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符号对于紫砂造型和装饰深层次影响——紫砂“云肩如意壶”创作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54 ·
陶瓷
(紫砂艺术) 2023 年 08 月
Ce
r
ami
c
s
传统美术符号对于紫砂造型和装饰深层次影响
———紫砂“云肩如意壶”创作要点
*
周志新
(周志新工作室


江苏 宜兴 214200)
悠久的文化需要合适的载体,中国的紫砂陶在选择 和 应 用 传 统 美 术 符 号 的 同 时 间 接 地 完 成 了 文 化 的 传 承,这 种
现象是一种必然还是偶然? 完善紫砂陶艺创作的根本要素对于传统美术符号来说是单纯的 文 化 影 响,或 者 是 中 国 文 化 的
自性。笔者主要通过紫砂“云肩如意壶”的创作,从设计,引用以及对应的工艺上来进行分 析,探 究 传 统 美 术 符 号 对 于 紫 砂
造型和装饰具体有哪些深层次的影响。
关键词
图 1 云肩如意壶
妙的设计淡化了壶钮 中 央 气 孔 的 突 兀,相 反 还 利 用 气
相互合拢,每一块如意之间比邻渐次,如同云水一般连
孔所带来的结构,进 一 步 地 深 化 了 如 意 这 一 形 态 的 存
接紧密且自然过渡,这需要事先细致的测量,精密的计
在感,其装饰的比例超越了壶流和壶把,成为了整体造
部延伸而出,前后呼 应,对 应 相 联,这 是 在 美 术 作 品 中
2 如意的变化及衍生
常见的如意纹的衍生。在很多美术作品中只要出现了
一个如意形态的描绘,那么以此为基准,就可以通过线
紫砂“云肩如意壶”(见图 1)另一大特 点 在 于 壶 上
条的变化延伸出数个 相 似 的 如 意 图 案,只 要 创 作 者 需
限制,这并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向,正是这种艺术创作所带来的创作特点,不断为后世
依据茶壶大 小,高 低 来 判 断 鼎 足 本 身 的 位 置。大
小、高低需要一定的制作经验积累,追求完美的实用及
临摹、再演绎,赋予了 紫 砂 属 于 其 时 代 的 精 神,使 紫 砂
文化艺术生生不息,创作源源不绝。
视觉体验,甚至需要一定的试错,同时壶足本身的形制
Ce
r
ami
c
s
也就越大,所形成的三角形也越大,这是由于随着壶身
的变大,需要更稳定的底部支撑,所以足的位置事实上
是由茶壶本身的体积决定的。鼎足的第二个要点在于
高度,作为 模 仿 青 铜 鼎 的 茶 壶,壶 足 的 高 度 是 不 固 定
流畅外,还带有文化所赋予的寓意,云肩如意其本身就
具有“万事顺利”、“吉祥安泰”等元素孕育其中,回纹与
经典的装饰纹样 在 出 现 在 紫 砂 壶 上 之 前,就 已 经
水流在壶口形成旋涡 时,视 线 中 壶 颈 与 水 面 无 疑 是 最
大量地运用 在 服 饰、建 筑、各 种 器 物 的 造 型 及 装 饰 之
为接近的,这使得本 就 具 有 文 化 内 在 联 系 的 装 饰 纹 在
上。研究古代文字的 学 者 认 为,回 纹 源 自 于 先 民 观 察
独特的审美习惯。如意的衍化亦经历了从复杂到简洁
成语“三足鼎立”精 准 的 道 出 了 三 足 鼎 的 特 点,那 就 是
的过程,如意装饰纹的简化让艺术创作的门槛降低,熟
平衡。所以三足鼎结 构 的 制 作 要 点 就 在 于 平 衡,三 角
练掌握如意形态的变化就能够衍生出能够适配各种器
形是一个十分稳定的 结 构,在 圆 形 的 壶 底 画 上 一 个 三
水相连,则是“润泽 万 物”、“有 始 有 终”,这 些 元 素 组 合
在一起富有整齐且带 有 韵 律 的 丰 富 视 觉 效 果,蕴 意 的
的,通常为了整体的美观,壶足的大小、高低,要与壶身
组合则象征着种种 对 人 生、生 活 的 祝 福。 写 意 与 抒 情
整体的大小、高低相协调,这倒并非是单一的从审美的
现的大量纹饰,亦 极 为 普 遍 的 流 传 下 来。 其 中 流 传 的
