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实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主题:“自然奇观”
展现大自然的神奇,边读边想象,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

第一课《观潮》
1、读课文,记生字。

注意“蒙、雾、昂、贯”的写法,注意多音字的读音:薄,号,度、称
了解课文大意:课文写的就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到近、奔腾而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讲透教材》P2
“奇观”指的就是什么?您从课文哪些词句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就是天下奇观?
2、第
3、4自然段重点朗读,要求背诵的。

就是从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闻其声,再观其形,思其序。

大潮来之前,钱塘江将面很平静,观潮的人们急切地昂首东望。

大潮终于来了,开始只就是一条白线;近些,只见白浪翻滚;浪潮越来越近,气势磅礴,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两丈有多高,从中您感受到什么?潮头很高,范围很宽,感受到潮水来势汹涌澎湃。

3、找出课文中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

《教参》P3、4
4、复习《课堂》第7题
5、造句:依旧、犹如、好象
第3课《鸟的天堂》
1、读课文,记生字。

注意“茫,规律”的写法。

多音字:乐、干、数、泊、应、盛。

区分“陆续、继续”
感知全文大意:课文记叙了她与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与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第一次经过时,只瞧到生长茂盛的大榕树,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产生了“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儿的想法。

第二次再去时,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景象。

见《教参》P14
课文第7、8、12自然段要求背诵
2、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鸟的天堂”指的就是天马河上的一株榕树。

鸟的天堂指的就是鸟儿生活在那株榕树上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

3、“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的原因就是什么?(枝上又生根……)
4、课后第3题,见《教参》P15
5、课堂第5题照样子写句子,意思不变。

课堂第7题读一读写一写。

6、《每》P6精彩回放
语文园地一
1、听写: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的词语
2、口语交际与写作中,要写出哪些景物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

我的发现:读书,就要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日积月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对联,要求背诵的
趣味语文:认识对联用字的精妙与回文。

了解“好”在对联中的读音与意思。

3、《课堂》第3题照样子,把加点词的意思写具体。

4、《每》P10交流展示
*第2课
1、浏览课文,记生字。

咫尺就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堪称就是什么意思。

多音字:藏、长
2、了解它的两大最,最长,504千米,最深,最深大6009米,
峡谷里的水就是千姿百态,山如神来之笔,自然景观犹如神奇美丽的画卷,享有“植物类型植物馆”与“动物王国”的美称,她的发现就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

*4、火烧云
1、浏览课文,记生字。

课文写了什么?写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中那绚丽的色彩与多变的形态。

找出文中写颜色的词语。

第二单元主题“观察与发现方面的趣事”
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就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她们的观察方法,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连续观察,把观察中的发现记下来。

第5课《古诗两首》
1、读古诗,说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样一个道理。

“缘”就是什么意思。

句意
也可以说诗人的观察地点与角度在变化,所瞧到的景色也各不相同。

如《画杨桃》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也不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陷入困境的情况下,使用这两句。

“疑”就是什么意思,这两句的意思。

“题、识、莫”的意思就是什么?
2、多音字:重
第6课《爬山虎的脚》
1、读课文,要求背诵全文,记生字。

注意“虎、叠”。

多音字:铺、角、空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与特点,以及它就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激发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的兴趣。

《教参》P34、35
课文中把爬山虎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伸出枝状的细丝比作就是“脚”。

见《每》P22交流展示
把细丝比做“蜗牛的触角”感受到爬山虎的脚很细,不容易被发现,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2、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因为爬山虎就是一脚一脚往上爬,长出一只脚巴住墙,随着长出嫩叶,再又长出一只脚巴住墙,又长出嫩叶,所以,叶子的叶尖一顺儿朝下。

脚长在叶柄的反面,必须触着墙生长,否则会枯
萎,不留痕迹,所以……
3、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与没有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不同
4、《课堂》4、正确填写“的、地、得”第6题读一读,写一写
第7课《蟋蟀的住宅》
1、读课文,记生字。

注意“蔽、搜、抛”。

多音字“差、曲、弹、扒”。

课文大意:课文开门见山地引出说明对象,从蟋蟀对住宅的选择写起,由外到内写出了住宅的特点,接着写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介绍住宅的外部:蟋蟀的住宅在一条倾斜的隧道,出口的地方有一丛草,门口收拾得很平坦,那就是蟋蟀的平台。

住宅内部的特点就是简洁、清洁、干燥、卫生。

2、“随遇而安”什么意思,遇就是什么意思。

从哪里可以知道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教参》P43
3、为什么说它的住宅可以算就是“伟大的工程”?因为蟋蟀靠着简单、柔弱的“工具”——自己的前足与后腿,一点一点挖掘出这样整洁、卫生、干燥的巢穴。

