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冠军《语言的力量》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题)

合集下载

《善用语言的力量》中考议论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题)

《善用语言的力量》中考议论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题)

《善用语言的力量》中考议论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题)1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善用语言的力量何冠军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維的载体。

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

“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

”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

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样的效果。

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

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

《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

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

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

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題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

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

再如,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

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2019东三省中考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2019东三省中考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2019辽宁沈阳东三省中考语文试题阅读及答案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汪微橙①小学二年纪时的班主任,是个不怒自威的退伍军人。

平日里话不多,习惯用眼神制止并解决纷争与事端。

②对男生,他实行军事化管理。

课间十分钟,其他班的男生疯的东倒西歪,我们班的男生则挺拔地站立着,有序的排队,轮流着立定跳远,玩得像上课一样规规矩矩又铿锵有力。

③对女生,他力推淑女教育。

说话要不疾不徐,微笑要张弛有度;裙子要过膝,不许撩起下摆擦汗,不能光脚穿凉鞋;坐不能弯腰驼背,站不能含胸低头;课外少看电视多看书,每天练习毛笔字......④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的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一学期过去,没几个能真正坚持下来的。

做的最好的,是和我们同班的他的女儿。

我们既同情她的别无选择,又钦佩她的与众不同。

她不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却自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眼中闪烁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柔软和善意。

连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

⑤多年后,在家乡的街头,她穿一袭蓝底白花的连衣裙,绾着低低的发髻,静静地站在那里。

嘈杂如水,流到她身边,却自觉地绕道而行。

有人和她打招呼,她轻轻地点头,微笑致意,温婉得既优雅高贵又接地气。

⑥原来,她被打磨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美,过去叫教养,现在叫气质。

⑦初一时的语文老师,是个有着慢条斯理智慧的老头儿,他惩戒我们的惯用伎俩是写检讨。

检讨的标准直接照搬作文要求;文笔要好,感情要真,题材不限,风格却要自成一家,字数不能少于800,字迹要工整。

⑧有一回上课,他故意迟到了几分钟。

不待他道歉并解释原因,台下一片亢奋叫喊:“写检讨!写检讨!写检讨!”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淹没掉每个人。

⑨从此,他再也没有让我们写过检讨,却要求大家把写检讨的标准落实到平时的日记中,日记不许胡乱应付“差事”,如果我们能保证质量,可以变“日记”为“周记”。

算算,虽要求高了,但作业少了,我们欣然同意了。

⑩毕业后和同学们去看望他,说起这段往事,他笑:“小小少年是一块块璞玉,但雕琢要讲究方式和技巧。

2019年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Ⅱ)(含答案)

2019年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Ⅱ)(含答案)

语文试卷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

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

精品2019湖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精品2019湖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武汉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①大学四年,我听了无数次讲座和演讲。

在所有这些演讲中,听众最多的,当然是那些创业成功者来做的演讲。

有趣的是,这些以招聘和广告为目的的演讲,题目中一定包含着“梦想”两个字。

从那时候开始,我对“梦想”这个词产生了怀疑。

②现在,当我打开电视,听到最多的词也是梦想。

选秀节目的评委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台上的选手说:“唱歌给更多的人听。

”其实意思是:我想红。

成为明星是梦想,成为冠军是梦想,答对5道题目打败4个人闯过3关也是梦想。

③我们是多容易被词汇迷惑啊。

自从有了“成功人士”这个称谓,我们对于“成功”的想象就是“白玉为堂金作马.......”;自从“梦想”这个词被滥用,它所指代的内容就是:有朝一日,“大鸣大放....。

....”,路人皆知④一次,我在异地看了一部电影——《世界第一麦方》,梗概是:作为主角的年轻人有着坎坷的童年,经过不断地打拼奋斗和经历挫折,终于成为世界面包冠军。

“做最好的厨子”,这是电影对年轻人的励志教育。

说实话,看了之后,我颇为我们的梦想感到自豪,他们的梦想竟然这样“不入流”。

⑤后来,我见到一个报社的社长,他说他的儿子读了当地最好的大学,然后去哈佛读了经济学,又去伯克利修了EMBA,等到全部的学位修完之后,他的儿子对他说.“爸,我该念的书都念完了,我不欠你的啦。

现在,我要去实现我的梦想了。

”按照我们的猜测,他儿子应该是去创业了才对,结果,那个年轻人现在成了一名很优秀的西餐厨师。

我听完这个故事,忙不迭地对社长表示同情,他却非常诧异,他说自己非常为孩子感到自豪。

⑥“做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也能被称为梦想;高学历的年轻人去做饭,他的父亲根为这种选择骄傲……这种种命题,我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才能消化和理解,或许这些才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我。

