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高三高考测试(一)语文试题理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高三高考测试(一)语文试题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3年以来,首都师范大学COP课题组在北京和山东做了持续数年的调查、实验和分析,参照上述研究基础以及其他相关研究领域的经验,课题组研判,疫情期间电子产品用时激增对大中小学生视力、心境等身心健康指标可能产生如下影响:
疫情期间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的使用时长都属于“重度”使用,本专科生和研究生更甚。
这会导致学生情绪不稳定,学习效率下降,由此可能引发亲子矛盾、家庭矛盾、家校矛盾。
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生平均每天使用1.5课时(约1.35小时)电子学习环境,一年后即被发现引发了视力下降。
当前大中小学的“重度”使用引发大范围的视力下降应该是大概率事件;“重度”使用还会带来失眠、偏头痛、肌肉萎缩、颈椎弯曲、皮肤疾病等;对于本专科生尤其研究生来说,由于电子产品每天用时高达17个小时,已严重挤压睡眠、饮食和锻炼时间。
课题组对北京地区本科生的访谈发现,疫情以来绝大多数同学基本上“宅”在家里,出现了50天未出过家门的案例。
长期缺少自然光照会加重对学生视力的损害,而且不仅限于此,长期在封闭空间的生活、学习或工作还会带来心理和身体其他方面的损害。
考虑到长期的封闭空间生存状态、长期的电子产品重度使用以及网络学习负担对学生以及家长的影响,我们都应高度重视,以积极预防学生近视、学生抑郁、家长抑郁、青少年暴力、家长暴力的发生以及由此给儿童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的更深层次的损害。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3月24日)
材料二:
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向学校扩散,保障亿万师生健康,教育部要求中小学在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
为全面了解中小学生网络学习的基本情况,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针对全国31个省区市(除港澳台)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网络学习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
共收回有效问卷77939份,其中,小学生54387人(占69.8%)、初中生19022人(占24.4%)、高中生4530人(占5.8%)。
77.3%的学生认为在不能到校学习的情况下进行网络学习是个好方式,72.9%的学生对居家期间的网络学习方式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
关于在家学习效果,近七成(69.4%)学生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仅有2.9%的学生持有“非常不满意”的态度。
从群体分布看,北京(83.4%)和山东(83.2%)学生对网络学习的满意度更高,乡镇和农村
学生(72.7%)、中等成绩以下学生(67.8%)、民办学校学生(65.4%)、高三学生(62.2%)、家庭条件较差学生(55.7%)对网络学习的满意度依次降低。
关于网络学习的满意度,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平均得分依次为2.27、2.14、2.34(满分为4,如下数据均采用同样标准)。
高中生满意度平均得分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初中生得分最低。
初中生多处于叛逆期,学习积极性低于高中生,而小学生则对于网络学习方式感到好奇,致使满意度略高于初中生。
调查显示,居住在城市、县城、乡镇和农村的学生网络学习满意度依次为2.25、2.18、2.26、2.23,表明居住在城市和乡镇的学生满意度略高于县城和农村学生,但县城学生的满意度低于农村却值得关注,或许说明农村学生相对于县城学生,对学习的渴望更高。
数据分析表明,成绩优秀、良好、中等、中等以下的学生网络学习满意度依次为2.19、2.24、2.26、2.35。
可见成绩处于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学生网络学习满意度较高,成绩优秀的学生满意度最低。
这可能是因为成绩中等及以下学生更喜欢自主化、非正式的网络学习,更倾向于摆脱学校教育的强制性规定,而成绩优秀的学生可能由于对自身要求较高,网络学习难以满足自身的实际需求,导致满意度较低。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3月20日)
材料三:
新冠肺炎防疫期间,家长不仅要关注带养孩子的各种让人烦心的技术性问题,更要超越性地反思那些也许不曾被意识到,但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性问题。
一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生命教育,关乎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物种如何和谐共生,这是家庭教育很少涉及的生态环保话题。
这次疫情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新冠病毒从何而来?为什么会传播给人类?家庭教育如何补上生命教育这堂大课?二是人与人关系的诚信友善教育,重要性正如加缪在《鼠疫》中所说,“与疫情斗争的唯一方式,只能是诚实”。
新冠病毒的传播让人与人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但这距离却让我们更为真切地体会到诚信和友善的可贵。
