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因果图
因果图
![因果图](https://img.taocdn.com/s3/m/2d2fe818b7360b4c2e3f64e4.png)
因果图因果图又测侯能够为石川图、特性要因图、树枝图、鱼刺图等,它是表示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的原因之间的关系,即表达和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图表。
利用因果图可以将潜在原因展示出来,并加以组织、归类,从而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解决质量问题。
因果图于1953年由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石川馨教授提出,并在日本的川琦制造公司开始使用。
由于因果图很实用,尤其在QC小组活动及质量分析和质量改进活动中非常有效,因而在日本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很快被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成为一种重要的质量管理工具。
一. 因果图的结构因果图(图1)的主要内容有:1. 结果(问题或特性)。
即工作或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结果,如尺寸、重量、强度等质量特性或缺陷率、成本、噪声等工作结果。
这些特性或结果是我们期望进行改善和控制的对象。
图1 尺寸波动的原因的因果图2. 原因。
即对结果能够施以影响的因素。
3. 枝干。
表示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以及原因与原因之间关系的箭线。
二. 因果图的应用程序1. 简明扼要地规定结果,即需要解决的质量问题。
2. 规定可能发生的原因的主要类别。
通常,对于制造业来说,要考虑的类别因素主要为数据和信息系统和5M1E(即人员、机器设备、材料、方法、测量和环境)等;而对于服务业来说,经常使用4P(人员、政策、程序和场所)作为主要类别。
3. 绘制因果图。
(1)将“结果”画在最右边的矩形框中;(2)从左向右画一箭线(为双箭线表示主刺);(3)将列出的影响结果的主要原因作为大刺,也方在方框中;(4)列出影响大刺(主要原因)的原因,也就是第二层次的原因,作为中刺;(5)用小刺列出影响中刺的第三层次的原因,依次类推。
4. 根据对质量特性影响的重要程度,将认为对质量特性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因素标出来。
5. 在图上标明有关资料,如产品、工序或小组的名称,参加人员名单,日期等。
三. 因果图的应用案例南方电子集团第一继电器厂去年成为A-2000型汽车的配件供应商。
因果图测试法
![因果图测试法](https://img.taocdn.com/s3/m/757dcb42be23482fb4da4cb8.png)
第三章 黑盒测试及其用例的设计
因果图法的简介(续)
• 因果图法是基于这样的一种思想:一些程序的功能可以用 判定表(或称决策表)的形式来表示,并根据输入条件的 组合情况规定相应的操作。 • 因果图法的定义:是一种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入的各种组合 情况,从而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 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 采用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1)根据程序规格说明书描述,分析并确定因(输入条件) 和果(输出结果或程序状态的改变),画出因果图。 (2)将得到的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 (3)为判定表中每一列所表示的情况设计一个测试用例。
I 约束(或):a、b、c中至少有一个必须为1,即 a、b、c不能 同时为0。 O约束(唯一):a和b必须有一个且仅有一个为1。 R约束(要求):a是1时,b必须是1,即a为1时,b不能为0。 M约束(强制):若结果a为1,则结果b强制为0。
第三章 黑盒测试及其用例的设计
因果图(续)
• 因果图中用来表示约束关系的约束符号:
a
E异 Ia b Nhomakorabea或 Oa b
唯一
b
c
a
a
R
M
要求
b
强制
b
第三章 黑盒测试及其用例的设计
