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2019·宝安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有一种哲学理论认为,人类的社会行为受利益动机的驱使,这与古人“无利不起早“的观念。

用这个观点去分析,某些家长嫌学校作业少主动给孩子加码的问题也就了。

事实上,给中小学生减负已是的话题,但效果究竟如何值得探讨。

一方面,在学生课业压力等重压之下,公立教育单方面减负必然促使家长转向其他教育形式,以补足孩子学习时长;另一方面,让学生有更快乐的学习生活,却又是减负的题中之义。

减负令为什么难以顺利施行?在于高等教育基础实力的不均衡。

因此,()可喜的是,对本科教育的重视正在提上议事日程。

只要当一所普通高等学校的任何本科学生,都能在社会上立足时,中国的孩子才会真正从题海战术中遨游出来。

换句话说,只有本科教育增负,中小学教育才能真正减负。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大同小异水到渠成老生常谈归根结底
B . 如出一辙迎刃而解老生常谈追根究底
C . 大同小异迎刃而解老调重弹归根结底
D . 如出一辙水到渠成老调重弹追根究底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优质、均衡的高等教育就是减负成功最根本的利益驱动力,尤其是高校的本科教育
B . 高校的本科教育,特别是更加优质、均衡的高等教育就是减负成功最根本的利益驱动力
C . 减负能否成功的最根本的利益驱动力,在于高校的本科教育,尤其是优质、均衡的高等教育的情况
D . 减负成功最根本的利益驱动力,在于更加优质、均衡的高等教育,尤其是高校的本科教育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只要当任何一所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学生,都在社会上得以立足时,中国的孩子就会真正从题海战术中解
脱出来。

B . 只有当一所普通高等学校的任何本科学生,都在社会上能立足时,中国的孩子才会真正从题海中遨游出来。

C . 只有当任何一所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学生,都能在社会上得以立足,中国的孩子才会真正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

D . 只要当一所普通高等学校的任何本科学生,都能在社会上立足时,中国的孩子才会真正从题海中解脱出来。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6高二上·商丘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乐府,原来是一个音乐机构,秦代开始设立。

汉也设立了“乐府”机构,同样做采集民歌、配置乐曲和训练乐工的工作。

这些采集来的民歌,汉人称“歌诗”,魏晋人称“乐府”或“汉乐府”。

来自社会底层的汉乐府是“忍无可忍才写的诗歌”。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代、赵之讴,秦、楚之风”,都“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汉乐府”的采诗运动,是继《诗经》以后又一次大规模的采集运动。

这些采来的乐府民歌比起《诗经》来,乐府有几个变化:一是乐府民歌中,写女性的题材比例上升。

二是口头文学的形式,故事性比《诗经》更强,有的还情节完整,人物性格鲜明,描写刻画细致入微,开创了我国不发达的叙事诗的先河。

三是杂言向五言的方向靠拢。

这三者结合,就产生了伟大的乐府民歌。

被称为“乐府双璧”的《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无论是题材还是艺术,都创造了中国叙事诗的典范。

