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动态与防控技术发展趋势—河南植保会
农作物病虫害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04
农作物病虫害研究发展趋势
跨学科研究趋势
生物学
研究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包括 繁殖、传播、侵染机制等,为防 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科学
研究病虫害与环境的关系,探索 气候变化、土壤条件等因素对病 虫害发生的影响。
信息技术
利用遥感、GIS等技术进行病虫害 监测与预测,提高预警和防治的 时效性。
绿色防控趋势
02
农作物病虫害研究技术
生物技术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系统,对农作物进 行基因改造,以提高抗病性和耐虫性。
抗病抗虫育种
通过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培育具有抗病抗 虫特性的新品种。
生物农药开发
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生物资源,开发高效、低 毒、环保的生物农药,替代传统化学农药。
这三种病害是水稻种植中常见的病虫 害,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玉米种植中常见的虫害,对玉米的产 量和品质产生影响。
小麦锈病、赤霉病
小麦种植中常见的病害,对小麦的生 长和产量也有较大影响。
病虫害发生情况
由于气候变化、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也在不断变化。 例如,一些原本在南方地区发生的病虫害逐渐向北方地区扩散,一些原本次要的 病虫害逐渐成为主要的病虫害。
果和降低环境污染。
农药残留检测
利用化学分析手段,对农 作物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
测,确保农产品安全。
农药使用技术优化
通过研究农药的理化性质 和作用机制,优化农药的 使用方法和剂量,提高防 治效果并减少对环境的负
面影响。
03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展望
生物防治技术展望
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天敌、微生物农药等生物资源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具有环保、可持续的优点。未来生物防治技术将更加注重研 发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农作物病虫害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色板诱杀
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设置色板诱杀害虫。
04
农作物病虫害研究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
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的一种新型技术 手段。
该系统通过安装各种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设备,收集农田环境数据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利用大数据和人工 智能技术进行分析和处理,预测病虫害发生趋势和危害程度,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防治策略的调整
针对新型病虫害,需要不断更新防治策略和技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新型 病虫害的挑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
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时,应注重生态平 衡和环境保护,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 良影响。
VS
可持续发展策略
推广使用生物防治、天敌等环保措施,减 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 发展。
轮作制度
轮作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病原菌和害虫 的生存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对病虫害具有较高抗性的农作物品种,是防治 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可以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生物防治技术
天敌保护利用
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如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微生物等,可以有效地控 制害虫的数量。
提高农民防治意识与技术水平
农民防治意识
加强农民的防治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农作物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提高防治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
技术培训与指导
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活动,提高农民的防治 技术水平,使他们能够科学、有效地防治农 作物病虫害。
06
农作物病虫害研究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控制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控制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作物种类多,也是病虫害等生物灾害多发、重发、频发、广发的国家,病虫害发生种类多、程度重、频次高、区域广,对我国农作物尤其是粮食作物安全生长造成较大的威胁。
据全国植保专业统计,2012年全国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39亿亩次,防治面积为49亿亩,分别为种植面积的2.9倍和3.6倍;实际损失和挽回粮食1560万吨和7770万吨,损失量接近总产量的17%。
病虫害危害除降低产量外,对农产品品质也有严重影响,如谷物受病虫害危害后,形成虫蚀粒、病斑粒和生霉粒等,除影响外观、色泽和口味外,有些病菌还可产生毒性物质,致人畜中毒。
因此,做好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对保障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中记载,我国农作物害虫发生838种、病害724种,可危害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果类、饲用和药类作物等。
(一)虫害虫害包括昆虫或螨类造成的危害。
按危害寄主植物范围的广、窄,农作物害虫可分为单食性、寡食性和多食性害虫。
单食性害虫即只取食危害1种植物,如三化螟、褐飞虱只为害水稻;寡食性害虫只取食1个科或其近缘科内的植物,如菜青虫和小菜蛾危害白菜、甘蓝、萝卜、油菜等十字花科植物;多食性害虫取食寄主植物范围广,涉及不同科的植物,如玉米螟、粘虫、草地螟、蝗虫、棉铃虫和棉蚜等。
