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近代曾被列强侵占。

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20世纪初,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了“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结论,与这一结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禁烟运动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维新变法运动
3.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1877年清政府在英国设立使馆;1901年。

依据《辛丑条约》.清政府设立外
务部。

这反映了清朝
A.重获国家之独立
B.与列强和平相处
C.外交迈向近代化
D.对世界全面开放
4.下列史实反映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化的进程,20世纪初期出现的是(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上游
C.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
D.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传教
5.英国历史学家马世认为,《辛丑条约》订立后的中国“低落到只是保持了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

其核心
依据应是()
A.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活动
B.外务部位居各部之首
C.列强驻军京津地区
D.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
6.甲午战争时期,《申报》载“以堂堂中国,土地之广,军饷之充,人民之众,以视日本区区一岛国,过之奚啻十倍。

……相持既久,兵馈俱穷,俯首请成当出于日本。

”这反映了当时
A.中国军民抗战士气高昂B.舆论存在轻视日本心态
C.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D.民间主张应与日本议和
7.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先生曾于1972年撰写了一部专著,题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析》。

他在
书中指出,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经过查阅历史文献而断定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而是中国的领土。

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

历史上日本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通过下列哪一条约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8.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增加了( )
A.割地的面积B.列强办厂的特权
C.开放的口岸D.赔款的数额
9.面对甲午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反映是( )
A.“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提时事’四字”
B.清政府没有进行任何方面的改革
C.中国社会各阶层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D.只有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展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10.甲午战争时,“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据此,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军备落后B.政府腐败
C.军费匮乏D.军纪松弛
11.日人不但在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设立日语学校,而且发布书房义塾规则,下令台湾人自办的私塾必须加教日语。

日本能够在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推行这一政策的法律依据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2.著名学者秦晖教授曾撰文指出,与所谓“器物——制度——文化”的三阶段说不同,晚清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

其中,“反西化”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13.“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

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

”这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 )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4.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被外国史学界称之为:像一次组织纪律不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行动。

这里的“维和”是指( )
A.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B.向清朝政府勒索赔款
C.打击京津改良派势力D.疯狂镇压义和团运动
15.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这一集体亮相”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
A.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
B.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占领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确立
16.阅读下列材料:
侵略战争和违反人道的暴行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对恶魔,它给被侵略民族心灵上留下严重的创伤,给被侵略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

英国有一句名言: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

请回答:
(1)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上述事件。

(2)上述三幅照片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几次侵华战争?侵略者分别是哪些国家?
(3)签订的条约分别有哪些?侵略国家和签约国家是否一致?反映了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侵略给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带来的危害。

二、连线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一段对话: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促,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定条款节略……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李:“难道不准分辩?”
伊藤:“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李:“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之所为。


伊藤:“日限既促,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

”而当时在国内的张之洞则说:“速向英、俄、德诸国恳切筹商,优与利益,订立密约,恳其实力相助,问其所欲,许以重酬,绝不吝惜。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有人说日本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伊藤博文和李鸿章对话的态度有何不同?
(2)材料二的说法是否完全正确?为什么?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近代曾被列强侵占。

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故C 项正确;《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天津条约》和《辛丑条约》没有割占土地,故ABD错误。

2.20世纪初,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了“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结论,与这一结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禁烟运动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维新变法运动
【答案】B
【解析】禁烟运动发生在1839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1864年,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898年,义和团运动对八国联军侵华进行了顽强阻击,故本题选B。

3.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1877年清政府在英国设立使馆;1901年。

依据《辛丑条约》.清政府设立外务部。

这反映了清朝
A.重获国家之独立
B.与列强和平相处
C.外交迈向近代化
D.对世界全面开放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外交的变化,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三个时期清朝对外机构的变化,表明了清朝政府外交逐渐近代化,正确的是C项,在1901年中国没有获得国家的独立,排除A 项;B项中的“和平相处”错误;D项中的“全面开放”错误。

4.下列史实反映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化的进程,20世纪初期出现的是(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上游
C.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
D.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传教
【答案】C
【解析】抓住关键词“20世纪初期”,A发生于1842年《南京条约》后,B发生于1895年《马关条约》后,C发
生于1901年《辛丑条约》后,D发生于1856年《天津条约》后。

5.英国历史学家马世认为,《辛丑条约》订立后的中国“低落到只是保持了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

其核心
依据应是()
A.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活动
B.外务部位居各部之首
C.列强驻军京津地区
D.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
【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属性的地步”可以看出这是指的中国完全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ABCD都是《辛丑条约》的内容,但是最能反映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的主要
依据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活动,故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6.甲午战争时期,《申报》载“以堂堂中国,土地之广,军饷之充,人民之众,以视日本区区一岛国,过之奚啻十倍。

……相持既久,兵馈俱穷,俯首请成当出于日本。

”这反映了当时
A.中国军民抗战士气高昂B.舆论存在轻视日本心态
C.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D.民间主张应与日本议和
【答案】B
【解析】由于清王朝的腐朽无能,甲午中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抗战士气并不高涨,排除A;材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将要失败,可见舆论存在轻视日本心态,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无法得出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的结论,排除C;材料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将会获胜,故排除D。

