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际竞争力——以中国烟草行业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国际竞争力——以中国烟草行业为例
摘要:中国烟草产业在国际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这种国际产业格局不得不让人深思。

本文首先从中国卷烟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变化分析了中国烟草行业的现状,我国烟草行业实行专卖体制以来发展迅速, 对财政、就业贡献很大, 但同时很多问题, 并面临多重新挑战,并就此提出了新形势下对烟草行业进行政策调整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企业,烟草行业,竞争力,改革,发展
一、中国烟草行业行情
中国是世界烟草第一大国,烟草和卷烟产量均为世界第一, 占世界总产量的1/ 3 左右;卷烟消费量达3500 万箱, 市场容量之大, 早已让跨国烟草公司垂涎三尺。

就烟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而言, 已连续10 余年是全国第一税利大户, 占国家财政收入的10%以上。

但中国的烟草行业缺乏国际竞争力,主要是与英、美等国烟草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首先是缺少具有强大经济与科技实力的巨型跨国烟草公司, 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名牌产品, 出口创汇能力和绩效与产销总量不相称。

其次是生产相当分散, 烟叶生产靠小面积种植的上千万烟农, 卷烟生产分布于30 个省、市自治区的180 家烟厂, 既谈不上规模经济效益, 质量也难以控制。

产量最多的云南省, 10 个厂的产量只相当于菲律普·莫里斯公司在美国本土的产量, 不及该公司在全球产量的一半。

再次是效益差异大, 菲律普·莫里斯公司1996 年烟草总收入达365 亿美元,中国的产销量为该公司的2.5 倍, 但卷烟收入为该公司的40%, 纳税额也远不能与之相比。

烟草行业不仅包括从烟叶种植到加工的所有流程,还包括烟草机械、包装等,只要与其相关的产业都包括在内,通常涉及烟叶种植加工、卷烟生产销售、烟叶国际贸易等经济活动。

烟草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税收占全国财政税收总额的比例约为7% - 8%( 见图1) 。

图1 烟草行业税收对全国税收总额的贡献率
数据来源:根据2010《中国烟草年鉴》,2010《中国统计年鉴》计算;
烟草税收贡献率指烟草行业税收占全国财政税收总额的比例。

二、烟草行业现状及其市场定位分析
在供需理论基础下, 定位卷烟价格。

根据经济学理论, 市场需求随着价格的提高而减少, 而市场供给随着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的一点即是市场均衡点。

由于烟草行业是垄断行业, 而且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 因此从表面上看, 每年市场供给与市场需求比较接近, 似乎与市场供给与需求曲线的理论相脱离。

但实际的情形是, 由于受市场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影响, 高档卷烟供给充分或有盈余, 低档烟的有效供给则长期不足, 市场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高档卷烟品牌中。

根据2005-2007年三年的数据, 可以画出比较接近的需求曲线变化图 , 即2005 年需求曲线D 和2007年需求曲线D′。

其中, 2005年需求曲线取15元以下销售量1274 万箱和20 ~ 30 元的销售量827 万箱2 个点进行联接而求得近似值;2007 年需求曲线是取20 ~ 30 元的销售量1193万箱和40 ~ 50 元的销售量433 万箱2 个点联接而求得近似值。

图2中可以看出, 2005 年需求曲线D 向右移动形成了2007 年需求曲线D′, 其斜率比较接近。

为了看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变化, 以需求曲线变化为前提, 根据需求与供给曲线理论,以销量最大的价值区间为均衡点,设计出假想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供给曲线S 和S′。

即,2005 年15 元以下
的卷烟销量最大, 以此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的均衡点E ;2007年20 元至30 元之间的卷烟销量最大, 以此为均衡点E′。

如图3 。

图2 2005 年、2006 年与2007 年不同价位销量变化情况表
数据来源:国家烟草专卖局财务司
图3 2005 年、2007 年供给与需求曲线变化图
图3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上有趣的变化。

需求曲线D向右移动形成了D’, 而供给曲线S则相反,向左移动形成了S′,为此均衡点E向上移动形成了E′。

由于, 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向内侧移动, 2007年曲线相交之后形成的、均衡点上面的市场盈余空间即市场竞争空间相对比2005 年狭小。

这些内容恰恰反映了卷烟市场的2 个趋势。

一是竞争空间的上移, 二是价格区间的相对集中。

现实生活中, 我们也不难发现欧美以及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卷烟价格区间相对集中, 价格差异不大。