按害虫危害部位和取食方式,可分为地下害虫、食叶性害虫、刺吸性害虫、钻蛀性害虫。
地下害虫是指害虫生活在土中或土表危害根茎部,造成植株萎蔫、根茎部被咬断或生长点受损出现丛生、矮化等症状,常见的有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食叶性害虫是指咬食植株叶片,造成叶片缺刻、孔洞,严重者叶片被食尽植株呈光秆,此类害虫种类较多,如菜青虫、粘虫、蝗虫、稻纵卷叶螟、草地螟、甜菜夜蛾、叶甲类等;刺吸性害虫是指害虫刺(锉)吸植株叶片、茎秆和果穗,造成叶片失绿形成白色斑点、叶片皱褶、心叶扭曲,或果实(籽粒)被吸空形成瘪粒甚至空壳,常见的蚜虫、飞虱、蓟马、叶螨、叶蝉、小麦吸浆虫和蝽类都是此类害虫;钻蛀性害虫是指害虫在植株心叶、叶鞘、茎秆或穗轴内进入取食危害,水稻上有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等,小麦上有麦茎蜂、麦秆蝇等,玉米上有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高粱条螟等,此类害虫从心叶、叶鞘缝隙或叶鞘外蛀孔侵入,在叶鞘取食内壁组织,造成花叶、叶鞘变色、枯黄、枯死,叶片随之枯萎,随着虫龄增大,害虫蛀入茎秆危害,形成虫蛀孔、折茎、枯心、枯穗、果穗被蛀食等。
近年来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
05未来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基于历史数据的趋势预测
总结词
基于历史数据,通过分析过去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可以预测未来的趋势。
详细描述
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数据,可以发现病虫害发生的周期性规律和趋势。例如,某些病虫害的发生频率 、范围和严重程度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基于这些规律,可以对未来的趋势进行预测, 从而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发生,但以华北和西 北地区较为常见。
蝗虫
蝗虫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近年来 在南方地区也有发生。
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产量下降
病虫害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叶片 枯黄或死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绝收 。
品质下降
增加成本
为了防治病虫害,农民需要购买农药 和增加劳动力投入,增加了生产成本 。
了解和掌握病虫害发生趋势对于制定 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保障农业生产 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分析近年来病虫害发生趋势,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提 供依据。
研究意义
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 可持续发展。
02
病虫害现状分析
常见病虫害类型
01
02
03
稻瘟病
04
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
01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农用抗生素等生物制剂防治病虫
害,具有环保、可持续的特点。
生物防治的优势
02
对环境友好,对人类和动物安全,不易产生抗药性,能够长期
控制病虫害。
生物防治的局限性
03
见效较慢,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防治效果不稳定。
试析基层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现状和几点建议
试析基层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现状和几点建议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 845250摘要:通过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农作物病虫害可持续治理的有效对策,以寻求正确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解决当前农作物生产中的重难点问题。
基于此,从政府大力支持、发挥推广站作用及完善病虫害测报体系入手,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实现可持续治理。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可持续治理农业作为民生之本,农业体系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大部分属于室外种植,受到环境因素、虫病害等的影响较为严重,进而造成种植物减产,加大国家经济结构损坏的风险。
为此,应加大农业监管力度,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从多维度对种植物进行防控,为农业良态化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1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当农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对于各类灾害的防控也逐渐形成一个固有的体系,其中在病虫害防治更是取得优异的成果,然而受到自然环境、地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实际防控过程中仍面临着较大的问题。
1.受文化素养及当地种植业发展水平所限,广大农户的病虫害防控意识不强,病虫为害程度逐步增加,提升了成灾率,而政府的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也没有相应的政策和文件予以支持,影响了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防控。
2.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服务组织中专业化技术力量薄弱,未能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和传统媒体来进行大力宣传和推广[1]。
先进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还未被广大农户熟知和应用,不利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水平的提升。
另外,一些地方受农业生产发展水平所限,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投入不足,仅靠政府投资,防控物资难以得到保障。
3.现有的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网络覆盖面有限,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监测不够全面,对病虫害的及时准确预测预报有一定影响。
2农作物病虫害可持续治理的有效对策2.1 提高对病虫害的认识只有充分了解农作物病虫害的相关知识,更新对农作物病虫害的认识,全面把控农作物生长的全过程,才能在病虫害发生初期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以避免病虫害传播蔓延[2]。