南朝乐府民歌,像是江南女子专情的歌。

歌如眉峰聚,诗是眼波横,六朝都城建业及周边地区的“吴歌”和江汉流域的“西曲”,一言以蔽之,是一个“情”字。

今天的江南文化是在南朝乐府民歌里才开始真正奠定成型的。

此外,南朝民歌的形式,以五言四句为主,短小的篇幅,含蓄蕴藉的风格,同音双关的运用,假如调一调韵脚或平仄,那就是初唐人的五绝了。

北朝乐府民歌是长期处于混战状态的北方各民族的歌唱,是北方英雄横刀高唱的豪迈之歌。

风格质朴刚健,粗犷豪放,自然清新。

多数是北魏、北齐、北周时的作品,它们传入南朝,被南朝乐府机关翻译、修改、配音,保留下来。

今存七十余首,大部分收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横吹曲辞》里。

今天的研究者以为,北朝乐府民歌是靠流传到南方才保留下来的。

因此,其歌辞多少已经过南方汉人的翻译和润饰。

从某种风格特征上说,北朝乐府民歌兼具汉乐府的诗歌精神和南朝乐府的情采;既有汉乐府刚健的底色,又有南朝乐府别致的花纹。

因为表面上看,北朝乐府刚健豪放,与南朝民歌的艳丽柔弱迥然不同。

但其实,能在那个时代流传下来的乐府民歌,总有它们共同的地方。

譬如在语言的节奏上,在质朴纯真的风格上,在心灵绽放的美丽上,
南北朝乐府民歌内在的美是相同的。

汉乐府、南朝乐府、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和魅力,延伸在历代的文人模拟乐府中。

文人的乐府诗创作,汉代就开始了。

发展到建安,形成了高潮。

就三曹而言,曹操今存诗歌约二十首,全部是乐府诗;曹丕、曹植也大量写作文人乐府。

文人乐府题材内容非常广泛。

除了为祭祀、宴饮宾客而写的外,大部分涉及行役的苦辛、边塞的遥远、游侠的豪放、人生的慨叹、对生命的忧虑以及男女的相思。

诗温以丽,意悲而远,或慷慨,或清绮,风格多样。

这些说明,乐府民歌不仅给文人诗歌形式外壳,还遗传了题材、体裁、意象和风格特征。

在艺术形式上,文人乐府既有传统的四言,也有新兴的五言,更有在民歌中诞生的七言。

还有杂言、三言、六言等各种体式。

由于宋、齐、梁、陈的统治者提倡,使文人乐府创作蔚然成风,他们继承建安,又有了新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潮。

摘编自曹旭《读乐府民歌掇拾》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汉代与秦代一样也设立了音乐机构,同样做采集民歌、配置乐曲和训练乐工的事情,采集来的“歌诗”,魏晋人称“汉乐府”或“乐府”。

B . 汉乐府写女性题材逐渐增多,故事性比《诗经》强,有的情节完整,人物性格鲜明,描写刻画细致入微,开创了我国不发达的叙事诗先河。

C . 南朝民歌篇幅短小,风格含蓄蕴藉,语言能运用同音双关,以五言四句为主,这种形式的民歌,假如调调韵脚或平仄,那就是初唐人的五绝。

D . 南朝民歌艳丽柔弱,北朝乐府刚健豪放,这种风格特征上的差异,是因为南朝乐府有别致情采,北朝乐府民歌兼具汉乐府的诗歌精神。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班固《汉书·艺文志》所说的“代、赵之讴,秦、楚之风”,都“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这就说明了汉
代乐府诗是“忍无可忍才写的诗歌”。

B . 汉乐府民歌与《诗经》相比有“几个变化”,这些变化相互结合,就产生了包括“乐府双璧”在内的伟大的乐府民歌。

C . 南朝乐府中的“吴歌”和“西曲”如同江南女子专情的歌,体现了一个“情”字,江南文化是在南朝乐府民歌里开始逐步奠定成型的。

D . 被南朝乐府机关翻译、修改、配音而保留下来的北朝乐府民歌多数是北魏、北齐、北周时的作品,他们大部分收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 . 质朴刚健、粗狂豪放、自然清新的北朝乐府民歌被今天的研究者认为是靠流传到南方才保留下来的,因而歌辞有被南方汉人翻译和润饰的痕迹。

B . 南北朝乐府民歌虽有某种意义上的差别,可在语言节奏、质朴纯真风格、心灵绽放的美丽上等方面的“内在的美”是相同的。

C . 文人乐府诗温以丽,意悲而远,或慷慨,或清绮,风格多样。

这说明,乐府民歌不仅给文人诗歌形式,还遗传了题材、体裁、意象和风格特征。

D . 文人乐府有传统的四言,也有新兴的五言和在民歌中诞生的七言,还有杂言、三言、六言等各种体式。

宋、齐、梁、陈统治者的倡议,使文人乐府创作不断发展。

3. (9分) (2019高三上·资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未来5G应用有三大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海量物联网,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

增强型移动宽带是为了发挥5G传输速率快与网络连接容量大的优势、满足人们对多媒体产品与服务等的接入需求与消费。

通过这样的提升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更佳的消费享受和体验。

当前因传输速率和低时延性达不到而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移动设备会借助5G提高性能。

