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_第一章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fdabd96adaef5ef7bb0d3c54.png)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 地球上的水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
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 、蒸发b 、水汽输送c 、降水d 、地表径流e 、地下径流f 、下渗3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
5L ,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4.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南多北少),在时间上分布也很不均衡,突出表现在夏季丰富冬季欠缺.5、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 和 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 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 温度 而变化。
第2节 水的组成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 氧气 ,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到的气体是 氢气 ,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1:2 。
实验结论:水 通直流电 氢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最大。
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3、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俩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第3节 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竖直向上的浮力。
2、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浮力的原因是液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3: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公式:F 浮=G 排液=ρ排g v 排((ρ液指液体密度,ν排指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 排取米3)),浮力只与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重力、形状及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4①F 浮<G 下沉,当物体与液体底部紧密接触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0牛,如桥墩。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复习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4f901d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7.png)
专项提升训练(一) 浮 力
1.【2018·苏州】为探究物体在水中受到的 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和深度的关 系,小明和小华把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到 台秤上,溢水杯口下方放置一空量筒。 用细线系住金属块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 弹簧测力计示数为G。然后将金属块缓 慢浸入水中,且始终不与杯接触,如图。
(3)物块的密度。
解:由 F 浮=ρ 液 gV 排得,物块的体积为 V=V 排=ρF水浮g,
物块的重力为 G,质量为 m=Gg ,
G
则物块的密度为
ρ= mV =
g F浮
=Gρ F浮
水
=
18 N 8N
×1.0×103
kg/m3=
ρ水g 2.25×103 kg/m3。
8.如图甲所示,为我国自主研制、全球最大的两栖大飞机 AG600漂浮在水面时的情景。AG600飞机能够像船一样在 水面滑行、起飞降落。它的用途很多,最主要的是森林灭 火、水上救援、物资运输和海洋探测等。该飞机最大总质 量为53.5 t、机体总长36.9 m,翼展达到38.8 m,4台发动机, 单台功率为3 126 kW,航程4 500 km,一次可救护50名遇 险者。
(2)物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解则物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G-F=18 N-10 N =8 N。
7.【2018·泰安】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物块,物块下表面与 水面刚好接触,如图甲所示。从此处匀速下放物块,直至浸 没于水中并继续匀速下放(物块未与水底接触)。物块下放过 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块下表面浸入水的深度h的关 系如图乙。g取10 N/kg,水的密度 是1.0×103 kg/m3。求:
向下的重力G飞机和向下的拉力F,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浮″=G飞机+F,且G飞机=G总-G海斗,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至第四章全册知识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至第四章全册知识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a409f5ee0b4c2e3f572763eb.png)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至第四章全册知识复习提纲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一章水和水溶液一、地球上的水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1、海洋水(96.53%):咸水,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陆地咸水(0.94%)水圈陆地淡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淡水(2.53%)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大气水2、大部分的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寒冷的基地和高山上:固态,空气:气态,在空气冲,水是气态水循环途径:海洋—陆地、海洋—海洋、陆地—陆地,水循环类型包括海陆间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导致水循环的外因是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
3、水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4、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某一区域,一段时间内降水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就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
5、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就越丰富:赤道附近及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贫乏6、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空间分布不均匀: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只有南方的四分之一。
时间分布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北方更为明显7、最早的生命出现在海洋,水是生命的摇篮。
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8、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9、水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一般动物体水含量:70%-80%,水母含量最高:98%,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需水量:2.5升二、水的组成口诀:正氧负氢,氢二氧一10、水的电解实验:氧气:接正极,检验方法: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气:接负极,检验方法:点燃后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体积比:氧气:氢气=1:2水中加少许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烧碱):增加水的导电性11、水分子的构成:①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②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③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④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成比原来分子更小的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⑤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科学第一章复习课