图3 , 正是为此提供了理论基础。

与此相比, 中国卷烟价格之战还处在“战国时代” , 高的高, 低的低, 价格分散, 高价位卷烟市场竞争比较激烈。

对此,我国采取了一项重要举措。

2005 年1 月,我国对国外烟草制品的配额制被全面取消,2 月27 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正式生效,国内烟草业面临国内市场国际化的严峻挑战。

同时,国内烟草行业品牌集中度低,已经成为与外烟抗衡的最大软肋。

为了提高我国烟草行业的竞争力,国家烟草专卖局推出了推动重组、走向联合的战略,要让国内烟草业走向大企业、大市场、大品牌之路。

到目前全国的烟草工业企业已经从2003年的85 家,整合到了现在的46 家;品牌则从582个整合到了200多个,以后国内烟草业将出现大对大的对垒、强对强的竞争。

重组初期的“蜜月”是美好的,大集团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品牌集中度提高,省外市场全面开放。

国内上百万箱的药草企业集团达到14 家,其中排名第一的红塔集团年产量超过300万箱。

但是1 +1 一定大于2吗?会不会出现小企业拖累大企业,大企业不服大企业的情况并最终影响重组的成果?完成重组,中国烟草的巨头们才“刚上路”,而整合之路“漫漫其修远兮”。

表1 2005年国内烟草企业并购动态
三、中国烟草行业羸弱竞争力产生原因
1.结构性矛盾突出, 产业整体素质低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具体表现为:①烟草农业发展滞后, 烟叶生产方式落后;②卷烟工业技术水平不高,卷烟焦油含量偏高, 卷烟配方缺乏科学的定量分析, 试验周期长, 制造工艺相对落后;③卷烟配套工业及原辅材料产业仍不发达, 对国外依赖性强;④卷烟企业大量发展非烟产业, 效益低。

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

①卷烟牌号仍过多过杂, “三高” (质量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牌号少;②用于满足农村地区消费的低档烟生产不足, 农民需求得不到很好满足。

三是市场结构不合理。

卷烟市场基本以国内为主, 国际化程度低, 卷烟外销率(出口量占销售总量的比重)不足0.5%。

2.企业数量过多, 行业集中度低
国内烟厂数量过多, 大企业、大品牌市场占有率过低。

我们没有一家烟草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10%, 2003年, 销量最大的单一品牌白沙的市场集中度仅为2.65%。

而美国5家烟草公司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近几年一直在99%以上, 其中奥驰亚一家公司就占美国近一半的市场。

3.流通秩序乱, 地方保护盛行
一是市场封锁严重。

工商分离之前, 各地烟草公司往往利用专卖管理的权力, 按照当地政府的要求, 限制外地烟进入, 形成地方专卖;工商分离后, 地方专卖出现升级苗头, 以省为单位的地方保护开始出现。

二是市场秩序混乱。

走私、制假、倒买倒卖、无证经营、违法收购烟叶、无证生产、超计划生产、乱渠道供货、乱渠道进货等现象相当普遍。

4.资产浪费和流失现象严重
我国烟草长期实行低税政策, 当行业相对景气时, 烟草企业内部形成大量利润, 但由于出资者不到位, 烟草行业资产监督管理相对弱化。

当大量利润留
在企业内, 而企业受卷烟生产计划约束又不能随意扩大生产规模时, 挥霍浪费、乱投资、乱上项目便很难遏制。

据初步统计, 烟草行业近年来在非烟产业的投资已超过400亿元, 分散在酒店、房地产、金融、证券、保险、机械电子、能源交通、运输仓储、广告及信息等多个领域, 由于普遍缺乏规模效益, 总体投资回报率非常低。

5.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
多数烟草企业尚未真正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尚未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由于长期相对封闭、垄断经营, 烟草行业更容易滋生腐败, 如出现系统内外勾结、监守自盗、搞“账外账”和“小金库”、营私舞弊、贪污腐化等现象。

四、我国烟草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1.全球性禁烟运动将进一步导致卷烟需求萎缩, 烟草企业生产经营将受到更多限制。

2.国际烟草巨头加大了进军中国的力度, 竞争快速升级
3.烟草专卖受到严峻挑战
五、国外烟草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
1.取消烟草专卖的国家越来越多
2.专卖取消后, 国家对烟草行业的管理越来越严格
3.烟草市场相继开放, 烟草企业股权多元化趋势加强
六、我国烟草行业政策调整的主要思路
1.推进政企分开
烟草行业实行政企分开, 主要内容是将作为政府行为的专卖职能与作为企
业行为的专营活动分开。