⑦地球上的居民多半是为了生存而工作,因为不得不工作,他们选择这项或那项职业,不是出于内心的热爱,生存环境才是他们选择的依据。

2018年语言的魅力阅读答案解析word版本 (1页)

2018年语言的魅力阅读答案解析word版本 (1页)

2018年语言的魅力阅读答案解析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语言的魅力阅读答案解析
语言的魅力(节选)
“春天到了,可是……”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就在
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

是的,春天是多么美好啊,那蓝天白云,绿树红花,那教堂尖顶的莺飞燕舞,那塞纳河畔嬉戏的孩子,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
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

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1.“这么大的作用”指的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语段中的成语摘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语言的魅力”在于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人们对老人产生同情之心,于是有许多人给老人钱。

2.莺飞燕舞良辰美景万紫千红
3.恰当的语言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变得亲近,可以化解矛盾,语言源于思想,所以语言的魅力也可以说是人思想的魅力。

语言的魅力,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语言的力量试题及答案

语言的力量试题及答案

语言的力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语言的力量在于它能够:A. 传递信息B. 影响情感C. 塑造思想D. 以上都是答案:D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语言的力量?A. 教育作用B. 娱乐作用C. 欺骗作用D. 以上都不是答案:D3. 语言的力量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体现?A. 书面文字B. 口头表达C. 肢体语言D. 以上都是答案:D4. 语言的力量在以下哪个领域中体现得最为明显?A. 文学创作B. 法律辩论C. 政治演讲D. 所有领域答案:D5. 以下哪个说法不是语言的力量?A. 语言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B. 语言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心C. 语言可以削弱人的意志D. 语言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语言的力量可以帮助人们________。

答案:沟通和理解2. 语言的________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答案:描述性3. 在商业谈判中,语言的力量可以________。

答案:促成交易4. 语言的力量在________中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答案:教育5. 语言的力量可以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

答案:激励人心;摧毁信心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语言的力量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答案:语言的力量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够通过文字的巧妙运用,创造出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2. 语言的力量如何影响政治演讲的效果?答案:语言的力量在政治演讲中通过使用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和逻辑论证等手段,可以有效传达演讲者的观点和理念,增强说服力,从而影响听众的态度和行为。

3. 描述一下语言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答案: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的力量体现在我们如何通过言语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如何通过沟通解决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语言来教育和引导他人。

4. 请举例说明语言的力量在法律辩论中的作用。

答案:在法律辩论中,语言的力量体现在律师如何通过精确的法律术语、有力的论据和逻辑严密的论证来支持自己的立场,从而影响法官和陪审团的判断。

2019届第五期半期语文试题 及答案文档

2019届第五期半期语文试题 及答案文档

资阳市雁江区回龙初级中学2019届第五期半期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姓名总分一、积累与应用(共28分)1.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无误的一项是(D)A.骤.(zhòu)然虹霓.(ní)寒碜.(chěn)不屑.置辩(xiè)毛遂.(suì)自荐B.珍摄.(shè)褴褛.(lǚ])悖谬.(miù)搦.(nuò)管临朱未雨绸缪.(móu)C.箱篋.(qiè)箕畚(běn)蹴.(chù)尔言简意该.(gāi)前仆.(pū)后继D.汤熨.(weì)隳.(huī)突省.(xǐng)悟囊.(náng)萤映雪难辞其咎.(jiù)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B)A.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

B.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12 年之久。

C.这次青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D.正因为有文学的影响,所以不论世事如何变幻,她始终能保留着心中那一份最初的浪漫与纯真,尽管在别人看来,有点不可理喻....。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A.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B.据资料记载,生长在野外的长尾鸡的尾羽,每年能增长一米左右,而长尾鸡的寿命能活八至十年,所以最长的尾羽能够超过七米。

C.“四川省环保政府奖”近日揭晓,获奖者中首次出现两位农民,并代表获奖者发言。

D.位于张家界大峡谷的世界首座斜拉式高山峡谷玻璃桥,总长约430米,宽6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高的全透明玻璃桥之一。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

湖北省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湖北省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湖北省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是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

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

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现象和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

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语言实际运用(含答案)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语言实际运用(含答案)

语言实际运用(2015·贵州遵义市)6.语言运用——仿照画线句续写两个句子。

(4分)冬日离去,暖春中一觉醒来,你会发现大自然已开始分配工作了:小草,就交给细密的春雨去染绿吧;繁花,就交给辛勤的蜜蜂去细数吧; , ; , 。

【答案】6. 示例:群星,就交给淘气的萤火虫去点亮吧;天空,就交给孤傲的雄鹰去丈量吧。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仿写能力。