![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科学第一章复习课](https://img.taocdn.com/s3/m/340a7ee6d5bbfd0a795673f7.png)
4、2帕=2牛/米2,2帕的意义是(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 的压强为1帕,人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是15000帕。 5、增大压强的方法( ),减小压强的方法( )
6、研究水内部的压强特点时,用到的仪器叫( ),它的 工作原理是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的( )
7、液体压强的特点有:对容器( )和( )都有压强,且 随着( )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向( )都有压强,并在 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不同的液体深 度相同的压强还跟( )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第五节 水的Biblioteka 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物体会产生竖直向上的浮力。
2、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浮力的原因是( )
3、( )原理( ),浮力只跟( )有关,公式( ) 单位要统一,浮力只跟( )、( )有关,与物体的重 力、形状及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4、物体的沉浮条件: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沉浮取决于 ( ) 悬浮、漂浮、下沉、上浮 练习:某物体的质量为10千克,当它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 到的浮力为( )N
第一节 水在哪里
海洋水 1、 ___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 冰川水 水中含量最多的是 ____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 食物 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 ____和____ 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 ____循环、 海上 内循环和____ 陆上 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 ____ 是海陆间循环 ______.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 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 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 ________和地球引力 _____.形成水循环的 温度 变化。 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 _____,即水的三态会随____
浙教版八上科学复习知识点
![浙教版八上科学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d63f0e21a37f111f1855b6e.png)
八上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一、水的存在与组成1、水的循环(★本节重点)⑴水循环的过程(能够看图进行描述)⑵水循环的途径:发生在海洋-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水陆间水循环(大循环)发生在海洋-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海上内循环(小循环)发生在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陆上内循环(小循环)2、水的电解实验:①装置(认识)②现象:在两个玻璃管中都产生了气泡,并且负极(阴极)一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阳极)一管的两倍,V负:V正= 2:1 ③气体的鉴定:电源正极的一端→产生氧气,鉴定方法: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电源负极的一端→产生氢气,鉴定方法: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二、密度1、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3、单位:克/厘米3,千克/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或=103千克/米3)*密度单位的物理意义:如: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4、对于同一种物质而言,它的密度和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为什么?)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5、密度的计算与应用应用一:物质的鉴定与鉴别(利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应用二:证明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6、不规则形状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量(实验)⑴固体质量的测量:天平⑵固体体积的测量:尺子测量(规则几何体),用量筒通过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⑶液体质量的测量――天平⑷液体体积的测量――量筒三、压强㈠压力1、概念:物体之间由于互相挤压而产生的力。
2、压力与重力的区别:⑴意义不同(即它们的定义)⑵力的作用方向不同:压力――垂直于接触面重力――竖直向下⑶力的作用点不同(重力在物体的重心,而压力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3、压力的作用效果(探究实验)探究活动――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问题: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建立假设:⑴可能与与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⑵可能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课件:第1章 复习总结(共14张PPT)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课件:第1章 复习总结(共1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2eae7cd9b89680203d82598.png)
类型三 物质的溶解 1.物质分散在水中时,会形成溶液和浊液,浊液可分为 悬浊液 和_乳__浊_,液 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 和不饱和溶液,或 浓溶液 和稀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氢氧化钙除外): 饱和溶液 升高温度、 加入溶剂可变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 加入溶质 、 恒温蒸发溶剂 等可以转化为饱和溶液。
③量取:用量筒量取47.0 mL水。请在右图中画出47.0 mL水的液面位置。略 ④溶解。 (2)稀释溶液。(由于整个配制过程中溶液很稀,其密度可近似看作1 g/ mL) ①取1 mL 6%的Na2SO4溶液加水稀释至100 mL,得到溶液a; ②若用3.0 g Na2SO4配制与溶液a浓度相同的溶液,其体积是 5000 mL。
类型二 浮力 1.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 2.浮力的测量方法:称重法 (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和浸在液体中 的读数差)。 3.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 排开的液体 受 到的重力。
F浮=_G__排_= ρ液gV排 。 4.物体的沉浮 (1)当F浮>G,物体上__浮__;当F浮=G,物体 悬浮或漂浮 ; 当F浮<G,物体_下__沉_。 (2)ρ液___>_ρ物,物体上浮;ρ液____=ρ物,物体悬浮; ρ液___<_ρ物,物体下沉。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1章复习总结
类型一 水的组成和循环 1.水循环的途径包括:海陆间循环(大循环);海上内循环(小循环);
陆上内 循环(小循环)。 2.水循环的成因:内因是水发生_状__态_变化,外因是 太阳辐射(能量)和地心
引力(动力)。 3.水循环的环节:_蒸__发_(植物蒸腾)、水汽输送 、降水、下渗、地下径流、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复习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3e9ae359ec3d5bbfc0a74da.png)
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适合糖尿病患者
食用的优点。如图是木糖醇和蔗糖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
(1)、在人体体温37℃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木糖
醇 大于 蔗糖(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60℃时,向l00克水中加入80克 木糖醇,充分 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 不饱和 溶液(选填“饱和”或
还需要的器材:_天__平__
②小雅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操作,请你指出
哪些步骤是错误的?