因果图(续)
• 因果图法最终生成的是决策表。利用因果图生成测试用例 的基本步骤如下: (1)分析软件规格说明中哪些是原因(即输入条件或输入条 件的等价类),哪些是结果(即输出条件),并给每个原 因和结果赋予一个标识符。 (2)分析软件规格说明中的语义,找出原因与结果之间、原 因与原因之间对应的关系, 根据这些关系画出因果图。 (3)由于语法或环境的限制,有些原因与原因之间、原因与 结果之间的组合情况不可能出现。为表明这些特殊情况, 在因果图上用一些记号表明约束或限制条件。 (4)把因果图转换为决策表。 (5)根据决策表中的每一列设计测试用例。
因果图法
![因果图法](https://img.taocdn.com/s3/m/5a6d60a5551810a6f52486b7.png)
测试用例设计—因果图法1.引言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相互组合等。
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
但要检查输入条件的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把所有输入条件划分成等价类,他们之间的组合情况也相当多。
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
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
因果图(Cause-EffectGraphing)提供了一个把规格转化为判定表的系统化方法,从该图中可以产生测试数据。
其中原因是表示输入条件,结果是对输入执行的一系列计算后得到的输出。
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2.因果图介绍2.1图例说明1、4种符号分别表示了规格说明中向4种因果关系。
如图2-1所示。
图2-1 因果图关系2、因果图中使用了简单的逻辑符号,以直线联接左右结点。
左结点表示输入状态(或称原因),右结点表示输出状态(或称结果)。
3、ci表示原因,通常置于图的左部;ei表示结果,通常在图的右部。
ci和ei均可取值0或1,0表示某状态不出现,1表示某状态出现。
2.2因果图概念1、关系(图2-1 因果图关系)①恒等:若ci是1,则ei也是1;否则ei为0。
②非:若ci是1,则ei是0;否则ei是1。
③或:若c1或c2或c3是1,则ei是1;否则ei为0。
“或”可有任意个输入。
④与:若c1和c2都是1,则ei为1;否则ei为0。
“与”也可有任意个输入。
2、约束输入状态相互之间还可能存在某些依赖关系,称为约束。
例如,某些输入条件本身不可能同时出现。
输出状态之间也往往存在约束。
在因果图中,用特定的符号标明这些约束。
如图2-2所示。
图2-2因果图约束A.输入条件的约束有以下4类:①E约束(异):a和b中至多有一个可能为1,即a和b不能同时为1。
②I约束(或):a、b和c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1,即a、b 和c不能同时为0。
第三节 因果图
![第三节 因果图](https://img.taocdn.com/s3/m/16c72be93b3567ec112d8a46.png)
五 因果图的应用
▪ 1.改善分析用 ▪ 2.制定标准用 ▪ 3.管理用
六 因果图应用实例
▪ 某公司一条自动焊接生产线焊点不良多发,用因果图分析不良原因如下图所示:
第三节 因果图
▪ 一 什么是因果图 ▪ 二 因果图的分类 ▪ 三 如何绘制因果图 ▪ 四 因果图注意事项 ▪ 五 因果图的应用 ▪ 六 因果图应用实例
一 什么是因果图
▪ 所谓因果图就是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 一些原因的影响时,我们将这些原因予以整 理,成为有相互关系且有系统的图形.
▪ 因果图由日本质量管理大师石川馨博士首 先提出,因其形状与鱼刺相似,故又称 “鱼 刺图”.
二 因果图的分类பைடு நூலகம்
▪ 1.寻求原因型 先列出可能会影响过程的相关因素,以便进 一步由其中找出主要原因,以此图形表示结 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
▪ 2寻求对策型 此类型是将鱼刺图反转成鱼头向左的图形, 目的在于追寻问题点应该如何防止、目标 结果应如何达成的对策,故以因果图表示期 望效果与对策的关系.
三 如何绘制因果图
▪ 1.确定结果 ▪ 2.绘制骨架 ▪ 3.确定原因类别:一般包括:人、机、料、法、环等
五大类. ▪ 4.根据原因类别找出一般原因 ▪ 5.列出详细原因 ▪ 6.圈出重要原因 ▪ 7.列出相关事项 ▪ 如:制作目的、制作日期、制作者、参与人员.