2013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在成都召开
2 0 1 3 年 全 国农作物重大病 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在成都召开
1 2月 5日 一 8日,全 国农 技 中心在 四川 I 省成都市 组 织召 开 了 2 0 1 3 年全 国农 作物重 大病 虫害发 生趋势 会商会 , 来 自全 国 3 1 个 省、 自治区、 直辖市植保 ( 植检 ) 站 ( 局) ( 农技 中心 )的站长 、测报 科长 以及 中国农 科 院植 保所 、中国农科 院作物 所、中 国农业大学 、南 京农业 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 学和 国家气象 中心等单 位 的专家 共计 9 0多人参 加 了会 议 。与会 专家 做 了有 针 对 的报 告 ,代 表 总结交 流 了 2 0 1 2年农 作物 重大病 虫害发生情况和监测预 警工作 ,根据 当前病 虫发 生基 数、去冬今春气候预测情 况、各地农作物 品种抗性 布 局和种 植方 式等 因素 ,会 商提 出了 2 0 1 3 年农 作物 重
2 0 1 3 年 ,湖 北省农作物病 虫害预计 中等至偏 重 发生 ,农药用量 略有 下降 。在湖北省第十八 届植保 信 息交流 暨农药械 交易会上 ,来 自农业部和湖 北省的农 业植保专家 ,对外发布 了这 一消息。 根据 2 0 1 2年湖 北全 省主要 农作物 病 虫害发 生情
况 ,结合 2 0 1 3年 气 候 趋 势 , 专 家 预 计 , 2 0 1 3 年 全 省
主要农作物病 虫害总体呈中等至偏 重发生趋势 。 其 中, 水稻稻 飞虱、水稻主产 区二化螟 、水 稻纹枯 病将大发 生 。棉花盲蝽 象、常发 区高感 品种稻瘟病和 稻 曲病偏 重发 生。稻纵卷叶螟 、马铃薯 晚疫病 、小麦条锈病 ,
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有偏重 以上发生 ( 流行 )的 风险。此外,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水稻细菌性基腐 病、鄂 东地 区大螟等 非常发性病虫 害呈加重趋势 。 预计 2 0 1 3年湖北 省农药需 求总量较 上年略 有下 降,农药商 品量 5 . 1 万吨左右 。其 中,杀虫剂需求总 体稳定 ,高毒农药需求量减少 ,杀螨剂需求量变化不 大 ,杀菌剂需求量有一定增长 ,除草剂需求量保持一 定幅度 的增长 ,植保器械需求量平稳 ,但轻型 、高效 植保机械市场空间较大 。
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近年发生动态及防控新技术
病菌的主要初侵来源是病根茬上的休眠菌丝体。
小麦胞囊线虫病
主要是燕麦胞囊线虫,以及菲利普胞囊线虫。
发生面积大、分布广。全省16个省辖市有病情分布,发 病面积1392.27万亩,占我省小麦种植面积的17.64%。
在田间逐步发展,先是几株,后是成片。 危害损失率30%以上,重者绝收。
小麦全蚀病发生规律
小麦全蚀病菌除危害小麦外,还能危害大麦、黑麦、玉米、谷子、 燕麦等禾木科作物及禾木科杂草。
不耐高温,喜欢高湿,不耐水淹,喜欢透气。病菌生长温度范围 3~33℃。病菌侵染的最适温度12~18℃,土壤温度6~8℃也能侵染。 相对湿度80%~90%为适宜条件,低于50%则生长减慢。病菌好氧,土 壤通气条件好,对其生存和侵染有利。
赤斑黑沫蝉
玉米耕葵粉蚧
以玉米4-6叶期危害最重,若虫和雌成虫群集于玉米根部危害,导致植株细弱 矮小,叶片变黄干枯。
花生病虫动态
叶斑病害(黑斑病、褐斑病和网斑病)常年重发, 加上干旱、瘠薄和杂草竞争,导致大量落叶和严重减 产。
危害根部和茎基部的根腐病、冠腐病、茎腐病、青 枯病、白绢病在主产区呈加重趋势,与此相关的烂 果病局部严重发生。
蛴螬在主产区连年严重发生,造成严重减产。 食叶害虫发生面积大、局部危害重。棉铃虫、甜菜
夜蛾、斜纹夜蛾等
花生土传真菌细菌病害
根腐病
茎腐病
根结线 虫病
青枯病
白绢病
褐斑病
花生叶斑病
黑斑病
网斑病
焦斑病
花生烂果病
荚果上出现淡棕黑色病斑是荚果腐烂病的主要特征。病斑扩大并 连成一片,整个荚果表面失色,随着病害进一步发展,果壳组织分 离,果仁腐烂。 由丝核菌、腐霉菌、镰刀菌等引起。 还有虫蛀、鼠害、机械损伤等造成的烂果。 防治好根腐病、立枯病、茎腐病、冠腐病、白绢病,荚果腐烂自 然大大减少。
2024年植保工作总结
2024年植保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2024年是植保工作的关键年份,面临着气候变化、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安全等多方面的挑战。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部署,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决落实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我们顺利完成了植保工作的主要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科技创新2024年,我们注重科技创新,在植保技术研究和创新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首先,我们加强了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通过建立遥感监测系统和病虫害数据库,及时发现和报告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和应用生物防治、微生物制剂等绿色环保的植保技术,大大减少了对传统农药的依赖,提高了防治效果。
三、农药使用安全农药使用安全一直是植保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2024年,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农药使用的管理和指导,制定并严格执行农药使用的规范和标准。
通过定期开展农药安全培训,提高农民的农药使用技能和安全意识,减少了农药残留和污染的风险。
与此同时,我们加强了对农田水质、土壤和农产品的监测,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四、农民培训和服务为了提高农民的植保意识和技能,我们加强了农民培训和服务工作。
通过开展植保知识普及、田间示范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掌握科学合理的植保技术,提高植保效益和农产品质量。
此外,我们建立了植保服务网络,提供植保咨询和技术支持,解决农民在植保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五、示范推广为了提高植保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我们积极开展示范推广工作。
通过选派优秀植保人员组建植保示范队伍,结合农田实际,开展植保技术示范和展示,向农民展示植保新技术和新成果。
同时,我们加强了与农业科研院所、大学、技术推广站等机构的合作,开展植保技术交流和培训,提高植保人员和农民的专业水平。
六、成果与收益通过2024年的植保工作,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和收益:1. 病虫害防治效果明显提高,减少了农田损失和农产品质量问题。
焦作市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关键防治技术
焦作市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关键防治技术
武海波;李加汇;罗明杰;胡俊芳
【期刊名称】《河南农业》
【年(卷),期】2024()9
