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肉种鸡育雏期的管理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化肉种鸡育雏期的管理
一、育雏前的准备
1、确保育雏前空舍时间不低于15天,以确保鸡舍充分干燥,有利于病原体死亡和鸡舍净化。

鸡舍熏蒸消毒后, 湿帘是唯一的通风口, 并确保湿帘是用消毒液浸湿。

2、根据雏鸡需要, 准备优质全价育雏料, 通知饲料厂生产: 添加或不添加球虫药的育雏饲料: 不防疫球虫就添加抗球虫药。

3、根据药物净化程序准备相关抗生素和抗应激类药物。

4、根据免疫程序准备所需的疫苗及辅助用品。

5、预温加湿: 鸡舍应提前预温( 夏季提前2天, 冬季提前5天) , 使舍内温度达到36—40℃, 不要增加湿度, 干燥高温有利于舍内细菌的消毒。

雏鸡进舍前, 舍内温度调整到28~30℃, 提高舍内湿度在75%以上; 雏鸡入舍时, 舍温达到27~29℃, 以后每一小时提高1℃, 三小时后到达30~31℃( 冬季提高1℃) 。

进鸡前一天, 将鸡舍温度提升至30℃, 湿度控制在75%左右。

同时要保证垫料的温度在28℃以上, 加湿应在过道上和不育雏的栏内撒上热水, 也可经过自动喷雾器用30℃左右温水进行不断加湿。

6、将鸡舍中的甲醛排净, 每天翻2到4次垫料, 将垫料中的甲醛排出。

在翻垫料的时候将垫料中的杂物捡出。

7、检查鸡舍的墙角和缝隙是否有透风的地方, 如有将其用内膜袋或报纸赌死。

特别冬季的贼风对鸡群的伤害特别的大。

8、每月两次灭鼠;
二、接鸡工作
1、雏鸡到场后, 应尽快将雏鸡运进鸡舍, 公母鸡严格区分, 卸车时应小心谨慎, 每两箱一摞、箱体表面消毒; 按计划数量把雏鸡均匀分放到各栏。

检点鸡数, 每栋鸡舍抽检10盒。

确保各栏分配数量准确, 待箱数核准后, 将鸡只捡出, 一定注意观察有无残弱死雏( 死鸡放于栏门处、残鸡放于每栏的残栏处、核准数并上报) 。

挑出弱小残雏鸡; 弱小单独放入雏鸡盒内单独饲养, 残鸡淘汰就是了。

2、雏鸡运输车按入场消毒程序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场, 驾驶员更换场内隔离服; 或司机不准下车。

三、育雏期卫生管理
1、鸡舍过道每天至少清扫两次, 清扫时尽量避免扬起灰尘, 垃圾及时清出鸡舍。

过道每天用消毒剂消毒一次。

2、工作间要及时清扫, 并用清水将地面清洗干净。

地面不能有积水, 清扫后地面用小喷壶消毒。

3、小喷壶中的消毒剂使用不得超过12小时, 有条件的话保持小喷壶中的消毒剂在15℃以上。

4、冬季门外火碱盆改用农福消毒( 1: 400) , 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免疫时经常更换) 。

5、门前清扫干净, 不得有污物和积水。

黄线内侧, 每天至少用清水清洗一次( 不得有积水, 防止结冰划倒) 。

6、育雏期20天内无论任何情况所有员工鞋底不接触土地面;
四、育雏期工作要点
1、温度从第5日龄开始以每三天下降1℃, 直至4周末降至2 0℃左右。

2、饮水球开食盘内的稻糠必须每日清出, 饮水球下的稻糠必须每天翻一次, 以防发霉。

3、每次扩栏前必须擦洗水线、料桶, 检查隔网有无串栏现象。

4、断喙、免疫前每栋鸡舍必须准备好免疫器具。

5、每天截至到下午5点30分, 统计好死鸡、残鸡数、喂料量、饮水量、药品、光照、免疫、温度, 做好详细记录将报表做好。

6、做好值班及交接班工作, 加强值班责任心。

7、实施24小时值班, 及时调节温度和湿度。

吃饭时间互相换班, 不准间断人, ( 包括烧炉工) 以防止意外发生, 直至育雏结束
8、育雏前三天, 为避免踩死踩伤鸡只, 进入鸡舍栏内不允许穿鞋.
9、影响均匀度的因素( 1) 育雏条件差, 特别冷应激、热应激开食、开水晚。

