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初二下北师大版5.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初二下北师大版5.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明白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观看,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1、学生实验:“折射断筷”。
学生观看后表达实验现象。
〔从生活中发明问题〕
2、小游戏:碗中放入一枚硬币,调整眼睛到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另一同学向碗中缓慢倒入水,当水升到一定高度时,观看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3、提问:上述现象是怎么样引起的?能否用往常学的知识解释?
〔学生思考后,感到知识不足,引起求知欲〕
4、板书课题:光的折射
★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现象
1、猜想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光的折射?
〔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并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2、自选器材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提供激光手电筒、方形玻璃砖、香、火柴、盛水烧杯、纸盖〕
3、交流实验过程及观看到的现象。
〔学生体验实验过程,感受猜想正确的愉悦〕
4、学生归纳“什么叫光的折射”。
〔①学生表达中假设没注意“斜射”条件,能够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不必提示;②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1〔屏显〕: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依旧向法线偏折,如图1。
〔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明确探究目的〕
1、学生猜想,并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猜想的折射光线的位置。
〔学生可能的猜想如图2〕
2、讨论猜想的合理性。
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确定可行方案。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要求画图记录下观看到的光进入水〔玻璃〕中的传播途径〕
5、交流实验结果
①每个组各得到什么结论?
②不同组的结论是否相同?
6、用语言表达探究1的结果。
教师屏显:结论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探究2〔屏显〕:多改变几次入射光的方向,你还会发明什么规律?
1、分组实验,收集证据。
〔要求认真观看对比现象,画出观看结果〕
2、组内对观看结果比较分析。
3、交流,①如何定义折射角?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如何变化?③当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如何?〔教师适时表扬表现好的组并屏显结论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结论3: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4、〔激疑〕“折射断筷”、“水中硬币升高”基本上光的折射现象,能否用刚才得到的结论解释呢?〔学生讨论后产生了新的疑问:刚才的结论是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规律而“折射断筷”、“硬币升高”是光从水射入空气中形成的〕
探究3〔屏显〕: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向法线依旧界面偏折?如图3。
1、学生猜想并画出图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讨论交流:师投影学生做图的情况
②作那个猜想时,你做了什么样的假设。
〔学生能从光反射时光路可逆,联想到光的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
实验验证:①教师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半圆形玻璃砖,如图4;②哪位同学能关心老师逆着折射光射入另一束光,让同学们观看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途径呢?〔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特别高〕
③学生观看到光从玻璃中射入空气中的光与原入射光重合。
④教师要求学生把观看到的现象画到黑板上。
⑤屏显:结论4: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结论5:光从空气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三】折射规律的应用
1、体验“叉鱼”
制作鱼模型并固定于方型水槽中,用直铁丝作鱼叉,对准看到的鱼下叉,看谁能叉准,并让该同学说出叉准鱼的“奥妙”是什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
2、利用动画讲解“鱼的虚像形成的缘故”。
3、学生讨论“折射断筷”、“硬币升高”的缘故。
4、分组实验:观看玻璃砖后的钢笔“错位”。
〔让学生再次体验折射使眼睛产生的错觉〕
5、折射现象不仅会使眼睛“受骗”,有时还会产生一些特别美的奇观。
〔播放“海市蜃楼”、2001年北京天空出现的“三日同辉”的影像资料〕
【四】交流评估
1、通过今天学习,有哪些收获?〔从知识、能力、研究方法、对折射现象的感受、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多方面谈一下〕
2、光射到空气和水〔玻璃〕的界面上,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吗?光的反射和折射有哪些异同?
★布置作业
1、写一篇关于《光的折射》的小论文。
2、阅读课本30页的“全反射”了解它在光纤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