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试题 地理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
高三学年八月月考地理试卷(答案在最后)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新西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貌类型多样,其南岛西部沿海有一处著名地质景观“薄饼岩”,它是由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叠形成数以百计的多层区域,沿着悬崖沟壑垂直形成,形似层层薄饼,故而得名。

图Ⅰ为“薄饼岩”景观图,图2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图3为新西兰位置示意图,据北完成I~3题。

1.新西兰东侧板块边界附近的海底地貌最有可能为
A.海岭
B.海沟
C.裂谷
D.峡谷
2.从岩石成因看,“薄饼岩”所属岩石类型为
A.甲
B.乙
C.丙
D.丁
3.推测“薄饼岩”地貌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A.板块张裂一岩浆喷出一冷却凝固一海水侵蚀
B.浅海沉积一固结成岩一地壳抬升一海水侵蚀
C.岩浆喷出一冷却凝固一地壳抬升一变质作用
D.板块碰撞一地壳抬升一海水沉积一固结成岩
高三地理第1页共10页
图4示意某区域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测定该地玄武岩的硬度远高于各类沉积岩层,据此完成4~6题。

4.该区域①②③④地理现象或事物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③②④①
D.①②③④
5.N处岩石可能具有的特征是
A.含有化石
B.纯净如玉
C.气孔构造
D.层理分明
6.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

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A.地壳持续下降,遭受侵蚀
B.地壳间歇下降,接受沉积
C.地壳相对稳定,遭受侵蚀
D.地壳持续抬升,接受沉积
厚田沙漠东临赣江,区内沙岭纵横,沙山广布,沙粒起动风速(使沙粒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达8米/秒,远超西北地区的4.5米/秒。

图5为厚田沙漠位置图,据此完成7~9题。

7.与西北地区沙漠相比,厚田沙漠沙粒起动风速更大的主要原因是
A.沙粒粒径小
B.地形平坦开阔
C.风力较强劲
D.沙粒湿度大
8.推测厚田沙漠的沙源主要来自
A.西北地区的沙漠
B.东南沿海的海滩
C.枯水季节的湖滩
D.赣江裸露的河滩
9.厚田沙漠形成季节的主导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高三地理第2页共10页
图6为无定河流域位置示意图,该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350~500毫米,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的重点区域,据此完成10~11题。

10.推测毛乌素沙地的扩展方向及物质搬运的主要动力来自
A.西北风力
B.西北流水
C.东南风力
D.东南流水
11.如果人们在毛乌素沙地大规模植树造林,一段时期后会
A.增加流域内降水
B.导致土壤表层缺水
C.减缓土地荒漠化
D.增加无定河径流量
几内亚湾是非洲最大的海湾,沿岸有10余个国家。

图7示意几内亚湾西部沿岸部分地区,据此完成12~13题。

12.左图示意地区环境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总体降水量大,且分布均匀
B.地势东高西低,平原为主
C.植被覆盖率高,季相变化小
D.冬半年主要受东北信风控制
13.图中R城市比Q降水多,其原因是R处
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②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③沿岸有暖流增温增湿的作用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高三地理第3页共10页
图8为某年3月16日17时某区域近地面天气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从①地经②地到③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A.气温:暖—冷—暖
B.气压:低—高—低
C.降雨:雨—晴—雨
D.风向:西北风—东南风—西南风
15.若图示虚线范围内出现灾害性天气,则该地
A.大气能见度变低阻碍交通
B.降水增多缓解春旱
C.迅速降温导致冬小麦冻害
D.夜晚出现逆温现象
焚风是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

太行山东坡焚风多发,对太行山东坡及山前平原有明显的增温效应,有时焚风可持续多日,形成一个自然暖带。

图9中甲图为石家庄多年月平均焚风发生频次统计图,乙图为1月某次焚风发生时太行山东西两侧气温变化曲线图。

据此完成16~17题。

16.石家庄7、8月焚风出现频次最低,主要原因是
A.盛行东南季风
B.副热带高压强大
C.夏季普遍高温
D.降水概率大
17.推测冬季太行山东坡焚风强度的特点及原因是
A.夜间比白天小,因为白天太阳辐射强
B.夜间比白天小,因为夜晚地面降温快
C.夜间比白天大,因为山风与焚风叠加
D.夜间比白天大,因为冬季风夜晚更强
高三地理第4页共10页
贵州省2020年入春以来,全省大部分地区多次遭遇雷电天气,并伴有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