《教参》P43
盖房子经过:蟋蟀盖房子时,用前足扒土,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用后足踏地,用后腿上的两排锯推土扑开。

4、文中采用大量的拟人写法,如“专家、主人、大厅、卧室、弹琴、唱歌、修理、休息”
从中体会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与赞赏。

语文园地二
1、词语盘点
2、口语交际与作文: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瞧,多个角度瞧。

3、我的发现:因为观察得认真、细致,经历了长期的观察,所以作者才能把句子写得这么具体、准确。

4、日积月累:以儿歌的形式告诉我们每月里的典型花卉。

5、成语故事:“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与充分的把握。

文与可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课文中哪句可以解释文章的题目?
从哪些地方能瞧出她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浏览课文,了解大意,记生字。

课文讲的就是年轻的魏格纳在住院期间,用食指在地图上画着各个大陆的海岸线(起因),通过将地图上的陆地进行比较,发现所有的大陆都能吻合在一起,经过不断考察,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2、她的重大发现靠的就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
3、“静谧”(宁静)“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说明她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第三单元主题“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
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学写一篇童话故事。

第9课《巨人的花园》
1、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说明的道理。

巨人有一座美丽的花园,吸引着村里的孩子们来花园玩耍,花园也因此充满生机。

但赶走孩子们后,花园里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巨人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后,春天又回到了花园,巨人感到无比幸福。

2、以前的巨人就是一个怎样的人?任性、冷酷等,从哪些句子可以瞧出?所以才唤来了寒冬。

任性表现在一次次赶走了孩子们,巨人的冷酷表现在一次次训斥孩子们。

她想独享花园的一切,结果却就是得到寒冷与荒凉。

《每》P25精彩回放
那么唤来春天的只有怎样的心?后来巨人感到无比的幸福
3、读了课文,您懂得了什么?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请您课文中找出没有孩子的花园就是什么样的?有孩子的花园又就是怎样的?
体会到快乐应当与大家分享;体会到机遇别人帮助,自己也会感到幸福。

春天又会来到巨人的花园不?为什么?因为巨人懂得了……
4、“提醒”什么意思,文中的“提醒”就是指什么?
5、记生字。

注意“添、拆”。

多音字“禁、发”。

第11课《去年的树》
1、读课文,说课文大意,懂得的道理。

通过写鸟儿为实现自己的诺言,到处寻找好朋友树的踪迹的故事,赞美了高尚、令人感动的友情,告诉我们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要无私奉献
2、找出小鸟许下诺言的句子。

找出小鸟旅行诺言的句子。

3、两个“瞧了一会”分别说明了什么?见《教参》P68
我知道小鸟唱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就是因为……《课堂》第5题
4、想对鸟儿说什么?如果您就是故事中的鸟儿,瞧到好朋友变成了灯火,您会说些什么
《每》P28举一反三、奇思妙想
5、记生字。

注意“融、伐”。

语文园地三
1、词语盘点:听写
2、口语交际与习作: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
3、我的发现:认识童话,童话中的主人公往往有超常的力量;童话的想象都很风度,大都包含一定的道理。

4、日积月累:《雨中的树林》把雨中的树林比作就是一个童话的世界。

5、《每》P32、33宽大宽敞宽阔,清澈清楚清晰,
5、《课堂》P22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第10课幸福就是什么
1、浏览课文,了解大意
讲三个牧童经过自己亲身劳动实践,终于弄清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回答了“幸福就是什么”的问题。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见《教参》P64
2、读生字
*第12课
1、浏览课文,了解大意,懂得的道理
写一个只会笑的小木偶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公正待遇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必须学会多种本领,仅靠一种本领就是不行的。

遇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见《讲透》P95
2、读生字:注意“拽”
第四单元主题“作者笔下的动物”
具体感受作家笔下徐徐儒生的动物形象,试着比较一下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

第13课《白鹅》
1、读课文,说课文大意。

课文中的白鹅有哪些特点,就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

风子恺笔下的白鹅就是“架子十足”,高傲得很。

从“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中,留下了最初高傲的印象。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叫声、步态与吃饭中。

它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它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不让人还咬人。