当家长和孩子一起不怕麻烦,放弃侥幸心理,如实上报,居家观察,避免危及他人生命,危及社会安全与稳定,就是身体力行地示范诚信友善的价值观了。
三是人与社会关系的爱国敬业教育,映照在战“疫”这面和平年代的镜子里。
学问再好的科学家,地位再高的官员,再有声望的明星和企业家,不同的价值观被疫情的“镜子”照出了高下。
价值观的高低关乎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高度和发展安全,是精打细算的利己还是爱国爱民的利他,是临阵退缩还是敬业向前,每天的新闻,就是最合适的教育素材。
这次疫情防控是个关键事件,是对孩子进行爱国敬业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家庭育人的精神境界和家风格局的契机。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20年3月14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小学生平均每天使用1.5课时电子学习环境,一年后即被发现引发了视力下降。
疫情期间大中小学生“重度”使用电子产品视力会下降。
B.疫情期间大中小学生电子产品的“重度”使用会带来失眠、偏头痛、肌肉萎缩等健康问题,由此可能引发亲子矛盾、家庭矛盾、家校矛盾。
C.材料一谈论了疫情期间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电子产品用时激增对大中小学生视力、心境等身心健康指标可能产生的影响。
D.在“疫”这面和平年代的镜子里,科学家、官员、明星、企业家的价值观被爱国敬业教育照出了高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疫情期间高中生对网络学习的满意度平均得分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初中生得分最低。
这主要与高中生人格成长愈加健全、学习意识更为主动有关。
B.城乡不同学校中小学生对网络学习的满意度不同,但总体差异较小。
居住在城市和乡镇的学生满意度高于县城和农村学生,但县城学生的满意度最低。
C.针对全国31个省区市(除港澳台)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网络学习的满意度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对网络学习总体持满意态度。
D.防疫期间,家长首先要关注带养孩子技术性问题,其次还要反思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性问题。
3.新冠肺炎防疫期间,如何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与成长一直是社会探讨的热点话题,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一条璀璨星河,它的精神和血脉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涵养作用,对世界众多艺术家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尤其是当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发展处于困境之时,中国传统艺术更是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启迪了一大批现代艺术家,他们从中汲取营养,摸索前行。
在很多西方艺术史论家眼里,中国传统艺术是世界艺术的高峰。
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欧洲,当时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一直流行于欧洲的上层社会中。
在法国,中国的龙凤图案常被运用于各类织物中。
在15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瓷器制作中,盛行模仿中国青花瓷器造型。
18世纪法国“罗可可”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青年时期曾研究中国的《百戏图》,他的作品《发舟西苔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
著名的评论家雷文曾说:“凡于中国宋代之风景画研究有素者,一见华托此作,必讶其风景之相似,其画中远山犹保持作者之生命,青峰缥缈,用单色作烟云。
华托所惯为者,亦中国山水画最显著之特色也。
”日本学者小林太市郎认为应该将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罗可可”艺术称为“中国——法国式”。
19世纪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则因为具有浓郁东方意味的艺术语言,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误生在19世纪雅典废墟上的中国画家”。
19世纪中叶,摄影术的发明,给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艺术家开始寻求新的出路,此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了西方艺术家以启迪,使得西方艺术在现代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