【摘要】焦作市是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一年二熟,受极端天气影响,玉米虫害出现新的特征。
农技人员经过多年观察和实践,总结出焦作市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以帮助农业生产从业人员更精准、高效地预防和控制其发生为害。
一、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一)草地贪夜蛾草地贪夜蛾不在焦作市越冬,是北迁南繁害虫,可随气流进行长距离飞行迁徙。
【总页数】1页(P37-37)
【作者】武海波;李加汇;罗明杰;胡俊芳
【作者单位】焦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
【相关文献】
1.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2.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3.高密度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主要病虫害及其天敌发生规律与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4.焦作市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关键防治技术
5.吉林省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作物病虫害预测模型和预防技术
遥感监测模型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大面积农作物病虫害发 生情况。
生物模型法
基于生物学原理,模拟病虫害种群动态,预测其发生趋势。
预测模型的应用和效果
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于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 的预测。
预测精度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预测模型的精度不断提 高,能够提供更准确的预警。
经济效益
准确的病虫害预警能够指导农民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减少经济损失,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详细描述
该地区针对水稻病虫害,利用水稻生长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壤信息等,建立预测模型,对稻飞虱、稻 瘟病等常见病虫害进行预测。同时,采取生态调控、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有效控制了病虫害 发生,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品质。
案例三:某地区玉米病虫害预测和防治
总结词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玉米病虫害预 测模型,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保 障玉米生产的稳定发展。
02
农作物病虫害预测模型
预测模型概述
预测模型定义
农作物病虫害预测模型是一种基 于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的 工具,用于预测农作物病虫害的 发生、发展和传播趋势。
预测模型目的
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准确的病 虫害预警,指导农民采取科学有 效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农 作物产量的影响。
预测模型分类
传统预测模型和现代预测模型。
传统预测模型
经验判断法
基于专家经验和实地调查,对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主 观判断。
统计模型法
利用历史数据建立统计模型,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预 测病虫害发生趋势。
气象模型法
结合气象因子(如温度、湿度、降雨量等)预测病虫 害发生趋势。
现代预测模型
人工智能模型
2024年植保站上年小结及下年计划
2024年植保站上年小结及下年计划植保站是一个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组织,其任务是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024年植保站在上一年做了大量的工作,这里将对上年的工作进行小结,并制定下年的计划。
1. 上年小结(2024年)1.1 优化植保方案在过去的一年中,植保站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特点和病虫害的情况,不断优化植保方案。
通过毒力试验、喷药时机和药剂浓度的调整,成功的减少了农作物的病虫危害。
同时,植保站通过与农民的密切合作,宣传植物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了农民的植保意识。
1.2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在过去的一年中,植保站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了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努力实现绿色健康的农业生产。
通过推广生物防治技术、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制剂,以及合理施用化肥等手段,成功的降低了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率,并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1.3 建立远程监测系统为了及时了解农作物病虫害的动态和趋势,植保站在过去的一年中建立了远程监测系统。
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可实时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这一系统的运行大大提高了植保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2. 下年计划(____年)2.1 强化植保技术培训在下一年中,植保站计划加强植保技术培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植保水平。
通过组织植保技术培训班、举办植保讲座等活动,向农民普及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技术,推广先进的植保理念,使农民更好地掌握植保知识,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
2.2 完善植保管理制度为了提高植保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化程度,植保站计划在下一年中完善植保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
加强植保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做好植保资材的储备和管理,确保植保站的工作顺利进行。
2.3 拓展植保资源在下一年中,植保站计划进一步拓展植保资源,增加其技术和经济支持。