四 因果图注意事项
▪ 1.确定结果时不能使用含混不清或抽象的主题 ▪ 2.集思广议 ▪ 3.层别区分 ▪ 4.无因果关系者,不予分类 ▪ 5.灵活使用过去收集的资料 ▪ 6.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并依据结果提出对策. ▪ 7.以事实为依据 ▪ 8.依据结果分别制作不同的因果图
软件测试-三角形问题
![软件测试-三角形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5bcb61ed551810a6f52486c9.png)
F T T T
F T T F
F T F T
F T F F
F F T T
F F T F
F F F T
F F F F
√
√
√
√
√
√
√
√
制作者:
Page 16
决策表法
表4-12 三角形问题的初始决策表
规则
选项 条件: C1:a,b,c构成一 个三角形? C2:a=b? C3:b=c? C4:a=c? 动作: a1:非三角形 a2:一般三角形 a3:等腰三角形 a4:等边三角形 a5:不可能 √ √ √
制作者:
表4-2 三角形问题的测试用例
等价类划分法——以输出域划分等价类
以三角形问题为例,要求输入三个整数a、b、c,分 别作为三角形的三条边,取值范围在1~100之间, 判断由三条边构成的三角形类型为等边三角形、等 腰三角形、一般三角形(包括直角三角形)以及非 三角形。 在多数情况下,是从输入域划分等价类,但对于三 角形问题,从输出域来定义等价类是最简单的划分 方法。
填写条件项。
填写动作项,从而得到初始决策表。如表4-12所示。 简化决策表。合并相似规则后得到三角形问题的简化决策 表。如表4-13所示。
制作者:
Page 15
决策表法
表4-12 三角形问题的初始决策表
规则 选项 条件: C1:a,b,c构成一 个三角形? C2:a=b? C3:b=c? C4:a=c? 动作: a1:非三角形 a2:一般三角形 a3:等腰三角形 a4:等边三角形 a5:不可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因果图的制作方法
![因果图的制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f00cc890b4c2e3f572763db.png)
因果图的制作方法
一、因果图的概念
(一)因果图的概念
导致过程或产品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观察和分析,可找出其因果关系。
因果图就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所谓因果图,又称特性要因图,是一种用于分析质量特性(结果)与可能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原因)的一种工具。
许多可能的原因可归纳成原因类别与子原因,画成形似于鱼刺的图,所以该工具又称鱼刺图(也叫要因图、鱼骨图、石川图)。
由于因果图非常实用有效,因果图不仅仅用在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方面,在其他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因果图主要用于分析质量特性与影响质量特性的可能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把握现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促进问题的解决。
(二)因果图的绘制
绘制因果图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工作,可以说质量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绘制因果图是关键。
在介绍因果图的绘制方法之前,我们用一个示例来说明因果图的结构。
1.因果图示例
有关电池卷绕短路的因果图示例。
因果图(特性要因图)使用方法介绍
![因果图(特性要因图)使用方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1d3d65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64.png)
因果图(特性要因图)使用方法介绍(一)定义因果图是用于考虑并展开已知结果(如某质量特性的波动)与其潜在原因之间关系的一种工具。
就是将造成某项结果的众多原因,以系统的方式图解之,亦即以图来表达结果(特性)与原因(要因)之间的关系。
因其形状像鱼骨,又称[鱼骨图]。
日本品管权威石川馨博士首先提出[某项结果之形成,必定有其原因,应设法利用图解法找出其原因来。
]这个概念。
所以特性要因图又称[石川图]。
因果图用来分析因果关系、表达因果关系和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促进问题的解决。
因果图可使用在一般管理及工作改善的各种阶段,特别是树立意识的初期,易于使问题的要因明郎化,从而设计步骤解决问题。
(二)因果图使用步骤1.确定要分析的质量问题。
由于因果图只能用于单一目的分析,所以每一个质量问题要单独进行因果分析。
2.列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通常分为人(Man)、机(Machine)、料(Material)、法(Methld)、环(Environment),即4MIE。
3.针对要分析的质量问题,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
本步骤中要应用调查表和头脑风暴法等工具,目的在于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争取能获得影响质量问题的全部原因。
4.绘制因果图草图开始绘图,把“质量问题”画入右边的方框中,然后把各类原因放在左边,作为要分析的“质量问题”的输入。
在因果图的大分枝上为原因分类的类别,每一类原因形成一个分枝,相应把分层图中的第一层原因画在中分枝上,第二层原因画在小分枝上。
一个完整的因果图至少有二层,许多因果图有三层或更多层。
图2—1给出的是“尺寸变异”因果图的实例。
見附件:續上面(二)的步驟:5.针对绘制的草图组织集体讨论,讨论结果若认为是完善的,可进行下一步步骤,若认为是不完善的,则应从2重复进行。
6.绘制正式的因果图图形。
7.图形分析:确定主要原因。
对因果图中所有的末端因素进行论证,从中确定哪些是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论证方法(辅助工具)包括有以下几种:a.排列图论证:A类因素为要因b.散布图论证:强相关的为要因c.矩阵图论证:按相关性加权计算后转为排列图论证d.正交法论证:按正交试验设计法试验结果计算各因素位级的贡献系数,极差大的为要因。
因果关系图 (NXPowerLite)
![因果关系图 (NXPowerLite)](https://img.taocdn.com/s3/m/82ae0b2c8762caaedd33d4d4.png)
因果关系图 (Cause-Effect Diagram)
什么是因果关系图?
