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折线统计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折线统计图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数据,如某城市一周的气温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图表来表示这些数据。
2.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来表示这组数据,并比较各种图表的优缺点。
3.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教师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步骤,包括确定横轴和纵轴、标出刻度、描点、连线等。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绘制一个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如某商品价格走势图。
4.练习绘制折线统计图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数据主题,如班级学生身高、体重、
成绩等,收集数据并绘制折线统计图。
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分析折线统计图
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分享数据分析和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如数据的变化趋势、极值、拐点等。
6.拓展与应用
学生思考: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举例说明。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如股票走势图、气温变化图等,引导学生发现折线统计图的实用价值。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包括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特点和应用。
四、作业布置
1.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数据主题,收集数据并绘制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变化趋势。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
1.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数据中获取信息。
2.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及时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重难点补充:
1.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在讲解绘制步骤时,强调横轴和纵轴的表示意义,横轴通常表示时间或类别,纵轴表示数据值。
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
教师:“同学们,折线图上的每一个点都代表什么意思呢?”
学生:“每个点代表一个特定时间或类别的数据值。
”
教师:“那我们连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要注意线段的上升或下降,它表示数据是增加还是减少。
”
2.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股市分析、气温变化、销售额统计等。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你们在哪里见过折线统计图呢?”
学生:“天气预报中,电视上的股票走势图。
”
教师:“那你们觉得这些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可以让我们知道天气变化趋势,或者股票价格的变化。
”
教学过程补充:
1.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组数据,如某城市一周的气温变化,并提问:“同学们,如果我们想要直观地看到这一周气温的变化,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进入新课。
2.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看法。
教师:“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一下你们的发现?”
3.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并随时提问确认学生理解。
教师:“我们确定横轴和纵轴,那么横轴应该表示什么?”
学生:“横轴表示时间或者类别。
”
4.练习绘制折线统计图
学生分组绘制时,教师走下去观察并指导。
教师:“你们组的折线图看起来不错,但你们有没有考虑这个点应该放在哪里?”
学生:“我们看看数据,确定它的位置。
”
5.分析折线统计图
学生展示作品时,教师引导其他学生提问和讨论。
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折线图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6.拓展与应用
学生分享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实例后,教师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教师:“除了这些,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折线统计图呢?比如,我
们学校的图书馆可能会用它来统计借书人数的变化。
”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询问学生的感受。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大家觉得它难吗?我们是怎么克服困难的?”
注意事项:
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要耐心讲解,多提供实例帮助他们理解。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小组合作、个人探索或者游戏化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
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要确保学生理解每个步骤的重要性,特别是数据的准确性和图表的清晰性。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想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绘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纠正错误,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实用性,提高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给予反馈,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