会影响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使生命活动偏离正常状态.下列各项中,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C.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减少D.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3.当一位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科学家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图示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②身体耗氧量的变化③肾上腺激素的分泌量④胰岛素的分泌量.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4.如图表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关系的是( )A.Ⅰ体液,Ⅱ细胞外液,Ⅲ细胞内液,Ⅳ组织液B.Ⅰ突触,Ⅱ突触前膜,Ⅲ突触后膜,Ⅳ突触小泡C.Ⅰ核酸,Ⅱ核糖核酸,Ⅲ脱氧核糖核酸,ⅣmRNAD.Ⅰ免疫,Ⅱ特异性免疫,Ⅲ非特异性免疫,Ⅳ细胞免疫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B.2010年,广东省人口出生率为11.18‰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6.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K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C.假设这是一个鼠的种群,可通过增大K值,来减少鼠害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二、双选题(每小题只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其他情况不得分,共54分.17-21题为物理题,22、23为化学题,24、25为生物题)7.如图是对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甲和乙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B.物质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结构乙的活动只受结构甲分泌的激素调节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起反馈调节的作用8.如图将一株幼苗横放,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情况是( )A.B处生长素浓度较高,生长受抑制,根向下生长B.B处生长素浓度较高,生长速度快,根向下生长C.D处生长素浓度较高,生长速度快,茎向上生长D.D处生长素浓度较高,生长受抑制,茎向上生长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64分)9.(16分)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若甲模式中,靶腺为肾上腺皮质,则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和调节肾上腺皮质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2)如果头部创伤导致图中乙模式的分泌激素消失,人患尿崩症,出现明显的多尿现象,说明此分泌激素是__________.(3)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__________,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分泌量,兴奋在A处传递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与胰岛素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4)在寒冷的环境中,能通过丙方式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其反射弧是:__________→传入神经→__________→传出神经→甲状腺.10.(16分)如图是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并回答:(1)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和骨髓内转变为a、b、c等细胞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2)③过程是在X的刺激和a细胞等的参与下共同完成的,这属于__________免疫的__________阶段.与③过程相比,④过程的应答特点是__________.(3)⑤过程的产物Y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参与其合成并分泌的膜性细胞器有__________等.(4)若X是禽流感病毒,则患者彻底消灭X必须依靠a增殖分化的淋巴细胞去裂解__________.如果X是HIV,则由于图中__________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而死亡.11.(16分)东方田鼠不同于家鼠,喜野外环境.2007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地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1)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东方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洲地的,迁入初期种群数量很少,一个月内随着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为研究东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生态学家构建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下表.①请填写表中Ⅱ和Ⅲ空白之处的内容.②表中N t=N0•λt成立的前提条件(答两条即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③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 000只,则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30)为:N30=__________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2)请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项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有效措施: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3)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除了用上述数学方程式表示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来表示,这种表示方法可以更加直观反映种群数量的__________.12.(16分)为研究IAA(生长素)和GA(赤霉素)对植物茎伸长生长的作用,用豌豆做了一系列实验,请分析回答:(1)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TIBA(IAA抑制剂)和S﹣3307(GA抑制剂)处理豌豆黄化苗茎切段,测量结果如下:①实验中__________是对照组.②图1中,浓度高(80和160mg•L﹣1)的TIBA对茎切段的伸长生长有__________作用;浓度低(10和20mg•L﹣1)的TIBA对茎切段的伸长生长有__________作用.③图1、图2两组实验均出现茎切段的伸长生长受抑制现象,表明IAA和GA__________.(2)植物体内的GA有GA1、GA2…等多种,已知GA1是由GA20转化而来的,转化过程如下:有人发现,豌豆去顶后,茎秆中IAA的浓度__________,无活性的GA20向有活性的GA1的转化也减少;由此推测IAA在__________激素合成中起作用.(3)为验证上述推测正确与否,做了如下实验:将豌豆的茎切段浸入含有14C的GA20的培养液中,施加适宜浓度的IAA或不施加IAA,后者茎切段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含有14C的无活性GA29,而前者茎切段中则是含有14C的有活性GA1.