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收集 教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的收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经历收集及整理数据的过程.
2.由亲身实践得出的数据,了解数据的重要性,体会出“让数据说话”的现实意义.3.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及发现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经历数据的收集过程,感受“让数据说话”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
回顾收集数据的过程,并总结出其中的规律,由此了解到科学研究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将全班学生分组,分别就以下两个问题进行社会调查:
2.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做一次社会调查.
(二)新内容
问题1 数据有用吗?
1.问:数据有用吗?怎么看出来的?
2.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数据分别拿出来讨论,由讨论让学生感受到数据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体会“让数据说话”的意义.
问题2 数据的收集
1.活动:选举新任数学科代表.
(1)公布课前选出的4位候选人名单.
(2)发出选票,让学生填选票.
(3)收回选票,任选三位学生执行唱票、记票、监票的任务,并将选举结果公布在黑板上.
注: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民主选举的氛围.
(4)让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哪位学生当选.
2.问:如果没有经过全班同学的投票,而是由班主任老师宣布某人当数学科代表,那么有没有说服力?(再一次强调数据的重要性)
3.数据的收集过程(由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后得出)
(1)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谁当科代表最合适.
(2)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全班每位同学.
(3)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采取投票选举的调查方法.
(4)第四步: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将心目中的当选者选出.
(5)第五步:记录结果——三位同学中一位唱票、一位记票、一位监票.
(6)第六步:得出结论——得票数最多的同学当选.
4.频数与频率
(1)频数:对象出现的次数.
(2)频率: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3)填空:
①选举科代表时每人得票的频数就是每人的___________.
②每人得票的频率就是每人的________与_________的比值.5.根据收集数据的步骤,分析课前准备时收集数据的过程.(三)小结
(由学生总结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让数据说话”的重要性.
2.收集数据的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