因果关系图是咨询公司在协助企业进行全 面质量管理、流程分析等过程中常见的工 具之一。又叫鱼骨图(Fishbone Diagram )或石川图(Ishikawa Diagram),是表 示质量特性与原因关系的图,是1953年由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石川馨第一次提出。
費用動支作業
會計審核作業
作費 業用 成支 本出 高
廠商基本資料
廠商資料提供錯誤 廠商資料輸入錯誤 系統當機
绘制鱼骨图
費用報銷作業
出納付款作業
列表機故障
系統當機
原始憑證取得錯誤
支出傳票須會計主管蓋章
主管核定\操作錯誤 多層主管核定 公文傳送遺失
列表機故障 系統當機 付款錯誤
支票傳送遺失
未依權責送主管核定
原始憑證取得錯誤
支出傳票須會計主管蓋章
主管核定\操作錯誤 資料輸入錯誤 多層主管核定
列表機故障 系統當機 付款錯誤
公文傳送遺失
支票傳送遺失
未依權責送主管核定
預估支用金額低於 實際金額重新輸入
公文傳送遺失 列表機故障
資料輸入錯誤
失
列表機故障
帳務錯誤
系統當機
應付傳票須會計主管蓋章
The 4 P’s:
Place, Procedure, People, Policies
4-2-因果图
![4-2-因果图](https://img.taocdn.com/s3/m/12e9f573a6c30c2258019e6d.png)
挡水筋相 对低的地方 未相应的 增加厚度
尾灯后壳挡水筋 太低,约差1.5mm
若以挡水筋定尾灯形面,则 考虑挡水筋、密封条、丁基 胶的整体压缩厚度才能计
算出具体的加高厚度
1.此图的优点、缺点各是什么? 2. 怎样做效果更好?
若以安装脚定尾灯形面,则 只考虑模具与材料的收缩比
计算挡水径的加高厚度
请给口字加两笔,生成一个新的字
田……
4-2-因果图
4-2-8
案例
原因分析——常用技术/工具——因果图
底盘尺寸不合格
料
配件尺寸不符
前围板尺寸不合格
螺钉倾斜
螺钉抗扭强度偏小 螺钉硬度偏小
自攻螺钉不合格 螺钉直径偏大
造成 前围 板螺 钉断
风批咀断
4-2-因果图
机
4-2-9
练习
原因分析——常用技术/工具——因果图
原因分析——常用技术/工具——因果图
学习目的
1. 了解因果图的概念 2. 掌握因果图的结构和绘制方法 3. 了解因果图的应用场合 4. 掌握因果图的分析方法,能够分析到“末端原因”
基本概念
又称特性要因图,石川图或鱼刺图; 用图解法对影响过程或产品质量问题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和分析,找 出其因果关系; 使小组能集中于问题的实质,围绕问题产生集体智慧和意见; 集体智慧的火花集中于问题的原因而不是问题的现状. 当需要找出可能的原因时;
练习—案例解析1
1.此图的优点、缺点各是什么? 2.怎样做效果更好?