7.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先生曾于1972年撰写了一部专著,题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析》。

他在
书中指出,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经过查阅历史文献而断定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而是中国的领土。

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

历史上日本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通过下列哪一条约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

《马关条约》中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等附属岛屿给日本,钓鱼岛就在其中,故选B。

A项并未涉及到日本,是和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C项没有割占土地的内容;D项是日军灭亡中国的计划,但是台湾问题并不在此条约中。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8.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增加了( )
A.割地的面积B.列强办厂的特权
C.开放的口岸D.赔款的数额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不平等条约主要是增加通商口岸,方便列强商品输出;19世
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成为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因此这一阶段的
条约最主要特点是增加了允许列强在华办厂的特权,而开放口岸、割占土地以及勒索赔款不是最主要的特点,故B
项正确,ACD错误。

点睛:本题属于最佳式选择题,一般设问有“最”、“完全”等词语。

这类试题,一般其他选项多少和题意都有关系,但只有一个是最佳的,解题时一定要反复比较选项与题干的关系。

9.面对甲午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反映是( )
A.“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提时事’四字”
B.清政府没有进行任何方面的改革
C.中国社会各阶层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D.只有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展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日渐加深,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包括清政府都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斗争。

10.甲午战争时,“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据此,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军备落后B.政府腐败
C.军费匮乏D.军纪松弛
【答案】B
【解析】1895年甲午战争中中国失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分析失败的原因有许多,结合题意和所学,最主要的应该是B项政府的腐败,A、C、D三项是一些具体原因,都源于政府的腐败。

11.日人不但在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设立日语学校,而且发布书房义塾规则,下令台湾人自办的私塾必须加教日语。

日本能够在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推行这一政策的法律依据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内容。

材料信息“日人不但在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设立日语学校,而且发布书房义塾规则,下令台湾人自办的私塾必须加教日语”说明台湾已经被割让,而“割让台湾”出自《马关条约》,故C 项正确;ABD均不符合材料信息。

12.著名学者秦晖教授曾撰文指出,与所谓“器物——制度——文化”的三阶段说不同,晚清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

其中,“反西化”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西化”指的是向西方学习,“反西化”指的是排斥西方,“现代化”是指经济上工业化,政治民主化。

四个选项中只有义和团运动是排斥西方的,故B项是正确答案。

13.“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

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

”这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 )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近代外国列强侵入北京的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材料中“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

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

”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被外国史学界称之为:像一次组织纪律不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行动。

这里的“维和”是指( )
A.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B.向清朝政府勒索赔款
C.打击京津改良派势力D.疯狂镇压义和团运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是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不是为了推翻清政府,故D项正确,A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勒索了巨额赔款,故B项错误;1898年康梁维新运动已经失败,故C项错误。

15.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这一集体亮相”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
A.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
B.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占领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确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特点。

抓住材料中“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不光彩的集体亮相”“给中国带来
的影响”这些关键词,首先排除A、B,1853年美国打开日本国门,1858年英国在印度开始殖民统治。

D项是在
19世纪末。

16.阅读下列材料:
侵略战争和违反人道的暴行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对恶魔,它给被侵略民族心灵上留下严重的创伤,给被侵略国家
带来深重的灾难。

英国有一句名言: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

请回答:
(1)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上述事件。

(2)上述三幅照片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几次侵华战争?侵略者分别是哪些国家?
(3)签订的条约分别有哪些?侵略国家和签约国家是否一致?反映了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侵略给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带来的危害。

【答案】 (1)顺序:③①②。

(2)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侵略国家: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是英法;中日甲午战
争主要是日本;八国联军侵华主要是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等八国。

(3)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日甲午战争中签订了《马关条约》;八国联
军侵华签订了《辛丑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中,侵略国家和签约国家不一致。

说明列强在侵华过程中结成同盟,同时也说明清政府腐败无能,任人宰割。

(4)危害:①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破坏了中国主权,屠杀中国人民,劫掠中国财富,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深渊;
②给人类文明带来极大的破坏,毁坏了中国的文化瑰宝。

【解析】(1)要注意先定义三幅照片中的事件发生在哪次侵略战争中,然后再排序。

(2)要抓住图片中的文字说明。

(3)要注意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条约有《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不要漏答。

(4)要注意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思考战争带来的危害。

二、连线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一段对话: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促,和款应从
速定夺,我已备有改定条款节略……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李:“难道不准分辩?”
伊藤:“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李:“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之所为。


伊藤:“日限既促,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

”而当时在国内的张之洞则说:“速向英、俄、德诸国恳切筹商,优与利益,订立密约,恳其实力相助,问其所欲,许以重酬,绝不吝惜。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有人说日本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伊藤博文和李鸿章对话的态度有何不同?
(2)材料二的说法是否完全正确?为什么?
【答案】 (1)伊藤博文盛气凌人、蛮横强硬;李鸿章狼狈应酬、俯首听命。

(2)不完全正确。

根本原因在于清朝的腐败无能,李鸿章只是其中的代表。

【解析】本题考查中日甲午战争的有关知识。

第(1)题,依据材料一概括归纳两人态度。

第(2)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