与增强型移动宽带不同,后两者所带来的应用场景才是未来创新产业业态、创造就业岗位和贡献大量经济价值
的支点。

5G通过支持高密度的终端接入,促使海量物联网应用。

据IHSMarkit对农业、交通运输、制造业等16个产业的评估测算,到2035年,5G在全球创造的潜在销售值将达到12.3万亿美元,占全球实际产出的4.6%。

5G可实现精准分析、匹配海量数据,同时对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低延时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这使得很多智能型应用场景得以顺利实现。

以车联网为例,如果道路交通中所有设备之间能实现低时延的通信,那么汽车的安全距离就能缩短,从而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摘编自金雪涛《5G:引领社会新发展,打造经济新动能》)
材料二:
伴随着5G技术的逐渐落地应用,未来将会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马源。

他认为,从2G到4G技术更迭历程看,都增强了网络能力,带动了速率提升。

对比之下,5G拥有全新的移动通信系统架构,能力上可提供至少十倍于4G的峰值速率、毫秒级的传输时延和千亿级的连接能力。

与此同时,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能力也在倍增,人工智能技术更是可以从海量数据中萃取洞见。

这些技术的叠加融合为传统产业在研发、生产等环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一方面,可以为各行业提供高清视频、无人机、机器人等通用能力;一方面,与各行业具体场景结合起来,可产生海量新兴融合应用,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

可以预期,5G将促进人类交互方式再次升级,为用户提供3D超高清视频、浸入式游戏等更加极致的业务体验;与医疗、汽车等行业融合渗透,很可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与城市管理、抄表、应急处置等行业结合起来,也将进一步改善社会治理方式。

(摘编自马源《5G商用时代来临》)
材料三:
目前5G商用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但仍有一些发展难题。

从网络基础设施上看,关键网络设施的数字化转型和网络支撑是5G技术商用的前提之一。

因此,要继续深入推动互联互通建设,提升网络的整体质量。

此外,在高频、中频、低频等频段上配置足够的频谱资源,对频谱重耕等问题做全方位的考量,才能合理化解用户担忧。

其次,5G 技术以用户体验为导向,其万物互联的特点决定了不同终端的不同需求,个性化、定制化的应用要求企业转变传统思路,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更加主动、及时、智能地满足不同行业的多样化需求。

另外,政府要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以监管大量的新兴业态。

(摘编自《5G时代,将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1)下列对“5G”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5G应用于三大场景,其中海量物联网与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所带来的应用场景对未来产业业态、经济价值的影响大。

B . 5G运用于交通中,会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因为5G能实现精准分析与匹配海量数据,将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低时延要求。

C . 5G与4G等前几代移动通信系统相比,表现出超高速、低时延、海量连接的特点,这些特点是4G根本无法企及的。

D . 5G能够促使万物互联应用,也能提高那些因传输速度慢、低延时达不到而不能发挥作用的移动设备的性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材料一运用列数据、举例子等方法,有力地说明了5G在未来生活中的影响,5G会成为经济新动能的增长引擎。

B . 加强网络的互联互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分配频谱资源、解决频谱重耕,能推动5G技术的发展和加快商用步伐。

C . 企业要想更好地利用5G技术创造财富,就需要具有创新理念.转变传统思路,主动及时地满足用户的智能化需求。

D . 三则材料均围绕5G技术展开,分别从运用场景、应用影响以及发展难题等方面展开阐述,内容上各有侧重点。

(3) 2019年是“5G元年”。

5G技术将对未来经济社会产生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周汝昌:一卷《红楼》触百思
王景山
伴随周汝昌成长的年月不是军阀混战,就是外寇入侵。