它的吃饭表现在需要三样东西下饭、吃饭三眼一板,一丝不苟、非有一个人侍侯不可。

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

见《教参》P86
2、找出写得生动有趣的句子。

见《教参》P87、88
3、为什么在鹅吃饭时作者要称它为“鹅老爷”?见《每》P36
4、复习《课堂》第6题
5、记生字,注意“厉、侍、脾、餐”的写法。

第15课《猫》
1、读课文,说说写了猫的哪些特点。

课文描述了“我们家”的猫的性格及刚满月时的小猫的特点。

猫的性格古怪,它既老实、贪玩,又尽职;猫在高兴与不高兴时,表现不一样。

它既胆小又勇猛。

这样古怪的性格,也正就是猫惹人喜爱的原因之一。

它小时候十分淘气。

表现在:一就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就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2、作者非常喜欢她描写的那只猫,您能从课文中找出例子来不?
3、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用带点词语说话。

课后第3题,见〈教参〉P101、102
4、<<课堂>>第
5、6题,<<每>>P39火眼金睛P40精彩回放、
5、记生字,注意“凭、贪、痒、辟”等字。

语文园地四
1、口语交际与习作: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2、我的发现:这些句子如果从字面上来瞧,好象作者……这种方法叫做“先抑后扬”
3、日积月累:关于动物的成语。

4、趣味语文:一副对联的故事,讨论主持瞧了对联为什么苦笑不得?〈〈课堂〉〉P32
第14课白公鹅
1、浏览课文,说说这只白公鹅有哪些特点。

采用拟人手法,有什么好处
白公鹅极富情趣,它派头十足,完全就是一副海军上将的派头。

无论就是它的姿态步态,还就是与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都就是十足的海军上将。

它走路慢条斯理,在河中引人注目,过得无忧无虑,将河椐为己有,显得霸气十足。

课文从白公鹅走路的姿态与平时的活动两方面写的。

写走路的姿态,突出了“慢条斯理”的特点,写鹅的活动,突出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特点。

2、记生字
第16课母鸡*
1、浏览课文,说课文大意,了解母鸡又就是怎样的。

本文介绍了自己由讨厌母鸡到不讨厌母鸡这一思想的转变过程,歌颂伟大而高尚的母爱
为什么讨厌?为什么又不讨厌?见〈〈每〉〉P41精彩回放
2、记生字
第五单元我们的“世界遗产”
认真阅读课文,想像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搜集有关的资料。

17课《长城》
1、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背诵第三小节。

记生字,重点复习“旋、砖、隔、魄”
2、为什么说长城就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就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
3、课后第三题体会用词的生动性
4、《课堂作业本》第
5、6题
18课《颐与园》
1、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第4小节。

2、作者就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词语可以瞧出来?
3、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好好体会
4、《课堂作业本》6、7题
19*课《秦兵马俑》
1、读课文,想像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

多音字:乘
2、课文从两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一就是用详尽的数据说明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就是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与个性鲜明的特点。

课文有三幅插图。

第一幅就是一号坑的鸟瞰图;第二幅就是铠甲武士图;第三幅就是彩绘铜车图。

课文充分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读第三小节,了解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词语盘点听写“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本单元我们学了以“我们的世界遗产”为题材的文章,我知道了气魄雄伟的( ),美丽
的大公园( ),知道了我国西安有震撼人心的( ),除此以外,还知道了( )等我国的“世界遗产”。

第六单元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
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与幸福,了解发生在身边的动人故事;学着关心、帮助她人。

20课《古诗两首》
1、背诵2首古诗,理解重点字的意思“之、辞、故人、烟花、使、悒、更尽”多音字:朝、舍
2、重点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背诵其她送别的诗2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作者就是唐朝的李白。

这首诗描写了与朋友告别就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的作者就是唐朝的王维,这首诗描绘的就是王维在渭城送元二去西北边疆的情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此二诗共同之处:都就是送别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难舍之情。

21课《搭石》
1、读课文,了解什么就是搭石?重点复习生字“暴、惰、衡、序”理解重点词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理所当然”
2、读课文中感受到“美”的句子,品味其中的体会。

(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填标点
3、《课堂作业本》第6题
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读课文,了解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的全力救助,挽救了小钱的生命的故事。

品读体会感人的地方。

重点复习生字“袭、暂”
2、想像:如果有一天小钱与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她会对台湾青年说什么?
3、《课堂作业本》第6题
23*《卡罗纳》
1、读课文,知道作者就是意大利的作家亚米契斯
2、《爱的教育》
24*《给予就是快乐的》
1、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就是令人快乐的。

词语盘点听写“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本组课文,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人间自有真情在”的含义,有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爱的《》,有体现乡亲们纯朴爱的《》,有展现了爱的奇迹的《》,有诠释爱的真谛的《》,还有使我们明白了爱的哲理的课文《》。

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爱意的文章,无不拨动我们爱的心弦。

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
在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