中央集中控制器 1.闪光继电器坏 没有分析; 2.要因在大骨上; 3.全部是要因; 4.没有分析到末 端原因
4-2-因果图
4-2-10
原因分析——常用技术/工具——因果图
软件测试经典三角形案例
![软件测试经典三角形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2a5670777232f60dccca126.png)
软件测试-黑盒测试例子一、等价类划分问:某程序规定:"输入三个整数 a、 b、 c分别作为三边的边长构成三角形。
通过程序判定所构成的三角形的类型,当此三角形为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时,分别作计算… "。
用等价类划分方法为该程序进行测试用例设计。
(三角形问题的复杂之处在于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解:分析题目中给出和隐含的对输入条件的要求:(1)整数(2)三个数(3)非零数(4)正数(5)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6)等腰(7)等边如果 a、 b 、 c满足条件( 1 ) ~ ( 4 ),则输出下列四种情况之一:1)如果不满足条件(5),则程序输出为 " 非三角形 " 。
2)如果三条边相等即满足条件(7),则程序输出为 " 等边三角形 " 。
3)如果只有两条边相等、即满足条件(6),则程序输出为 " 等腰三角形 " 。
4)如果三条边都不相等,则程序输出为 " 一般三角形 " 。
列出等价类表并编号覆盖有效等价类的测试用例:a b c覆盖等价类号码3 4 5(1)--(7)4 4 5(1)--(7),(8)4 5 5(1)--(7),(9)5 4 5(1)--(7),(10) 4 4 4(1)--(7),(11)覆盖无效等价类的测试用例:二、边界值分析法NextDate函数的边界值分析测试用例在NextDate函数中,隐含规定了变量mouth和变量day的取值范围为1≤mouth≤12和1≤day≤31,并设定变量year的取值范围为1912≤year≤2050 。
三、错误推测法测试一个对线性表(比如数组)进行排序的程序,可推测列出以下几项需要特别测试的情况:I.输入的线性表为空表;II.表中只含有一个元素;III.输入表中所有元素已排好序;IV.输入表已按逆序排好;V.输入表中部分或全部元素相同。
ppt三角结构关系图精品合集内容完整
![ppt三角结构关系图精品合集内容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9cb53b8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b.png)
03
三角结构关系图的应用场景和优势
三角结构关系图适用于展示三个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变化趋势,具有
直观、简洁、易理解等优势,在数据分析、市场调研、竞品分析等领域
得到广泛应用。
行业应用前景预测
数据可视化行业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可视化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三角结构关系图作为一种 重要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将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信息不准确 如果图形中的信息不准确或过时,可能会导致误解或误导 观众。解决方法包括仔细核对信息、及时更新数据和引用 可靠来源。
视觉效果不佳 如果图形的视觉效果不佳,可能会影响观众的体验和印象。 解决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颜色、字体和排版方式,以及优 化图形的布局和比例。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 展趋势
保持信息层次清晰
明确主题
在开始设计之前,明确图形的主题和要传达的信息。
分级呈现信息
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将其分级呈现,以便观众能够按照逻辑顺序理 解。
使用标题和标签
使用标题和标签来说明图形中的各个部分,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图形难以理解 如果图形过于复杂或信息层次不清晰,观众可能会难以理 解。解决方法包括简化图形、突出关键信息和保持一致性。
交互式三角结构关系图 允许用户通过交互操作来探索和分析数据,如拖 拽、缩放、筛选和高亮等,提供更加灵活和个性 化的数据可视化体验。
02 常见类型及其应用场景