( 2) 饲喂器面积不够,高低不平、分部位置不合理。

( 3) 断喙不好,去喙太多和断喙器温度太高。

( 4) 疾病,特别球虫和肠道病、寄生虫。

( 5) 饲料质量差、霉变。

( 6) 饲养面积不够, 活动空间饮水空间狭窄。

( 7) 分群过晚, 大中小在一起。

( 8) 垫料不平整。

( 9) 免疫反应大。

( 10) 饲喂器与饮水器更换饲喂器与饮水器质量差。

( 11) 育雏期光照不均匀。

10、总之, 育雏同”育婴”, 要做到”细心、耐心、认真”, ”生命的东西永远是不可逆的”, 要时时做好, 事事做好。

实际生产中往往会因为我们一时的疏忽, 而造成鸡群终生无法弥补的过失, 从而影响鸡只的生产性能,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责任心, 将鸡群养好。

五、前一周的饲养管理
1日龄:
1、光照: 母鸡24小时、公鸡24小时
2、温度: 30-32度。

育雏时温度高低的衡量方法除参看室内温度表外, 主要是”看雏给温”, 温度计悬挂的高度应与鸡背平行。

3、湿度: 65-75%.
加湿方法: 走廊、第一栏炉头周围不定期洒水保持湿润, 使其自行蒸发。

定期开启喷雾装置, 能够喷清水, 控制湿度效果更好, 喷雾前提高舍内温度1-2℃;
4、称重: 雏鸡到场后, 放出前应随机抽测3%的鸡只, 当日算出均匀度、体重做为初生重。

( 称重必须在雏鸡未拿出前抽测, 放鸡人员注意留好) 。

5、饮水: 要求饮用温开水, 水温保持25℃左右, 第一次饮水中可加入5%的葡萄糖和多维素。

a、加药桶和水线提前调试好, 水线高度要求乳头与鸡眼向平行。

b、来鸡前0.5小时将饮水器和加药桶内加好水, 用水线添加药物时必须把药物冲入整条水线内, 使鸡能在同一时间内饮到药物。

c、使用水线时应先用手抠动所有水线乳头, 让其悬挂一层水珠诱导雏鸡去啄。

高度置于鸡眼部。

d、雏鸡到场前半小时应先将开食布和开食盘摆放好做为开饮用, 待鸡放出, 用喷壶向开水布上喷洒水珠, 让雏鸡饮用。

开食盘可暂作为开水盘用, 水量为淹没雏鸡鸡爪为益。

e、第1日龄饮水球高度不易过高, 要求砖块上沿与垫料平行
f、强制雏鸡饮水(助饮), 助饮方法: 雏鸡从盒中取出, 两手抓鸡强制沾嘴一至两次, 对一日龄断喙雏鸡效果更好。

所有雏鸡全部助饮一次; 雏鸡饮水半小时后应用手触摸嗉囊, 观察鸡群饮水情况。

对于饮水不足或没饮水鸡只应马上人工训练法, 或用滴瓶进行滴口灌服法, 确保100%鸡只都能饮上水, 防止脱水。

6、喂料: 罗斯鸡可采用同时开水开食, 开食方法是将准备好的饲料撒在硬纸、塑料布上或料袋上, 或浅边食槽内。

让其自由采食,以使雏鸡迅速熟悉采食与饮水, 防止饥渴。

前三天拌料中加入2%绿源生可有效减少雏鸡前期糊肛, 开食后要密切观察鸡体采食情况, 每栏保留1-2人进行训饲, 触摸鸡群嗉囊的采食情况, 确保开食12小时后达到99%嗉囊有料, 24小时后应达到100%。

