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病毒-冀人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和病毒-冀人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定义和特征。

2.掌握细菌和病毒的区别。

3.了解细菌和病毒的作用和影响。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正确的区分细菌和病毒。

2.学生能够明白细菌和病毒对人类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以理解细菌和病毒的作用。

2.学生需要通过实验等方式,培养探究细菌和病毒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1.材料准备:PPT或课件
2.导入方式:老师呈现幻灯片或课件,介绍“细菌”“病毒”的定义和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微观生物,如口腔里的脏东西等,启发学生对微观生物的认识。

2. 知识讲解(30分钟)
1.PPT或课件呈现“细菌”“病毒”的详细解释,讲解其形态、生存环境、数量等方面的知识。

2.引领学生分辨两者的特点与区别。

让学生通过实例,如发现的病菌,象征性地感受一下两者都是微生物,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3.重点讲解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情况,用简单生动的语言,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哪些环节能够抑制或加速其生长繁殖。

3. 实验探究(20分钟)
选择一个简单的实验,如:观察细菌、病毒生长的情况。

通过实验,让同学们感受两种微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下的不同表现,同时也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探究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4. 讨论总结(20分钟)
1.整合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结果,与之前知道的细菌和病毒的知识相结合,总结两者的特点与作用。

2.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人类如何防控细菌和病毒的感染?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哪些预防方式和防范技巧存在?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来说会比较新颖,适合让学生接触到不一样的知识。

但细菌和病毒也比较抽象,需要借助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其身体所进行的科学探究。

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来结合本节学习的知识,进一步学习和认知,将微观世界变得更加鲜活和真实,同时也需要注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个人情况,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达到科学知识掌握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