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语文百花园四《习作:我和XX》|语文S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简介
曹琴榕,女,中共预备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2016年6月毕业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2016年9月参加工作,现于灵川县灵田镇中心小学任教,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我认为,在教语文的同时,也是和同学们一起学语文,一起用语文。

因为生活离不开语文,生活处处皆语文。

我愿与同学们一起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我和XX》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和他人之间发生的事情写清楚。

2.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3.语句通顺、表达有一定条理。

4.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与人交往,中间一定发生过许多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写一写与这些人之间发生的故事吧!
二、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1、出示课题,生齐读
问:XX指什么?
可见,这样的作文题目并不完整,叫做半命题作文。

2、明确习作要求
生齐读习作要求。

师:读完习作要求,我们知道了,这个题目要求写的是我和另一个人之间发生的事。

三、交流材料,掌握写法
1、呈现视频
请生注意两点:(1)“我”和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经过如何?
(2)“我”当时的感受如何?
2、对子讨论
交流刚刚视频中发生的事。

3、展示
4、分析归纳
(1)通过同学们的展示,我们知道了写事需要写:人、事(起因、经过、结
果)、感受
(2)刚刚同学们的展示都比较简单,大家是否想让自己所说的变得生动具体?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师总结: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四、拓展思路,写作练笔
1、选材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与人交往,想一想你和谁之间曾发生过什么
事,有过怎样的情感变化?其中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感悟
到什么?
2、小练笔
这节课只写你和他(她)之间发生的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具体,
注意抓住人物心理写好感情变化。

3、展示、点评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把《我和XX》这篇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补充完整。

板书设计:
我和XX
“我”和谁之间人神态
发生了什么事?起因动作
经过如何?事经过
结果语言
“我”当时的感受心理
感受如何?
教学反思:
《我和XX》是S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习作,本次习作要求是:动笔写一写自己与别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对于写事,学生并不陌生,关键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写具体。

下面,我就这节作文课作一些总结和反思: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开始。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的作文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能起到关键作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并且乐于表达?那就得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这节作文课一开始,我就先让学生回忆自己与别人交往发生过的事,其中有哪些最想和别人分享的。

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一定珍藏着很多印象深刻的事情,这些事情包含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见证了他们的成长。

所以,他们一定很想说一说自己和别人发生的故事,同样他们也很想听一听别人的故事。

于是,听的欲望和说的欲望也就激发起来了,有了听和说的欲望,写也就不是难事了。

二、审好题、确定写作内容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校长曾经强调:作文教学要注重六个“重要”,其第一重要就是:写什么永远要比该怎样写重要。

因此,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后,我揭示了习作任务:自由读习作提示,用圈画关键词的方法自主审题,在学生汇报时及时点拨。

教会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审题的技巧,突破审题关。

如本次的习作是半命题作文:我和XX,在写作之前要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那么“XX”可填什么呢?我要求学生从习作要求中提取关键字眼。

学生很快就能从“自己和别人”这个提示中捕捉到这里的“XX”指的是别人。

接着我又趁机引导:“这个别人又可以是哪些人呢?”学生很快就能从身边熟悉的人中确定写作对象。

确定写作对象后,进一步确定写作题材。

引导学生从题目中的“和”字来确定本次习作是写事的文章。

写的是自己和别人发生的事。

抓关键字眼,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要求,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

为学生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说写训练有效结合是写好作文的妙方
我们的好多学生讲起话来头头是道,滔滔不绝,但“写”起文章来就不怎么样了。

因为“说话”在生活中再普遍不过了,有充分的实践机会,而“写”的实践的机会就很少了。

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应遵循从说到写的原则。

这节作文课,我分三个步骤训练学生的表达。

第一步骤是“我会说”:我写的是,我们之间曾发生了一件让我的事,从这件事中,我感悟到了。

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尽情地表述出来。

学生回忆、描述的过程既是平时真实感受的自然流露,也是用“嘴”作文的过程,接下来只需将语言稍做组织润色即可成文。

这样,根据老师或同学的点拨评价,稍做选择整理,就可用笔写出来。

进入第二个步骤“我会写”环节。

在学生写的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了“语言积累”,给予学生一定的词汇储备。

这样将“说”和“写”有效地联系起来,说说写写,写写说说,学生“会说不会写”的问题就解决了。

而在第三个步骤“我会评”的环节中,我又出示了评价标准:能否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语言是否通顺流畅(即文从句顺)?是否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悟?这时的评价标准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的,虽不能面面俱到,但在于引导学生正确、高效地继续修改自己的习作,努力做到“妙笔生花”。

这样学生写起来有章可循,评起来头头是道,出现了许多精彩的点评,如有的学生从同学写的片段的遣词造句进行点评,有的则对片断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细节描写,甚至是段落结构进行精当的点评。

学生准确精彩的点评也说明了他们通过这节作文课的学习已较有效的掌握了写事的方法。

四、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作文教学不单是语言文字和写作方法的训练,同时也是思想认识和道德品格的训练。

本课设计遵循叶老“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的教学思想,在作文教学中坚持文品和人品的结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在指导审题中,引导学生明确习作目的。

抓住“和”这个题眼,启发学生确定文章的内容。

我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做了适时的、恰当的点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写这篇作文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一件事来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指导说话的过程中,相机渗透思想教育,既体现了作文的要求,也提出了做人的原则。

我在评论草稿时,既从写法上评论,又从思想上评论。

在作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怎样认识事物,教育学生怎样做人。

言为心声,语言是思想认识的直接流露;行如其人,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具体表现。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听其言观其行,及时端正学生的认识,强化德育效果,使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事物能力同步发展。

紧凑的结构,流畅的过渡,让这节课表面看来感觉很好,可细细思量,却发现了诸多的不足之处,现反思如下:
一、重点不突出,难点不突破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等细节把事情写具体,且感情真实。

是本节作文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有的学生缺乏一颗敏感的事,在写事的时候,未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等细节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这与学生自己的体会有关,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引导不够透彻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如果老师明确指出“我们通过人或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把内容写具体的目的就是表现出这件事的经过写具体,从而表达一定的情感。

”学生应该不会出现此类问题。

二、教学未能面向全体。

有的学生有写作的兴趣,却不愿与他人交流,分析原因有以下两点:(1)性格内向;(2)怕被人指出缺点,缺乏自信心。

这说明了教师上课未能面向全体,未能激发中差生的兴趣。

未能给予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及鼓励。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对这部分学生正确的引导,让他们从不敢说、不会说到乐于说,善于说。

三、学生习作整体水平不高。

有的学生作文内容仍不够具体,这与学生的语言积累、写作能力的形成都有关系,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多写,以进一步提高其写作能力。

只有精益求精,充分思考,把握好主体与主导间的关系,多研讨,多学习,才能让我的课堂越来越好,也学生受益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少犯错误,尽可能地避免失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