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原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图是水稻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图解,其中①—④表示过程。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②都能合成ATP B.过程①③可以不同时进行
C.过程①④产生的[H]不是同一物质D.过程③产生的水中的H还来自于水
2.下列有关叶绿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与线粒体相同
B.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膜上,酶都分布在基质中
C.叶绿体的功能不受细胞核调控
D.线粒体产生的CO2被叶绿体利用至少需穿过4层脂双层
3.关于酶的性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B.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了催化能力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4.下图的纵坐标表示某种植物气体吸收量或释放量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代表O2吸收量,E点时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是12
B.若A代表O2吸收量,可以判断D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若A代表CO2释放量,C点时植物根部释放的CO2一定来自线粒体
D.若A代表CO2释放量,提高大气中的CO2浓度,E点向右下移动
5.将刚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

这是因为加热会()
A.提高淀粉酶活性
B.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
C.防止玉米粒发芽
D.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
6.某些植物在早春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高出其他细胞 100 倍以上,但单位质量葡萄糖生成 ATP 的量却只有其他细胞的 40%,此时的花序细胞内最可能发生的是()A.主要通过无氧呼吸生成 ATP B.产生的热量远多于其他细胞
C.线粒体基质不参与有氧呼吸D.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7.分析下面的有关酶的图形,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一、二、三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依次为催化剂的种类、H2O2的浓度、温度B.据图一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C.图二曲线bc段最可能原因是酶的浓度一定
D.图三曲线纵坐标最可能代表H2O2的剩余量
8.北京师范大学贾宗超教授、郑积敏博士,在研究中发现了在同一蛋白的同一活性中心上行使相反功能的新机制,其研究成果首先公布在顶级专业期刊《Nature》上。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活性中心”指的是酶的识别位点
B.“同一蛋白”指的是酶
C.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所以活性中心与反应物是一一对应关系D.要较长时间保持酶活性,各种酶制剂都应保存在低温的条件下
9.下图表示一个酶促反应过程,其中a、b、c分别表示三种物质(“—○—”表示单体)。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图反映了酶的高效性,a、b、c可分别表示蛋白酶、蛋白质、多肽
B.上图反映了酶的专一性,a、b、c可分别表示麦芽糖酶、麦芽糖、葡萄糖
C.上图反映了酶的专一性,a、b、c可分别表示淀粉酶、淀粉、麦芽糖
D.上图反映了酶的高效性,a、b、c可分别表示脂肪酶、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10.在a、b、e、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相对值如下表。

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b c d
A.a条件下,种子呼吸的产物可能是CO2和酒精
B.b条件下,种子无氧呼吸的强度最弱
C.c条件下,种子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少于无氧呼吸消耗的
D.d条件下,种子呼吸产生的CO2一定来自线粒体
11.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证明,植物在光下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小鼠呼吸而变污浊的空气
B.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用同一棵植物上不同的叶子分别遮光和曝光,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C.恩格尔曼以水绵和好氧菌为材料,巧妙地利用光照和黑暗处理,证明叶绿体在光下产生氧气
D.鲁宾和卡门向植物提供H2O并检测产物O2是否含有18O,探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的分解
12.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提取色素时,可用丙酮代替无水乙醇
B.研磨后使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研磨液
C.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次
D.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
13.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的单体都是氨基酸
B.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14.以下与生物体内“能量”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能量的主要去向是以热能形式散失
B.细胞呼吸的主要目的是为生命活动直接供能
C.光合作用中也有高能磷酸键的断裂
D.ATP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15.1分子ADP中包括()
A.1个核糖、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
B.1个脱氧核糖、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
C.1个核糖、1个腺嘌呤和2个磷酸基团
D.1个脱氧核糖、1个腺嘌呤和2个磷酸基团
16.某果农将广柑贮藏于密闭的土窑中,贮藏时间可以达到4~5 个月之久;某地利用大窑套小窑的办法,可使黄瓜贮存期达到3个月。

