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一、文学常识
“诫”意思是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诸葛亮。

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二、字词解释和翻译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释义:行——(品行,操守)静——(拼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倒装句——宾语前置“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释义:淡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宁静——(宁静专一)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译文:不能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释义:须——(必须,一定要)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广——(增长)
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敢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释义:淫慢——(放纵懈怠)励精——(振奋精神)险躁——(轻薄浮躁)治性——(修养性情)
译文: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释义:驰——(指迅速逝去)意——(意志)遂——(最终)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智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将复何及——(又怎么来的及)
译文:年纪虽同时光而迅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陋室,(那时)又怎么来的及!
三、内容理解
1.怎样理解文中的"静"?
“静”是《诫子书》中的一个关键词语。

“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

“静以修身”意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

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静”是学习的前提。

“静”指的是一种掘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

在这种状态中,可以心无旁婺地学习,可以静静地沉思,可以安静地反思自己的作为。

要做到“静”,自然要掘除名利的束缚和干扰,这就是“淡泊”。

只有做到“淡泊”和“宁静”,才能使志向坚定、明确(明志),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致远)。

若心不静,陷人”险躁,则不能专心学习,也就不能增长才干,更谈不上修养心性了。

2.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诚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成才要具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