雏鸡嗉囊丰满度检查标准
*6小时——90---95%
*12小时——95---99%
*24小时——100%
对于没及时开食的鸡只挑出单独饲喂, 开食过程应保证鸡群分布均匀, 采食同步, 为刺激鸡只食欲, 可采取敲打料盘吸引, 并拌湿料饲喂效果更好, 湿度在30%左右, 以手握成团, 松开手料团列开为易, 使用前三天为宜, 公鸡可使用七天在左右。

雏鸡育雏区全部用料袋平铺上, 把料洒上料袋上刺激雏鸡采食。

7、通风:
﹙1﹚封闭多余进风口, 防止贼风。

﹙2﹚所有进风口在冬季应添加档风板, 避免直接吹到鸡身上。

﹙3﹚通风前舍内温度需提高1-2度, 通风时间不易过长, 冬季根据舍内实际情况, 要求间断性通风。

夏季温度适宜, 可采用连续通风。

﹙4﹚通风时确保舍内温度不低于30度, 不能因通风不当使舍温出现忽高忽低现象。

8、密度: 每栏根据实际面积搭配鸡只( 60只/平方) 。

此密度不超过一天;
2日龄:
1、光照: 23小时( 0点-1点关灯)
第一次熄灯时为防止雏鸡受惊, 应逐渐关掉舍内4路电源(间隔1分钟)。

停光前1小时将开食盘撤出并刷洗。

饮水器在关灯前撤完,并在开灯前将饮水器加满水放于栏门。

开灯后适当通风, 先将饮水器拿进栏内然后加料。

2、饮水: 用手触摸乳头, 继续诱导其使用水线。

饮水器照常加水加药( 经常清理饮水器内稻糠) 。

拌料或饮水添加VK3。

3、喂料: 以少喂勤添的原则加料, 确保两小时加料一次, 一次加料1-2克。

( 开食盘内的稻糠必须经常筛出) 下午5: 30前统计好料量, 填写报表。

4、免疫: 95%鸡吃饱料后点眼免疫( MA5+clone30) 。

5、扩栏: 将整个栏子扩满( 根据季节及气温情况密度灵活掌握)。

密度: ( 30只/平方) 。

3日龄:
1、光照23小时( 管理同上)
2、喂料: 原则及方法同上
3、扩栏: 用手感挑出小鸡
4、免疫: 球虫( 拌料) 。

( 1) 球虫拌料的方法( 见附表4)
( 2) 球虫免疫的注意事项
a、控制好料量,确保一次性吃完
b、喷洒疫苗时注意均匀, 来回翻动。

c、加料后使鸡群分布均匀。

d、免疫后垫料湿度, 与育雏所需湿度相同, 根据地区、季节不同, 采取适宜的保湿方法。

e、扩栏及转群要转移1/4带卵囊旧垫料到新栏。

f、出现血便后要尽快使用抗球虫药物控制。

( 3) 球虫卵囊检测:
a、化验室检测: 球虫免疫后第5、6天对粪便进行检测, 检测发现超标( 标准: 5000- 0个) 当天投用氨丙琳, 第一循环结束后每隔3天对粪便检测一次, 及时掌握卵囊数量, 有助于球虫卵囊的控制及投药时机的把握, 防止死鸡。

b、从球虫免疫后第5天每天开灯前管理人员逐栏观察鸡只粪便情况, 发现西红柿样粪便, 立即投放氨丙琳。

( 4) 投药原则:
第一反应期( 免疫后5-7天) : 一般反应比较轻微, 选择对卵囊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使用预防量( 氨丙琳125-250ppm饮水) , 投药不超过2天。

第二反应期( 免疫后12-14天) : 因鸡群进入第三周开始限料,鸡只采食垫料杂物较多, 从而食入卵囊较多, 而此时球虫免疫系统还未建立, 会导致鸡只反应较重或直接爆发球虫造成伤亡。