写出操作中的两处错误之处:瓶塞未(应)倒放 ,氯化、钠和__砝__码_位__置__放_反__了_
下列操作中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ABC (填字母);
A.操作中砝码和氯化钠放错盘 B.c中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C.d操作中仰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D.e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他增可加采 溶溶用质以,液下蒸何发的种溶方剂法(温水(),度) 是70℃,一个密度均匀的实心小球恰能悬浮
固、液、气体溶解在液体中
E化、学胶式在头:滴H溶管2SO4F液、玻相中璃对棒分。子G质、量烧在:杯98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体积变化忽
略不计),小球将: ( B ) 蒸发滤液时,玻璃棒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7.一木块漂浮于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 中,当温度改变时,木块排开液体体积(V排)随 时间t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出温 度的改变是 降温 (填升温或降温)同时 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 增多 (填增 多或减少)
(V排)
t
8、下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
试剂的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请阅读后计算: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水), 欲配置50克20%的食盐水,请根据要求回答: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章至第四章 知识点总结复习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章至第四章 知识点总结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03b5305af45b307e8719772.png)
八年级上科学总复习水、水的密度、水的压强、水的浮力(一)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
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5、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二)水的重要性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绿色植物A.光合作用B.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C.蒸腾调温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气根、叶刺、骆驼)(三)水的电解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重难点知识讲解(一)水的循环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 (地下径流)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二)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透明沸点100℃(注意条件)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通常情况下液体水的异常现象反膨胀现象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密度的公式: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73d6f546bd97f192279e981.png)
一、地球上最多的水体是水,约占。
淡水约占。
淡水中最多的是。
我们常说的水资源指的是。
地球上的大部分水以态存在。
固态主要存在于,空气中的水以态存在。
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名A B C D E F .写出三个循环名称及路径:大循环:()小循环:1. ()2. ()人类能施加影响的环节是。
水循环的动力是。
陆地水资源得到补充的是循环。
二、在地球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就是水循环最活跃的地方,是和。
我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年际间变化。
时间上,夏天降水,冬季,空间上,东西,南北。
我国江河径流量总量占世界的第位,人均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一个成年人一天需要升水,可以通过和获得。
下列生物中,含水量最多的是()A,黄瓜B,鲫鱼C,水母D人。
三、水电解的式子,现象是、(看图)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较是气,检验用,会。
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较是气,检验用,会。
由此可得:水由和组成。
氢气体积与氧气体积比为。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原子和一个原子组成。
四、浮力的计算公式、、。
当物体漂浮时,F浮 G物。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
物体的浮沉条件:上浮:F浮 G物,p液 p物悬浮:F浮 G物,p液 p物下沉:F浮 G物,p液 p物潜水艇是靠改变来实现浮沉的。
密度计是测,刻度上下十五、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的。
溶液的特点是、。
溶液由和组成。
被溶解的物质是,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是。
碘酒中溶质是,溶剂是。
把硫酸铜溶解到水中,溶质是,溶剂是,这种溶液叫做。
溶质可以是,溶剂是,最常见的是水。
悬浊液是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浊液是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属于溶液的是,悬浊液的是,乳浊液的是。
1.血液,2.肥皂水,3,味精4.粉笔灰5.植物油6.醋7.酱油8.胡椒粉9.牛奶,10.白糖11.面粉12.食盐一、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二、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温度)、(溶质的种类<性质>)、(溶剂的种类<性质>),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吸收热量,温度降低。
科学第一单元八年级上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
![科学第一单元八年级上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a209911fc5da50e2524d7f64.png)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1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
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1、水电解实验中,阳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阴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化学变化)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最大。
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1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 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103千克/米3,合1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
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浙江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要点复习归纳
![浙江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要点复习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5ba1e06e2bd960590c67784.png)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 复习提纲第一节 水在哪里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3.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5.水的循环: 大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 蒸发b 水汽输送c 降水d 地表径流e 下渗 (地下径流) ●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a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第二节 水的组成1、 水的电解实验结论: 水 通直流电+(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 水的重要性质水的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0C 、熔点为00C ;40C 时水的密度最大。
水的化学性质:水通直流电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第三节.水的密度1、 密度定义:.● 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1、 密度的公式:ρ= m/v (公式变形: m =ρv v =m / ρ)ρ表示密度, m 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3、.密度的单位:(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或 克/厘米3,(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1kg/m3=1×10 -3g/cm3(3) 水的密度: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4)单位转化:: 1毫升 = 1cm3= 1×10-6 m3 1吨=1000千克=1×106克1毫升= 1×10-3升 1升=10 -3 m3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5、密度知识的应用:(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第一章题型汇总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第一章题型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c28adcd0b4c2e3f56276337.png)