结果表明生长素具有__________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生长素最终促进__________酶基因的表达.2014-2015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河溪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1.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做进一步处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由③到④的育种过程依据的主要原理的基因突变B.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⑥和⑨植株的染色体数目不相同D.由③到⑨过程称为花药离体培养考点: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生物变异的应用.分析:分析题图:①和②为两个亲本,③是杂合子F1,④是通过诱变育种筛选获得的个体,③④是诱变育种;⑤是F1代,⑩是通过自交产生的F2植株,③⑤⑩是杂交育种;⑥是秋水仙素处理产生的多倍体植株,⑧是⑤⑥杂交产生的杂种植株,③⑥是多倍体育种;⑦是单倍体幼苗,⑨是正常的纯合体,③⑦⑨是单倍体育种.解答:解:A、由③到④表示诱变育种过程,其依据的主要原理的基因突变,A正确;B、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C、⑥的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2倍,而⑨的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同,因此两者的染色体数目不相同,C正确;D、由③到⑨过程称为单倍体育种,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几种育种过程图解,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育种的原理、方法及优缺点,能准确判断图中的育种方法,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即可.2.多种因素会影响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使生命活动偏离正常状态.下列各项中,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C.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减少D.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解答:解:A、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可通过水盐平衡调节过程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不会形成组织水肿,A错误;B、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B正确;C、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C正确;D、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组织水肿,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引起组织水肿的五个方面原因.3.当一位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科学家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图示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②身体耗氧量的变化③肾上腺激素的分泌量④胰岛素的分泌量.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据图分析,温度降低时,相对值增加.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解:①当人进入寒冷的环境时,皮肤内毛细血管收缩,血液量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①错误;②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则耗氧量增加,进而增加产热量,②正确;③寒冷时,机体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③正确;④胰岛素能降低血糖,与体温调节无关,④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体温调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和理解寒冷环境中体温的调节过程,属于中档题.4.如图表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关系的是( )A.Ⅰ体液,Ⅱ细胞外液,Ⅲ细胞内液,Ⅳ组织液B.Ⅰ突触,Ⅱ突触前膜,Ⅲ突触后膜,Ⅳ突触小泡C.Ⅰ核酸,Ⅱ核糖核酸,Ⅲ脱氧核糖核酸,ⅣmRNAD.Ⅰ免疫,Ⅱ特异性免疫,Ⅲ非特异性免疫,Ⅳ细胞免疫考点:突触的结构;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Ⅰ代表整个大圆,分为Ⅱ和Ⅲ,Ⅱ中又包含Ⅳ.解答:解:A、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主要包含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故A正确;B、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小泡不属于突触结构,故B错误;C、核酸包括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其中RNA又分为mRNA、tRNA、rRNA,故C正确;D、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其中特异性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故D 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体液的组成、突触结构、核酸的种类和免疫的种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B.2010年,广东省人口出生率为11.18‰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考点:种群的特征.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的密度 2、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3、种群的年龄组成 4、性别比例 5、迁入率和迁出率.解答:解: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人老龄化阶段是年龄特征,A错误;B、2010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1.18‰属于出生率,B错误;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C正确;D、由于微甘菊人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死亡率和出生率,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察种群数量特征.属识记内容,相对简单,应理解加记忆并举.6.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K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C.假设这是一个鼠的种群,可通过增大K值,来减少鼠害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而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K/2处种群增长率最大.解答:解:A、K是环境容纳量,指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A正确;B、在K值时,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的话,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的增长率为0,B错误;C、可通过降低K值来减少鼠害,C错误;D、K/2 时增长率最大,因此在稍大于 K/2 时开始捕捞可以持续获得最高产量,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二、双选题(每小题只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其他情况不得分,共54分.17-21题为物理题,22、23为化学题,24、25为生物题)7.