因此第二阶段又称”危险期”, 需密切关注粪便、死鸡解剖及卵囊数量的控制, 发现血便或因球虫造成死鸡应立即投药。

药物使用治疗量投用3-4天, 同时投用抗生素(阿莫西林,氨卞西林等),防止肠道感染, 添加VK3防止出血, 增加Va的用量有助于肠道粘膜的修复。

第三反应期( 免疫后19-21天) : 如第二反应期控制好, 一般不会造成死鸡, 药物的投用可根据情况。

第四反应期( 免疫后26-28天) : 经三个反应期刺激后, 雏鸡逐渐建立起免疫应答, 如免疫均匀反应均匀一般不会造成鸡只死亡情况。

4日龄:
1、光照: 母鸡: 21小时( 0点-3点关灯) , 公鸡22小时( 0点-2点关灯) , 关灯后注意通风、温度、湿度, 刷洗开食盘, 饮水器。

以后能够每天减光1-2个小时;
2、喂料: 刷洗料桶, 准备使用。

采取刺激性喂料法即喂2h停1 h, 此法一直坚持到在规定的时间内能轻松把料吃完。

确保料位充分, 加料速度要快。

3、饮水: 下午将所有饮水器撤出, 使用水线。

( 冬季继续使用饮水器)
4、断喙前的准备:
( 1) 前中后各一天饮水中加多维, 维生素K3拌料, 料盘料量适当增加防止伤口出血。

( 2) 调试断喙器、准备凳子、电源线、鸡笼等
( 3) 培训: 安排人员利用孵化残鸡现场锻炼: 专人断喙中间不换人;
5日龄:
1、光照: 母鸡: 19小时( 23点-4点关灯) , 公鸡21小时( 0点-3点关灯)
2、喂料: 每栏放下30%的料桶并加料, 撤出10%的开食盘, 料桶放下靠水线的两行, 料桶间加开食盘。

3、免疫: REO(S1133),挑小鸡。

4、断喙: 与免疫同时挑出小鸡, 扩栏。

密度: ( 20只/平方) 。

6日龄:
1、光照: 17小时( 22点-5点关灯) , 公鸡20小时( 0点-4点关灯)
2、喂料: 每栏放下50%的料桶并加料, 撤出40%的开食盘。

7日龄:
1、光照: 15小时( 21点-6点关灯) 、公鸡19小时( 23点-4点关灯) 。

2、喂料: 每栏放下80%的料桶并加料, 撤出60%的开食盘。

3、称重: 按5%抽测。

( 一周末体重: 公鸡不低于180克, 母鸡不低于160克)
4、扩栏: 向后再扩两栏小鸡, 鸡舍内只剩下前后4个栏。

六、第2周的饲养管理要点:
1、喂料: 根据1周末的体重及标准料量, 从第2周开始定料量实施每日限饲法, 将标准料量按递增的方式分配到每天, 鸡舍人员采取刺激性喂料法及驱赶鸡群, 想尽一切办法让鸡把规定的料量在给光时间内吃完。

2、光照: 2周末公鸡减到16h; 母鸡根据吃料快慢, 每天可减2 h, 到周末减到12h( 如1周末体重不达标, 须推迟减光) 。

3、换料: 由开口料换为331。

4、饮水: 直接使用水线。

2周4公鸡开始饮硫酸锰( 雏鸡200k g水加6g、育成鸡200kg水加3g) 。

5、2w是免疫球虫的第7-10天。

球虫卵囊的第一个繁殖期, 注意观察粪便, 出现红便血便及时用药。

球虫免疫7天后扩栏分群必须同时更换1/4带球虫卵囊的垫料。

七、第3周的饲养管理要点:
1、喂料:母鸡改1/6限, 分群后定下每栏料量, 公鸡继续实行每日限。

2、第一次全群称重、分群、扩群。

分五个档次。

密度: ( 10只/平方) 。

3、光照: 3周末公鸡降到12h, 母鸡降到8h。

4、3w是球虫卵囊的第二个繁殖期, 也是机体反应最剧烈的时期, 注意观察粪便早发现早用药。

八、第4周的饲养管理要点: 体重必须达到标准;能够超标准5 0克以内;
1、喂料: 母鸡改2/5限, 公鸡继续每日限, 注意4周1按新限饲方法所得的料量饲喂( 区分: 每周加料后到周二开始喂新料量, 周一仍喂上周料量) 。