题型1.密度计:密度计如图所示
题型二:轮船:轮船永远是漂浮的
题型三:潜水艇:潜水艇体积不变,一般处于悬浮。
题型四:比较浮力
漂浮: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重力等于浮力物体体积大于排水体积悬浮: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重力等于浮力物体体积等于排水体积下沉: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重力大于浮力物体体积等于排水体积
题型五:实验测浮力:弹簧测力器示数一定不是浮力。
浮力永远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
题型六:浮力的应用1。
称重
2.计算密度
题型七:水的组成:负氢正氧,负多正少,2:1
题型八: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
题型九:溶解因素:注意溶解能力大小和溶解速率
题型十:溶解中的放热与吸热:放热温度升高,吸热温度降低
题型十一: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杯底有溶质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题型十二:溶解度:1.一定温度2。
100克溶剂3。
饱和溶液
题型十三:质量分数
题型十四:实验。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复习资料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复习资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b732296c175f0e7cd13777.png)
第一章:基础知识测试一、基本概念和原理1、叫做化学变化,叫物理变化。
2、叫密度,符号。
3、叫压强,符号。
4、阿基米德定理内容:。
字母表达式。
5、叫溶质,溶剂,叫溶液。
6、、的溶剂里称为、的饱和溶液,称为不饱和溶液。
7、是浓溶液,是稀溶液。
8、溶解度的定义:。
符号。
9、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符号。
10、叫混合物,叫纯净物。
二、基本知识点1、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___________形式存在,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________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__________存在。
水的主体是水。
淡水的主是水,人类目前利用较多的是、、。
2、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约需水。
3、地球上各处的水处于不停息的运动和转化中,即水在循环。
水循环的动力是和。
按空间区域分为、。
4、人类的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试举三例:。
5、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中的氧和氢气中的氢是从水中来的, 所以水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6、试说出水的一些性质(三条):。
7、密度是物质的一种,不同物质密度,同种物质密度。
密度一般不变,但并非绝对不变:试举两例:。
8、压强是用来表示的物理量,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是和。
9、增大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方法:、10、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关和。
11、影响物体受到时浮力大小的因素:和物体浮沉的条件:.力的角度:。
密度的角度:。
12、物体浮沉的原理:说出下列实例实现浮沉的方法。
轮船:潜水艇热气球13、密度计工作的前提:工作原理:密度计刻度的特点:、。
14、物质在水中会分散的根本原因是,分散后形成具有、特点的溶液和、三种。
15、溶液中,若是固、气分散到液体中时,是溶质是溶剂。
若是液液分散,是溶质是溶剂。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ef68b0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a.png)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1.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变化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 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5.水的循环:小循环①循环:陆地---大气②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水循环的内因:水循环的外因:、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②③④⑤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使水资源得到再生6.水资源的定义:往往的地区,水资源越丰富。
7.我国水资源在、分布不均衡。
8.水的电解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气体能正极产生的气体是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气体能负极产生的气体是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变化)说明水是由和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和构成)9.水的构成中:1个水分子是由和构成的。
10.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11.方向:12.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
公式: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排取kg/m 3,V排取m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 和浮力F 浮的大小。
①下沉(完全浸没时的F 浮)②上浮(完全浸没时的F 浮)③悬浮此时VV物排④漂浮此时V排<V物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 浮=G (沉到水底时:F 浮+F 支持力=G )13.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①当ρ液>ρ物时,(最终)②当ρ液<ρ物时,③当ρρ物液时,14. 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①因为漂浮时,F浮=G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②根据VgρF排排浮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减小,所以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2)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来实现的(3)密度计:因为VgρF排排浮,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刻度特点:;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的浮力大小:15.溶液:(1)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整理(独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整理(独家)](https://img.taocdn.com/s3/m/ced2f84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68.png)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整理(独家)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分解1.1 物质的组成- 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
- 原子: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是一类物质的基本单位。
-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组成的,可以是同种原子或不同种原子。
-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1.2 物质的分解- 物理变化:物质从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仍然保持其性质不变,如冰变成水。
- 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如燃烧、腐烂等。
第二章分子运动与物态变化2.1 分子运动论- 分子:物质中微观结构最小的单位,能够进行热运动。
- 分子运动论: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分子的热运动有关。
- 温度:是物质中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体现。
- 摩尔:一种量的单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
2.2 物态变化- 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物态。
- 三种物态的转化:图示法和示意图法。
-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沸点、凝点和熔点。
第三章空气的组成和性质3.1 空气的组成- 氮气、氧气、其他气体和水蒸气。
3.2 空气的性质- 空气重量、空气压力。
- 空气的稀薄与稠密、透明、均匀性。
第四章溶液4.1 溶液的基本概念- 溶质和溶剂。
- 可溶性、不溶性。
4.2 溶解现象- 溶解的条件。
- 饱和溶解度、过饱和溶解度与不饱和溶解度。
4.3 溶解热的变化- 溶解热的概念。
- 溶解热对溶解过程的影响。
4.4 饮用水与污水处理- 饮用水的标准。
- 污水处理的必要性。
- 污水处理的方法。
第五章化学式和化合价5.1 化学式的由来- 集合体原子与共价化合的形成。
- 化合物印符。
5.2 化学式- 电价与化合价的区别。
- 氢、氧、氯、氟和硫的电价和化合价。
- 以及化学式的组成及含义。
5.3 离子式- 阴、阳离子的电价和化合价。
- 离子式的表示方法和作用。
5.4 化合价和简单化合物- 简单化合物和复合化合物。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9d418ee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6.png)
