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三 声音 保护我们的听力》教学设计_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声音
教材分析:
本课为本单元的结束课程,是全单元的一个总结,了解了那么多的相关于声音的知识之后,让我们学会如何很好的保护好自己的听力,本课要求学生掌握从三个方面保护我们的听力,将所学习的东西上升到情感的方面上。
学情分析:
学生四年级对基本的实验常规已经比较了解,对实验要求也比较清楚,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声音这个单元已经不再陌生,很多都是学生的常识性问题,加以总结和归纳。
课程内容较简单,选择四(1)班,学生比较活跃,能够出效果,再教学设计方面应该多注意考虑,较难得环节,特别是实验动手过程。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总结出使声音变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准备(噪音和轻音乐)、不同的发声罐、蚕豆种子、报纸、卫生纸、毛巾、棉花、泡沫、耳塞式耳机,耳罩式耳机、水槽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使全体学生卷入到科学探究之中
谜语引入:(打一人体器官)
左一片,右一片,
隔座山头不见面,
要是你还猜不着,
你再听我说一遍。
(耳朵)
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
那么我们该怎样避免我们的听力受到伤害呢?----出示课题:保护我们的听力。
二、探究新知识
(一)活动一:听两段声音,说说你的感受
1.——乐音(舒适,心旷神怡)
2.——噪音(烦躁,心烦意乱、嘈杂刺耳)
(1)第一种声音听起来悦耳动听,使人心旷神怡,我们把这
种声音称之为乐音。
(2)第二种声音嘈杂、刺耳,令人不舒服、使人心烦意乱,我
们就把这种类型的声音称为噪声。
噪声即噪音。
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
的声音。
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
3.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属于噪音?
——噪音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
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
(让学生听一段噪声,一段乐音,感受生活中的声音的不同,
给出乐音和噪音的概念,并以此引导学生观察、感知生活中的现象,引发思考。
)
三、控制物体发声
(一)噪音对我们身体有什么伤害?情景创设:小明看病
小明常常戴着耳机听音乐,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自己听不清
老师、同学说话了,这可吓坏了妈妈。
妈妈赶快带他去医院,医生
会怎么跟他讲呢?
——长时间使用耳机损伤耳蜗;导致耳鸣甚至是永久性的耳鸣;大的噪声会破坏甚至导致内耳的神经死亡,巨大声响导致鼓膜破损;严重还会失聪。
所以我们要控制物体发声。
(二)探究如何让发声罐的声音变小。
1教师演示:教师摇一摇发声罐,发出尽量大的声音。
同学们听
到这样的声音觉得舒服吗?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使发声罐发出的声音
变小?
——学生阐述方法。
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实验材料实行实验探究。
教师让学生明确
实验器材、目的、方法由各小组自己定,越多越好。
(1)学生讨论明确让发声罐声音变小的办法。
(2)分组设计实验方法。
(3)交流自己的想法。
(4)学生实验。
(5)汇报、反思、评价实验方法及过程。
汇报1:带着实验报告单和控制好的发声罐;
汇报2:展示操作过程;
汇报3:你还用了什么方法?口头阐述。
2.刚才我们实验的方法:
里面放上棉花、报纸、海绵、泡沫:控制声源
用毛巾、报纸等包裹:防碍传播途径
塞上耳塞、带上耳机、用手捂住耳朵:在人耳处减少
3.总结:使声音变小的方法有:
(1)控制发声源(2)防碍传播途径(3)在人耳处减弱
(目的: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设想,让学生在实验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
)
(三)巩固提升
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噪声?人们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1.汽车喇叭——禁止鸣笛——控制发声源
摩托车声音太大——安装消音器——控制发声源
2.高速路上汽车声音太吵——设置隔音墙——防碍传播途径
闹市中的小区——设置防护林——防碍传播途径
3.KTV、打雷等声音太大——捂住耳朵、带上耳塞或者棉花——
在人耳处减弱
四、拓展延伸
(一)故事“掩耳盗铃”:小偷能偷到铃吗?
——不能他,他只捂住了自己的耳朵(在自己耳朵处减弱),
铃还能发出声音(没有控制声源),所以其他的人还能听见。
(二)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场合需要我们控制音量?
——公共环境比如图书馆、课堂、医院、电影院需要我们控制
音量。
(让学生研究身边的科学,然后把学习到的科学应用在生活实际中。
)
(三)如何保护我们的听力?
—不要经常挖耳朵,不用尖锐的器物挖耳朵,以免戳伤鼓膜。
—遇到过强的声音时要立即捂住耳朵、张开嘴巴、保护听力。
—每天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且音量不可过大,以免
损伤耳蜗。
最好使用耳罩式,不采用耳塞式。
—感冒要即时治疗,以免病菌由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化脓性
中耳炎。
—避免去环境嘈杂的地方。
—不要用外力撞击头部。
(四)课后延伸
今天的科学课完了,希望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继续下去:回家完成查阅资料了解“爱耳日”,哪一天?能够做什么?
板书设计:保护我们的听力
(1)控制发声源
(2)防碍传播途径
(3)在人耳处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