与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植保技术和资源,推动植保工作的创新和进步。
河南省小麦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和全生育期防治对策
河南农业2018年第1期(上)该病在河南省主要分为条绣、叶锈两种,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也可为害叶片和叶鞘。
被病菌侵染后,在叶面产生大量孢子堆,叶片结构受到破坏,减少光合作用的叶面积,导致千粒质量降低,影响产量。
(四)小麦白粉病该病在河南省各地均可发生,高水肥地块发生更重,在小麦各生育期均可侵染,严重为害小麦叶片、叶鞘、茎秆等地上各个部位。
小麦受害后,可导致叶片早枯,分蘖数减少,影响光合作用,千粒质量降低,一般可减产10%,严重可减产50%以上。
的长势,麦田杂草与小麦争水、争肥、争光,干扰小麦生长,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河南省麦田杂草主要有荠菜、播娘蒿、繁缕、猪殃殃、泽漆、小蓟、麦家公、婆婆纳等阔叶杂草和节节麦、野燕麦、雀麦等禾本科杂草。
二、防治对策(一)播种期播种期主要防治的病虫害有纹枯病、全蚀病、茎基腐病、根腐病、地下害虫、孢囊线虫病等。
主要技术措施:1.选择抗(耐)病虫品种。
选择适合当地的高产优质抗(耐)病品种,如西农979、郑麦366、众麦2号、衡观35、濮麦9号、周麦22、郑麦7698等品种,并注意品种合理布局,避免单一品种种植。
2.精细整地,配方施肥,适期播种。
小麦播种前,清理田间前茬作物病残体,铲除田间地头杂草。
深耕细耙,做到上虚下实,地表平整。
秋作物收获后,实行秸秆还田的要粉碎切细,旋耕田块一定要耙实,2~3年深耕1次。
推广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养分检测结果进行配方施肥,注意氮磷钾的合理比例,避免过多施用氮肥。
适期足墒下种、精量半精量播种,避免播种过深和群体过大,培育冬前壮苗,提高小麦自身抗逆能力。
使用机播耧统一播种,推广宽幅播种和宽窄行模式,既能增产又为后期机器防治病虫害打药留下作业道。
3.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对路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可有效预防防治各种病虫害。
杀虫剂可选吡虫啉、噻虫嗪、辛硫磷、毒死蜱等,杀菌剂可选硅噻菌胺、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咯菌腈、种菌唑。
合理选用杀虫种衣剂、杀菌种衣剂包衣拌种,拌种后于阴凉处晾干播种,综合防治小麦苗期病虫害。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现状与思考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现状与思考作者:池巧凤来源:《E动时尚·科学工程技术》2019年第03期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专业化统防统治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该文分析了我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基本概况、组织模式和发展历程等,指出了服务组织规模小、效益低、承担风险大、防治队伍不稳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培训、加大扶持、示范带动、规范管理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组织防病治虫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受城镇化和农村人口老龄化叠加影响,农村留守劳动力急剧减少,用工难、用工贵成为农业生产的一大难题,发展专业化服务组织以解决一家一户防病治虫难的问题已刻不容缓。
为此,我国近年来便开始引导、扶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笔者认为,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契合现阶段农业农村实际,能全面提升农作物防治水平,减少农药用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大作用。
1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发展历程我国在近几年开始了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的发展,最开始的主要形式是药费包干,合作社按每季作物收取一定农药费用,免费为农户提供施药器械,农户自行施药。
发展初期只是解决了农户乱用药、用药贵的问题,无法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精准用药的问题,且田间指导工作量大、纠纷多,过量用药依然严重,成本较高。
在然后开始建立和完善了组织架构,即由植保专业合作社主导,建立村级服务站,每个服务站组建若干个机防队,每个机防队由若干队员组成。
合作社负责制定年度统防工作计划,包括服务面积、防治技术方案、物质配送等,组织病虫调查,制定防治时间,督促、评价各服务站日常工作,承担病虫害突发应急防控工作,协调各服务站联防联治。
服务站站长负责签订合同并落实统防面积,落实合作社的工作任务。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培养素质好,事业心强,技术水平高,能吃苦耐劳的技术干部,是做好统防统治工作的必备条件。一是聘请专家坐堂授课,讲解统防统治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办法;二是采取现场会的形式,言传身教,提高专业机防队员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统防统治水平;三是定期进行研讨,对出现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如药效差、药害等问题),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五)密切联系群众,及时反馈防治信息
?实践证明,群众满意是做好统防统治工作的前提条件。防治工作要接受群众监督,时刻注意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更正工作失误,并做好工作记录。
全面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同志们:
去年我们在河南郑州召开了全国植保工作会议,明确了植保工作“三大转变”的总体思路和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进绿色防控两项重点工作。我部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全面总结专业化统防统治成效和经验,系统研究部署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重点措施。会议选择在湖南召开,主要考虑湖南是我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大省,近几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植保工作,把专业化统防统治作为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取得了显着的成效,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村级组织型。以村委会等基层组织为主体,或组织村里零散机手,统一购置机动药械,统一购置农药,在本村开展病虫害统一防治。
服务方式:?
