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公开课教案_2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教案_1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教案_1](https://img.taocdn.com/s3/m/6930b941a76e58fafbb00322.png)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按照时间顺序对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讲解分析,使学生用更为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中国古代散文。
2、通过逐代梳理中国各古代时期散文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并记忆相关文化常识。
3、通过结合当下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使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散文在当下的活力和对当下的文化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人教2003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篇目:散文之都·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讲解的内容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作为对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中散文部分的一个小结。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穿越千年的历史,并坐上一架快速行驶的时光机,从《尚书》说到《少年中国说》。
同时,也是复习我们学过的部分文学常识,将其串珠成线。
【概念界定】大家已经在这本选修课本里,学到了许多中国古代散文的篇章了,再加之以往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中国古代散文”这个概念并不陌生。
先说“中国古代”。
在这里指的是近代以前的,即夏商周到清代。
之前的原始时期不算,因为那个时期还没有朝代的概念,也没有文学;之后的民国和中国不算,因为那已经是近现代和当地了。
再说“散文”。
说到中国古代散文,同学们第一反应,不就是我们平时接触的文言文嘛。
对文言文,有的同学深恶痛绝,有的同学爱不释手。
这不,高考刚刚结束,用文言文写作文又成了热搜。
老师在这里要给大家展示一篇文言文作文,是老师在高考前的省统测里批到的一篇作文,顺手拍下了。
你们来品一品,这算不算古代散文?(展示图片)Q:为什么不算古代散文?A:四个字四个字的就叫古代散文吗?古风的语气语调就叫古代散文吗?那未免也太无知了。
所以这篇文章我给了38分,36让他及格,2分考前背书的功夫。
Q:那么散文是什么呢?散文的狭义和广义概念。
站在历史的高度,文言文都是什么样的呢?又有怎样的历史沿革呢?接下来我们按照历史的顺序从头说起。
【历史沿革】一、先秦文字的产生之初,是为了干什么呢?为了记事(结绳记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公开课教案_5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公开课教案_5](https://img.taocdn.com/s3/m/5b564c3c02020740be1e9bb4.png)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知识点。
2.加深文化常识积累。
二、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知识点。
三、教学难点加深文化常识积累。
四、教学方法课前预习划重点课堂讲解提问、评点五、教学过程提问:散文的定义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
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
提问: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的时期(一)先秦时期(二)两汉时期(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四)唐宋时期(五)元明清时期(一)先秦时期提问:中国古代散文上的“第一”1. 第一部散文集《尚书》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散文,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
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提问:《尚书》的意义《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
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已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
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勃兴,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
秦汉以后,各个朝代的制诰、诏令、章奏之文都明显地受它的影响。
提问:先秦散文的类别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2. 诸子散文提问:诸子散文出现的背景以及代表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之交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学术流派纷纷著书立说,争论不休,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思想家的著作,促进了说理散文的发展。
这些思想家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记载他们言论的书流传到现在的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
提问:各家代表作的特点《论语》和《孟子》是儒家诠释“仁”的著作。
《论语》是记录孔丘及其弟子言行的,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
《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论的。
孟轲长于辩论,因此书中语言明快,富于鼓动性。
《墨子》代表墨翟“兼爱”的主张,语言朴素,说理明确,逻辑性很强,《兼爱》、《非攻》等篇极有代表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教案_22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教案_22](https://img.taocdn.com/s3/m/b8d654867f1922791788e828.png)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散文的分期、体裁及代表作家作品(二)方法与过程:梳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热爱。
学习重点:了解中国古代散文的分期、体裁及代表作家作品学习难点:掌握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内容:细读每个时间段,归纳总结这一时期散文的主要发展过程,如代表作家、作品、体例、主要风格特色。
要求:①在导学案上完成表格的填写。
②重要信息请圈点,做好标记;小组间可合作,求共赢。
③组织语言,发言时语言简练学习过程:一、导入: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学史上,散文是最为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
它包括汉以后的赋与骈体文,也包括说理著作中具有文学色彩的作品。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概况。
二、古代散文的定义: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三、高屋建瓴——整体把握“中国古代散文”的逐步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先秦散文——汉代散文、汉赋——魏晋南北朝散文——唐宋散文——元明清散文四:分条缕析---小组展示要求:细读每个时间段,归纳总结这一时期散文的主要发展过程,如代表作家、作品、体例、主要风格特色。
①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重点选取一个时期展示成果。
②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③组织语言,发言时语言简练(一)先秦时期(1)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2)知识点小结:1.第一部散文集——《尚书》2.诸子散文:《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3.历史散文:《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二)两汉(1)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2)知识点小结:赋的特点:体物写志,注重铺陈,词藻华美,色彩绚丽,吸收了楚辞的特点。
正由于赋的发展与楚辞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汉代往往辞赋并称。
(3)宋玉散文赏析:《登徒子好色赋》宋玉……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教案_8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教案_8](https://img.taocdn.com/s3/m/308a7545a98271fe910ef9ab.png)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案一.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了解散文与时代的关系。
(二)方法与过程:梳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热爱。
关注中国古人时代精神。
二.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
三. 教学难点:内容的时间跨度大,信息量丰富。
四. 教学步骤: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
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一)先秦时期1. 第一部散文集《尚书》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
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
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的文字内容特点:《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
《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
2. 历史散文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
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如《春秋》。
以后,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共18万字,记载了春秋240年间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和言论以及天道、鬼神、灾祥、占卜之事。
这部书叙事富于戏剧性,情节紧凑,战事描写尤为出色,语言精炼、富于形象。
《国语》是一种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诸侯各国(公元前1000——前00)之事,记言多于记事,所记大多为当时较有远见的开明贵族的话。
《战国策》作者不可考,现在版本为西汉刘向辑成。
它同《国语》一样,也是分国记事,记载了西、东周及秦、齐、楚、赵等诸国之事,记载内容是谋臣策士的种种活动及辞说。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设计(最新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设计(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73fdd1f195f312b3169a5e9.png)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散文的发展及作家作品。
