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2学案: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学习总结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13 单元学习总结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特征及其原因
一、近代中国四种经济形态的比较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饱受外国资本的压迫,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排挤,具有以下特点:
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2.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很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占据的比例较大。
民族资本的这种组合状态使它无法摆脱对帝国主义资本、旧有经济关系和官僚资本的依赖。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多集中于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
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4.从地域上看,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
5.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三、西方与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差异
典例分析(2015·浙江文综,18)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
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
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
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题干
一明考点: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发展。
二定时空:光绪九年。
三抓关键:“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
第二步:析选项
答案
高分策略指导——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题型解读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
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是因为”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解答技巧
解答因果关系型选择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1)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
(2)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3)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两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4)是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
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则是果。
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可以较为容易地作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