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精品课件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分层作业册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AB ) A.南部地区的山茶果皮厚度小于北部 B.图2中M区山茶象甲繁殖后代成功率最高 C.图2中P区数据采集自北部地区 D.山茶象甲与山茶相互影响,协同进化 解析 由图1可以看出,南部山茶象甲的喙长于北部山茶象甲的喙,因此推测 南部地区的山茶果皮厚度大于北部,A项错误;分析图2可知,M区山茶平均 果皮厚度最大,打通果皮形成孔洞的难度更大,山茶象甲繁殖后代成功率最 低,B项错误;图2中P区果皮厚度小,山茶象甲喙短,数据应采集自北部地 区,C项正确;山茶象甲与山茶在相互影响中协同进化,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协同进化是“生态的舞台,进化的表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 B.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形成都与协同进化有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且突变是在选择之前就已经发生的,A项错误; 植草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该种群以壳上无条纹的蜗牛为主,而植草若干年 后该种群却以壳上有条纹的蜗牛为主,说明该地区的蜗牛类型发生了变化, 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种群发生进化,B项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 隔离,对荒地进行植草数年后,壳上有条纹的蜗牛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项错 误;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 断发展,荒地上的蜗牛与草本植物在相互影响中的进化属于协同进化,D项 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多选](2023陕西渭南高一期末)穿梭育种是近年来小麦育种采用的新模 式。农业科学家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其他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通过 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多种抗 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下列关于穿梭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BCD ) A.穿梭育种利用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B.穿梭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可适应两个地区的环境条件 C.穿梭育种充分地利用了小麦的遗传多样性 D.自然选择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小麦基因库存在差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2023广东韶关高一期末)研究人员对某块荒地植草前后的蜗牛(画眉鸟 为其天敌)种群进行长时间的研究后发现:植草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该种群 以壳上无条纹的蜗牛为主,而植草若干年后该种群却以壳上有条纹的蜗牛 为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画眉鸟的选择作用导致蜗牛发生了基因突变 B.对荒地进行植草数年后,蜗牛种群未发生进化 C.对荒地进行植草数年后,壳上有条纹的蜗牛将成为一个新物种 D.荒地上的蜗牛与草本植物在相互影响中的进化属于协同进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同一植株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8月该植物种群中开的 红花数量减少,但植物内的基因没有改变,红花基因频率不会改变,A项不合 理;蜂鸟迁徙离开,开红花的植株数量减少,白线天蛾增加,开白花的植株数 量增多,说明花色的变化与传粉者的选择作用有关,B项合理;蜂鸟迁徙离开, 开红花的植株数量减少,说明红色的花更容易吸引蜂鸟完成传粉,C项合理; 植物的快速反应适应了传粉者的改变,有利于植物花粉的传播,D项合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发生趋同进化的生物生活在相似的环境中,由于自然选择方向相同, 不同生物朝着同一方向改变,导致不同生物具有相似的适应性,并非协同进 化的结果,A项错误;趋同进化是指源自不同祖先的生物朝着同一方向改变, 可以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其原因,但共同由来学说不能单独解释该现象,B 项错误;新物种的形成需要三个环节,即需要经过可遗传的变异、自然选择 和隔离,趋同进化产生新物种的过程也不例外,C项正确;目前来看,化石是 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多选]某地有一种植物,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 其传粉者包括当地的白线天蛾和8月上旬将迁徙离开的蜂鸟。如图表示7 月30日~8月15日前后,当地各类群生物的数量变化。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BCD ) A.8月该植物种群的红花基因频率下降 B.花色的变化与传粉者的选择作用有关 C.红色的花更容易吸引蜂鸟完成传粉 D.植物的快速反应适应了传粉者的改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地球上已有的生物约200万种,其中只进行无性生殖的原始种类不过 1%~2%,而进行有性生殖的种类占绝对优势。关于这一事实的叙述,错误 的是( C ) A.有性生殖提高了物种的变异性 B.有性生殖大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 C.有性生殖出现在真核细胞出现之前 D.有性生殖形成合子,丰富了子代的遗传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 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 唯一传粉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长舌蝠从长筒花中取食花蜜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协同进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个体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 C.种间互助可以通过影响协同进化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10.[多选](2023四川成都高一期末)趋同进化是指源自不同祖先的生物,由于 相似的生活方式,整体或部分形态结构向着同一方向改变。下列有关说法 错误的是( ABD ) A.趋同进化就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协同进化造就了地球上的生物 多样性 B.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或自然选择学说单独就能够解释生物趋同进化的 原因 C.趋同进化产生新物种的过程都需要经过可遗传的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 D.目前来看,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 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一万多年前,内华达州比现在湿润得多,许多湖泊(A、B、C、D)通过纵 横交错的小溪流连接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后来,气候逐渐干燥,小溪流 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鳉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 显(分别称为a、b、c、d鳉鱼)。下图为内华达州1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 变化示意图。
A 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023北京朝阳高一期末)大熊猫曾广泛分布在我国东部到南部的广大区 域,现在仅存四川大熊猫和陕西秦岭大熊猫两个亚种。DNA研究显示,这 两个亚种之间已经30多万年没有进行基因交流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是( B ) A.长期地理隔离使四川大熊猫和秦岭大熊猫形成了生殖隔离 B.这两个大熊猫亚种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库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C.熊猫个体间在形态等方面表现出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D.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是这两个大熊猫亚种协同进化的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在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 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 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传粉,经过长 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C ) A.土壤酸碱度的选择作用,诱发个体产生不同的变异 B.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C.花期不同阻止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 D.若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中,它们能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四川大熊猫和秦岭大熊猫是两个亚种,二者之间没有形成生殖隔离, A项错误;这两个大熊猫亚种之间已经30多万年没有进行基因交流了,因此 这两个大熊猫亚种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库都存在明显的差异,B项正确;熊猫 个体间在形态等方面表现出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C项错误;生物多样性 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因此大熊猫的 遗传多样性是大熊猫与无机环境及其他物种协同进化的结果,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多选]山茶象甲用喙在山茶果皮上钻孔后将卵注入孔洞,只有在打通果 皮的孔洞中孵出的幼虫才能取食到种子而成活。如图1为日本南、北部地 区的山茶象甲。图2为日本不同纬度多个地区的山茶象甲平均喙长和山茶 果皮平均厚度。
图1
图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下列各项说法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符的是( D ) 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使庞大种群中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 ②可遗 传的变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③环境改变可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 ④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⑤突变和基因重组可决定生物进化的方 向 ⑥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⑦一个种群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定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④⑤⑥ D.③⑤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穿梭育种是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其他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通过 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小麦新 品种。穿梭育种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充分地利用了小麦的遗传多样 性,A项错误,C项正确;由题意“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 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多种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可知,穿梭育 种培育的新品种可适应两个地区的环境条件,B项正确;两个地区的环境不 同,导致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小麦基因库存在差异,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多选]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CD ) A.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推断两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B.中性突变学说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D.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多选]宿主是病原体赖以生存的环境,只有宿主与病原体各自形成一套 生存体系,病原体对宿主表现为低致病性或无致病性,宿主具有防御能力, 才能使两者“和谐共存”,否则“两败俱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CD ) A.宿主强大的免疫能力导致病原体发生定向变异 B.病原体对宿主致病性的改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病原体与宿主协同进化是实现和谐共存的机制 D.病原体的快速进化可导致新型感染症的出现 解析 先有病原体发生不定向变异,后有宿主的定向选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环境对变异进行定向选择,③ 错误;可遗传变异只是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 的方向,⑤错误;如果不同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就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在 这种情况下,一个种群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 有影响,⑦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