句子仿写要能做到句式相同、结构相似,内容与上下文衔接。

前文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后面续写的句子也要运用拟人手法,用“大自然”中的某一意象,来写出其“工作”。

(2015·浙江台州市)18. 根据要求,完成写话。

(8分)据央视报道:南京马拉松比赛中,一个24岁的小伙在终点前突然倒地,呼吸、心跳骤停。

紧急关头,两名选手为小伙进行心肺复苏,小伙渐渐有了呼吸。

下面是心肺复苏中的“胸外按压”动作示意图,请你根据图示及提示语写一段说明性文字,按步骤介绍“胸外按压”动作。

(120字左右)▲18.示例:将被抢救者脸朝上,平放于地上;抢救者在被抢救者身侧双膝跪地,大腿尽量与地面垂直;双手手掌朝下,成十字叠放于被抢救者的两乳头连线中央胸骨处;双臂绷直,利用髋关节为支点;以肩、臂力量,平稳、有规律地用力向下按压5cm ,再向上放松;每分钟重复100~120次。

考点:考查简单说明文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首先必须明确:①文体——说明文②写作顺序——按步骤(①平放;【提示】位置:两乳头连线中央胸骨处。

方法:以髋关节为支点向下按压5cm 。

速率:100~120次/分。

步骤:①平放;②直跪;③按压。

要点:用力、平稳、快速、有规律。

②直跪;③按压)进行。

写作时图片和提示要两者结合,动作介绍要准确规范到位,如,介绍步骤②时,如仅仅根据提示只有“直跪”二字,就不能说明白这一动作,若能结合图片,把画面描述出来就更形象准确,另外,关键位置要交代清楚,注意运用数字进行说明等。

《语言的力量》阅读答案

《语言的力量》阅读答案

语言的力量何冠军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

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

“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

”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

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

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

《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

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

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

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之,轻视语言的力量,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比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

这必然消解群众的信任。

语言的力量可见一斑。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

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

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

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2019年恩施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年恩施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年恩施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19年恩施州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题必须在答题卷上完成,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2.考生必须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和准考证号与自己相符,然后在答题卷和试题卷上用黑色0.5毫米签字笔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涂黑,非选择题必须在指定位置用黑色0.5毫米签字笔作答。

4.考生不得折叠答题卷,保持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知识运用(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A。

亘 gèn 古桑梓zǐB。

翘 qiáo 首加冠guānC。

XXX XXXɡ XXX XXXɡD。

嗔chēn 怪箴zhē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

笃志酝酿正襟危坐大相径庭B。

愧怍缄默摸肩接踵咄咄逼人C。

XXX摇曳矫揉造作摧枯拉朽D。

告磬踌躇心有灵犀坦荡如砥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是:A。

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

B。

他每趟赶马回来,一心盼家,最大的盼头就是享受天伦之乐。

C。

他一遇到难题就去请教老师,研究成绩日益提高,同学们都称赞他不耻下问。

D。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是:A。

改革开放40年来,科普事业在科学的春天里蓬勃发展并恢复生机,公众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不断缩小,有效支撑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

中国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保护知识产权不仅是中国扩大开放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也是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C。

运-20飞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一种大型多用途运输机,能够在复杂的气象条件下执行长距离的物资和人员运输任务。

D。

读唐代XXX所写的《述怀》中的诗句“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让人不由得被作者的情感所感染。

5.下面句子中使用标点符号不正确的是:C。

《语言的魅力》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语言的魅力》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语言的魅力》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中国古典诗歌是极其精炼的语言艺术,言约而意丰是历代诗人共同的追求目标。

刘勰云:“规范本体谓之镕,剪裁浮词谓之裁。

裁则芜秽不生,镕则纲领昭畅……一意两出,义之骈枝也;同辞重句,文之肬赘也。

”又云:“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这个原则虽然对各种文体都适用,但显然对于篇幅有限的诗体更为重要。

而古典诗歌的篇幅相当有限,作者又希望在有限的篇幅内承载更多的意蕴,所以不能容忍芜辞赘句的存在。

从意象的角度来思考这种原则,显然会导出对于意象密度的追求。

何谓“意象”?“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假如同样长短的诗句或诗篇中包含的意象或多或少,也就是意象的密度或密或疏,前者所承载的意蕴更加丰富,或者说所传达的信息量更大,如此更可能达到言约意丰的效果。