政府部门承担专卖管理职能, 烟草企业独立负责烟草专营。

政企分开以后, 烟草专卖管理的职能并不会因此而弱化, 没有资本纽带的专卖管理机构会更中立、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专卖管理, 而不会像现在这样, 资产管理与行业管理混为一体, 烟草专卖局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与市场经济相矛盾。

2.改革烟叶种植管理体制
应明确烟叶种植是农业问题, 应由农业部门负责。

世界上有烟叶种植的国家都是这个体制。

国家应通过制定《烟叶种植条例》, 并定期颁布以烟叶调控为主的农业政策, 以法律和政策手段来确定有关烟叶的科技政策、限产与价格政策、信贷政策、税收政策、出口政策、市场配额等, 以此调控烟草种植和市场供求。

烟草公司或卷烟企业可通过政府, 也可直接与烟农签订种植和收购协议, 真正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要运用市场手段培育大型专业化的烟叶公司, 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现“买世界(面向世界采购)、卖世界(面向世界销售)”。

3.进一步推进烟草工业企业重组
烟草工业企业重组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卷烟工业过散的问题, 增强工业企业竞争力。

考虑到中国市场非常大、烟草行业经营主体过多、长期单一垄断容易导致经营低效率, 因此, 不宜在全国只设一家烟草集团, 烟草工业重组应以“垄断竞争”为目标模式, 未来应在全国形成3— 5家大型烟草工业集团。

重组中应妥善处理各地财税关系。

由于重组涉及烟厂所在地政府的财政收入, 可采用一次性支付的方式, 由重组方一次向被重组烟厂所在地政府支付相应补贴;也可采用按比例分成的办法,重组方与被重组烟厂协商确定相应的比例, 对重组后的公司所创造的利税各方按比例分成, 这种做法有利于保障被重组烟厂所在地政府的利益, 减少重组障碍。

应重视重组后的整合。

重组方应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 积极推进重组后的人员、财务、采购、生产、品牌、市场、文化的整合。

在实践中, 一些烟草企业探索的采购统一、品牌统一、资金统一、市场统一的做法很有借鉴意义。

4.改革烟草流通体制
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允许工业企业有分销权, 改变烟草公司在卷烟批发环节的单一买方垄断, 提高卷烟流通效率;通过分解烟草公司的行政与经营职能, 打破地方保护, 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组建全国性的卷烟销售公司。

①实行政企分开。

②进一步推进工商分开。

③在工商分开的基础上, 允许工业集团逐步建立自己的面向终端的销售网络。

④将卷烟销售与物流分开。

5.适时、适当提高烟草税率
提高税率的根本目的应着眼于压缩烟草企业的利润空间, 实现“利转税”。

事实证明, 将大量的利润留在烟草企业内部不但导致税源减少、国有资产流失, 而且助长腐败等问题。

在保证烟草企业合理的利润空间前提下, 将更多的利润转为税收, 对国家意义重大, 也不会对卷烟企业产品竞争力造成太大影响。

6.加快烟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
当前, 烟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就是在政企分开的同时, 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

7.鼓励国内烟草企业“走出去”
全球烟草行业正经历大的变革,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新一轮的取消专卖、开放烟草企业产权改革为中国烟草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创造了机会。

中国卷烟企业一方面要立足于国内大市场, 另一方面也要敢于“走出去” , 打造我们自己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烟草集团。

国内烟草企业“走出去”主要有三条路径:在国内生产, 在国外销售, 实现产品“走出去” ;到国外建厂, 实现生产国际化;收购国外卷烟企业, 成为跨国烟草公司。

国内烟草企业“走出去”的前提是通过重组和发展把自身变得很强大, 要集中力量在国际市场与跨国烟草集团竞争。

国家应在烟草企业是否需要“走出去”问题上明确指导思路, 并制定相应的扶持措施, 在融资、境外收购等方面给予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国烟草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印度、美国、巴西和德国的比较分析》,唐亮
2.《中国烟草行业的市场定位及其发展方向的初步探讨》,黄英华
3.《对提升中国烟草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几点思考》,李巍
4.《中国烟草行业为何大而不强》,吴健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