如图是对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甲和乙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B.物质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结构乙的活动只受结构甲分泌的激素调节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起反馈调节的作用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则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这就是所谓的分级调节.而在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要维持在一定浓度内,不能持续升高.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系统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这就是所谓反馈调节.图示中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丙表示甲状腺,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据此答题.解答:解:A、图示中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丙表示甲状腺,A错误;B、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C、结构乙受到甲和丙的共同调节,C错误;D、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系统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这就是所谓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动物的激素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8.如图将一株幼苗横放,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情况是( )A.B处生长素浓度较高,生长受抑制,根向下生长B.B处生长素浓度较高,生长速度快,根向下生长C.D处生长素浓度较高,生长速度快,茎向上生长D.D处生长素浓度较高,生长受抑制,茎向上生长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是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是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引起生长素横向运输的原因是单侧光或地心引力.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如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据图分析,由于重力作用,BD处生长素浓度高于AC处,由于茎对生长素敏感度低于根,故茎D生长快于C,表现为背地生长;根B生长受抑制,A生长加快,表现为向地生长解答:解:A、由于受到重力作用,B处生长素浓度较A处高,B处生长受抑制,A生长加快,表现为向地生长,A正确;B、由于受到重力作用,B处生长素浓度较A处高,B处生长受抑制,B错误;C、BD处生长素浓度高于AC处,由于茎对生长素敏感度低于根,故茎D生长快于C,表现为背地生长,C正确;D、同C分析,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以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为素材,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一定要注意同一浓度生长素对植物的不同部位作用不同.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64分)9.(16分)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若甲模式中,靶腺为肾上腺皮质,则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和调节肾上腺皮质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神经﹣体液调节.(2)如果头部创伤导致图中乙模式的分泌激素消失,人患尿崩症,出现明显的多尿现象,说明此分泌激素是抗利尿激素.(3)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分泌量,兴奋在A处传递的传递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与胰岛素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4)在寒冷的环境中,能通过丙方式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其反射弧是: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甲状腺.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1、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2、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当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是由胰腺的胰岛细胞分泌,但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具有升高血糖作用,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4、反射弧中至少包括传入和传出神经元,一个神经元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而两个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神经递质传递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解答:解:(1)若甲模式中,靶腺为肾上腺皮质,则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和调节肾上腺皮质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神经﹣体液调节.(2)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如果头部创伤导致图中乙模式的分泌激素消失,人患尿崩症,出现明显的多尿现象,说明此分泌激素是抗利尿激素.(3)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分泌量,兴奋在A突触处传递的传递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故与胰岛素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4)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及效应器组成.在寒冷的环境中,能通过丙方式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其反射弧是: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甲状腺.故答案为:(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神经﹣体液调节(2)抗利尿激素(3)胰岛B细胞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4)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点评:本题属于信息题,要求学生能分析获取信息,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解释问题.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肾上腺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等.10.(16分)如图是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并回答:(1)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和骨髓内转变为a、b、c等细胞的过程被称为细胞的分化.