以上方法在生物学上称为“自体保藏法”。

下列关于“自体保藏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A.自体保藏法是一种简便的果蔬贮藏法,但其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B.自体保藏法的原理是依靠果蔬呼吸释放的CO2抑制自身的呼吸作用
C.在密闭环境中,CO2浓度越高,贮藏效果越好
D.在自体保藏法中如能控温在1~5 ℃,贮藏时间会更长
17.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能够催化脂肪酶水解的酶是脂肪酶
C.酶的催化效率高是因为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显著
D.酶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18.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
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19.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正确的是
A.低温、低氧有利于蔬菜、水果的贮存
B.阴雨天提高温室温度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C.温室使用绿色玻璃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D.稻田定期排水可防止跟细胞收到乳酸毒害
20.下列对细胞的有氧呼吸场所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细胞膜B.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D.细胞膜和细胞质基质或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1.如图所示为叶绿体中的某种结构及其上发生的物质和能量变化。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①是植物吸收的水分子
B.光合色素都分布在结构②上
C.光能转变为[H]和ATP中的化学能
D.[H]、O2和ATP都能用于暗反应
22.如图表示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温度适宜,植物细胞内C3和C5的相对含量随一种环境因素的改变而变化的情况,下列对这一环境因素的改变分析正确的是()
A.突然停止光照
B.突然增加CO2浓度
C.降低环境温度
D.增加光照强度
23.下图表示胃蛋白酶活性与温度、pH之间的关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温度和pH都会影响胃蛋白酶的活性
B.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是37℃
C.胃蛋白酶的最适pH—定是2.0
D.温度为0℃时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
24.下列操作不会导致淀粉酶失活的是
A.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B.将酶溶液的pH维持在2
C.在0~4 ℃下保存酶制剂D.在酶溶液中加入重金属离子
25.许多物质对酶的活性会产生影响,其中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为激活剂,能降低酶活性的物质为抑制剂。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甲、乙、丙三种物质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为物质的种类、酶的活性
B.物质甲为酶的激活剂,物质乙和丙为酶的抑制剂
C.甲、乙、丙可能是通过改变酶的空间结构而影响酶的活性
D.图中的实验结果可能是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测定的
二、多选题
26.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马铃薯块茎的无氧呼吸产物会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B.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二阶段,无水的生成,但有水的分解
C.一般情况下,人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酶的活性越高
D.乳酸杆菌无氧呼吸能产生ATP和[H],也有[H]的消耗过程
27.根据如图所示光合作用图解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⑤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内膜上
B.⑥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
C.图示①~④依次为 NADPH、ATP、CO2、(CH2O)
D.②不仅用于还原C3,还可促进③与C5的结合
28.如图是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光照强度<A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B.当光照强度=A时,呼吸作用释放出的CO2=光合作用同化的CO2
C.当A<光照强度<B时,植物叶片吸收CO2
D.B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
29.在45℃和60℃条件下,测定不同pH环境中植物淀粉酶的活性(用淀粉完全水解所需的时间表示),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淀粉完全水解所需时间长短与淀粉酶活性高低呈负相关
B.曲线①和曲线②分别为45℃和60℃条件下测定的结果
C.45℃和60℃条件下,植物淀粉酶的最适pH均为7
D.向反应液中滴加碱液,pH从1→4→7过程中,淀粉酶活性逐渐恢复
30.某生物小组利用图甲装置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下培养某植株幼苗,通过测定不同时段密闭玻璃罩内幼苗的O2释放速率来测定光合速率,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减弱,暗反应也减弱
B.曲线中t1~t4时段,玻璃罩内CO2浓度在t1时最高、t4时最低
C.t4时补充CO2,此时叶绿体内C5的含量将增多
D.若t4时玻璃罩内O2的量比t0时增加了128 mg,则此阶段植株积累葡萄糖的量为120 mg
三、非选择题
31.某同学为了探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之间的关系,采用了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材料和用具有:20瓦、40瓦、60瓦、80瓦的灯泡各2个,带有5片叶片、株高相近、生长状况相似的经过消毒的番茄幼苗若干,絵过无菌处理的下图所示装置若干套。

该同学的实验设计如下:取4株带有5个叶片、株高相近、生长状况相似的番茄幼苗,分别放在实验装置的玻璃容器内,在暗室中分别用4种不同的灯泡照射;实验开始前使各套装置中液滴的位置相同,并记录液滴的初始位置,30分钟后,再次记录各组液滴的位置。

装置中CO2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玻璃容器内CO2浓度的稳定。

(1)实验开始后液滴移动是因为玻璃容器内_________的含量发生变化引起的,该同学测的是_________ (填总或净)光合速率,不打开灯泡时,液滴会向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2)有同学表示该实验设计并不严谨,需要设置对照组来排除无关变量对液滴移动的影响,对照组应如何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进实验设计之后,该同学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假设液滴每移动1cm,番茄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少1g,用80瓦灯泡照射时,番茄幼苗净光合作用的速率是
______________g葡萄糖/h。