但是,是不是意象密集的诗一定是好诗呢?或者说,是不是意象密度越大的诗就越好呢?下面以五律为例做些分析。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后人的赞扬之词甚多。

但是它也招致了一些非议,有人就说:“‘水声’、‘飞泉’、‘树’‘松’‘桃’‘竹’语皆犯重。

”其实正是指此诗意象过于密集。

那么,为什么意象过于密集也会是一种缺点呢?简单地说,原因在于意象过密会妨碍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显得堆垛、板滞。

从上述论述可以得出两个貌似互相矛盾的结论:对于诗句来说,意象密集往往会产生精警的名句;对于诗篇来说,意象密集则是利弊参半的,有些作品因意象密集而见胜,有些作品却因意象过密而受损。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人们对于名句和名篇的要求有所不同。

一般说来,凡是万口传诵的名句都具备某种独立的价值,也就是说,即使把名句从原诗中彻底剥离出来,它们的价值也几乎不受损伤。

由此可见,虽然不能说所有的`名句都是意象密集的,但是意象密集肯定是构成名句的重要条件。

解析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解析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 年恩施州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本试题卷共8 页,全卷满分120 分,用时 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生答题所有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卷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准考据号码能否与自己相切合,再将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码用毫米的黑色墨水署名笔填写在答题卷及试题卷上。

3.选择题作答一定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变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

非选择题作答一定用毫米黑色墨水署名笔写在答题卷上指定地点,在其余地点答题一律无效。

4.考生不得折叠答题卷,保持答题卷的整齐。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知识运用( 10 分,每题 2 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亘.ɡèn 古桑梓.zǐ拈.niān轻怕重刻不容缓.fāB. 翘.qi áo 首加冠.ɡuān杳.yǎo无信息人迹罕.hǎn至C. 晋升.yīnɡ稽.jī首怏.yànɡ怏不乐哄.hōnɡ堂大笑D. 嗔.chēn怪箴.zhēn言戛.ji á但是止锲.qì而不舍【答案】 B【分析】【详解】 A.发 fā——f à;C.稽 jī——qǐ;D.锲 qì——qi è。

应选 B。

2.以下词语书写完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笃志酝酿正襟危坐天壤之别B. 愧怍默然摸肩接踵咄咄逼人C. 暄嚣摇摆装腔作势不堪一击D. 告磬迟疑心有灵犀坦荡如砥【答案】 A【分析】【详解】 B. 摸肩接踵——人山人海;C. 暄嚣——喧哗;D. 告磬——告罄。

应选 A。

3.以下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这一彩幻不过稍作驻留,瞬间间便飘忽不定,互相交融,黯淡隐去,可又忽然反光灼灼,瞬间万变,真是无量变化,络绎不绝。

....B. 他每趟赶马回来,一心盼家,最大的盼头就是享受天伦之乐....。

中考语言文字应用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题)

中考语言文字应用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17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23题。

(本题共7小题,17分)材料一:一个中国企业,可以有多坚强?最近,华为公司的表现给了国人一个“硬核”的答案。

这段时间,面对美方的蛮横打压,无耻诬蔑,面对此起彼伏的“断供”风波,华为始终表现得处变不惊、淡定从容。

这不是(①),因为华为有底气、有准备,通过未雨绸缪、持续不断的(②),牢牢掌握了核心技术,所以才能有应对美方遏制的千钧之力。

“越高端,‘备胎’越充分”,华为长期打造的创新“备胎”一夜转正,赢得一致推祟。

“备胎”的背后是坚持底线思维,永远保持一种忧患意识。

今天,很多人佩服华为在十多年前就(③)会出现“极端情形”的远见,殊不知,在当时,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行业竞争对手中,不乏认为这么做有点“傻”或者“太浪费”的声音。

正所谓“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企业要谋长远发展,就必须居安思危,对自身的短板要有清醒的认知,切忌不可被一时、一地、一事的成功遮蔽了眼睛。

如果只顾眼前,缺乏布局未来的自觉和行动,等到“胎坏了”才考虑,恐怕就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这就说明,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脉,创新能力的比拼是终极的较量。

创新实力,不仅源自自身的努力,也源自开放的胸襟。

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企业从来也不当“独行侠”,从不排斥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合作伙伴,这符合技术创新的(④)。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创新资源全球流动和配置,闭门造车行不通,包打天下也不现实。

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多彩,创新之花也必然要汲取全世界的滋养才能绚丽绽放。

包括华为芯片在内的创新成果,始终建立在利用和共享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基础之上。

从这个角度看,美方罔顾世贸规则,将国家道义形象视如敝屣,歇斯底里地挥舞霸凌大棒,心态何其扭曲,格局何其狭隘,如此倒行逆施、恣意妄为,终将被滚滚向前的时代潮流所淘汰。