一是代防代治:专业化防治组织为服务对象施药防治病虫害,收取施药服务费。农药由服务对象自行购买或有机手统一提供。这种服务服务方式,专业化防治组织和服务对象之间一般无固定服务关系。
一、病虫专业化防治是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解决现阶段农村一家一户防治病虫难的问题,而且还能把发展规模化经营、农村经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进城务工后老弱劳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是当前植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方向。
农业部三大举措防控病虫确保秋粮丰收
等重 大病 虫发 生防控情况每周调度 两次 , 密切跟 踪、 及
“ 此前 , 高 昂的价格是无人机普及 推广
的一大掣肘 , 农用无人机的价格降到每架l 5
万 元 以下就具 备很好 的商业价值 。 ” 河 南 省植
时掌握 各地 重大病 虫发 生动态和 防控进展 , 总结 交流
防控 经验和成 效。二是组 织百名专 家 , 开 展 巡 回 指 导
获丰收 。●
作组 织购机 意 向的统计。农 民朋友 如有 购机 意 向, 请与
当地 植 保 部 门联 系。 ●
来源 : 农 业 部 网站
来源: 《 河南 日报》 胡心洁
购衣 甩九人机 政府有补贴 玉米矮化病 防治 取得重大突破
日前 , 国家 玉米 产业技术体 系病 虫害研究 室在吉林 省长 岭县光 明 乡蒙古屯 的吉林 省农业 科学 院试验基 地 举办 了玉米 矮化病 防治现 场会 , 发布 了玉米矮化病 防治 研究 的重 大突破 和防治 玉米矮 化病种 衣剂研 制取得 的 间, 东北 地 区曾大面积 发生此病 害 , 对东北 玉米生产 带 来严重威胁 。 目前 , 防治玉米矮化病 的药剂 只有 克百威
来 源: 中 国农 业 新 闻 网 范 学 忠
近乎等 于产量损 失率 , 一般年份 发病率 1 0 %~ 3 0 %, 严 重
地块 的或严 重年 份发病 率 达 4 0 %以上 。2 0 0 8 -2 0 1 0年
区, 督 促 检 查秋 粮 作 物 重 大 病 虫害 防控 工 作 , 确 保 组 织
门正在 积极 宣传 农用无人机购置补 贴的有关政策 , 加 强
与农 民或农 民专业组织 的沟通 , 进行农 民或农 民专 业合
百年历程见证植物保护研究辉煌发展——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发展历程与成就
dew resistance gene Pm 46 and molecular
marker validation for
Breeding,2008,127:
breeding[J].Plant
口阳
王瑞.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 6的PCR标记鉴定与分 子标记辅助育种[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7.
113
striiformis
plant
f.sp.
的RAPD标记和SCAR标记[J].河南农业科学,
2004(4):25—28.
interaction[J].Molecular
pathology,
2008,9(2):157~169.
口妇
王瑞,刘红彦,王俊美,等.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
6
n刀
刘红彦,侯文邦,常阳,等.4个小麦品种的抗白粉病 遗传分析E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22(增刊):15—17. 凹幻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是专业从事 植物保护研究的社会公益性科学研究机构,是全国 农业科研开发综合实力百强研究所。其主要任务是 以农业有害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有关植物保 护的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促进科技 成果的转化,为农业生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以及 环境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1发展历程 植物保护研究所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直属的科 研机构之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前身,即1909年 成立的河南省农事实验场,距今已有百年。1929年 沿革为河南省农林试验总场,当时设有病虫害股; 1950年农林试验总场更名为河南省农业试验场,设 有植物保护组;1958年更名为河南省农业科学研究
