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癌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本病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故辨证时,当明辨其虚实。
一、气滞血瘀
主证;精神郁闷,胸胁胀满,小腹疼痛,心烦口干,带下赤白,量多质稠有味,月经期延长,或接触性出血,晚期可有血淋,里急后重等。舌质淡,苔白,脉沉弦。
分析:邪阻气机,气滞血瘀,瘀血内阻胞宫,施成癥积。邪客下焦,气机受阻,故见胸胁胀满,小腹疼痛等症。带下赤白,经期异常均为瘀血内阻,气机不畅之象。瘀阻日久,脉络破损,血溢脉外,下血淋漓。邪尚在气分,故见舌淡、苔白,邪气实,脉见沉而弦。
拚音
ZIGONGJINGAI
别名
中医:癥瘕、积聚、石瘕。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子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宫颈癌居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35%—12%),在多数西方国家中宫颈癌仅次于乳腺癌占第二位。宫颈癌可分为鳞形细胞癌、腺癌(见“宫颈鳞形细胞癌”、“宫颈腺癌”条)。宫颈微灶型浸润癌(microinvasive carcinoma ofcervix uteri)是指癌组织已突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但浸润灶较浅而小,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故属临床前癌,又称早期浸润癌(early stromal invasion)、镜下早期浸润癌等。
二、湿热蕴毒
主证:经期紊乱,小腹疼痛,带下秽污,或苦米泔,气味恶臭,腰骶酸痛,阴道不规则流血。舌质红,苔黄厚而腻,脉弦数。
分析:病起后,迁延治疗,湿停日久,聚而生热,蕴结于下焦,带下臭秽。舌象、脉象也显示湿热征候。邪气盛实,正气渐衰,预后凶险。
三、心脾两虚(化放疗期间)
主证:面色萎黄,食少呕恶,倦怠神疲,心慌气短,失眠多梦,健忘怔仲。舌质淡,苔白少津,脉细乏力。
Ⅳ期;癌扩散超出真骨盆或临床已侵犯膀胱粘膜及直肠粘膜。
ⅣA 期:癌扩散到邻近器官。
ⅣB 期;癌扩散至远处器官。
体检
1.阴道指诊:以食指自阴道口向内触摸全部阴道壁、宫颈表面及宫颈管部,可发现癌变的宫颈组织脆性增强,且有接触性出血。 2.窥器检查;可直视观察到糜烂型、增生型的癌变组织,内生型宫颈肥大而硬,甚至整个宫颈段膨大似桶状,但宫颈表面尚光滑或仅有浅表溃疡。 3. 双合诊及三合诊检查:除能了解子宫颈的病变外,还可以了解子宫大小、质地、活动度以及两侧附件和宫旁有无肿块,有无增厚和压痛,三合诊检查是确定宫颈癌临床分期不可缺少的步骤。
中医病因
与肝郁气滞,七情所伤、冲任受损、外受邪毒、湿毒瘀阻等有关。
季节
地区
人群
发病年龄为40~55岁。60~65岁又有一高峰出现。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子宫颈癌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数仅次于乳腺癌。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展了普查,宫颈癌发病率有明显下降,在我国近二十年来由于开展了全国性普查普治宫颈癌,发病率亦明显下降。北京地区1972~1976年较1958~1959年普查官颈癌的患病率下降至原1/7,而原发癌的比例则由5.5%上升为43.7%,上升8倍,早期发现、经中西医综合治疗,死亡率有明显下降。
3.子宫颈息肉:临床上可有月经间期出血或接触性出血。应与早期息肉状宫颈癌相鉴别。宫颈息肉表面较为光滑,弹性好,病理检查可以鉴别。
4. 宫颈尖锐湿疣:病损表现为宫颈赘生物,表面多凹凸不平,有时融合呈菜花状,取病灶组织做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5.子宫内膜癌: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及白带增多,检查时可发现子宫增大,颈腔变大,宫颈正常或轻度糜烂。可行分段刮宫病理检查加以鉴别。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迄今为止,宫颈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多数作者认为宫颈癌的发病与早婚、早育、多产、宫颈糜烂、宫颈撕裂或外翻、性生活过频、性生活紊乱、包皮垢以及性激素失调等因素有关,其他如妇女卫生、经济条件及精神刺激也可能有关。最近不少学者提出病毒病因。有人发现宫颈脱落细胞中有Ⅱ型疱疹病毒,并对女性生殖道有Ⅱ型疱疹病毒感染患者作前瞻性追随,发现其宫颈癌发生率比对照组高6倍,因此认为Ⅱ型疱疹病毒与宫颈癌有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其他因素,如精神创伤、社会经济状况、家属肿瘤史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对宫颈癌的发病有重要意义。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病多由于湿热蕴毒,流注下焦,或由七情所伤,肝郁气滞,冲任损伤所致,初起多为实证,蕴毒日久,气血大伤,正气不支可导致肝肾阴虚,脾肾阳虚。
病理