等腰三角形
01
02
03
定义
两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对应的两个角也相等。
应用场景
常用于表示平衡、稳定的 关系,如组织结构中的上 下级关系、市场中的供需 平衡等。
图表数据
基于决策表的测试三角形问题
![基于决策表的测试三角形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82e17ed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6.png)
基于决策表的测试三角形问题基于决策表的测试(三角形问题)2010-06-25 01:49决策表,也叫判定表。
在所有的功能性测试方法中,基于决策表的测试方法被认为是最严格的,因为决策表具有逻辑严格性。
人们使用两种密切关联的方法:因果图法和决策表格法。
与决策表相比,这两种方法使用起来更麻烦,并且全冗余。
决策表是分析和表达多逻辑条件下执行不同操作的情况的工具。
在程序设计发展的初期,决策表就已被用作编写程序的辅助工具了。
它可以把复杂的逻辑关系和多种条件组合的情况表达得比较明确。
1、决策表的组成决策表通常由4个部分组成,如下图:●条件桩(condition stub):列出了问题的所有条件。
通常认为列出的条件的次序无关紧要。
●动作桩(action stub):列出了问题规定可能采取的操作。
这些操作的排列顺序没有约束。
●条件项(condition entry):列出针对它所列条件的取值,在所有可能情况下的真假值。
●动作项(action entry):列出在条件项的各种取值情况下应该采取的动作。
●规则:任何一个条件组合的特定取值及其相应要执行的操作。
在决策表中贯穿条件项和动作项的一列就是一条规则。
显然,决策表中列出多少组条件取值,也就有多少规则,条件项和动作项就有多少列。
2、决策表建立决策表的建立应该根据软件规格说明,步骤如下:①确定规则的个数。
假如有n个条件,每个条件有两个取值(0,1),故有2n种规则。
②列出所有的条件桩和动作桩。
③输入条件项。
④填入动作项。
制定初始决策表。
⑤简化。
合并相似规则或者相同动作。
Beizer(《Software Testing Techniques》的作者)指出了适合使用决策表设计测试用例的条件:①规格说明以决策表的形式给出,或很容易转换成决策表。
②条件的排列顺序不影响执行哪些操作。
③规则的排列顺序不影响执行哪些操作。
④当某一规则的条件已经满足,并确定要执行的操作后,不必检验别的规则。
因果图(鱼骨图)、树图与-关联图(关联分析)知识分析(1)
![因果图(鱼骨图)、树图与-关联图(关联分析)知识分析(1)](https://img.taocdn.com/s3/m/09b174769ec3d5bbfc0a7460.png)
设计
环
第二节 树图
树图又叫系统图。用来表示某个质量问题与其他组成要素之间的关 系,从而明确问题的重点,寻求达到目的所应采取的最适当的手段和措 施的一种树枝状图。
树图常用于单目标的展开。
树图的主要用途
1. 企业方针目标实施项目的展开; 2. 在新产品开发中进行质量设计展开; 3. 为确保质量保证活动而进行的保证质量要素(事项)的展开; 4. 对为解决企业内质量、成本、产量等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加以展开; 5. 企业承包责任制项目的展开; 6. 工序分析中对质量特性进行主导因素的展开; 7. 探求明确部门职能、管理职能和提高效率的方法; 8. 可以用于因果分析。
应用树图的步骤
1. 简明扼要地讲述清楚要研究的主题(如质量问题); 2. 确定该主题的主要类别,即主要的层次; 3. 构造树图,把主题放在左框内,主要类别放在右边的方框内; 4. 针对这个主要类别确定其组成要素和子要素; 5. 把针对每个主要类别的组成要素及其子要素放在主要类别右边的方
框内;
6. 评审画出的树图,确保无论在顺序上或逻辑上都没有差错和空档。
因果图、树图与关联图
第一节 因果图 第二节 树图 第三节 关联图
返回目录
第一节 因果图
应用因果图的步骤:
1) 简明扼要地规定结果,即规定需要解决的质量问题; 2) 规定可能发生的原因的主要类别,这时可以考虑下列因素作为因 素的主要类别:数据和信息系统、人员、机器设备、材料、方法、度 量和环境等; 3) 开始画图,把“结果”画在右边的矩形框中,然后把各类主要原 因放在它的左边,作为“结果”框的输入; 4) 寻找所有下一个层次的原因并画在相应的枝上,继续一层层地展 开下去。
压力不稳定
试
片
因果图法
![因果图法](https://img.taocdn.com/s3/m/8871deaabd64783e08122b52.png)
案例分析
month变量的有效等价类:
M1: {month=4,6,9,11} M2: {month=1,3,5,7,8,10}
M3: {month=12}
M4: {month=2}
day变量的有效等价类:
