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中学2016年高考历史精品模拟试题答案详解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静中学2016年高考历史精品模拟试题答
案详解(3)
综合模拟试卷二
一、选择题
1.C 西周时期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时期,教育不是以培养封建官吏为
目的,A项错误;西周时期教育为官府垄断,学在民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B项错误;从“其中礼、乐是核心”,可知西周教育体现礼乐制,礼乐制是维护分封等级的制度,C项正确;儒学是孔子于春秋晚创立的,D项错误。
2.A 汉朝时期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地位,为官方意识形态,材料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除儒学之外的放任性情、自由自在的人生范式,据此可知当时的文化观念不是单一的,而是呈现多元化,A项正确;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没有丧失正统地位,B
项错误;材料中仅提到“一些人”,并不能说明道家思想被普遍奉行,C 项错误;佛教、道教和儒学三教合一有了新发展是在宋代,标志是理学的形成,D项错误。
3.C 秦汉时期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与“经济文化职能显著增强”不符,A项错误;隋唐时期坊市分开,不符合材料中“街市制取代坊市制”的信息,B项错误;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坊市界限被打破,出现了纸币,娱乐场所大量出现,C项正确,D项错误。
4.A “以与洋商争衡,转贫为富”,反映出此言论主张创办民用企业与外商争夺市场的意图,“收江海之利”,表明该企业与水路运输有关。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符合题干所述,A项正确;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发昌机器厂均不会“收江海之利”,B、C、D 三项错误。
5.B “在传统中变”本质上是地主阶级领导的,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向西方学习,“在传统外变”本质上资产阶级领导的,是要推翻封建统治(传统),全面学习西方。
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阶级基础都是民族资产阶级,因此,B项正确。
A、C、D三项都是“在传统外变”的外因,不是“根源”,错误。
6.C “私营”“公私合营”都与生产资料所有制有关,公私合营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形式,公私合营后,资本主义工商业被改造成社会主义性质,C项正确。
7.C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对生产关系进行根本性调整,依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A项错误;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时,中国的经济尚未从“文化大革命”中恢复发展过来,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3年的改造集中了农民的力量,两者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都满足了当时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C项正确;1953的改造与当时的国际经济发展潮流无关,排除D项。
8.C 材料只是说贵族会议这一机构丧失了一切政治权力,而作为男性公民的贵族奴隶主依然享有参与政治的权利,A项错误;B项的错误在于“完全”的表述;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任职优先不属于某一特殊阶级”,当时几乎一切公职对全体公民开放,贵族不
能凭借身份、血缘垄断政治,C项正确;D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信息无关,D项错误。
9.B 材料中“研究客观世界”“洞悉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道德以及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说明该作品直接反映现实世界的生活,符合现实主义文学特点。
10.B 路德教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保罗三世不可能支持自己的对立者,A项错误;“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表明,天主教会迫不得以采取了适当措施以缓解宗教改革带来的危机,B项正确;天主教与新教针锋相对,不可能融合,C项错误;在新教的反对声中,天主教才逐渐禁止出售赎罪券,D项错误。
11.A 英国的机器出口,有利于世界其他国家设备和技术的引进,使
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A项正确;别的国家也可以使用机器生产,工业国之间未存在不平等的关系,B项错误;英国建立世界霸权的基本条件不是机器出口,而是强大的经济实力,C项错误;机器出口是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否定,D项错误。
12.B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侧重点在工业,A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勃列日涅夫已经认识到经济管理的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B项正确;勃列日涅夫时期依然是社会主义,所以政治倾向并未发生转变,C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打破旧的斯大林体制,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解析:第(1)问,需克服传统思维,真正地从材料一中提取有效信息,不能一味地抨击北洋政府。
第(2)问,可以从日本、英国、美国、意大利等角度归纳材料二、三中的“因素”。
第(3)问,根据整个材料三的信息联系所学,分析《大公报》报道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答案:(1)态度:积极准备(或应对)。
说明:北洋政府从日本与德国在青岛开战那一刻起,就认识到世界大
战结束后将召开和会,中国需要向国际社会发言,解决青岛问题。
说明最终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并非仓促成行,而是经历了长期的充足准备。
(6分)
(2)因素:日与英法俄意订有密约;意大利态度的变化;日本的要挟;英法美态度的转变;日本的所谓借口。
(10分)
(3)影响:使中国民众比较详细、全面地了解巴黎和会的情况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反映了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爱国民众的呼声和要求;报道助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总之,对当时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和积极影响。
(10分)
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工农武装割据时期的分析归纳能力。
依据材料反“围剿”“毛委员”“红米饭”可以总结主题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军民反“围剿”,结合1927年至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反“围剿”的重要历史事件进行阐述即可。
依据材料中“挖野菜那个也当粮……餐餐味道香”“干稻草那个软又黄……金丝被那个盖身上”可总结出主题共产主义乐观精神,结合歌谣中的唱词进行分析和阐释即可。
依据材料中“穿草鞋那个背土枪……反‘围剿’那个斗志旺”“挖野菜
那个也当粮”可以总结出军民艰苦奋斗,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相关史实进行论证,例如红军长征等。
其他言之有理的主题均可。
答案:答案示例:主题一(政治上):农村革命根据地军民反“围剿”。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多次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
主题二(经济上):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在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极大地提高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奠定了根据地的物质基础,巩固了红色
政权。
主题三(理论上):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鉴于以城市为中心革命受挫的教训,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创造性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其他如: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共产主义乐观精神、官兵平等民主、军民艰苦奋斗等主题,言之有理均可。
(2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