(2)③过程是在X的刺激和a细胞等的参与下共同完成的,这属于体液免疫的感应和反应阶段.与③过程相比,④过程的应答特点是更快、更强.(3)⑤过程的产物Y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参与其合成并分泌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4)若X是禽流感病毒,则患者彻底消灭X必须依靠a增殖分化的淋巴细胞去裂解靶细胞.如果X是HIV,则由于图中a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而死亡.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由图分析,a表示T细胞,b表示血细胞,c表示B细胞,d表示浆细胞,e表示记忆细胞,k表示记忆细胞,X表示抗原,Y表示抗体.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 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解答:解:(1)造血干细胞转变为不同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该过程为B细胞受刺激后增殖分化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的感应、反应阶段.④过程记忆细胞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使得二次免疫应答更快、更强.(3)Y是抗体,化学本质是球蛋白,参与其合成分泌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不能加核糖体,因为无膜,不能加细胞膜,因为不属于细胞器;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4)效应T细胞能够使靶细胞裂解死亡,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使得体液免疫功能降低,细胞免疫消失.故答案为:(1)细胞的分化(2)体液感应和反应更快、更强(3)蛋白质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4)靶细胞 a。
高二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广东省汕头市南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第二次月考
广东省汕头市南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第二次月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4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2.(4分)(2014秋•汕头校级月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3.(4分)(2011秋•黄山期末)若用甲代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则甲、乙、丙、丁在物质循环中的关系是()4.(4分)(2014秋•汕头校级月考)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5.(4分)(2014秋•汕头校级月考)含羞草在强烈的声音或轻微触动下,就会表现出小叶合拢、叶柄下垂的运动.这是含羞草接受什么信息作用的结果()6.(4分)(2015•扬州模拟)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7.(4分)(2014秋•汕头校级月考)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最可能是()8.(4分)(2012秋•恩平市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一定是异养型生物没有分解者的生态系统,通过自动调节也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64分.其中第26题~29题是生物科试题,第30~33题是化学科试题,第34题~36题是物理科试题.请分别在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答题卷的指定区域内作答.9.(18分)(2014秋•汕头校级月考)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简化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1)该食物网共有条食物链___________,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2)图中食虫鸟属于____________消费者、第_______________营养级.(3)鹰和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4)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图中还缺少_______________.(5)在“牧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兔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短时期内会引起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9分)(1999•上海)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 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百万千焦.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请回答:(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这部分能量是_____________所固定的太阳能.(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_____________%,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_.(4)由图可知,下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②其次是上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③还有少数能量被利用.11.(16分)(2014秋•汕头校级月考)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和,其中(方法)适用于调查地块的长与宽相差不大的地块.(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填“大”或“小”).(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算.(4)若某长条形地块长、宽为100m×50m,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样方,则抽样时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为.若调查中小样方为1m×1m,对某种植物种群调查的结果为:12、18、16、16、15、13、15、11、13、13,则所调查种群的密度为12.(11分)(2013秋•府谷县校级期中)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个现象被解释为“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为什么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为此,有人做了下述实验:(一)实验步骤: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来,放在琼脂切块上,分别放在黑暗中和单侧光下(见图).(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c、d、e和f用一生长素不能透过的薄玻璃片将胚芽鞘分割;琼脂下方的数字表示琼脂块收集到的生长素(IAA)的量]请回答:(1)图a和b说明:光(填影响、不影响)生长素的分解和生长素的向下运输.(2)图c和d说明:胚芽鞘被玻璃片分隔成两半,(填影响、不影响)生长素向下运输和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数量.