生于乱世又为一介村童,周汝昌竟有着与生俱来的强烈求知欲和过目不忘的聪慧。

他从小就醉心文学艺术,凡能偶然入目的片言只字,他都如获至宝绝不放过。

对得到的任何一本书更是精读细敲如嘬骨髓,写读后感、找错字……蝇头小字将书眉空白处填个严严实实。

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进大学深造时,抗战爆发了,学业再次搁浅。

1947年,他才又经过复试继续回燕大西语系
完成学业。

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令中外教授举座皆惊。

似《文赋》这等涵盖广博且文字艰深的骈体文,即便翻译成白话文也不易,何况是译成英文。

这年正值燕大开办中文系研究院,周汝昌在教授们的举荐下应考,成为被研究院录取的第一名研究生。

此后,他又把《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介绍到欧洲,也把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以《离骚》的文体翻译成中文。

自谦不是书法家的周汝昌,幼少时即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遂平生作书多行草,其“横逸飞动、笔笔不苟、使转敷畅、作草如真”的周体法书,在众多书家中以势明法合意美之笔、英风俊骨之墨神采焕然。

他曾多次慨叹,自己用于研究《兰亭序》和书法的工夫一点儿不比《红楼梦》少,研究成果受到启功、徐邦达、王学仲三大鉴定书家的肯定。

本已在书法、翻译等领域颇有建树的周汝昌,怎么又步入了“研红”道路?原来,周汝昌少年时就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后来又从母亲手里看到古本《石头记》。

然而促其真正步入“研红”之路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数胡适先生的影响。

1947年,时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一直进行《红楼梦》版本研究的四兄周祜昌自天津寄来的一函,说他新近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之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

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

兴奋之下,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并在《天津民国日报》副刊发表。

看到文章的胡适之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1953年9月,已在四川大学外文系任教的周汝昌出版了第一本个人专著《红楼梦新证》。

这部洋洋洒洒40万言的红学著作,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周汝昌也由此奠定了在现代红学史上的地位。

自此,周汝昌一路研红至今已整63载,出版涉及红学研究各个层面的专著47部。

然而,周汝昌是在怎样一种身体状况下完成那一部接一部的鸿篇巨著呢?恐怕就鲜有人知了。

从青年时双耳就逐渐失聪的他,戴着助听器还得别人在耳边高声吐字,左眼因视网膜脱落1975年就已失明,右眼则需靠两个高倍放大镜重叠一起方能看书写字,所以他已无法将字写在稿纸的方格内,而是在比一般标准稿纸大一倍的“稿纸”背面任意书写,那似红枣般大的字如牛耕田般不停歇地在圆桌上诞生。

没过几年,手稿上的字已经大过核桃,而且常常串行重叠,只有多年做助手的女儿伦玲认得,将其在电脑上敲出存储。

至近3年来,周汝昌右目仅存的那一丝视力也不复存在,盲写都成困难的他,继而改成了口述,女儿伦玲一个人忙不过来,独子建临提前退休加入进来协助姐姐专事录音记录……
一身布衣的周汝昌,一生淡泊名利,唯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

“我喜欢‘国货’,
喜欢民族节序风俗。

我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这些方面,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

不了解这一切,很难理解我为何后来走上了红学道路,为何又如此地执著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而无悔意,也不怨尤。

”周汝昌在其自传体色彩的著作《天·地·人·我》中这样写道。

“聪明灵秀切吾师,一卷《红楼》触百思。

此是中华真命脉,神明文哲史兼诗。

”周汝昌作的这首诗,道出了他一生与《红楼梦》之缘。

(节选自《光明日报》,略有删改)
【注】周汝昌,1918年4月14日生于天津,别号触味道人,我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堪为当代“红学泰斗”,平生有七十多部学术著作问世。

(1)
周汝昌步入“研红”道路,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

(2)
周汝昌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请概括说明。

(3)
周汝昌被称为“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当代“红学泰斗”。

为什么他能在红学研究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9高三上·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时政疏
王安石
年月日,具位臣某昧死再拜,上疏尊号皇帝陛下:
臣窃观自古人主,享国日久,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虽无暴政虐刑加于百姓,而天下未尝不乱。

自秦已下,享国日久者,有晋之武帝、梁之武帝、唐之明皇。

此三帝者,皆聪明智略有功之主也。

享国日久内外无患因循苟且
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趋过目前而不为久远之计自以祸灾可以无及其身,往往身遇祸灾而悔无所及。