第 1 章水和水的溶液第 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 咸水 ) ,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 陆地 -- 大气、海上内循环: 海洋 -- 大气大循环 : 海陆间水循环:海洋-- 陆地 -- 大气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 ( 蒸腾、升华 ) 、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给淡水, 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 : 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内因: 水的三态变化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水与生命:一个XX成年人, 平均每天需 2.5 升水。
据测量,人体重量的 2/3 以上是水分 , 儿童身上 4/5 是水分。
8、每年的 3月 22日为“ 世界水日〞第 2节水的组成水的电解电极产生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阳极)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的 2 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淡蓝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阴极)色火焰气实验结论 : 水通直流电氢气 +氧气 (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 。
说明 :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 , 水的分子式 :H 2O〕。
水的浮力第 3节1、液体( 气体 ) 对浸入 ( 包括完全浸没和局部浸入) 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F 浮 =G;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 F 浮 = G 排液 =ρ液 gV 排液注意(1) 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液取 kg/m3, V 排取 m3〕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 F 浮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 复习提纲
第一节 水在哪里
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
河
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
3.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5.水的循环: 大循环---
●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 蒸发
b 水汽输送
c 降水
d 地表径流
e 下渗 (地下径流)
●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
第二节 水的组
水的电解
实验结论: 水 通直流电+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1、密度定义:.
●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
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
m
ρ= —-- (公式变形: m =ρv v =m / ρ)
v
ρ表示密度, m 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
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或克/厘米3,
(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1kg/m3=1×10 -3g/cm3
(3) 水的密度: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
(4)单位转化:: 1毫升 = 1cm3= 1×10-6 m3 1吨=1000千克=1×106克
1毫升= 1×10-3升 1升=10 -3 m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
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水的压强
1、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
3、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4、
5、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F
6、压强的计算公式:P= ――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S
7、压强的单位:帕(1帕=1牛/米2,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
8、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
9、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
(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
第五节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ρ排g v排
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
1、物体的浮沉条件:
①F浮<G 下沉
②F浮>G 上浮
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 =V物
④F浮=G 漂浮此时V排 < V物
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
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①当ρ液 >ρ物时,上浮(最终漂浮)
②当ρ液< ρ物时,下沉
③当ρ液=ρ物时,悬浮
5. 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①因为漂浮时,F浮=G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
②根据F浮=ρ排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
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2
(3)密度计:因为F浮=ρ排g v排
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溶液: (1)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
(3)溶液
3.混合物: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4.常用的溶剂: 水、酒精、汽油、丙酮等。
【思考】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办?――
用汽油擦洗
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称为…
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1
定的意义。
(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
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
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
A .加溶剂 B.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A.蒸发溶剂
B.降温
C.加溶质
3. 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 溶有较少溶质―――
稀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某物质在。
注意点:(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 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3)
溶解度单位为克
5.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 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
现为曲线平缓
(2)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6. 溶质的质量分数
(1)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液的稀释或计算时,要抓住要点: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A 、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B 、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
C 、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第8节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
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
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 :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4.有些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
1、水资源: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2、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可供人们使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
3、一个地区的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就越丰富。
从全球范围来看,在赤道附近地区和距海比较近的地区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第一章 第9节 水的利用和保护
4、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有: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尤其是在北纬40度的海河流域和华北地区,供水严重不足;分布从时间上看,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从空间上看,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5、水的净化
(1)沉淀法自然沉淀法
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
(2)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蒸馏法――得到的蒸馏水是纯净物。
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
6、粗盐提纯为精盐的主要操作步骤有溶解、过滤、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