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骏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队伍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 方论 坛
2 1年第 3 02 期
樊骏 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队伍建设
宫 立
( 东师 范大 学 中文 系,上 海 2 04 ) 华 021

要 :樊骏先生作为第二代 中国现代文学学者的杰出代表 , 总结第一代 中国现代文学学者的学术经验的同 在
时, 积极参与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学术队伍建设。他在发现和扶植第三、 四代 中国现代文学学者的过程 中功不可没。
唐搜健 在的时候 , 樊骏是他们 的得力助手 。樊骏不仅 对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 的历史 与现状 、 成就与 问题 、
在 中国现代文学 研究界 大致 同意 , 自建 国 以后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不断发展 , 已经经历 了四代 人, 已经有 了四代 研究者 的提法 。第 一代 以李 何林 、 唐j 、 叟 王瑶、 薛绥之、 田仲济 、 俞元桂、 任访秋、 单演义 为代表 , 他们 是建 国前 即从事 学术研 究或文学 创作 ,
樊骏的学人研究的第一个特色是处处体现了鲁 迅所概括的 “ 知人论世” 的精神( 方法论 、 原则) 。王瑶 在一篇文 章中概述道 :就方法论 的意义讲 , 四时期 “ 五
研 究传统 文学最有 收获 的应该说是 如鲁迅后来所 概
和学术特点作了深入解读。他并没有单纯就学术( 学 术成果 ) 谈学者 ( 术特点 )这使得 他在分析学 者时 学 ,
建 国后 在其 深厚的学术修养基础上 , 全力或 以主要精
经验与教训, 都做过相 当系统深入的考察。而且在 王瑶、 唐瞍、 田仲济、 陈瘦竹、 单演义( 单演义去世后 , 据单演 义的儿子单元庄给樊骏 的回信说 , 文是 由 纪念 王富仁转给他 的, 待查 ) 五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第一 代重要学者去世后 , 他都及时地就他们各 自的学术道
是一 种既尊重历史 又富有 时代 精神 的谨严 的治学态 度 ”6 P9 『(8。樊骏据 此推论 出王瑶推崇鲁 迅 的 “ 】 1) 知人
他还 积极 地 捐助 资金 促进 中 国现 代 文学研 究 的发展 , 中 国现 代 文 学学科 的发展 作 出了 巨大的贡 献。 为 关键 词 :樊骏 ;中 国现代 文 学研 究 ;学科 建设
中图分 类号 : 0 文献标 识 码 :A 13 文章 编号 :10 — 1 0( 0 2) 3 0 8 — 0 05 7 1 2 1 0— 07 1
从来 没有把他们游 离于他们所从 属 的整个 中国现代 文 学学科 , 游离 于他们各 自的人生经历 , 离于他们 游 的学术道路 , 而是力求多方面地联系着整体来说 明每 个 学者 、 的特殊性和 以特 殊性表现 出来 的共性 , 他 而
括的 ‘ 知人论世 ’ 的精 神。这是估定 价值 的依 据 , 也
力, 代代相传必须通过一代代人的接触——直接的接 触 。在 接触里 把一代一 代累积 下来 的经 验和智 慧传 下去 , 每一代推 陈出新 , 通过不 断的再创造”】哪’ 【( 而 】
形成一门学科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也是如此 , 也是 “ 在
大部分是在王瑶的指导下, 由严家炎和樊骏负责具体
8 7
是“ 与这些沉重相适应 的严肃理智 的沉思和冷静科学
的评价” 。
人 之世 , 不可妄论 古人之 辞也。知其世矣 , 知古人 不
之身处, 亦不可以 遽论其文也。[ 埘 以上分析, ”] 7
可以看出樊骏始终注意到了学者 的 “ 古人之世” “ 和 古 人之身处 ”从 而有效地对几 位 已故学者 的学术成 果 ,
事务工作 的。( 这里可以从 王瑶给几位学者的书信 中
接触里把一代代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智慧” 传递下来 的。 因此 笔者试 图通过梳 理樊骏先 生与他所 接触 的 几代中国现代文学学人的交往史, 来阐释樊骏先生的
学科 贡献 。


樊骏与 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代学者
确认 : 王瑶在 18 年 4 2 给王德厚的书信中说 90 月 6日 “ 我从未过问《 丛刊》 之事, 只是挂名而已, 今后也不想 插手 …”3 1 ] ,91 l 月 5日王瑶致任伟光的信 18 年 2 中也说 “ 我能够从未参加具体编辑事务” 4P ) 、 。【 王瑶 x

门学科, 必须 “ 代代相传才能存在, 才能有生命
高, 当时王瑶是 6 岁, 6 唐锼是 6 岁, 7 单演义是 7 岁, 0
任访秋是 7 岁 , 1 田仲济是 7 岁 , 3 无论是中国现代文学 学会具体事务工作( 包括一年一度 的中国现代文学年 会) 还是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 刊 》 的编辑组稿 工作
路、 专业成就 和治学特点 , 了富有深度的研究 , 出 做 写 了数篇沉甸甸 的学人研究论文 , 时地总结他们 的学 及 术思想 , 出他们学术 的得与失。他认 为这些是老一 指
辈学者 “ 在沉重的岁月里 , 从沉重的跋涉 中, 的一 留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力从事新文学史研究。他们是这门学科的 “ 前驱者、 奠基者” 】 ’ [ 。文革前, 2 ‘ 他们的学术思想大体已经 形成 , 主要的代表性的学术成果在学界已经产生广泛 影响 。17 99年现代文学研 究界在众位学者 的努力下 , 组建 了 自己的组织—— 中国现代 文学研 究会 , 也有了 自己的刊物——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o当时中 国现 代文学 研究会成 立之初 , 虽然王瑶 是正会 长 , 田 仲济和任访秋是副会长, 但这时第一代学者都年事已
份沉重 的学术 遗产”5 , 于这些应该采取的态度 [ ] 对 是“ 不必感伤 , 处于尊敬或者 同情而说些溢美之词 , 也
不应该离开当年的实际, 轻率地苛求于前人”需要的 ,
收稿 日期 :2 1-1 - 2 0 1 0 2
作者简 介 :宫立 ( 92 ),山东肥城人 ,华东师范大学 中文 系博士生 ,主要从事 中国现代文 学学科史 、学人研究。 18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