(3)图e和f说明:单侧光照射促使(4)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广东省汕头市南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4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2.(4分)(2014秋•汕头校级月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3.(4分)(2011秋•黄山期末)若用甲代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则甲、乙、丙、丁在物质循环中的关系是().B.C.D.4.(4分)(2014秋•汕头校级月考)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5.(4分)(2014秋•汕头校级月考)含羞草在强烈的声音或轻微触动下,就会表现出小叶合拢、叶柄下垂的运动.这是含羞草接受什么信息作用的结果()6.(4分)(2015•扬州模拟)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7.(4分)(2014秋•汕头校级月考)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最可能是()8.(4分)(2012秋•恩平市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一定是异养型生物没有分解者的生态系统,通过自动调节也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64分.其中第26题~29题是生物科试题,第30~33题是化学科试题,第34题~36题是物理科试题.请分别在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答题卷的指定区域内作答.9.(18分)(2014秋•汕头校级月考)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简化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1)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蛇.(2)图中食虫鸟属于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3)鹰和蛇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4)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图中还缺少分解者.(5)在“牧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兔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短时期内会引起的变化是牧草大量增加,鹰大量减少.10.(19分)(1999•上海)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 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百万千焦.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请回答:(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这部分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13.5%,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20%.(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60%.(4)由图可知,下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呼吸作用消耗;②其次是上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③还有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11.(16分)(2014秋•汕头校级月考)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离取样法,其中五点取样法(方法)适用于调查地块的长与宽相差不大的地块.(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大(填“大”或“小”).(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算样方相邻的两条边上的个体.(4)若某长条形地块长、宽为100m×50m,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样方,则抽样时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为10m.若调查中小样方为1m×1m,对某种植物种群调查的结果为:12、18、16、16、15、13、15、11、13、13,则所调查种群的密度为14株/m2.12.(11分)(2013秋•府谷县校级期中)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个现象被解释为“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为什么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为此,有人做了下述实验:(一)实验步骤: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来,放在琼脂切块上,分别放在黑暗中和单侧光下(见图).(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c、d、e和f用一生长素不能透过的薄玻璃片将胚芽鞘分割;琼脂下方的数字表示琼脂块收集到的生长素(IAA)的量]请回答:(1)图a和b说明:光不影响(填影响、不影响)生长素的分解和生长素的向下运输.(2)图c和d说明:胚芽鞘被玻璃片分隔成两半,不影响(填影响、不影响)生长素向下运输和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数量.(3)图e和f说明:单侧光照射促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4)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
广东省汕头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4月)模拟考试理综全真演练物理试题(基础必刷)
广东省汕头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4月)模拟考试理综全真演练物理试题(基础必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如图所示,一质量为的半圆形滑块B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的光滑滑块A靠着竖直墙壁放在滑块B上,B保持静止,A与B的接触点为,B滑块的圆心为,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重力加速度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滑块对地面的压力为B.地面对B滑块的摩擦力大小为C.B滑块对A滑块的作用力大小为D.墙壁对A滑块的作用力大小为第(2)题如题图所示,一轻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一物块从弹簧正上方距弹簧上端一定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设该物块运动到最低位置时加速度大小为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a与g大小关系第(3)题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经过等温过程到状态,经等压过程到状态,再经等容过程回到状态,则( )A.从到再到的过程中,气体温度先升高后降低B.从到的过程中,气体放出热量C.从到的过程中,气体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热量D.从到的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碰撞器壁单位面积的分子个数变多第(4)题如图为研究某动车的运动情况绘制的图像。