截至5月6日,全省共出现58个降雹日,较常年偏多5.4天,首场冰雹比往年出现偏早1个半月,最大直径达70毫米。

图10为冰雹形成原理图,据此完成18~20题。

18.据图推测一天中冰雹发生概率最高的时段是
A.5:00—7:00
B.10:00—12:00
C.14:00—16:00
D.23:00—1:00
19.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可能造成冰雹灾害的天气系统是
①气旋②反气旋③冷锋④准静止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与往年相比,贵州2020年冰雹出现异常的原因最可能是
A.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强盛
B.米自南方的暖湿气流势力强
C.春季气温较往年低,水汽易凝结
D.高空0℃大气层位置较往年低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宽浅,水流散乱,主流游荡不定,历史上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图Ⅱ示意黄河小北干流河段,据此完成21~22题。

高三地理第5页共10页
21.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列现象与之关联较小的是因为该河段
A.两岸河床岩性较软
B.含沙量大
C.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D.支流汇入
22.三门峡水库如果大量蓄水可能使黄河小北干流
A.流城内降水较往年明显增加
B.潼关处洪涝威胁加重
C.对两侧河岸的侵蚀能力增强
D.春季凌汛现象加重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四周多山地丘陵环绕,年降水量在250mm~500mm 之间,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图12为贝加尔湖流域示意图,图13为贝加尔湖剖面图,据此完成23~25题。

23.推测下列补给方式对贝加尔湖贡献最小的是
A.大气降水
B.承压地下水
C.河流
D.高山冰川
24.贝加尔湖湖底巨厚沉积物的来源是
①湖岸处的变质岩风化破坏崩解②湖底岩石在水流作用下风化破碎
③河流挟带泥沙④断裂带岩石脆弱崩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
高三地理第6页共10页
渤海是北半球纬度最低的结冰海区。

据估算,在气温低于或等于-4℃条件下,渤海海冰每天生成1.86厘米厚。

图14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26~28题。

26.戊地海域不结冰,与之同纬度的我国渤海冬季结冰,其原因是渤海
①海水深度浅②冬季风影响大③海域面积大④入海径流多⑤洋流性质不同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2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8.若大规模开采海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华北获得稳定供水
B.沿岸地区水汽减少
C.近岸海水盐度升高
D.沿岸形成较大渔场
鳀鱼是一种生活在温带海洋中上层的小型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鳀鱼也是南美洲秘鲁渔场的常见鱼类之一,鳀鱼产卵盛期水温12~19℃,趋光性较强。

图15为秘鲁附近海域某时段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29~30题。

29.和我国海域相比,鳀鱼在图示区域活动的纬度范围
明显偏低,其原因是
A.有大量淡水注入,带来丰富饵料
B.大陆架范围宽广,提供生存场所
C.晴天多,光照强,鳀鱼趋光性强
D.海域洋流的影响,水温适宜生存
30.当地的低纬信风比往年减弱时,下列地区可能出现
A.当地渔民应向低纬捕鱼
B.甲地沿岸上升流增强
C.东澳大利亚森林火灾频发
D.我国冬季比往年偏冷
高三地理第7页共10页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艾尔湖是澳大利亚海拔最低的地方,湖面海拔低于海平面15米,湖水深度较浅,周边地区的年降水量不足127毫米。

艾尔湖流域旱季时,湖泊水面缩小,盐壳广布且最厚处可达数米;雨季时湖泊水面扩大,最大可超过15000k²。

图16为艾尔湖流域示意图。

(1)分析艾尔湖流域上游A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和成因。

(5分)
(2)从水循环的角度简析艾尔湖成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

(4分)
(3)分析艾尔湖湖泊面积季节变化显著的原因。

(6分)
高三地理第8页共10页
射电望远镜是指观测和研究来自天体的射电波的基本设备,其选址对大气条件及无线电环境条件要求很高,建设需在半球状大坑中,但积水会损坏和腐蚀反射面板,从而影响精确度。

2016年中国贵州黔南安装建设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 T),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口径最大、最具威力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选址在贵州平塘县的大窝凼天坑。

研究表明,大窝凼地质时期曾是一片浅海,但如今这里地处深山,人烟稀少,形如“巨碗”,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发育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图17为天坑景观形成过程示意图,图18为大窝凼及周边区域位置示意图与FAST景观图。

(1)据图17描述大窝凼天坑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8分)
(2)分析射电望远镜项目选址该地的优势条件。