宫颈癌早期病变,肉眼很难辨认,早期呈颗粒糜烂、红斑、凸起的结节或浅溃疡、发展形成三种类型。①外生型:呈菜花状突起,高低不平,脆易出血。②内生型(结节型):癌组织向深部浸润并向宫旁组织及宫体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机会较外生型为高。③溃疡型(又称空洞型):癌组织向深部浸润,并有坏死脱落形成溃疡,甚至空洞,常伴有感染,阴道排液恶臭。宫颈癌的扩散: 1.直接蔓延侵犯邻近的组织,向下浸润穹窿阴道壁,向两侧到宫旁盆壁组织,可浸润主韧带、输尿管,可因肿瘤压迫造成梗阻,引起肾盂积水,向上侵犯宫体,晚期可侵犯膀胱、直肠。 2.淋巴转移是宫颈癌最多见的转移途径。分为一级组及二级组。一级组包括六组①宫旁淋巴结;②宫颈旁淋巴结;③闭孔淋巴结;④髂内淋巴结;⑤髂外淋巴结;⑥骶淋巴结。二级组包括三组①髂总淋巴结;②腹股沟淋巴结;③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淋巴转移的发生率随临床分期而增多,Ⅰ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5%~14.7%(平均 5.7%),Ⅱ期转移率8.2%~33.3%(平均25.9%)。 3.血行转移很少见,占宫颈癌4%,最多见部位肺、骨、肝、肾、皮肤等。
2.显效:主要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病灶缩小1/2以上,连续观察稳定半年以上。
3.有效:症状有所改善,病灶缩小不足1/2,连续观察稳定3个月以上。
4.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病灶无变化或有恶化转移者。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子宫颈癌的治疗,目前仍以放疗、手术为主要手段。但以综合治疗为最佳选择。
一、放射治疗:适用于各期患者,尤适于ⅡB期以后者,Ⅲ~Ⅳ期者加用中草药或配合化疗可提高疗效。
西医鉴别诊断
1.子宫颈糜烂:可有月经间期出血,或接触性出血,检查时宫颈外口周围有鲜红色小颗粒,拭擦后也可出血,故难以与早期宫颈癌鉴别。可作宫颈刮片,阴道镜或宫颈活体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
2.子宫颈外翻:外翻的粘膜过度增生,表面也可呈现高低不平,较易出血。与早期宫颈癌不易鉴别。但外翻的宫颈弹性好,边缘较整齐。宫颈刮片及活组织检查可鉴别。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3.染色体检查:染色体检查有助于鉴别炎症或肿瘤。宫颈的炎症细胞染色体均为正常的二倍体。原位癌和浸润癌细胞的染色体,大多可发现非整倍体及多倍体。所有二倍体细胞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
组织学检验
1、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此项检查是发现宫颈癌前期病变和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方法。但必须注意取材部位正确及镜检仔细,避免假阳性。 2.阴道镜检查:将宫颈及阴道粘膜放大10~40倍,可 3.阴道显微镜:可放大100~300倍,观察细胞水平的变化,从细胞排列紊乱与核的变化,协助鉴别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和浸润癌。 4. 宫颈活体组织检查:活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宫颈癌最可靠的依据。取材多在肉眼可疑病变区,采用颈管搔刮和在阴道镜下取材阳性率高。
6.其它宫颈良性病变:宫颈粘膜下肌瘤,子宫颈结核.阿米巴性宫颈炎,宫颈乳头状瘤等,可借助病理活检鉴别。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
(1)临床治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宫颈肿瘤消失,宫旁组织变软等),病理活检未见癌,或宫颈刮片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连续5年或5年以上无复发和转移。
(2)近期治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病理活检未见癌,或宫颈刮片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
电诊断
影像诊断
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的应用:对宫颈癌的诊断及确定癌瘤扩展和淋巴结转移的范围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实验室诊断
1.荧光素检查:荧光素为一种生物染料,它与细胞内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有一定的亲和力。口服或静脉注射后,癌瘤组织吸收的荧光素比正常组织多,在紫外线激发下,癌细胞产生的荧光强度比正常组织强,因而呈现不同颜色的对比。借此可以辅助早期诊断。 2. 宫颈局部染色快速诊断法:根据"表面染色法"原理,用铁苏木素液直接宫颈局部染色法,辅助诊断早期宫颈癌,其原理是当癌细胞的核染色质增多与染液中的铁--苏木碱结合,能在l~2分钟内即被染成深黑色,而正常粘膜则不着色或仅着浅灰色,两者呈鲜明对比。肉眼可做出初步判断。
二、手术治疗:是早期子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适应症原则上限于0~ⅡA 期。特别适用于年轻的需保留卵巢功能者、合并妊娠者、盆腔内有炎块或伴卵巢肿瘤不宜放疗者、或对放疗较不敏感的宫颈腺癌患者。
1.原位癌手术范围:一般多主张全子宫切除术,保留双侧附件;也有主张同时切除阴道1~2cm。全子宫切除术关键步骤是分离膀胱及子宫骶韧带的处理,充分游离宫颈,在处理子宫血管时务必注意输尿管的损伤。
Ⅰa期:镜下早浸润(5mm以内)。
Ⅰb期:其他局限在子宫颈的癌(浸润超过5mm)。
Ⅱ期:癌侵犯阴道,但未达下1/3;侵犯宫旁组织但未达盆壁。
Ⅱa期:癌侵犯阴道,但无宫旁浸润。
Ⅱb期:有宫旁浸润,但未达盆壁。
Ⅲ期:癌侵犯阴道下1/3或延及盆壁。
Ⅲa期:侵犯阴道下1/3.
