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教案_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光的反射和折射(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反射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绘制简单的光路图;知道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反射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能力;增强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的反射规律的理解及应用;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理解及应用。

难点: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具:激光小手电,镜子,激光演示仪,课件
学具:镜子白纸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光学知识的综合运用的体现。

也是本章知识的重点,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掌握和应用光学知识,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学习理解后面将要接触到的关于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定律等等相关知识,有着重要的分析、铺垫和引导意义。

学生对光已经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紧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还要重视探究实验的过程,从而建立光反射的科学概念。

为了能较为清楚地阐述光的反射这一基本概念,又要使这一理论既不枯燥,又比较直观,在教学设计中特意选择了学生们都知道的小故事《爱迪生救妈妈》,为本节课提供研究线索,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改变了书上将光反射的应用至于教学内容最后的做法。

将其前移,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及前沿科学中最新的应用例子。

让学生有意识的去认识学习光的反射是有趣的、有用的、是应该掌握的知识。

最后,在有关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这一问题的设计上,采用了学生小实验的方式,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有意地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实验探究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

对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对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达到两个目的:1.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遇到问题时,先科学合理的猜想、再设计探究方案、利用选择的仪器,实际操作实验、最后根据数据和现象来总结),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精神。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光的反射定律,落实好教学的知识点。

在分组探究结束之后,又让有所发现的小组,来给全体同学做展示,达到全体同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

并给时间让全体学生再动手做一做,让没能探究出结论,或探究过程有问题的小组也能有机会完成探究实验。

这样利于全体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利用一则故事《爱迪生救妈妈》,请一位学生阅读。

见ppt3 让学生通过认真听,积极思考问题。

教师:同学们爱迪生想了一个什么办法来救自己的妈妈?学生:是利用镜子来反射月光。

教师:爱迪生可真聪明啊!他想到利用光的反射来照亮整个屋子。

太了不起了!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光的反射》吧!引出本堂课的课题《光的反射》见ppt4。

二、新课教学
演示实验:激光射向与黑板垂直放置的镜子上(课本p22图1-39),观察光是怎样传播的?见ppt5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这个实验思考,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什么是光的反射?见ppt6 (一)光的反射:
光由一种均匀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物质时,在它们的分界面上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又返回到
原先的物质中。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太阳、电灯、蜡烛等物体发出的光会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就能看见这
些物体了,许多不会发光的物体为什么也能被我们看见呢?学生感悟:人眼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就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里。

见ppt7
设问:月球不是光源,但是我们为什么能看到月亮?见ppt8
学生:月亮反射了太阳光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利用光的反射的实例?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交换
一下彼此的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生生互动。

由此引入光的反射现象应用。

教师:通过讨论哪位同学能列举利用光的反射的实例?
学生:例如有照镜子,自行车的尾灯,潜水艇的潜望镜……。

教师:既然光的反射这样有用处,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光的反射遵循怎样的规律呢?
学生:想。

教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寻光的反射遵循哪些规律吧?不过在探究之前老师先向你们介绍一
下光的反射现象中的几个重要的名词。

见ppt9 老师利用课件模拟光路图明确三线、两角、一点。

使学生认识关于:界面、入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这七个名词及其意

(二)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探究:教师首先进行适当引导:大家猜一猜当入射光线确定后,反射光线可能会怎样传播呢?我们应通过哪几个层面的探究来确定反射光线的位置?同学们通过讨论,提出以下探究任务:探究(1)三线共面问题
探究(2)两线位置关系
探究(3)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问题
这三个探究过程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全部参与,并对积极主动的学生给予激
励评价。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教师对学生进行巡视和指导,及时肯定学生的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同时引导学生完成ppt10表格比较实验结果,交流评估并得出结论: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过程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如果光垂直照射到反射面上时,出现什么情况?如果入射角增大或减小,反射角会怎么变化?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探究(4):当光垂直照射到反射面上时,出现的情况
探究(5):当入射角增大(减小)时,反射角变化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评估并总结:当光垂直照射到反射面上时,“三线重合”,入射角和反射角都为0;当入射角增大(减小)时,反射角也增大(减小)。

见ppt11
教师用模拟课件展示规律的全过程见ppt10
强调:(1)法线是界面的垂线。

(2)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

(3)入射角为零,反射角也为零。

(4)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互换。

教师展示例题一、已知图中入射光线,请画出反射光线。

见Ppt12
老师边画图边介绍作图的步骤,同时请一位同学指出界面、入射光线、
入射点、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

课堂练习1:如下图所示,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度数见Ppt13
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作图,其余同学在草稿纸上作图。

小实验:用一块板挡在两个学生之间,使彼此不能看到对方,怎样才能彼此看见呢?见ppt14 由于学生有此经验,用一块镜子就能解决。

然后教师演示实验:光路的可逆性。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交流:让入射光线逆着原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镜面,反射光线将是怎样传播的呢?见ppt15 (三)光路具有可逆性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老师展示例题二、已知图中反射光线,请画出入射光线。

见Ppt16 老师边画图边介绍作图的步骤,让同学进一步理解光路是可逆的。

课堂练习2:画出下图的反射光线见ppt17
课堂练习3:画出下图的入射光线见ppt17
请四位同学到黑板上作图,其余同学在草稿纸上作图。

见Ppt17
老师针对练习中的图稍加强调:当入射光线垂直镜面时,反射光线是同一条,只是方向相反。

小实验:用手电照在镜面上反射可以在墙上得到一个光斑,而照在一张纸上却得不到。

这是为什么?见Ppt18 由此引出光的反射的两种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种反射类型见Ppt19和 Ppt20。

(四)镜面反射:平滑镜面将互相平行的入射光线都沿某一相同的方向反射出去的反射。

(反射光线之间也是平行的)
(五)漫反射:粗糙表面将平行的入射光线向各个方向反射的反射。

比较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并举例。

见Ppt21
让学生讨论:(1)电影银幕用光滑的白布可以吗?应该用什么样的布,为什么?
(2)黑板用久了会发生“反光”现象,同学们不易看清黑板上的字,这是为什么?平常黑板发生了什么反射?
(3)我们为什么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见Ppt22
老师稍加解释说明。

三、课堂小结
由学生作课堂小结:本节课上我们学到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知道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和区别。

掌握了科学探究方法,知道了科学探究的过程。

今后我们就可以利用科学探究方法来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了。

教师引导,归纳,并适时给以鼓励和肯定。

四、作业布置
见作业本相应练习
五、课后思考
1.假如光线不能够被反射,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2.为加强反射,到处都用平面镜将会怎样?
[课后反思]
将这节课设计为实验探究课,将教学重点定格为对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一改以往对整节课的重点内容时间安排上的不足,大胆地将这节课内容一分为二:前一阶段重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后
一阶段学习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知识。

这样的改变使这节课主体更加鲜明了。

实际教学看来,达到了设计上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时间的初衷。

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光线”一词常出现,会有学生提出:光线是一条线吗?对于这点,可以因势利导地向学生介绍,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许多研究方法,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遇到。

“光线”并不真正存在,是人们为了研究光的传播路径而做的带箭头的直线。

这样讲清有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在生活中学习科学,同样学生也会有意识地把科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

鉴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为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不要过分强调知识的严密性,以防由于严格的定义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但也要防止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认为学习内容很简单,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探究不热情,焦虑程度不够的问题。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指导他们也能够完成实验,以防他们因不能顺利完成实验而失去科学探究的热情,出现焦虑情绪,影响知识的学习与落实。

让学生在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基础上,能会应用光的反射解决遇到的问题。

并进一步掌握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