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读课文,了解周恩来读书的目的,知道“崛起”的意思,重点理解“灯红酒绿、耀武扬威”重点复习“振、嚷、范”
2、讨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就是什么?
3、找文中的四字词语“风与日丽、热闹非凡”等。

4、《课堂作业本》第6题
文中2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分别用怎样的语气读?
“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效什么意思?(效仿)魏校长为什么这么说?(大家读书的目的都就是为了自己,而周恩来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振兴自己的祖国。

)
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读课文,背自己喜欢的部分。

课文主要写“叶老帮我修改作文”“邀请作客”
2件事,从中瞧出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近人。

2、找描写爬山虎的2处及写叶老的2句。

重点复习“推荐,燥热”
“拂”就是“轻轻擦过”的意思。

“如春风拂面”写出了叶老平易近人一丝不苟、严谨的品质。

叶老的与蔼可亲使作者的心融化了。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就是那么绿着。


4、复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5、《课堂作业本》第6题
27*《乌塔》
1、读课文,了解乌塔就是个怎样的孩子?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读课文,了解信中讲的主要问题,复习书信的格式
词语盘点听写“读读写写”
第八单元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
感受科技发展的惊人速度。

畅想科技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

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1、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介绍了一百年的科学技术发展)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重点复习“赖驾幻”理解“呼风唤雨”
2、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课后第三题
3、比较“发明与发现”举例说明
4、《课堂作业本》第5题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 ”来形容。

30课*《电脑住宅》
1、读课文,想像电脑的神奇与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
1、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复习《课堂作业本》第2题改错别字
2、恐龙变成鸟的依据就是什么?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就是怎样的?
3、体会用词的准确性,找重点句,如“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4、“点睛之笔”什么意思?(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为什么这就是“点睛之笔”?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

32*课《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1、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特殊乘客指谁?
2、重点读3 6小节
词语盘点听写“读读写写”
这学期的课文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有被称为的钱塘江大潮,有气魄雄伟,在古建筑史上被誉为伟大奇迹的,有老舍笔下的那只性格的猫,还有丰子恺写的那只的白鹅……
在本册学过的课文里,我们认识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有独自一个游欧洲的德国小姑娘,有从地图上发现陆地漂移学说的,有而读书的少年周恩来,有的作家叶圣陶。

六、积累:
古诗词、课文后的一些好句等。

(一)对联(有关自然景观的对联)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
(二)花名歌谣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连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
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丹桂满枝黄,
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藏。

(三)成语故事
1、胸有成竹——也说“成竹在胸”,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该成语讲的就是北宋画家文于可的故事)
3、杏林春满——也说“誉满杏林”,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与高尚医德。

其中“杏林”称颂医生。

(该成语讲的就是三国时期,吴国医生董奉的故事)
(四)诗《雨中的树林》
(五)关于动物的成语
望子成龙来龙去脉群龙无首龙飞凤舞
如虎添翼调虎离山骑虎难下照猫画虎
天马行空汗马功劳马到成功老马识途
牛刀小试笨鸟先飞呆若木鸡胆小如鼠
(六)风景名胜区对联
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北京颐与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江苏苏州沧浪亭)
(七)古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
古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过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该诗描写了山村风光,以及朋友的欢聚场面,表现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与在农村生活的情趣。

)
题西林壁苏轼(宋)
横瞧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该诗不仅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游山西村陆游(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该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与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该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该诗借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使人不难想到这对好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

)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19岁作)
(八)古代名句
1、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意思就是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究会取得成功。

)
2、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刘备)(意思就是说好事再小也要去做,但坏事再小也不能去做。

)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意思就是说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刻苦,学业的荒废,在于嬉戏游乐;道德行为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败毁在因循苟且。

)
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感叹时间一去不复返,勉励人们应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
(九)探索科学的名人名言
1、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牛顿)
2、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她们有大胆的科学幻想,心里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

(阿•费尔斯曼)
3、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就是,这就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郭沫若)
(十)小常识:
1、《爬山虎的脚》作者就是叶圣陶;《蟋蟀的住宅》作者就是法国的著名的昆虫家法布尔,创作了著名的《昆虫记》;《白鹅》的作者就是丰子恺;《猫》与《母鸡》的作者就是老舍;《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作者就是肖复兴。

2、《格林童话》就是在人民群众中口头流传,后经德国的格林兄弟搜集整理的,共有210篇,其中有《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等。

3、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长城、颐与园以及兵马俑都属于文化遗产。

4、《爱的教育》就是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原名《心》。

书中以小学生的口吻,记述了发生在四年级学生中的一百个动人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主要就是学生,还有老师以及学生的父母亲等平凡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