一些杰出的画家诸如凡·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克里姆特、大卫·霍克尼等,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吸取中国艺术的养分,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杰作,对世界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诚然,一些西方艺术家和学者认为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现代艺术有过重要的影响,不过,凡是知晓世界艺术史的人都知道,日本艺术并不是独立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基
础上形成的。
尽管后印象派的画家是从日本浮世绘中获取了灵感,但是日本浮世绘的画法,则是来自中国唐代绘画及明代画家陈洪绶和萧云从的作品。
正如毕加索所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中国人的艺术;其次是日本,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中国。
”
在漫长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中国历代艺术家在实践中探索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超技巧的艺术样式,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在世界艺术史上居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为世界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审视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更能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摘编自桂小虎《东方的启迪——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绘画的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艺术历史悠久,对世界文化艺术影响巨大,因此,被西方艺术史论家公认为世界艺术的高峰。
B.早在14世纪,随着中国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在欧洲上层社会的流行,中国传统艺术就影响到欧洲。
C.发明于19世纪中叶的摄影术对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冲击很大,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促使其寻找新路。
D.中国传统艺术特色鲜明技巧高超体系完整,地位不可替代,因而为世界艺术发展做出的贡献也最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总述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文化艺术尤其是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影响,点明其在世界艺术中的地位。
B.第二、三段按照历史时代顺序,具体论述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巨大影响,紧密照应第一段相关内容。
C.结尾一段重申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地位及贡献,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并在段末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D.在论述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过程中,文章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大大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国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的作品《发舟西苔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其中的风景以及画法与中国宋代风景画非常相似。
B.“罗可可”艺术被认为应称作“中国——法国式”,安格尔被称为“误生在19世纪雅典废墟上的中国画家”,足见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影响之大。
C.凡·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等杰出画家之所以能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艺术杰作,与他们善于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分不开。
D.有人认为,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现代艺术有过重要影响。
作者对这一观点不以为然,因为日本浮世绘画法也是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基础上形成的。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宋四家”之一黄庭坚,诗书俱佳,与苏轼并称“苏黄”。
黄庭坚书法对当代书法创作有多重意义:对其形式语言的模仿借鉴,是书法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其书理的发现运用,是书法学习的中级阶段:对其天人合一精神的领悟贯通,是书法学习的高级阶段。
这三个阶段,姑且称之为由“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再到“本我之境”。