D1: {1≤day≤26} D2: {day=27} D3: {day=28}
D4: {day=29}
D5: {day=30} D6: {day=31}
year变量的有效等价类:
Y1: {year是闰年}
Y2: {year不是闰年}
考虑各种有效的输入情况,程序中可能采取的操作有以下六种:
a1: day+2
a2: day=2
a3: day=1
a4: month+1
a5: month=1 a6: year+1
4 测试方法的选择
通常,在确定测试方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 根据程序的重要性和一旦发生故障将造成的损失来确定
测试等级和测试重点。 ➢ 认真选择测试策略,以便能尽可能少的使用测试用例,
发现尽可能多的程序错误。因为一次完整的软件测试过 后,如果程序中遗留的错误过多并且严重,则表明该次 测试是不足的,而测试不足则意味着让用户承担隐藏错 误带来的危险,但测试过度又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因此 测试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因果图法的简介(续)
因果图法是基于这样的一种思想:一些程序的功能可以用 判定表(或称决策表)的形式来表示,并根据输入条件的 组合情况规定相应的操作。 因果图法的定义:是一种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入的各种组合 情况,从而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 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采用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1)根据程序规格说明书描述,分析并确定因(输入条件) 和果(输出结果或程序状态的改变),画出因果图。 (2)将得到的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 (3)为判定表中每一列所表示的情况设计一个测试用例。
因果图知识——精选推荐
![因果图知识——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aa57930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0.png)
因果图知识因果图(cause-effect diagram)因果图能简明、准确表⽰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识别和发现问题的原因和改进⽅向(1)因果图定义:是表述和分析因果关系的⼀种⽅法。
(2)因果图说明:因果图是⽤于考虑并展⽰已知结果(如某种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的原因之间的关系的⼀种⼯具。
许多潜在的原因可归纳成主原因与⼦原因,形成类似于鱼刺的样⼦,因此因果图⼜称鱼刺图。
(3)因果图的应⽤范围因果图⽤于①分析因果关系②表达因果关系③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并确定主要原因,采取措施促进问题的解决。
(4)因果图的应⽤程序因果图是原因分析的⼯具,图1)是其应⽤程序⽅框图图①明确要分析的质量问题:1)明确扼要地确定问题的结果。
当分析的问题不明确时,可⽤KJ法或矩阵数据解析法明确问题的所在2)当要分析的问题明确时,但问题较多时,可⽤排列图等⼯具确定主要问题。
规定可能原因的主要类别。
需考虑的因素包括:数据和信息系统、环境、设备、材料、测量、⽅法、⼈员。
②⼴泛、深⼊调查研究针对要分析的问题,开展⼴泛、深⼊地调查研究,以尽快找到影响质量的问题的全部的潜在原因。
调查研究过程中⼴泛采⽤的辅助⼯具是调查表,⽽当以座谈会的⽅式调查时,常采⽤头脑风暴法以激发被调查⼈的思维,产⽣创造性、开拓性的设想。
③整理取得的语⾔资料在⼴泛、深⼊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取得的⼤量语⾔资料往往是杂乱⽆章的。
应⽤分层图对语⾔资料进⾏整理,可获得具有逻辑性有条的思路。
④绘制草图:经整理后的语⾔资料,按逻辑关系进⾏图形化,就是因果图。
但为使图形更加完善,先应绘制草图供集体讨论分析⽤。
⑤讨论分析:对绘制草图⼴泛征询有关⼈员的意见,对不完善处应重复②以后各步骤,直到⼀致认为完善为⽌。
1)因果图图形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因素过少,尚未找到全部的潜在原因:因素分类不当;因素分层不符合逻辑性等。
经讨论分析认为不完善时就应在程序上进⾏反复。
⼀般对因果图⽽⾔,因为分析的问题⽐较简单,所以反复的次数⽐较少。
