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学 赵烨 第5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岩石圈子系统
17
各种矿物具有一定的外表特征即形态、物理性质,这是鉴别矿物的主 要依据。在现代社会经济系统中,矿物资源按其性质与用途可分为金属矿 物和非金属矿物两大类。
5-岩石圈子系统
18
目前已经分析的矿物有3000多种,其中硅酸盐类矿物约占1/3,其他含 氧盐类矿物占1/3,其余为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及硫酸盐、卤化物和 自然元素类矿物。按质量计硅酸盐类矿物占地壳总质量的75%,氧化物类 矿物占17%,其中石英这种矿物就占地壳总质量的12.6%。
5-岩石圈子系统
19
5-岩石圈子系统
20
在通常条件下绝大多数矿物呈固态存在,根据矿物内部构造的特点, 可分为晶体和非晶质体。凡是质点按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一切固态都 称为晶体,晶体往往表现为一定的几何外形。凡是质点呈不规则排列成的, 称为非晶质体,如火山玻璃等为非晶质体矿物,这类矿物都都没有规则的 几何外形。
5-岩石圈子系统
24
岩浆岩是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即是岩浆活动的产物,它约占地壳总质量的95%。通过进一步的学习 试观察你身边的哪些建筑材料属于岩浆岩。试查阅了解陕西华山和安 徽黄山主要由何种岩石组成,并说明这两座山的特征。
5-岩石圈子系统
25
沉积岩是在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 件下,任何先成的岩石遭受风化剥蚀作用的破坏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与 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经过外力搬运所形成的沉积层,又经成岩作用 而成的岩石。
5 岩石圈子系统——目录
5.1 岩石圈概况 5.2 岩石圈的组成 5.3 岩石圈运动与演化历史 5.4 岩石圈的形态——构造地貌 5.5 岩石圈的形态——外营力地貌 5.6 人类活动对岩石圈的影响 5.7 思考题与个案分析
5-岩石圈子系统
1
5.1 岩石圈概况
岩石圈(lithosphere)是指上地幔软 流圈以上的坚硬岩石部分。包括属于 地壳的硅铝层、玄武岩层和属于上地 幔最上部的超基性岩层。
5-岩石圈子系统
45
5-岩石圈子系统
5-19 C. C. Plumer 1999


据全





史 的

年 资 料 )
然 分 期 示 意

46
5.4 岩石圈的形态——构造地貌
地貌与地形在含义上有区别,一般说来,地形是指地表形态及地势高 低,包括海拔、坡度、坡形等形态特征;地貌是指地表形态发生、发展、 成因及其演化趋势的综合。
5-岩石圈子系统
49
图5-20 全球地形示意图
(据M. J. Pidwirny , 2002年资料)
5-岩石圈子系统
50
5.4.2 构造地貌的类型
构造地貌可以由地壳构造运动直接形成,如构造运动隆起形成的山 地、台地或构造运动拗陷形成的平原、盆地等,它们的形成和分布同地 壳构造运动的作用方向、受力性质有关,称为动态构造地貌。
5-岩石圈子系统
12
5.2 岩石圈的组成
5.2.1 地壳的化学元素丰度
据地球化学分析,在地壳中已发现90多种化学元素,但它们的含量 差别很大,其中以O、Si、Al、Fe、Ca、Na、K、Mg、H、Ti等为主。 这些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即丰度)称为克拉克值。
5-岩石圈子系统
13
5-岩石圈子系统
5-岩石圈子系统
29
图5-9 由沉积岩即灰岩构成的山地景观图 (据M. J. Pidwirny , 2002年资料)
5-岩石圈子系统
30
5-10