(6分)
(3)推测FAST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6分)
高三地理第9页共10页
长江三峡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全长204公里,两岸山高峰秀、壁陡峡窄、水曲回环,三峡的形成,是强烈的造山运动所引起的海陆变迁及河流发育的结果。

三四千万年前的喜玛拉雅造山运动时,长江流域随之普遍间歇上升,巫山东坡比西坡陡,其两侧的河流古川江和古长江,进行了重新的水系重组,才形成了今日大江东流的长江水系。

长江在三峡一路奔流后到达图中湖北a荆江段时,曲流发育,河床抬高。

图19为三峡流域古水系图。

(1)描述长江三峡的形成过程。

(6分)
(2)运用河流袭夺的原理分析水系重组后古长江水文和地貌的变化特征。

(6分)
(3)简述a段地貌的成因,并分析其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8分)
高三地理第10页共10页
哈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
高三学年8月月考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3456789101112131415
B A B B B
C
D D A C B D C C A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A C C c
B D B D B D A B
C
D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31.(15分)
(1)热带草原气候(1分);
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由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成西北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降水多,为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2分):
7月当地受东南信风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为热带草原气候的干季(2分)。

(共5分)
(2)河流注入艾尔湖带来大量盐类物质(2分):
艾尔湖为内流湖或无河流流出(只进不出),(2分);
湖区(降水少,)蒸发量大,盐分累积(2分)。

(每点2分,3选2,共4分)
(3)艾尔湖区气候干旱(降水量较少),主要依赖河水补给(2分)。

河流(上中游)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湿季时降水量较大补给河流,河流流入湖泊此时水量大(2分):
干季时降水少,河流因蒸发和渗漏流失多(获在下游断流),对艾尔湖补给减少(2分):或由于湖区气候干旱,湖水大量蒸发(下渗流失),会干涸(2分)。

(共6分) 32.(20分)
(1)板块碰撞或地壳抬升,石灰岩出露地表(2分):
当地水热充足,流水溶蚀作用强烈(2分);
石灰岩受到风化和流水侵蚀地表裂隙(沟槽)发育(2分);
地表径流在下渗过程中沿岩壁或裂隙进行溶蚀(或侵蚀)形成地下空洞(2分);
在流水持续溶蚀(侵蚀、搬运)作用下,地下溶洞变深、变宽(2分),
顶部岩层越来越薄、重力塌陷形成天坑(2分)。

(每点2分,共8分)
高三地理第1页共2页
(2)利用天然喀斯特洼地开挖工程量小或节省成本(2分):
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易下渗或岩石透水性强,便于排水(2分);
人口稀少(地处偏僻),人为(无线电磁波)干扰少(2分);
或位于高原区,大气透明度高(2分)。

(每点2分,共6分)
(3)地质构造复杂,容易发生岩溶塌陷(2分):
地表崎岖,施工难度大(2分):
地形闭塞,交通条件较差(不利于运送建设用物资)(2分);
夏季多暴雨(2分):受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大(2分);
地下水丰富,施工时易导致(泄露)危险(2分)等。

(每点2分,共6分)
33.(20分)
(1)板块碰撞导致当地地壳抬升(2分),
河流下切或溯源侵蚀(使两河源头相互靠近)(2分):
巫山以沉积岩为主,抗侵蚀能力较弱(2分):
地壳间歇式(不断/继续/后续)上升使流水持续下切(2分),
巫山(分水岭)被切穿,形成三峡(峡谷)(2分)。

(每点2分,共6分)
(2)山脉东坡比西坡陡,古长江流速快或溯源侵蚀能力比西坡强(2分);
地势西高东低,使古长江成功袭夺古川江(2分),
河流自西向东流动,古长江水量变大(2分),
水速快侵蚀搬运能力强(2分),河谷变深、变宽或两岸堆积物增多或粒径变大或沿岸形成更多的河漫滩平原(2分)。

(每点2分,共6分)
(3)a处地势平坦或河流流速骤减,泥沙沉积或沉积作用为主(2分);
人类活动(植被破坏、过度开垦等),导致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大(2分);
河流流速慢,以侧蚀为主,故曲流发育(2分);
河道弯曲或流速变慢,泥沙淤积使河床抬高(2分)。

河流弯曲或河床抬高会使河水蓄洪(泄洪)能力变差,洪涝灾害频发(2分):在洪水期裁弯取直使河道形态发生变化或形成牛轭湖(2分)。

(每点2分,共8分)
高三地理第2页共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