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第七单元复习教案[页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语文第七单元复习教案[页2]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则矣!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③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一)1. 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
(1)薄暮冥冥()(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3)暮而归()(4)云归而岩穴暝()(5)佳木秀而繁阴()
2.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3. 甲乙两文都是写景的名段,理解填空。

(1)甲乙两文都从溴觉、的角度来进行描写,甲文还进行了角度的描写。

(2)甲段写了阴晦和之景,表达了作者和高兴的心情;乙段写了和四时之景,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 两文的语言各有特色,乙文运用了几组对偶句,而甲文较多
地运用了句,作用是
5. 据你对这两篇课文主题的理解,给下面的拟一个下联:
上联:范仲淹为天下忧下联:
二、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 下边对加线字的解释哪一项有错误?()
a、予尝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之心
b、或异(不同)二者之为(这里指心理活动)
c、居(居住)庙堂(指朝廷)之高
d、先(在------之前)天下之忧而忧(担忧)
2. “二者”指哪两种心情?(用《岳阳楼记》中的原句回答)
(1):
(2):
3. “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退”指的“”。

4. 用现代汉语翻译“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 这篇中有些句子句子现在已经成为了,请将这些成语写在下面。

(至少3个)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增其旧制()(3)予观夫巴陵胜状()(4)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