为适应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植保所抽调精干力 量,加强了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九五”以来 先后承担了科技部攻关项目四大怀药规范化种植技 术研究、地黄等3种中草药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研究、河南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关键技术研 究和省重大攻关项目优质中药材病虫害无公害防治 技术研究等10多项,针对河南省主要药材病虫害, 开展了病虫害和害虫天敌种类调查,病虫发生规律 研究,生物农药和无公害化学农药筛选及应用技术 研究,农药残留动态研究,品种资源的收集、鉴定和 良种选育,中药材的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主持完 成的四大怀药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2004年 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楂规范化种植技术研 究获2005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论文40 篇。经过多年的努力,建立了技术全面、设施完善的 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收割:小麦全蚀病、腥黑穗、吸浆 虫、节节麦等传播加快、危害加重
小麦全蚀病
小麦吸浆虫
秸秆还田、连茬与免耕:小麦赤霉病、根 腐病、孢囊线虫、大豆根腐病、玉米二点 委夜蛾、蛴螬、蝼蛄等病虫危害加重
小麦根腐病
玉米二点委夜蛾
保护地增加(10年增700倍):烟粉虱、 美洲斑潜蝇、西花蓟马等病虫害不断加重
东方田鼠
三、我国植保工作任重道远
3.2 危险性外来生物频繁入侵、疫情不断
马铃薯甲虫 美洲斑潜蝇
紫茎泽兰 小麦矮腥黑穗病菌 红火蚁 水葫芦
2007年“蕉癌事件”、2009年“蛆柑事件” 2010年香蕉穿孔线虫事件等
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呈现出数量增多、频率加 快、危害加重的趋势
全国不同年代外来物种入侵频次
药剂拌种诞生:药剂拌种与种子商品化推出首例旱作种衣剂。
药剂拌种现状:欧美等国相继研制作物种衣剂,并在生
产上大面积应用。目前国内外作物种子处理剂火爆热卖, 正以6%的速度增长,占农化市场的4%,年销售总额突破 30亿美元,其中先正达约占10亿美元;国内种子处理剂研 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目前年销售量1.6万吨(占10%市 场份额),正以10%速度递增,2005年成立了中国种子协 会种衣剂分会,有400多家企业涉及种子处理业务。
—“绿色植保”
五、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策略
建设现代植保,服务现代农业— 余欣荣副部长, 2012
— 现代植保是适应经济、社会和生态总体要求,以 现代科技、装备、人才和政策为支撑,实现植物 病虫害可持续治理的新型防灾减灾体系。其核心 是通过对现代技术和现代物质装备的高度集成应 用,实现病虫害的科学防控。
“五性”: — 严重性、长期性、复杂性、区域性、变异性
4.1 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严重性
年均发生面积60-70亿亩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1000亿元,局部地区损失重于水灾和旱灾
湖南省水灾、旱灾、病虫灾对粮食的产量损失
300 250 200 水灾 旱灾 病虫灾
万吨
150 100 50 0
1992
绿色化学农药
绿色农药:高效低毒,环境相容
高毒、剧毒
传 统 农 药
广谱、灭生
有机磷:甲胺磷、对硫磷等 氨基甲酸酯:呋喃丹等
绿 色 农 药
低中毒(LD50 > 2000mg/kg)
活体微量筛选 专一、非灭生
氯化烟碱类:吡虫啉、啶虫脒、哌 虫啶、环氧虫啶等;植物激活剂; 昆虫生长调节剂、杂环类杀菌剂
6.5 农药使用精准化
70-80年代
农药万能 60年代前
6.2 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信息化
美日韩澳农业有害生物 管理信息系统 卫星遥感
航空遥感/船载雷达
全球定位与光谱仪结合
雷达遥感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落后现状
灯诱
目测
手剥
脚踏
6.3 农作物抗病虫性持久化
培育多系品种、多基因聚合品种
实施抗病基因合理布局与轮换
3- 5年
80年代之前:发生一代或不 完全二代,二代不需要防治
现在:发生二代,需要防治
分布地区变化
越冬北界向高纬度、高海拔转移
粘虫
21世纪50年代 21世纪初 20世纪50年代
菌源基地扩大(条锈病)
随着气候变暖,陇 中、海东、宁南小 麦春改冬,菌源基 地由过去300万亩 扩大至1000万亩
原有菌源区 新发现菌源区 核心菌源区
4.5 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变异性
有害生物致害性变异-作物免疫力下降、抗性丧失
有害生物抗药性变异-农药失效、有害生物再猖獗
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变化-区域扩大、代别增多、传 播加快、程度加重、次要变主要
发生代别变化
均温上升1℃,小型昆虫增加1代 均温上升2℃,大型昆虫增加1代
玉米螟—吉林公主岭
五、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对策
努力实现植物保护工作的“三大转变”— 危朝 安副部长,2010
— 防控重点要由粮食作物向统筹抓好粮食作物和经 济作物转变(注重园艺作物) — 防控策略要由主要依赖化学防治向综合防治和绿 色防控转变(注重非化学措施应用)
— 防控方式要由分散防治方式向专业化统防统治转 变(提高组织化程度、科学化水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动态与防控 技术发展趋势
陈万权 研究员
报告内容
植物保护领域拓展 植保工作的主要成效 植保工作任重道远 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特点 有害生物防控策略 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发展趋势