岩 浆 岩 即 花 岗 岩 组 成 的 黄 山 山 体 一 角
5-岩石圈子系统
31
图5-11 岩浆岩即花岗岩组成的黄山山体一角
5-岩石圈子系统
32
图5-12 岩石循环过程示意图 (据C. C. Plummer,1999年资料)
37
图5-14 岩层褶皱图解 (据H. L.Levin,1996年资料)
5-岩石圈子系统
38
图5-15 褶皱山体图 (据C. C. Plummer, 1999年资料)
5-岩石圈子系统
39
图5-16 断层要素图解
5-岩石圈子系统
40
图5-17 圣安德列斯断裂记景观 (据C. C. Plummer, 1999年资料)
5-岩石圈子系统
35
5.3.2 岩层产状、褶皱与断层
岩层是指由两个平行的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相同或近似 的层状岩石。岩层的上下界面叫层面。岩层的顶面和底面的垂直距离称 为岩层的厚度。
5-岩石圈子系统
36
图5-13 岩石产状要素的实例与图解 (据H. L. Levin,1996年资料)
5-岩石圈子系统
5-岩石圈子系统
10
5.1.4 岩石圈上部——地壳
地壳是指地球莫霍面以上的固体硬壳,属于岩石圈的上部。地壳主 要由硅酸盐类岩石组成,其质量为51019 t,约占地球质量的0.8%。地壳
可以分为大陆型地壳(简称陆壳)和大洋型地壳(简称洋壳)。
5-岩石圈子系统
11
图5-6 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按纬度带所占面积计)
5-岩石圈子系统
4
5-岩石圈子系统
5-3 C. C. Plummer, 1999
(图 据