只需简单地画一个三角图,你就能轻松学会逻辑三段论(三维树)
![只需简单地画一个三角图,你就能轻松学会逻辑三段论(三维树)](https://img.taocdn.com/s3/m/db08e20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c.png)
只需简单地画一个三角图,你就能轻松学会逻辑三段论(三维树)很多职场朋友在学习逻辑三段论的时候,总有着痛苦的体会:被逻辑思维中的术语搞得晕头转向,如对“概念,判断,周延,推理”等专业术语和理论,光是理解和记住这些词语,就是费脑又费心的事情,更别说将学到的逻辑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工作或生活当中了。
为什么一看到这些术语就感觉头疼呢?这是因为,我们平时的思维习惯是形象思维,而逻辑思维是一种抽象思维方式,当你用形象思维去学抽象思维的时候,就特别难受。
就如南方人吃米饭习惯了,突然吃北方的馒头,如果吃久了,你甚至都难受地吃不下饭了。
那么,要怎样才能不费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就能学好逻辑三段论,并且还能应用到职场的人际沟通当中呢?方法是,你只需要用形象思维去理解抽象思维就够了,也就是说,你只需要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学习逻辑思维,就能很好的将逻辑三段论于应用你的语言表达了。
主要是以下三步:画图,填充,应用。
先画一个三角:是指在大脑中形象化地建立框架。
当你在演讲前,可能对有些问题大脑是一片模糊,这个时候,你不能着急,因为越是着急,反而不利于你整理说话的思路。
最好的方法是,先在心里或草稿纸上画一个三角的图。
看下图:习惯于形象思维的人,一般是想的很好,但要表达的时候,就感觉思维很模糊。
当你说话之前,在大脑中建立了一个三角型的框架,模糊的思维为虎添翼变得很有顺序了。
再填入三段论:是指整理出将的思想观点的三个关键词。
什么是三段论呢?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的推理判断。
它包含:一个一般性的原则的大前提(论据),一个附属于前面大前提的特殊化陈述的小前提(数据或事实),以及由此引申出的特殊化陈述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
当你画好三角型图之后,再将三论段的三个关键词“论据,数据和结论”填入其中:看下图:最后组织语言:是指将填充你要表达的内容。
当你的大脑中,有了一个三段论的格式之后,你就可以填写你需要的演讲或说话的内容了。
右下角:是论据,是指大多人都认可的道理。
鱼骨图的三种类型
![鱼骨图的三种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3e2ddb7ef242336c1eb95e17.png)
a、确定大要因(大骨)时,现场作业一般从“人机料法环”着手,管理类问题一般从“人事时地物”层别,应视具体情况 决定;
b、大要因必须用中性词描述(不说明好坏),中、小要因必须使用价值判断(如…不良);
c、脑力激荡时,应尽可能多而全地找出所有可能原因,而不仅限于自己能完全掌控或正在执行的内容。对人的原 因,宜从行动而非思想态度面着手分析;
则得各层比较阵如下根据成对比较矩阵计算各层权向量w最大特征根和一致性指标ci结果如表13所示表1d层的计算结果k1234w050000333306817075050000066670l0250250215822300262ci00000220cr00000130续表1d层的计算结果k56789w0122008080833305064830202016670502297300372222ci000310000cr000180000表2c层的计算结果k1234w016670142903333075083330714306667025014292322ci0000cr0000表3b层的计算结果k1w0083504248044560046040835ci0o027cr00030用上一层原因对问题的组合权向量b层即主原因层的组合权向量为根据成对比较矩阵计算出的权向量计算下一层原因对问题的组合权向量得c层各原因对问题的综合权值wc
d、中要因跟特性值、小要因跟中要因间有直接的原因-问题关系,小要因应分析至可以直接下对策;
e、如果某种原因可同时归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请以关联性最强者为准(必要时考虑三现主义:即现时到现 场看现物,通过相对条件的比较,找出相关性最强的要因归类。) f、 选取重要原因时,不要超过 7 项,且应标识在最未端原因; [编辑]
4.对引起问题的原因进一步细化,画出中骨、小骨……,尽可能列出所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