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品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钧瓷品欣赏
钧窑是青瓷系中的一个特殊品种,钧瓷采用含铜的蓝色乳浊釉为釉料,瓷品以其釉色的色彩斑烂夺目闻名于世,尤其它的窑变彩釉更是魅力无穷。
钧窑从北宋时开始创烧,到北宋晚期发展至鼎盛。
其实,钧窑的窑变瓷釉工艺,在唐代时就已有了,唐代在禹州烧造的花釉瓷,可以视为是宋钧窑的渊源。
元代生产的钧瓷,无论胎釉,还是造型工艺,均大不如宋时,变得非常粗糙。
这种明显的变化和退步,倒是有利于现下鉴识时对于宋元钧瓷的区分。
有研究者对宋钧瓷和元钧瓷的相异之点进行了总结:宋钧瓷大多为满釉支烧,底足刷有酱色护胎釉,元钧瓷多施半截釉,底足露胎;宋钧瓷釉厚而匀,元钧瓷釉厚而垂;宋钧瓷胎釉细腻,元钧瓷胎釉粗糙;宋钧瓷器体上的紫红窑变斑弥漫全体,元钧瓷则聚成斑块;宋钧瓷釉色无论深浅浓淡皆浑然一体,元钧瓷釉色浓处起斑彩或条纹,浅处则见水波纹。
对于钧窑,明清之时即有仿造。
但明清仿品都是精巧有余,浑朴不足,颜色过于艳俗。
识别赝品,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辨别:
第一,器物有无玉质感。
宋代时崇尚玉器,做瓷也追求玉质感。
真品宋钧瓷都是釉水肥厚,似翠如玉。
伪品则很难做到这一点。
元钧瓷的玉质感差一点,但釉面也应是温润的,
没有“贼光”。
有人为了伪造出土效果,故意在器物上做上很多土锈粘斑。
其实,钧瓷因为地理条件关系,出土器釉面上一般很少有土锈粘结,大都是光润细腻的。
第二,要仔细审察其釉面。
真品的釉面温润晶莹,釉色肥厚,有淌釉现象,有些器物上可见“蚯蚓走泥纹”,这是识别宋钧瓷的一个重要特征;有的彩釉斑晕散自然,成雾状过渡,放大镜下可见到液体分流的破裂现象,俗称“兔丝斑”,这也是一个重要特征。
伪品施釉相对较薄,少温润之感,而且上下都一样厚薄,淌釉现象不明显。
第三,仔细看工艺特点。
宋钧瓷器形规整,造型美观,官窑更有一定形制,决不越规。
制胎因为是手工操作,器物胎形一般是上薄下厚,施釉到底,底足露胎,呈灰褐色,放大镜下可见胎质呈糯米状。
元钧瓷工艺粗糙,器物厚重粗笨,圈足底边宽大,盘碗类外底中心有乳钉状突起。
仿宋品在器形这一点上很难过关,一般都掌握不好,器物手感一般较轻。
另外,伪品一般没有刻纹,即便有,也显得不自然。
钧瓷是我国宋代名窑之一。
钧瓷的釉色窑变艺术效果不是人为的,而是在窑内炉火的高温下自然形成的。
钧瓷入窑的时候,是没有任何色彩的,一体素净。
那七彩辉映、让人心旌动摇的绚丽色彩和自然逼真的画面都是在烧制过程中在窑内形成的,这就是窑变,也
就是我们常说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即便在人们对窑变现象有了相当认识和了解的今天,人们对窑变效果也不能完全掌握。
宋徽宗初年,宋徽宗传下旨意,在禹州钧台附近建官窑为皇宫烧制贡瓷,这就为钧瓷艺术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机。
钧官窑为皇家烧制贡品,只求器物精美,可以不计工时,不计成本,好的送入宫廷,坏的打碎深埋,不准流入民间,因而工匠们得以把最为动人心魄的窑变精品呈现出来。
钧窑的基本釉色是深浅不同的各种青色,可以分为天蓝、天青、月白三类。
由于在釉中掺入铜红釉,烧成后就出现变幻莫测的红色窑变,有朱砂红、海棠红、茄皮紫、胭脂斑、鸡血红等许多种。
整个器物红紫相映,青白相间,真是五光十色,瑰丽斑斓。
钧釉乳浊而失透,发出荧光一样幽雅神秘的光泽。
钧窑神鸟壶
名称:乳钉葵花钵
名称:小口瓶
名称:石榴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