年 资 料 )
漂 移 示 意 图
5
韦格纳提出大陆漂移的主要依据有:
➢ 全球地貌学证据即世界大陆轮廓相似性 ➢ 物理学证据即根据阿基米德定律 ➢ 地质学与地球物理等方面相似性和连续性 ➢ 古气候学和古生物学证据 ➢ 现代大地测量与古地磁学证据
5-岩石圈子系统
43
著名地质学家莱尔(Charles Lyell)在19世纪提出了“以今证古”、 “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的科学方法,即当前正在进行着的地质作用 和方式与地质时期是一样的,所不同的只是量的差别。
5-岩石圈子系统
44
5.3.4 地壳演化简史
地质时代单位是从年代地层单位概括抽象出来的时间概念,即组成地 壳的全部地层(从最古老到最新)所代表的时代称为地质时代,不同级别的 年代地层单位所代表的时代称为地质时代单位。
5-岩石圈子系统
3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3 岩石圈运动与演化历史
5.3.1 构造运动简介
构造运动(tectonic movement)主要是指地球内力所引起的岩石圈的变形、 变位以及洋底的增生和消亡的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可使地壳的地质体发生 变形、变位和改变地壳各部分之间的空间组合形式,从而形成各式各样的 变动形迹。
图5-1 固体地球结构示意图
(据M. J. Pidwirny , 2002年资料)
5-岩石圈子系统
2
图5-2 岩石圈结构示意图
(据M. J. Pidwirny , 2002年资料)
5-岩石圈子系统
3
5.1.1 大陆漂移学说
德国学者韦格纳(Alfred Wegener)于20世纪初期先后发表了《大陆 的生成》和《海陆的起源》,他认为距今3亿年前的古生代后期地球上所 有大陆和岛屿都连接在了一起,构成一个庞大原始联合古陆即泛大陆 (Pangea);围绕泛大陆的是一片广阔的海洋即泛海洋(Panthalassa) 。
5-岩石圈子系统
55
褶皱 中心
图5-25 向斜构造示意图 (据M. J. Pidwirny, 2002年资料)
5-岩石圈子系统
56
图5-26 加拿大的向斜构造示意图
(据M. J. Pidwirny , 2002年资料)
5-岩石圈子系统
57
图5-27 双背斜构造示意图 (据M. J.Pidwirny, 2002年资料)
5-岩石圈子系统
15
地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人们对地壳中元素丰度即元素克拉克 值的研究远比对地球其他部分的研究要直接和深入得多。查阅相关资料,试 说明地壳中元素丰度的基本规律。
5-岩石圈子系统
16
5.2.2 主要矿物
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化 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均质体,它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矿物通常 以固态存在于地壳中,只有极少数是液态的(如自然汞)和气态的(如天然 气、H2S)。
5-岩石圈子系统
59
5.5.2 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图5-28 坡面流水侵蚀过程示意图 (据R. W. Christopherson,1998年资料)
14
将地壳、地球和太阳系中丰度最大的元素按其丰度顺序加以对比,可 发现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太阳系:H > He > O > Ne > N > C > Si > Mg > Fe > S 地球:Fe > O > Mg > Si > Ni > S > Ca > Al > Co > Na 地壳:O > Si > Al > Fe > Ca > Na > K > Mg >H > Ti
5-岩石圈子系统
8
5.1.3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理论的基础上,综合各方面 的科学研究成果,于20世纪60年代初步形成的。该学说认为地球表层是由若 干个大小不等的岩石圈板块拼合成的,它们“漂浮”在地幔软流层之上不停 地移动着。
5-岩石圈子系统
9
图5-5 岩石圈的六大板块(白箭头为板块生长边界;黑箭头为消亡边界) (据宋青春,1996年资料)
5-岩石圈子系统
34
发生在晚第三纪末以前各地质时期的构造运动为(古)构造运动,发 生在晚第三纪末和第四纪的构造运动为新构造运动(neotectonics)。把有 人类历史以来发生的新构造运动,称为现代构造运动(recent tectonics)。 按岩石运动的方式可以将构造运动划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5-岩石圈子系统
47
中国地(貌)形(体)分类基本指标
5-岩石圈子系统
48
5.4.1 地壳运动与地貌发育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地壳变化和活动,它使地壳 发生变形和位移,形成各种形迹的地质构造并引起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某些地壳运动表现为突发的、急剧的形式。而多数地壳运动进行得非常缓 慢和轻微以至于人类感觉不到。地壳运动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
5-岩石圈子系统
6
5.1.2 海底扩张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是关于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的一种科学解释。它 是大陆漂移学说的进一步发展。1960年美国学者赫斯(H.H.Hess)设想大 洋中海岭(中脊)是新地壳不断产生的地带,海岭高峰被中间谷分成两排 峰脊,中间谷是地壳张裂的结果 。
5-岩石圈子系统
7
图5-4 海底扩张过程示意图(图A和A均为参考对照点) (据H. L. Levin, 1996年资料)
5-岩石圈子系统
51
图5-21 火山地貌景观示意图
5-岩石圈子系统
52
图5-22 内蒙古东部阿尔山市残留的火山锥地貌景观
5-岩石圈子系统
53
图5-23 单斜构造示意图 (据M. J. Pidwirny, 2002年资料)
5-岩石圈子系统
54
褶皱 中心
图5-24 背斜构造示意图 (据M. J. Pidwirny, 2002年资料)
5-岩石圈子系统
26
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试观察你身边的哪些建筑材料属于沉积岩。人 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试查阅了解桂林主要山体由何种岩石组 成,并说明这类山地的特征。
5-岩石圈子系统
27
沉积岩分类表
5-岩石圈子系统
28
变质岩:地质活动等所造成的理化条件的变化,使其成分、结构、 构造发生一系列改变,这种促使岩石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为变质作用。由变 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可使区域温度、压力 及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和溶液出现,从而促使附近岩石发生变质作用。
5-岩石圈子系统
58
5.5 岩石圈的形态——外营力地貌
5.5.1 地貌外营力
外营力是指由于太阳辐射、重力和日月引力等作用通过大气、水 体、生物的物理和化学作用而产生的各种营力。外营力作用使地表地 形发生变化,使高处被削平,低处被填充。按作用方式可将外营力作 用划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或堆积作用等。
5-岩石圈子系统
41
5.3.3 生物化石与生物层序律
生物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如动物骨骼、 硬壳)和遗迹(如动物足印、虫穴、蛋壳、粪便、古人所使用过的石 器等)。生物化石简称化石,这是确定各地层时代的重要依据。
5-岩石圈子系统
42
图5-18 中国辽宁省晚侏罗纪(距今1.3亿年前)鱼类化石图
5-岩石圈子系统
21
图5-7 不同类型矿物的实物照片(1)
5-岩石圈子系统
22
图5-8 不同类型矿物的实物照片(2)
5-岩石圈子系统
23
5.2.3 主要岩石类型
地壳中的矿物很少单独存在,它们常常组成各种各样的岩石。岩石 是在各种不同地质作用下所产生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 的矿物集合体。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