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学考)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8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含解析)(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学考知识全揽]
十一、生物变异的来源
1.基因重组
错误!
与基因重组有关的两个易混易错点
(1)染色体片段交换不一定是基因重组。

如果染色体片段交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叫基因重组;如果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叫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2)精卵结合并没有发生基因重组。

来自父方、母方的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每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都有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

2.基因突变
(1)诱变因素可以提高突变频率,但不能决定基因突变的方向。

(2)基因突变是DNA分子水平上基因内部碱基对种类和数目的改变,基因的数目和位置并未改变。

(3)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但却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4)基因突变的利害性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例如,昆虫突变产生的残翅性状,若在陆地上则为不利变异,而在多风的岛屿上则为有利变异。

学习笔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染色体畸变
错误!
(1)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判断
①如果生物体由受精卵(或合子)发育而成,其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该生物就是几倍体。

②如果生物体是由生殖细胞——卵细胞或花粉直接发育而成,则无论其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2)多倍体形成的原因:低温或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3)单倍体与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为奇数的多倍体高度不育的原因: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无法正常联会或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4)不要认为所有的单倍体都是高度不育的。

绝大多数生物为二倍体,其单倍体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故是高度不育的。

但雄蜂能进行假减数分裂产生正常配子。

如果生物体细胞中含有4、8等偶数个染色体组,则其单倍体也可产生正常的配子,因而是可育的。

十二、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
1.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
学习笔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

⎪⎪⎨⎪⎪⎧ 多倍体育种⎩⎪⎪⎨⎪⎪⎧ 原理:⑨ 。

常用方法:用⑩ 处理萌 发的种子、幼苗作用机理: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 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染色体复 制后不能分离,最终导致染色体 数目加倍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
2.转基因技术
⎩⎪⎨⎪⎧ 含义: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手段,将某种 生物的基因外源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物种中,使 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新性状的技术
原理:
过程:用人工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 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目的基因在 受体细胞内得以表达,并能稳定遗传
根据育种目的选择育种方式
(1)若要培育隐性性状个体,可用自交或杂交方法,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

(2)有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等,杂交实验较难操作,其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

(3)若要快速获得纯种,可用单倍体育种方法。

(4)若要提高营养物质含量,可用多倍体育种方法。

(5)若要培育原先没有的性状,可用诱变育种。

(6)若培育植物为营养繁殖,如土豆、地瓜等,则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可,不需要培育出纯种。

学习笔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1.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 生物体既相似又相异ⅰ.生殖隔离:即不同种的个体之间① , 或者在交配后② ⅱ.生物界虽然在③ 具有巨大的多样性, 但在模式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表现在
④ 、⑤ 或⑥
等层次上
进化论对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ⅰ.由于⑦ 的作用,生活在 不同环境中的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可以发展 出多个⑧
ⅱ.整个生物界有一个共同由来,生物界在不同 层次上存在着⑨
学习笔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ⅱ.选择的作用:④________是进化的—个重要动力和机制
(3)种群的变异性
在种群中普遍存在⑤________________是自然选择的前提,
也是生物进化的前提。

(4)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ⅰ.基因库:一个生物种群的⑥________________的总和
ⅱ.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中,某一个基因的数目占这个基因
可能出现的所有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
ⅲ.基因型频率:某种基因型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比例
关于生物进化必明的4个易错点
(1)突变≠基因突变。

“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2)变异先于环境选择。

农田喷施农药杀灭害虫,在喷施农药之前,害虫中就存在抗农药的突变个体,喷施农药仅杀灭了不抗药的个体,抗药的个体存活下来。

农药不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对抗
药性个体进行了选择。

(3)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需要经过地理障碍,如多倍体的产生。

(4)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②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生物肯定进化了。

学习笔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诊断】
十一、1.①有性②控制不同性状③减Ⅰ前期(四分体时期) ④自由组合⑤基因型⑥生物性状的多样性 2.①特定核苷酸序列②缺失③替换④增加⑤形态突变⑥生化突变⑦致死突变⑧普遍⑨多方向⑩稀有⑪可逆⑫有害⑬物理⑭化学⑮生物⑯缺失、增加或替换⑰mRNA的碱基顺序⑱遗传性状⑲氨基酸⑳碱基对○21A—T ○22T—A ○23根本 3.①缺失②重复③倒位④易位⑤整倍体变异⑥非整倍体变异⑦配子
⑧受精卵⑨纺锤体⑩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
十二、1.①基因重组②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③突变频率④可育纯合子⑤染色体数目变异⑥缩短育种年限⑦愈伤组织⑧秋水仙素⑨染色体数目变异⑩秋水仙素 2.基因重组
十三、1.①不能互相交配③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③类型上④生物体⑤细胞⑥生物大分子⑦自然选择等因子⑧物种⑨高度的统一性 2.①个体间存在可遗传的变异②变异个体③新的品种④自然选择⑤可遗传的变异⑥全部等位基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