创新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也不是三两天的奋发,而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

只有持续投入基础研究和教育的优质“火石”,创新引擎才会始终动力澎湃。

阅读习题及答案解析

阅读习题及答案解析

阅读习题及答案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2分)(一)这世界如果尽是健谈的人,就太可怕了。

每一个健谈的人都需要一个善听的朋友,没有灵耳,巧舌拿来做什么呢?在公平的原那么下,一个人要说得尽兴,必须有另一个人听得入神。

如果说话是权利,听话就是义务,而义务应该轮流负担。

同时,仔细听人说话,轮到自己说时,才能充分切题。

我有一些朋友,迄未养成善听人言的美德,所以跟人交谈,往往像在自言自语。

但凡音乐家,一定先能听音辨声,先能收,才能发。

仔细听人说话,是表示尊敬与关心。

善言,能赢得听众。

善听,才赢得朋友。

(二)听话与说话能力是人类运用语言进展社会交际的最根本的能力,他们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

听话,是信息的输入,是内化的吸收,是理解语言的能力。

说话,是信息的输出,是思维的物化,是运用语言的能力。

良好的听话能力是交流双方能否在同一平台上进展言语交际的前提,所以听话是说话的根底,只有理解了,才能正确的加以表达。

而良好的说话能力是交流双方能否把言语交际继续下去的媒介,所以说话又为听话起到加深、拓展的作用。

两者合作,才能进展正常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分别分析以上两那么材料在语言风格上的特点及效果。

(6分)(2)展开联想与想象,参考例如,写三句以“倾听”为对象的文字。

不超过140字。

(6分)例如:倾听是一种等待,是连接友谊的桥梁,像一缕清风,它能吹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

倾听是一种谦逊,是走向成熟的阶梯,像一块海绵,它能汲取散布在人生长河的智慧。

20. 答题要点提示:(1)第一那么材料以生动形象的说理、详细可感的阐述说服人、感染人。

(1分)通过比喻、举例等论证方式,(1分)提醒了事物的本质,论述生动活泼,使抽象的道理更通俗化,从而告诉人们要学会倾听,愿意倾听。

(1分)第二那么材料通过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1分)概念化地论述了“听与说”的关系相辅相成,是社会交际的根本能力,论述逻辑缜密,严谨科学。

(2分)(如果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分)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各题。

语言的力量
何冠军
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
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

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
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

“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

”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
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
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

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纵观历
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
生动元素。

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
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

《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

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

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
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

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
误解、触发矛盾。

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
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

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

再如,______.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
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

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

挖掘语言的宝藏,
品味语言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
有格、行之有效。

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
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4月17日第4 版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⑤段从反面举例论证观点,请紧扣本段分论点,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个事例论据。

(4)请从内容及结构两个方面,具体谈谈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分析】本文开头列举不同人的表现,引出中心论点: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
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着从“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等方面具体论述;然后从反面论证了“轻视语言
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最后补充论述了语言和行动要结合起来,深化论点。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

中心论点是作者发表主要的
集中的观点。

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
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

结合课文内容
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题目或第一段的结尾句。

(2)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
道理论证,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

答题格式: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作用。

结合第
三段内容可知,“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是道理论证,“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是举例论证,都论述首句“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这一分论点,进而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本题考查事实论据的运用,注意要有力地论证观点“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典型例子,论证以上观点即可。

(4)本题考查段落作用。

作答时,需联系全文内容和本段内容做具体的分析。

结合第六段
内容可知,主要论述了要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是对中心论点“让语言释放智慧和力量”
的补充,使论证更严密、更全面。

结构上是全文的结论部分,使文章结构完整。

答案:
(1)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引用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引用名言,并举开会发言的例子,
证明了“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有力支撑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3)示例: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
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

(4)①内容上:本段从“善用语言”讲到要重视行动、“言行并举”,这是对文章内容的补充,
是论点的升华。

②结构上:是全文的结论部分,使文章结构完整。

【点评】把握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方法:
①研究标题,探求中心论点。

一般地讲,议论文判断性句式的标题,是全文所要论述的中心,也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②阅读开篇,捉住中心论点。

有些议论文开门见山,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

③分析篇末,归纳中心论点。

有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放在篇末,与结论合并在一起。

④理清脉络,抓住中心论点。

我们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探寻它的内在联系,抓住中心
论点。

⑤理解内容,提炼中心论点。

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渗透在全篇论述中,把握中心论点比较困难,只有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从中提炼中心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