这里的“无我之境”是指深入学习对象,意识不到“我”的存在。
学习任何一门艺术或任何一种风格,对其形式
语言进行模仿和运用是最为重要的基础阶段。
为深入了解和学习书法对象,习书者需要做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需要澄心静虑,下大力气研究书法传统,深耕艺术经典,做到李可染先生所言的“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认真体悟经典艺术特点。
在这个阶段,遵从要比变通重要,因为只有达到信仰的程度才会深入其中。
专一不二是为“无我之境”。
进一步的学习则是了解与掌握书法经典的方法和原则,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即达到“有我之境”。
这是对方法论的学习和掌握,大致属于“遗貌取神”,“神”就是艺术本体的方法和原理。
例如,黄庭坚书理,体现在章法、结字和笔法等方面。
黄庭坚草书的章法是“大九宫”原理,是穿插争让的“嵌合”之法。
推而广之,凡是一流书法作品在形式上都符合“大九宫”原理和“嵌合”之法。
黄庭坚的书法结字上灵活多变,他把每个字内部的矛盾关系——欹正、疏密、宾主、参差、虚实、向背、繁简等,夸张出来,又能处理妥当,创造了独特的结字法。
黄庭坚的笔法也充满律动和涩势,中锋行笔,笔画圆劲而有弹性,如千里阵云,力透纸背,对后世影响很大。
上述对黄庭坚书风的研究与熟练运用,属于“有我之境”。
因为这个阶段不再是生吞活剥地搬用形式,而是开始回味审视所学对象,并运用其原理形成新的形式。
不过,这个阶段还不是真正的“自我”,因为自我的独创性还未形成。
“本我之境”是出乎对象之外,发现与形成独特的艺术“自我”,即形成个人艺术独特的风格面貌。
通过艺术历程中漫长的“无我”“有我”阶段,有作为的艺术家一定会形成独特的“自我”,即“本我”。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是黄庭坚关于书法原创性的宣言,显示出他卓尔不群的铮铮风骨。
黄庭坚最终从自然中获得书法创造的原动力。
他在《山谷题跋》中写道:“张长史折钗股,颜太师屋漏法,王右军锥画沙、印印泥,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虿尾,同是一笔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耳。
”黄庭坚找到了书法艺术与自然规律相通之关键——“同是一笔法”,也就是从自然界发现书法创造的原动力。
实质上,艺术家只有回到自然,在自然、社会、人生中得“道”,才会获得艺术创造的本源,从而通过“天人合一”的体验,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
(节选自刘宗超《书法研习三境界》,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学习书法有三个阶段,这三阶段分别是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和本我之境。
B.无我之境指对艺术对象的形式语言进行模仿和运用,这阶段遵从要比变通重要。
C.有我之境指对艺术本体的方法原理的学习和掌握,这阶段运用原理形成新形式。
D.本我之境指出乎对象之外形成个人艺术独特的风格,有作为艺术家表现出自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谈到黄庭坚及其书法学习的三阶段,对下文的深入论述起总领作用。
B.文章第二段引用李可染先生等言论,论述了书法学习基础阶段如何进行模仿。
C.文章以黄庭坚书理为例,从章法、结字和笔法等方面解析了有我之境的含义。
D.文章指出黄庭坚的书法因为达到了本我之境,所以能从自然之中获得原动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从模仿借鉴、书理运用到领悟天人合一精神,这过程仅仅适用于书法艺术。
B.只要深入书法学习对象,达到信仰的程度,就能自然达到书法的本我之境。
C.如果学习黄庭坚书法时理解并熟练运用其书理,就能达到书法的有我之境。
D.艺术家回到自然就能获得艺术创造本源,从而通过体验创造新的艺术风格。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耶律曷鲁,字控温,一字洪隐,迭剌部人。
祖匣马葛,简宪皇帝兄。
父偶思,曷鲁其长子也。
太祖
..为于越,秉国政,欲命曷鲁为迭剌部夷离堇①。
辞曰:“贼在君侧,未敢远去。
”太祖讨黑车子室韦,幽州刘仁恭遣养子赵霸率众来救。
曷鲁伏兵桃山,俟霸众过半而要之;与太祖合击,斩获甚众,遂降室韦。
太祖会李克用于云州,时曷鲁侍,克用
顾而壮之曰:“伟男子为谁?”太祖曰:“吾族曷鲁也。
”会遥辇②痕徳堇可汗
..殁,群臣奉遗命请立太祖。
太祖辞曰:“昔吾祖夷离堇雅里尝以不当立而辞,今若等复为是言,何欤?”曷鲁进曰:“曩吾祖之辞遗命弗及符瑞未见第为国人所推戴耳今先君言犹在耳天人所与若合符契天不可逆人不可拂而君命不可违也”太祖曰:“遗命固然,汝焉知天道?”曷鲁曰:“闻于越之生也,神光属天,异香盈幄,梦受神诲,龙锡金佩。
天道无私,必应有徳。
且遙辇九营棋布,非无可立者;小大臣民属心于越,天也。
昔者于越伯父释鲁尝曰:‘吾犹蛇,儿犹龙也。
’天时人事,几不可失。
”太祖犹未许。
是夜,独召曷鲁责曰:“众以遗命迫我。
汝不明吾心,而亦俯随耶?”曷鲁曰:“在昔夷离堇雅里虽推
戴者众,辞之,而立阻午为可汗。
相传十余世,君臣之分乱,纪纲之统隳。
委质他国,若缀斿然。
羽檄
..蜂午,民疲奔命。
兴王之运,实在今日,应天顺人,以答顾命,不可失也。
”太祖乃许。
明日,即皇帝位。
已而诸弟之乱作,太祖命曷鲁总领军事,讨平之,以功为迭剌部夷离堇。
时民更兵焚剽,日以抚敝,曷鲁抚辑有方,畜牧益滋,民用富庶。
三年七月,曷鲁得疾,薨.,年四十七,诏立石记功。
(选自《辽史·耶律曷鲁传》)
(注)①夷离堇:官名。
契丹族各部军事首领的名称。
②遥辇,契丹氏族名。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曩吾祖之辞/遗命弗及/符瑞未见第/为国人所推戴耳/今先君言犹在耳/天人所与/若合符契/天不可逆/人不可拂/而君命不可违也/