已知该动车运动轨迹是直线,但是不知该动车是处于加速还是刹车状态,请判定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A.该动车处于匀加速状态B.该动车的初速度为0C.该动车的加速度为大小为6m/s2D.该动车在前3秒的位移是18m第(5)题能说明光是横波的是( )A.全反射B.干涉C.偏振D.衍射第(6)题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家做家务时,沿轻质推杆方向斜向下施加力,拖把受到杆的推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且拖把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A.拖把所受地面的摩擦力为F sinθB.地面对拖把的支持力大于拖把的重力C.推杆对拖把的作用力大于拖把对推杆的作用力D.推杆对拖把的作用力小于拖把对推杆的作用力第(7)题运行周期为的北斗卫星比运行周期为的( )A.加速度大B.角速度大C.周期小D.线速度小第(8)题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与科技活动中,物理学应用非常广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汕头市河溪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综物理试题
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4分,共64分,1-6题为生物题,7-12为化学题,13-16为物理题)
13、对电容C =Q
U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容器带电荷量越大,电容就越大
B .对于固定电容器,它的带电荷量跟它两极板间所加电压的比值保持不变
C .可变电容器的带电荷量跟加在两极板间的电压成反比
D .如果一个电容器没有电压,就没有带电荷量,也就没有电容
14、电场中有A 、B 两点,A 点的电势φA =30 V ,B 点的电势φB =10 V ,一个电子由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场力对电子做功20 eV ,电子的电势能减少了20 eV
B .电力克服电场力做功20 eV ,电子的电势能减少了20 eV
C .电场力对电子做功20 eV ,电子的电势能增加了20 eV
D .电子克服电场力做功20 eV ,电子的电势能增加了20 eV
15、如图所示,A 、B 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一带正电的点电荷沿电场线从A 点运动到B 点, 在这个过程中,关于电场力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场力做正功
B .电场力做负功
C .电场力不做功
D .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16、如图2-8所示,直线a 为某电源的路端电压随电流的变化图线,直线b 为电阻R 两端的电压随电流强度的变化图线,用该电源和该电阻组成的闭合电路,电源的输出功率和电源的内电阻分别是(
)
图2-8
A .4 W 0.5 Ω
B .6 W 1 Ω
C .4 W 1 Ω
D .2 W 0.5 Ω
二、双选题(每小题只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其他情况不得分,共54分。
17-21题为物理题,22、23为化学题,24、25为生物题) 17、法拉第首先提出用电场线形象生动地描绘电场。
图1是点电荷a 、b 所形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图。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 、b 为异种电荷
E
A
B
B.a 、b 为同种电荷
C. a 的电荷量大于b 的电荷量
D. a 的电荷量小于b 的电荷量
18、用 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如图)。
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S ,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
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若
A.保持S 不变,增大d,则θ变大
B.保持S 不变,增大d,则θ变小
C.保持d 不变,减小S,则θ变大
D.保持d 不变,减小S,则θ变小
19、如图所示,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只受电场力作用的带正电粒子的运动轨迹,粒子先经过M 点,再经过N 点,可以判定( )
A .M 点的电势大于N 点的电势
B .M 点的电势小于N 点的电势
C .粒子在M 点受到的场强大于在N 点受到的场强
D .粒子在M 点受到的场强小于在N 点受到的场强
20、如图所示为某一电源的U -I 曲线,由图可知 ( )
A .电源电动势为2.0 V
B .电源内阻为3
1Ω
C .电源短路时电流为6.0A
D .电路路端电压为1.0 V 时,电路中电流为5.0 A
21、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 、内电阻为r . 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片P 从图示位置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
A .电路中的总电流变大
B .路端电压变大
C .通过电阻R2的电流变小
D .通过滑动变阻器R1的电流变小
第二部分:实验、问答、计算题(共11题182分。
其
中26-29
为生物试题,64分;30-33为化学试题,64分;34-36为物理试题,54分) 34、(18分)在做测干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时备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
A .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 V)
B .直流电流表A1(量程为0~0.6,0.6 A,内阻为0.10 Ω)
C . 直流电流表A2(量程0~3 A,内阻为0.025 Ω)
D .直流电压表V1(量程为0~3V,内阻为5 kΩ)
E. 直流电压表V2(量程为0~15 V ,内阻为25 kΩ)
E r
F .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为0~15 Ω,允许最大电流为1 A)
G .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为0~1 000 Ω,允许最大电流为0.5 A) H .开关 I .导线若干
(1)应选用的器材:电流表应选______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
__________。
(用字母填空)
(2)按如图14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把图乙中剩余的电路连接起来.
(3)为了避免电表烧坏,滑动变阻器应该滑在________端(填“A ”或“B ”)
图15
(4)如图15所示,电流表指针停止在下图(1)所示位置,则读数为_____A ,电压表指针停止在下图(2)所示位置,则读数为_____V
(5)图16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U —I 图象,由图可知,电源的电动势E =________ V ,内阻r =________ Ω.
35、(10分)有一个带电荷量q =-3×10-6
C 的点电荷,从某电场中的A 点移到B 点,电
荷克服静电力做6×10-4 J 的功,从B 点移到C 点,静电力对电荷做9×10-
4 J 的功,问: (1)AB 、BC 、CA 间电势差各为多少?
(2)如以B 点电势为零,则A 、C 两点的电势各为多少?电荷在A 、C 两点的电势能各为多少? 36、(12分)已知如图,E =6V ,r =4Ω,R 1=2Ω,R 2的变化范围是0-10Ω。
求: ①当接入电路的
R 2=6Ω,电路中的电流为多少,此时电源消耗的功率为多少? ②当R 2取多少时,电源的输出功率为最大,且最大功率为多少?
③当R 2取多少时,R 1上消耗的功率为最大;且R 1最大功率为多少? 37、(14分)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的细圆管弯成半径为R 的半圆形,固定
在竖直面内,管口B 、C 的连线水平.质量为m 的带正电小球从B 点正上方的A 点自由下落,A 、B 两点间距离为4R.从小球(小球直径
图16
图14
小于细圆管直径)进入管口开始,整个空间中突然加上一个斜向左上方的匀强电场,小球所受电场力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力方向向上,大小与重力相等,结果小球从管口C处离开圆管后,又能经过A点.设小球运动过程中电荷量没有改变,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球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球受到的电场力大小;
(3)小球经过管口C处时对圆管壁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