肩如意壶”本身增添 了 更 多 趣 味,在 使 用 这 把 茶 壶 时,
也就能感受到更多的 传 统 文 化 内 容,这 种 对 于 传 统 艺
术符号的解读,是创作者的情感传递,通过文化内在的
联系使这把壶壶颈处的装饰纹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便在工艺中 产 生 升 华,这 是 紫 砂 壶 精 心 布 局 造 型、结
角度所获得的结果,而 是 实 用 性 上 的 要 求。 有 一 些 带
构、装饰的成果,这是 极 为 有 趣 且 丰 富 的 人 文 内 涵,用
有鼎足的茶壶,会为 了 形 体 上 的 吸 引 力 而 突 破 比 例 的
这样的创作能够表达中国文化特色的审美以及价值取
处处的如意元素,其 标 志 性 的 如 意 云 肩 通 常 采 用 贴 塑
要,这种样式的如 意 图 案 可 以 无 限 的 延 伸 下 去。 这 种
法,用事先制作好的薄泥片塑造成玉如意状,一片一片
如意图案天然的带有一种连贯之美,在紫砂“云肩如意
的镶贴在茶壶肩处最终环绕一周。这一环节的制作需
壶”上,壶流和壶把原 本 隔 着 壶 身,无 法 令 人 产 生 直 观
算以及最后分好不差的制作和镶接。全手工制作的难
型视觉的中心。
点并不在于形体的多变,而恰恰在于形体的不变,虽然
如意云肩可以用辅助 工 具 来 加 以 制 作,但 依 旧 会 因 为
镶贴时的一点点误差,使 整 个 如 意 云 肩 出 现 无 法 合 拢
3 紫砂壶三足鼎结构的造型变化
的现象,这就必须要 求 丰 富 的 经 验 以 及 扎 实 的 功 底 才
其次便是装饰回 纹 的 位 置,理 解 传 统 美 术 符 号 不
但要了解其背后的源 流,还 需 要 熟 练 的 掌 握 这 种 源 流
所能产生的变化。在 紫 砂 壶 的 整 体 结 构 中,壶 颈 处 无
最为广泛的便是云纹 与 回 纹,在 紫 砂 “云 肩 如 意 壶”采
疑是最接近“水”的 位 置,这 种 接 近 是 一 种 字 面 意 义 上
中国文化有着十 分 漫 长 的 历 史,在 数 千 年 的 文 明
衍进中,诞生出了十分灿烂的艺术创作,我们当下所熟
知的各种艺术符号,便是长久历史所带来的文化积淀,
这是独属 于 文 明 古 国 的 文 化 印 记。 在 中 国 的 先 秦 时
期,青铜器被大量地运用到祭祀活动之中,发展强盛的
国家甚至通过铸造青 铜 器 来 彰 显 国 力,在 青 铜 器 上 出
也可以通过与壶身 造 型 或 装 饰 保 持 一 致 来 加 以 变 化。
例如在眼前这件紫砂“云 肩 如 意 壶”上,壶 足 本 身 带 有
曲线,略微弯曲外撇,其足部的线条与茶壶上部如意线
条曲线相若,相似的简洁和连贯,这就使茶壶的主题从
上贯彻到下,在每 一 个 局 部 都 得 到 彰 显。 这 样 的 好 处
然青铜鼎器越来越远 离 人 们 的 生 活,但 类 鼎 形 的 器 物
代是吉祥文化发展到 巅 峰 的 时 期,各 种 吉 祥 符 号 在 清
伴随着复古的风潮依旧屡见不鲜。紫砂“云肩如意壶”
代进入广大的民间,或 复 杂、或 简 化,最 终 形 成 了 一 种
便是应用了经典的三 足 鼎 结 构,在 中 国 历 史 文 化 中 有
现实中亦有着紧密联系的基础,两者相互叠加,自然发
பைடு நூலகம்
用了这种装饰纹样。
的理解,即视线以内的接近。因为当茶壶被注入茶水,
周志新(
* 作者简介:
1971- ),本科,高级工艺美术师;主要从事制壶工作。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陶瓷
(紫砂艺术) 2023 年 08 月
是显而易见的,能够 为 作 品 增 添 更 全 面 的 整 体 感 和 连
贯性,从根源上契合紫砂壶简洁、流畅、朴雅的特性。
参考文献
[
吉祥如意文物特 展 图 录 [M].
北 京:故 宫
1] 故宫博物院 .
博物院 .
1983.
[
中 国 茶 文 化 趣 谈 [M].
北 京:中 国 旅 游 出
2] 康乃,吴云 .