请为该同学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玻璃容器的
温度(C)
灯泡的
瓦数
实验次

开始时液滴的位
置(cm)
30分钟后液滴的平均
位置(cm).
1实验

252032.03.5
对照

252032.02.5
2实验

254032.04.5
对照

254032.02.5
3实验

256032.05.5
对照

25602.02.5
4实验

258032.06.5
对照

258032.02.5
32.下图是探究pH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实验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过氧化氢酶的原料是__________,不同pH条件下H2O2分解速率不同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外,本实验哪些是无关变量(答出主要两点)?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能否直接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温度是否会影响酶的活性,请回答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验证酶的高效性,在此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应如何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人图1表示一个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模式图,a~e表示相关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和无氧呼吸的场所分别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2)图中的a、b、e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3)将一株植物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均为1小时,测定的条件和结果如图2所示(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得):
由图2分析可知,影响A点和B点光合速率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 。

在15℃、1klx光照条件下,该植物5小时光合作用共固定CO2____________ mL。

A、B两点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大小关系是:A ____________ B。

34.为验证酶的专一性,进行了实验,基本过程如下表所示,据此分析。

已知:淀粉和蔗糖无还原性。

步骤基本过程试管A试管B
1加入淀粉溶液3mL-
2加入蔗糖溶液-3mL
3加入新鲜唾液1mL1mL
437℃保温15min,加本尼迪特试剂2mL1mL
5沸水浴2—3min,观察
(1)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

(2)写出预测结果及预测的依据:
①A试管_______色,因为_______________;
②B试管________色,因为______________。

35.“多酶片”是经特殊工艺制成的双层药片,内层是肠溶衣(不易溶于胃液,可溶于肠液),包裹的是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外层是糖衣(可溶于胃液),包裹的是胃蛋白酶。

某同学为了验证多酶片中胃蛋白酶的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

(1)实验材料
多酶片,蛋白块,pH为1.5的缓冲溶液,pH为8.5的缓冲溶液,蒸馏水,恒温水浴箱,试管,烧杯等。

(2)实验步骤:
①制备胃蛋白酶溶液:取多酶片放入盛有pH为_______的缓冲溶液的烧杯中,几分钟后糖衣溶解,取上层溶液备用;②取试管A加入适量胃蛋白酶溶液,试管B中加入_______作为对照;③分别加入大小相同的蛋白块,在37℃恒温水浴箱中保温30分钟。

(3)预测结果
结果:_______。

结论:_______。

(4)分析、讨论:
多酶片可用于治疗_______。

为充分发挥多酶片的作用,使用时应_______(填“整片吞服”或“嚼碎服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表示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①表示光反应阶段,②表示暗反应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详解】
A、光反应阶段①产生ATP,暗反应阶段②消耗ATP,A错误;
B、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①②③④可以同时进行,黑暗时细胞只有③④有氧呼吸进行,所以过程①③可以不同时进行,B正确;
C、①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实质是NADPH,有氧呼吸一二阶段(④)产生的[H]实质是NADH,C正确;
D、过程④包括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产生的[H]来自葡萄糖,第二阶段产生的[H]来自丙酮酸和水,所以过程③产生的水中的[H]来自于葡萄糖和水,D正确。

故选A。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是类囊体堆叠成基粒,线粒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是内膜凹陷形成嵴,因此二者增加膜面积的方式不同,A错误;
B、叶绿体中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与暗反应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B错误;
C、叶绿体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其性状既受自身DNA的控制又受核DNA的控制,C 错误;
D、线粒体产生的CO2被同一细胞的叶绿体利用时穿过的膜层数最少,只需穿过2层线粒体膜和2层叶绿体膜,共4层磷脂双分子层,D正确。

故选D。

【点睛】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及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3.B
解析:B
【解析】
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A正确;酶催化能力的实现不需要完整的细胞结构,只要有适宜的温度和pH即可表现出催化能力,B错误;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C正确;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D正确。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植物在光合作用的同时会进行呼吸作用,图示曲线可以表示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吸收或释放曲线。

【详解】
A、若A代表O2吸收量,E点时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是8,A错误;
B、若A代表O2吸收量,D点表示光补偿点,光合作用从D点以前已经开始,B错误;
C、若A代表CO2释放量,C点时植物根部释放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错误;
D、若A代表CO2释放量,提高大气中的CO2浓度,光饱和点(E点)增大,向右下移动,D正确。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刚采摘的甜玉米内含有大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这些酶可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使其失去甜味,经沸水高温处理使酶失活来保持甜味。