虽或仅得身免,而宗庙固已毁辱,而妻子固已穷困,天下之民固已膏血涂草野,而生者不能自脱于困饿劫束之患矣。

夫为人子孙,使其宗庙毁辱;为人父毋,使其比屋死亡,此岂仁孝之主所宜忍者乎?然而晋、梁、唐之三帝,以晏然致此者,自以为其祸灾可以不至于此,而不自知忽然已至也。

盖夫天下至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

苟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则不能询考贤才,讲求法度。

贤才不用,法度不修,偷假岁月,则幸或可以无他。

旷日持久,则未尝不终于大乱。

伏惟皇帝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有仁民爱物之意。

然享国日久矣,此诚恻怛忧天下,而以晋、梁、唐三帝为戒之时。

以臣所见,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贤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

官乱于上,民穷于下,风俗日以薄,财力日以困穷。

而陛下高居深拱,未尝有询考讲求之意。

此臣所以窃为陛下计,而不能无慨然者也。

夫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

晋、梁、唐三帝者,不知虑此,故灾稔祸变生于一时,则虽欲复询考讲求以自救,而已无所及矣!以古准今,则天下安危治乱,尚可以有为。

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过今日,则臣恐亦有无所及之悔矣。

然则,以至诚询考而众建贤才,以至诚讲求而大明法度,陛下今日其可以不汲汲乎?《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

”臣愿陛下以终身之狼疾为忧,而不以一日之瞑眩为苦。

臣既蒙陛下采擢,使备从官,朝廷治乱安危,臣实预其荣辱。

此臣所以不敢避进越之罪,而忘尽规之义。

伏惟陛下深思臣言,以自警戒,则天下幸甚!
(选自《王安石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使其比屋死亡比:挨着
B . 以古准今准:衡量
C . 臣既蒙陛下采擢擢:提拔
D . 臣实预其荣辱预:预测
(2)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使其比屋死亡比:挨着
B . 以古准今准:衡量
C . 臣既蒙陛下采擢擢:提拔
D . 臣实预其荣辱预:预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虽无暴政虐刑加于百姓故燕王欲结于君
B . 以臣所见焉用亡郑以陪邻
C . 而不可以旷日持久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D . 陛下今日其可以不汲汲乎其皆出于此乎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虽无暴政虐刑加于百姓故燕王欲结于君
B . 以臣所见焉用亡郑以陪邻
C . 而不可以旷日持久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D . 陛下今日其可以不汲汲乎其皆出于此乎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疏是臣下向皇帝有所陈述的一种文书,王安石在此疏中陈述变法革新的主张,论述变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B . 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因循苟且”的保守主义的危害,进而指出“大明法度”“众建贤才”的改革主张。

C . 文章引用《尚书》中的句子,形象地说明变法会引起短时间的不适,因此建议在改革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而实现改革的最终成功。

D . 本文论古议今,借用晋武帝、梁武帝、唐明皇的治国之政来警醒当世。

语重心长,文笔简洁,词意恳切,前后呼应,说理透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疏是臣下向皇帝有所陈述的一种文书,王安石在此疏中陈述变法革新的主张,论述变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B . 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因循苟且”的保守主义的危害,进而指出“大明法度”“众建贤才”的改革主张。

C . 文章引用《尚书》中的句子,形象地说明变法会引起短时间的不适,因此建议在改革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而实现改革的最终成功。

D . 本文论古议今,借用晋武帝、梁武帝、唐明皇的治国之政来警醒当世。

语重心长,文笔简洁,词意恳切,前后呼应,说理透辟。

(7)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享国日久内外无患因循苟且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趋过目前而不为久远之计自以祸灾可以无及其身
(8)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享国日久内外无患因循苟且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趋过目前而不为久远之计自以祸灾可以无及其身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贤才不用,法度不修,偷假岁月,则幸或可以无他。

②此臣所以不敢避进越之罪,而忘尽规之义。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贤才不用,法度不修,偷假岁月,则幸或可以无他。

②此臣所以不敢避进越之罪,而忘尽规之义。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7高二上·福建期末)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