一、植物保护领域拓展
植物保护工作是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
生产 生态
方法:批次式包衣、多层包衣、液体药剂、流动包衣机等
6.7 专业化防治是解决防病治虫难有效途径
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指具备一定病虫害防治专业技能的社会化 组织,为农民提供规范化和规模化的病虫害防控服务
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多发、重发、频发态势居高不下 防病治虫是农业生产中劳动强度最大、用工最多、技术含量
三、我国植保工作任重道远
3.1 原生性农业有害生物暴发成灾、损失巨大
1967年 1994年
600 500 400
百万公顷
60
损失率 40 (%)
300 200 100
20 0
虫害 病害 草害 总体
0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国际
国内
部分水稻病虫危害状
稻瘟病
条纹叶枯病
南黑
稻纵卷叶螟
褐飞虱
部分小麦病虫危害状
锈 病
白粉病
纹枯病
蚜 虫
部分玉米病虫危害状
丝黑穗病
叶斑病
玉米螟
部分棉花、大豆、蔬菜病虫危害状
棉花盲蝽蟓
棉花枯萎病
大豆孢囊线虫
蔬菜斑潜蝇
草原、农牧交错带严重蝗灾
农田鼠害年均发生5.5亿亩次、涉及 1.2亿农户,2004年鼠疫22例、死亡 9例,出血热2.5万例、死亡254人
80% 50% 静电、循环 40%
精准喷雾
低量喷雾
40L/亩 (大田) 600L/亩 (果园) 30%
常量喷雾
20%
手动泼浇
5L/亩 (大田) 40L/亩 (果园)
大型风助式对靶施药器械
国内
国外
果园防飘逸
工农-16型喷雾器
园林植物
农民自制喷杆喷雾机
设施植物
大田作物
6.6 种子处理技术将成为全球关注热点
最高、任务最重的环节
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短缺,“空心化” 和“老年化”问题突出,一家一户防病治虫难
6.7专业化防治是解决防病治虫难有效途径
目前现状:全国专业化防治组织超过 1 万个, 拥有防控机械100万多台
实施效果:山东、湖南、河南、江苏、等省实 践表明,增产粮食 100 斤 / 亩,农药使用量减少 20%-30%
20 15
入侵物种数
10 5 0 1970-1979 1980-1989 1990-1999 2000-2005
外来生物入侵 松材线虫病引起成片松树死亡
黄山迎客松
张家界
外来生物入侵
影响中美小麦贸易的关键问题-TCK
外来生物入侵
入侵生物-红火蚁危及人身安全(2005,吴川)
外来生物入侵
马铃薯甲虫正以每年100公里速度东扩(1993,新疆)
国家农业 生物安全
原生性 重大有害 生物
生活 生命
危险性 外来入侵 生物
重要农 业转基因 生物
二、我国植保工作的主要成效
确定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工
作方针,提出了“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现代植 保”理念 成功控制了粘虫、小麦吸浆虫、水稻螟虫、麦 类黑穗病、甘薯黑斑病等病虫的发生危害 有效遏制了蝗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棉铃 虫、玉米螟、小麦条锈病、稻瘟病、玉米大小斑 病、棉花枯黄萎病等重大生物灾害的暴发流行
条锈病
6.4 防控措施绿色化
抗病虫品种利用 生物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措施 生态调控措施 绿色农药及其合理使用 绿 色 植 保
生态抗灾 生物控害 化学减灾
≠
应急为主 化学防治
国际上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措施
天敌昆虫已进入商品化生产(规模较大的天敌公司80多家,欧美澳) Bt制剂、农用抗生素和病毒杀虫剂等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如美国以菌 治虫面积蔬菜作物80%、玉米50%,年销售额5亿多美元) 生防工程菌剂和植物疫苗达到实用化(如澳大利亚桃树冠廮病防治, 1992;法国昆布素IODUS40,2004 ) 多抗性作物品种已在生产上广泛种植(如菲律宾水稻、墨西哥小麦等)
二、我国植保工作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年均“虫口夺粮”1200多亿斤!
粮食作物年度防治面积从2000年的30多亿亩次 增加到40多亩次,增加了40%
年挽回粮食从2000年的844亿斤增加到1250亿 斤,增加了48.1% 推行有害生物生态治理、物理防治、生物多样 性控害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构筑或打破植物检疫和农药残留贸易技术性壁 垒促进了我国农产品出口创汇
4.3 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复杂性
种类多、繁衍快(我国共1700多种,其中虫830 多种、病720多种、草60多种、鼠20多种) 影响因素复杂(生境千姿百态、纷繁复杂) 迁飞性种类此起彼伏、流行性种类连年猖獗、 区域性种类突发成灾、抗药性种类加重发生、 检疫性种类大肆侵入
4.4 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区域性
六、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发展趋势
防治决策最佳化
灾害预警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