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阿拉善经济开发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及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阿拉善经济开发区水资源开发利用
分析及管理
摘要:通过对阿拉善经济开发区水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评价和对未来发展预测分析,提
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调查评价开发利用分析管理
1水资源概况
1.1水资源分布概况及特征
黄河是经济开发区最大的过境河流,距中心区2公里,流经经济开发区8.35
公里,年平均流量500~1600m3/s,年径流量为150~500亿m3,多年平均径流量
为27.05亿m3,是本区唯一的常年地表水流。
其次,经济开发区西部山区分布着
贺兰山北麓东坡的黄河流域一级支流5条,由南向北依次为麻黄沟、大迈力沟、
小迈力沟、庙沟和乌尔图沟,5条沟的集水面积分别为8.1km2、13.7km2、4.0km2、10.3km2、99.7km2,总面积135.8km2,其中4条沟常年有少量清水,汛期均有洪水。
黄河及其5条支流成为涵养经济开发区水资源的基本来源。
受区域水文地质
特征、气候、蒸发等因素影响,经济开发区地下水可能得到的大气降水渗入补给
较少,黄河水是本区最主要的补给源,其次是西部山区基岩裂隙水常年以地下径
流的方式补给东部山前倾斜平原的地下水,天然状态下,一般3~6月、10~11
月为黄河低水位期,地下水位高于黄河水位,地下水向黄河排泄,其余时间河水
高于地下水位,黄河水则渗补给地下水,因受黄河水补给便捷,东侧紧邻黄河的
平原区成为地下水量最丰富的地段,向西逐渐减少,一般Ⅰ级阶地地下水埋深小
于10m,向西至山前大于100m。
1.2水资源总量估算
一是地表水资源。
参照邻近汝箕沟水文站的天然径流资料,经济开发区多年
平均水资源量为100.3万m3,根据第二次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地表水可
利用率按40%计,经济开发区多年平均地表水可利用总量为40.12万m3。
二是地
下水资源。
经水文调查,经济开发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463.63万m3/a,
开采条件下(降深5米)地下水资源量为3118.92万m3/a ;地下水可开采量多
年平均为303.96万m3/a ,开采条件下为2959.25万m3/a;三是该区地表水和地
下水之间的计算重复量(河川基流量)为52.7万m3/a 应从水资源总量中扣除。
综上,经济开发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现状条件为511.23万m3/a,开采条
件为3166.5万m3/a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现状条件为290.87万m3/a ,开采条件
为2896.49万m3/a 。
1.3水资源质量状况
黄河段上游宁蒙交界处断面为Ⅲ 类水,下游酒店湾断面为Ⅳ类水,区内沟
谷地表水均无色、无嗅、无味、透明、无肉眼可见物,PH 值8.5~8.7,为弱碱
性水,矿化度655~1030mg/L。
区内地下水多为无色、无嗅、无味、透明、无肉
眼可见物,PH值7.8~8.4,矿化度最高值1130mg/L,一般均小于1000mg/L ,
经济开发区除平原中部瑞钢联25号井和金元化工19号井水质较差(氟离子含量4.21mg/L)外,其余水质均为良好和较好,较差水质面积约为1.5km2。
1.4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黄河水及沟谷水等地表水基本没有开发利用,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以开发地
下水为主。
现状总用水量为428.59万m3/a,其中工业用水378.02万m3/a,占88%,城镇生活用水30.66万m3/a,占7%,其他用水19.91万m3/a ,占5%。
水
资源开发利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水资源缺乏统一管理,局部出现超采现象;二是没有对地表水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三是工业及生活污水排放对地下水水质产
生一定影响。
2水资源开发利用预测分析
2.1经济开发区规划水平年水资源利用预测分析
经济开发区是以发展高载能工业、化工、电力工业和商贸流通服务业为主的
全盟工业经济核心区,根据总体规划预测,GDP总值到2010年要达到26亿元,
2020年将超过80亿元,随着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第二产业比例会越来越大,按95%预测,工业增加值2010年达到24.7亿元,2020年超过76.0亿元。
依据《内
蒙古自治区行业用水定额标准》( GB 15/385-2003)的要求和经济开发区工业
结构,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2010年和2020年为80m3/万元和50m3/万元,由此
推算出经济开发区工业用水量2010年和2020年分别为1976万m3、3800万m3。
其次,根据经济开发区人口发展和生活用水综合定额,推算出生活用水量2010
年和2020年分别为217.63万m3和895.75万m3。
此外,根据绿化灌溉定额标准,推算出经济开发区绿化用水量2010年和2020年分别为37.18万m3和83.38万m3。