B.曩吾祖之辞/遗命弗及/符瑞未见/第为国人所推戴耳/今先君言犹在耳/天人所与/若合符契/天不可逆/人不可拂/而君命不可违也/
C.曩吾祖之辞/遗命弗及/符瑞未见/第为国人所推戴耳/今先君言犹在耳/天人所与/若合符契/天不可逆人/不可拂/而君命不可违也/
D.曩吾祖之辞/遗命弗及/符瑞未见第/为国人所推戴耳/今先君言犹在耳/天人所与/若合符契/天不可逆人/不可拂/而君命不可违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先祖称谓,后多指开国帝王的庙号。
魏晋后,用“祖”作为庙号已经泛滥。
B.可汗,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契丹、蒙古等建立的汗国,其最高统治者皆称“可汗”。
C.羽檄,又称为“羽书”,古代军事文书,插上鸟羽以示万分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D.薨,古代称皇帝、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及其所生皇子公主、诸侯或封王的贵族死去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耶律曷鲁忠心耿耿。
太祖打算任命耶律曷鲁为迭刺部夷离堇,耶律曷鲁以贼人在君主的身边,自己不敢远离推辞。
B.耶律曷鲁颇有谋略。
辽太祖讨伐室韦,刘仁恭派遣自己养子率兵来救,耶律曷鲁设伏,将室韦的军队打败。
C.耶律曷鲁能言善辩。
当群臣奉遗嘱迎立太祖为皇帝的时候,太祖推辞,耶律曷鲁寥寥数语便说服了太祖。
D.耶律曷鲁治理有方。
耶律曷鲁升为迭剌部夷离堇时,使畜牧业更加繁荣,百姓生活富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曷鲁伏兵桃山,俟霸众过半而要之;与太祖合击,斩获甚众,遂降室韦。
(2)昔吾祖夷离堇雅里尝以不当立而辞,今若等复为是言,何欤?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荼。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
B.颔联语言清新隽永,由听觉感知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能给诗人些许欣喜与慰藉。
C.颈联“作草”“分茶”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但背后却深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D.全诗将日常生活写得很有情趣,章法极为谨严,表现了诗人闲居自遣和对于官场生活冷淡的心情。
2.本诗与《书愤》作于同一年,抒发的感情也大致相同,但两诗还有许多不同之处,试加以分析。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⑵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⑶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⑷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⑸________________,连月不开。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⑹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⑺君子博学于文,____________,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雍也》)
⑻牢骚太盛防肠断,_____________。
(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7、《红楼梦》里用“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描写两个主要人物,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并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具体事件介绍其性格特点。
80字以内。
8、微写作
在西班牙举行的一场自行车赛上,车手伊斯梅尔·埃斯特万在距离终点只有 300 米时不幸遭遇爆胎,他只能扛起自行车跑向终点。
而此时他身后的竞争对手奥古斯汀·纳瓦罗拒绝超越对手,慢慢地跟随其身后。
后来,埃斯特万想把奖牌送给纳瓦罗,但遭到了婉拒。
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超过 150 字。
①这一消息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发表看法。
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
②请发挥想象,描写当时比赛终点的场景。
要求:具体、形象,有画面感。
③请以“对手”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9、阅读线面材料,写一篇文章。
人们对待生活总有不同的观点和立场,有人相信理越辩越明,可以通过辩论统一认识;
也有人认为即使你再有说服力也难以改变对方立场,不如选择沉默。
面对不同观点立场,我们应该展开辩论还是保持沅默?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C
2.D
3.①学生角度,多关心自身视力、心境等身心健康指标,学会自我调整,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耐心和决心,同时还要加强体育锻炼。
②教育部门(学校)角度,积极调查并关注疫情期间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情况及反馈,要把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