喂料原则是: 想法做到: ”同一时间内,相同条件下,每只鸡都能吃到相同的料量”的三同原则;
2、光照: 4周末公鸡降到10h, 母鸡4周1减到8h以后维持。

3、换料: 4周3开始更换332, 到4周末将换完, 小鸡可推迟一周更换( 更换比例: 25%、50%、75%) 。

拌料时添加亚硒酸钠V E粉、AD3E粉( 添加剂量依说明) 。

4、注意球虫反应对公鸡的影响。

九、第5周的饲养管理要点:
1、喂料: 公鸡改1/6限。

2、光照: 公鸡10h。

3、扩栏: 密度: ( 7只/平方以下) 。

4、棚架上育雏的管理重点:
棚架上饲养饲料浪费的危害; 5周时是鸡只发育的关键时期; 这时若饲料浪费会给种鸡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
棚架上饲养洒料全落到棚架下面; 测出洒料量;
控制好洒料与补给的方法:
少给料;
料桶固定;
充分料位
棚架上不能使用开食盘; ( 洒料不固定)
计算洒料的量: 棚架下铺上塑料布测十个料桶喂料时洒料量, 一次性补给;
十、第6周的饲养管理要点
1、喂料: 公鸡改2/5限。

2、光照: 公鸡减到8h。

3、第二次全群称重, 分五个档次。

要分就认真对待, 全群均匀度不低于75%不要全群称重分群;
十一、育雏育成期限饲方法( 见附表5)
十二、育雏期的温度、湿度及光照的控制( 见附表6)
公鸡的早期管理要使雏公鸡获得良好的开端, 应确保在前14日龄内完全按照体重曲线生长。

为达到此目标, 许多种鸡场使用商品代肉鸡的育雏料。

如在1日龄或1周龄内实施断喙, 应备加小心, 否则断喙不当仍是鸡群均匀度差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14日龄后影响鸡群均匀度的最大因素是种公鸡能否获得和吃掉其所应得到的料量。

种公鸡的均匀度十分关键, 要保持良好的均匀度, 饲喂系统必须能够在同一时间为所有的公鸡提供准确的料量。

要密切观察鸡只行为, 特别是从手工喂料转换到自动饲喂系统喂料的阶段, 确保供料均匀, 确保鸡群均匀地生长。

在获得正确体重生长曲线的同时, 种公鸡的均匀度从35日龄开始应一直保持在80%~85%之间, 从而在混群和交配时, 鸡只的性成熟基本相同。

到8周龄时, 鸡只85%的骨架发育基本结束。

因而此阶段一定要达到, 甚至要超过早期的体重标准, 这一点至关重要, 但超重不得过180克, 以此体重作为标准体重再以每周标准周增重作体重曲线进行体重控制。

否则, 种公鸡已成熟的体形要比最佳理想的
体形要小些。

没有一个良好的骨架, 种公鸡就会趋于肥胖, 脂肪堆积, 产蛋后期形体就会很差, 这样会限制其交配的成功率。

有助于种公鸡获得正确骨架的重点如下:
7日龄时要达到目标体重180克(必要时可饲喂高蛋白高能量的开食料);
4周龄时进行全群称重分栏, 此时要淘汰特别小的鸡只;
10周龄时做最后一次选种工作, 必要时重新制定体重生长曲线, 此后至交配开始不要再对种公鸡做任何工作。

再次淘汰特别小公鸡; 使公母鸡比例在: 13: 100就行了;
要确保种公鸡6周后的饲养密度不要拥挤(应3只公鸡/平方米~4只公鸡/平方米), 要为其提供充裕的采食空间(15厘米/只), 饲喂器的运转速度要足够快(最快2分钟/栏~3分钟/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