文化内在对于这一事 物 的 理 解,所 以 传 统 的 艺 术 符 号
顾景舟大师曾是制作“云 肩 如 意 壶”的 妙 手,工 艺 上 需
也充分地继承了这一 特 征,这 种 思 维 方 式 决 定 了 回 纹
要集贴、印、琢、塑、理 于 一 身,颇 为 考 验 制 作 者 的 综 合
装饰也带有典型的意象审美观念。借由调动这种观念
的形态对比可以明显 的 发 现 两 者 极 为 相 似,都 属 于 一
临摹传统古鼎器的茶壶,它保留了经典的流、把、钮、身
种向心回旋的框架结构。中国的汉字本就是一种象形
的基础结构,并在此 结 构 上 融 入 了 青 铜 鼎 的 造 型 以 及
文字衍化而来的,文字与现实自然的关系,决定了我国
搭配这种造型的 如 意 装 饰。 这 把 壶 的 制 作 难 度 颇 高,
版社 .
2015.
[
中国画传统与精神研 究 [M].
北 京:人 民 出 版
3] 王俊杰 .
社.
2017.
[
论画精神[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4] 冯晓林 .
要具有十足的耐心和 工 艺 的 细 致,如 意 云 肩 的 装 饰 本
的联系,而当两处都塑有代表连贯的如意线条的时候,
身需要 有 特 定 的 大 小 ,在 环 绕 茶 壶 一 周 后 分 毫 不 差 的
下意识的将两者联系 起 来,这 无 形 中 提 升 了 作 品 的 整
体观感,并且让装饰凝练如一。
紫砂壶
如意
艺术特征
吉祥文化
中图分类号:
TQ174.
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872(
2023)
08-0154-03
云肩如意壶又名云肩三足鼎壶。这把壶的名字基
水流形成的旋涡后诞 生 的,从 古 汉 字 的 形 态 以 及 回 纹
本就已经归纳了这把 壶 的 造 型 及 装 饰 特 征,这 是 一 把
物的装饰纹,在紫砂“云 肩 如 意 壶”上 就 利 用 线 条 的 变
角形,三个角的顶点便是足的部位,差别只在于三角形
化,衍变出内如意和外如意两种形态。
的大小。一般来说,茶壶壶身越大,三足相互间的距离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156 ·
陶瓷
(紫砂艺术) 2023 年 08 月
饰,进而带来一种文化 上 的 内 容 加 持,在 紫 砂 “云 肩 如
意壶”的装饰中,这种内容的特征便是“水”。
紫砂壶本就是一 件 茶 器,茶 器 的 使 用 条 件 同 水 高
度相关,而用来装饰茶壶的回纹更深入的联系到“水”,
1 传统美术符号的解读
进而更进一步地解读成“螺旋状的水”,这就为紫砂“云
最后是壶钮上的 线 纹 装 饰,紫 砂 壶 的 壶 钮 通 常 有
方、圆两种形式。在这 把 壶 上 显 然 圆 钮 比 方 钮 要 更 加
合适,在圆形的壶钮上加入如意线纹,不仅会补全流把
之间的空 隙,还 更 进 一 步 的 将 作 品 的 装 饰 主 题 集 中。
如意的壶钮居于整体 造 型 的 中 央 位 置,意 味 着 这 是 所
有如意线纹延伸的起 点 和 终 点,如 何 处 理 好 这 部 分 的
焦点就需 要 一 些 创 造 性 和 突 破 性 的 视 角。 在 这 把 壶
上,壶钮保留了圆形基底,但在气孔开口上进行了大胆
的革新,将壶钮顶部整个打开,钮身则塑成三角三瓣形
态,在每一瓣上都施以左右如意的线纹装饰,这种装饰
自身对称,合在一起则构成了单独的一瓣如意,如此巧
素养,同时这把壶也 是 极 具 后 来 者 深 入 挖 掘 并 衍 生 流
变的壶式造型,许许 多 多 的 后 来 者 不 断 地 融 入 自 身 的
理解,演绎出内核相 似,结 构 相 近,形 体 气 质 和 装 饰 却
截然不同的紫砂“云肩如意壶”。
的产生以及方向,就 可 以 使 其 超 越 回 纹 本 身 的 图 像 装
Ce
r
ami
c
s
· 155 ·
挥出更强的艺术装饰 效 果,所 以 对 于 传 统 美 术 符 号 的
在壶流、壶把以及壶钮上,用线条勾勒出简易的如
解读要结合实际情况,由表及里的运用起来,这样创作
意轮廓,并采用左右对称的形式,让壶流和壶把两侧的
出来的作品才会是生动且内涵丰富的。
如意线条变得严整,同 时 这 两 处 的 线 条 又 是 从 茶 壶 肩
鼎足结构是一个 相 当 成 熟 的 造 型 结 构,这 种 结 构
能避免,同时对于如 意 本 身 的 制 作 亦 可 以 有 创 作 者 进
随着历史上鼎的出现而形成并衍变至今。在紫砂壶造
行原创演绎。
型中融入这一结构是从清代开始,由于文化的循环,虽
我们现在所熟知 的 如 意 形 象 大 多 源 自 于 清 代,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