故ABC项错误,D正确。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花序细胞消耗了大量的氧气说明了花序细胞有氧呼吸旺盛;氧气的消耗是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的去向有两个:转移到ATP中、以热能形式散失,而单位质量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却只有其他细胞的40%,说明了只有少量的能量转移到ATP中,绝大部分是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详解】
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花序细胞主要进行了有氧呼吸,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花序细胞产生的能量中只有少量的能量转移到ATP中,绝大部分是以热能形式散失了,即其产生的热量远多于其他细胞,B正确;
C、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C错误;
D、该细胞消耗氧气较多,氧气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参与反应,D错误。

故选B。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一: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即过氧化氢酶和Fe3+,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高于Fe3+。

分析图二: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过氧化氢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加快,但最终趋于平衡。

分析图三: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增大,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达到最适温度后,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增大,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减慢。

【详解】
A、根据分析,三个实验中的自变量依次为催化剂种类、H2O2浓度、温度,A正确;
B、图一可以看出,与无机催化剂Fe3+相比,过氧化氢酶催化的化学反应更快,具有高效性,不能看出酶具有专一性,B错误;
C、图二bc段底物浓度不是限制酶促反应的因素,可能是酶的浓度限制了酶促反应速率,C
D、温度适宜时,底物(过氧化氢)分解的最多,剩余量越少,因此图三曲线纵坐标最可能代表底物的剩余量,D正确。

故选B。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题干信息为“在研究中发现了在同一蛋白的同一活性中心上行使相反功能的新机制”,新的科技发现证明同一种酶也可以起相反的两种作用,故“活性中心”指的是酶的识别位点,A 项正确;
B、“同一蛋白”指的是酶,B项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新的科技发现证明同一种酶也可以起相反的两种作用,C项错误;
D、低温有利于酶的保存,D项正确。

故选C
【点睛】
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由于酶促反应前后a自身结构没有发生变化而b被分解为c,a为酶促反应的酶,b为反应底物而c为反应产物。

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由图中a、b间接触的部分结构刚好相互契合可知a专一性的催化b的分解,即酶具有专一性。

【详解】
A、上图反映了酶的专一性而不是高效性,A错误;
B、上图反映了酶的专一性,麦芽糖是二糖可被麦芽糖酶分解为两分子的葡萄糖,与图中单体连接而成b不符,B错误;
C、上图反映了酶的专一性,淀粉可被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C正确;
D、上图反映了酶的专一性而不是高效性,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以图解的方式考查酶的专一性,掌握酶的三个特点是解题基础,属于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熟练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无氧呼吸:酒精发酵:C6H12O62C2H5OH+2CO2+能量;乳酸发酵:C6H12O62C3H6O3+能量;有氧呼吸: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产物中如果有C02产生,则有两种可能:有氧呼吸或酒精发酵。

有氧呼吸过程中:分解葡萄糖:产生的二氧化碳=1:6;无氧呼吸过程:分解葡萄糖:产生的二氧化碳:酒精=1:2:2。

乳酸发酵只产生乳酸。

【详解】
A、a条件下,O2吸收量为0,C02释放量为10,说明此过程不进行有氧呼吸,C02全是酒精发酵产生的,乳酸发酵产物中没有C02,因此,该植物种子在a条件下呼吸的产物可能是CO2和酒精,A正确;
B、b条件下,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为8-3=5,d条件下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为7-7=0,所以,d条件下,种子无氧呼吸的强度最弱,B错误;
C、c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4÷6=2/3,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6-4)
÷2=1,所以该植物种子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有氧呼吸多,C正确;
D、d条件下O2吸收量和C02释放量相等,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所以种子呼吸产生的CO2一定来自线粒体,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详解】
A、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1730-1799)做了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结果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光下才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A错误;
B、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一组对照实验,在实验开始时首先进行饥饿处理,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然后用同一植物的同一叶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最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B错误;
C、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进行黑暗(局部光照)和曝光的对比实验,证明了氧气
是由叶绿体产生的,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正确;
D、鲁宾和卡门向植物提供H218O或C18O2,并检测产物O2放射性,探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源于水,D错误。

故选C。

1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3)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详解】
色素溶解于有机溶剂,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A正确;提取色素时,要使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研磨液,而不是使用定性滤纸,滤液收集到试管后要将试管口塞严,B 正确;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要待滤液干后,重复划线2~3次,C错误;若滤液细线没入层析液中,则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所做的滤纸条上则不会得到任何的色素带,D正确。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要熟悉提取色素和分离色素的原理。

提取色素是利用色素可溶于无水乙醇或丙酮,通过溶解过滤的方法提取;分离色素是利用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越快,反之,溶解度越小,扩散速度越慢而分离出不同的色素带。

1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1、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的作用机理:
(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详解】
A、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故酶的单体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A错误;
B、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如细胞呼吸酶,B正确;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C正确;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