2.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国家有关用水产业政策要求和经济开发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地下水
资源主要配置为生活综合及绿化用水,黄河及再生水主要配置为工业项目用水。
(1)地下水平衡分析
经济开发区傍黄河开采地下水,充分激发过境黄河水,在降深5米开采条件下,地下水资源量可满足区内生活及绿化用水要求,供大于需,用水有保证。
(2)黄河水及再生水平衡分析
黄河引水指标目前为2200万m3/a 。
再生水即工业及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后
的回收再利用水资源,生活综合用水按60%折污,工业用水按15%折污,经济开
发区再生水资源量2010年和2020年分别为245.94m3万m3和797.36万m3。
由上表可以看出,经济开发区在2010年,黄河水指标2200万m3/a 的情
况下,区内用水供大于需,用水有保证。
而到2020年,在同等条件下,区内用
水供小于需,黄河水指标达到3600万m3才能满足经济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用水
要求。
2.3水资源开发利用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
由于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可知,经济开发区生活综合及绿化开发利用地下水,2010水平年用水量为29.03万m3,为降深5米开采条件下可开采量的9.9%,
2020年水平年用水量为1126.00万m3,为降深5米开采条件下可开采量的
38.05%,经济开发区工业项目开发利用黄河水及再生水,2010水平年用水量为2272.04万m3,拟利用黄河水2200万m3,为黄河过境地表水径流量多年平均的
0.08%;2020年水平年用水量为4370万m3,最大利用黄河水3600万m3,为黄河
过境地表水径流量多年平均的0.13%。
因此,规划水平年开发利用水资源不会对
当地水资源产生太大影响,不会对当地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对过境黄河地表不
产生的影响也较小。
3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措施
经综合调查评价分析,经济开发区水资源流量较为丰富,但经济开发区西北
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资源供需矛盾仍然存在,为保持该地区社会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资源。
3.1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经济开发区水资源必须在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科学开发利用,加强《水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力度,规范
用水许可制度,把经济开发区水资源管理及开发利用纳入法制化轨道。
3.2设置水资源保护区,加强水资源保护
勘察设置经济开发区水源涵养保护区,在其周围设置固定标志予以保护。
在
水源地植树种草,提高绿化覆盖率,避免水土流失,防止水源污染。
在水源地附
近2公里内不得建设污染严重的工厂或垃圾处理场等,在输水管道附近200米以
内不得堆放化学药品、肥料、垃圾等,避免水源地和输水管路污染。
3.3严格执行水资源配置方案
结合经济开发区实际,优化配置水资源,保证区内水资源供需平衡。
严格按
照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即将自产地表水用于贺兰山上陵地区生
态建设,地下水用于生活综合及绿化,黄河水及再生水用于工业项目建设。
同时,按照各行业用水标准,采取用水指标分解,水用计量监督,节费水奖惩等办法,
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严格控制。
3.4合理调整地下水开采布局
不得在水资源附近再建新井,避免地下水超采,尽可能减少水位埋藏较深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适当控制黄河岸边地段傍河取水布井格局及开发程度,以保证可持续发展用水需求,在经济开发区开展地下水长期观测工作,监测区内地下水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动态,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5发展节水工业,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大力发展节水高效能工业,搞好工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
提高厂矿企业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减少排污量,实现污水资源化。
在工业企业建设时,同步建设排污工程和污水处理厂,做到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做好中水回收利用工作,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参考文献:乌斯太经济技术开发区水资源评价报告[R],内蒙古自治区水文总局2005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