Ⅲb期:癌延及盆壁,癌瘤与盆壁间无空隙。
Ⅳ期:癌已扩散至骨盆外,或临床上膀胱或直肠粘膜已波及。
Ⅳa期:膀胱或直肠粘膜已波及。
Ⅳb期:盆腔以外的远处器官转移。
Ⅴa期:扩展到邻近器官。
Ⅴb期:远处转移。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多数病人有中度及重度宫颈糜烂病史,或性交出血、月经异常等病史。
症状
1.阴道流血:当癌肿侵及间质内血管时,开始出现流血,早期表现为性交后或双合诊后有少量出血,称为接触性出血。以后则可能有不规则出血,晚期流血增多,甚至因较大血管被侵蚀而引起致命的大出血。一般外生型出血较早,血量多;内生型出血症状出现较晚。 2.阴道分泌物增多:大多数宫颈癌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阴道分泌物增多,初期由于癌的存在,刺激宫颈腺体分泌功能亢进,产生粘液样白带。随着癌瘤的发展,癌组织坏死、脱落及继发感染,白带变混浊,如淘米水样或脓样带血,具有特殊的臭味。 3.疼痛:为晚期癌症状,当宫颈旁组织明显浸润,并已累及盆壁、闭孔神经、腰骶神经等,可出现严重的持续性腰骶部或坐骨神经疼痛。盆腔病变广泛时可因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而导致患侧下肢肿胀和疼痛。 4. 转移灶症状;晚期宫颈癌侵及膀胱时,可引起尿频、尿痛或血尿。癌肿向后蔓延压迫或侵及直肠时,常有里急后重、便血或排便困难,甚至形成直肠阴道瘘等。
1.阴道腔内放疗:用镭或60钻、37铯每疗程总剂量为100~10000mg/小时,每次上镭20~30小时。两次擂疗间隔1~2周。3~4次中间,酌情休息一次,分4~6次上完。镭疗期间注意体温、血象及全身反应。并坚待阴道冲洗,保持局部清洁。
2.体外放疗:多采用60钴照射,根据临床分期,组织量为3500~5000拉德。在5~7周内照完。射野一般大小为7~8X13~15cm2 。
Ⅱ期:癌已超出宫颈,但未达益壁。癌累及阴道,但未达阴道下1/3。
ⅡA期:无明显宫旁浸润。
ⅡB期:有明显宫旁浸润。
Ⅲ期:癌浸润达盆壁。直肠检查肿瘤与盆壁之间没有无癌间隙。肿瘤累及阴道下1/3。凡有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者,除外其他原因所致。均列入Ⅲ期。
ⅢA 期:宫旁浸润未达盆壁,但累及明道下 1/3。
ⅢB 期;癌浸润达盆壁,或肾孟积水,或无能肾。
体征
早期宫颈癌局部肉眼观察不能认定,多数仅有不同程度的糜烂,或轻微的接触性出血,甚至有的宫颈外观光滑。癌晚期可有髂窝、腹股沟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恶病质等表现。
临床分期:
0期:原位癌或上皮内癌。
Ⅰ期:癌严格局限于子宫颈。
ⅠA期:临床前癌,仅指显微镜下检查所作出的诊断。
ⅠB期;间质浸润深度超过5mm,水平播散范围超过7mm。
中药外治法可在缺少手术放疗设备条件的地区开展或不适应手术放疗晚期癌内服外治单偏验方及针灸等综合治疗内服中药适用于早中晚期各期或配合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中药本身即能起到扶正清热解毒抗癌的作用并能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
子宫颈癌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子宫颈癌
疾病名称(英文)
cervical cancer
分析:此证属手术治疗后或晚期已有转移病灶,姑息治疗时,采用放化疗治疗阶段。气血脱失,不荣于面放面色萎黄,邪阻气机,干哕呕恶;血不养心神则出现神志不宁的证候,舌、脉象也均为气血虚弱之象。
西医诊断标准
子宫颈癌诊断标准:
临床分期(国际妇产科协会1974年制定)
O期:原位癌
Ⅰ期:癌已浸润间质,但局限于子宫颈(扩散至宫体不计期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