方法与过程梳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不同时期散文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散文及其分类1.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
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
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
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
2.据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4)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
3.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古代散文的常见类别:⑴记: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清.范阳洵《重修袁家山碑记》。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湖心亭看雪》。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狱中杂记》。
④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左忠毅公逸事》。
⑤笔记:古代以记事为主的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文体。
《梦溪笔谈》。
⑵古议论文体:①原:古代探源究理的议论文体。
《原君》(黄宗羲)。
②辨;是古代明辨是非的议论文体。
宋玉《九辩》。
③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
《马说》、《师说》《爱莲说》。
④论:古代析理推论的议论文体。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公开课教案_3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公开课教案_3](https://img.taocdn.com/s3/m/4285f433af1ffc4fff47ac13.png)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散文的含义。
2、了解散文的发展历程。
3、赏析不同时代的散文,归纳不同时代的散文的特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你眼中的散文是什么样的?(生说自己对散文的看法,教师汇总点评)(师谈自己对散文的看法)二、名词解释——散文(一)古典文学中的散文《辞海》——中国六朝以来,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
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
(二)现代文学中的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
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师:散文在不同时代的定义也不同。
学习要追根溯源。
学习散文,先要了解散文发展的历程。
)三、了解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历程商周——《尚书》先秦——《老子》《论语》《孟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春秋》《左传》汉代——《史记》《汉书》《二京赋》魏晋南北朝——《与吴质书》《兰亭集序》《世说新语》《水经注》《登大雷岸与妹书》《登楼赋》《哀江南赋》唐宋——《滕王阁序》《师说》《捕蛇者说》《阿房宫赋》《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游褒禅山记》元明清——《卖柑者言》《项脊轩志》《柳敬亭说书》《狱中上母书》《病梅馆记》(师:了解了散文发展的历程,接下来我们要赏析不同时代的散文代表作,借此学习不同时代散文的艺术特色。
)四、散文赏析散文,之所以称呼为散文,因其与小说、议论文、记叙文、诗歌等等文学类体裁不一样。
这个“不一样”叫做特点。
阅读下列不同时代的散文,并赏析其艺术特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课件_0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课件_0](https://img.taocdn.com/s3/m/9321dadaba0d4a7302763afe.png)
• 古代散文:我国古 代,为区别于韵文、 骈文,凡不押韵、 不重排偶的散体文 章,包括经、传、 史书在内,一律称 之为散文。
散文的分类
• 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
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 (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 (4)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二)方法与过程: 梳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热爱。
概述
• 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 围也在不断的演变。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 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 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 概称之为“散文”。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 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 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近 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 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 小。
登徒子好色赋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 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 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 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
汉赋的发展
汉代散文
政论文 :贾谊、晁错 史传文 :司马迁、班固 汉赋 :司马相如 、扬雄、枚乘、班固、张衡等
《史记》作者司马迁创造的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在汉以后一 直是历代王朝正史所沿用的体制。 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cf906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65.png)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掌握其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散文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
2. 分析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作品,领会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中国古代散文的审美观念和表达技巧。
2.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中国古代散文进行评价。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
2. 运用讨论交流法,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兴趣和思考。
3. 运用案例教学法,深入剖析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作品。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散文精选》等相关教材。
2. 参考资料:学术论文、专著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古代散文的概念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发展历程:梳理中国古代散文从先秦到现代的发展脉络,强调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3. 对比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其差异和共性。
4. 作品鉴赏:以具体散文作品为例,深入剖析其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散文作品的感悟和理解。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作业1. 阅读一部中国古代散文专著,了解散文研究的最新动态。
2. 搜集有关中国古代散文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验学习效果。
3.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的课程反馈,了解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不断调整和改进。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67c52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0.png)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掌握其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典型作品,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散文的起源与发展历程2. 中国古代散文的主要特点3. 代表作品的分析与欣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品。
2. 教学难点:对中国古代散文作品的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散文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散文的艺术魅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古代散文的概念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古代散文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品。
3. 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4. 欣赏:组织学生欣赏经典散文作品,体会其意境和情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中国古代散文的重要性和价值。
7. 拓展: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的中国古代散文作品,加深对中国古代散文的了解和欣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需求。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和建议。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系统的中国古代散文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准确的学习资料。
2. 参考书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参考书目,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材料。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课件_22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课件_22](https://img.taocdn.com/s3/m/75798d7caaea998fcd220e06.png)
元
唐
魏
汉
先
明
宋
晋
代
秦
清
古
南
政
历
散
文
北
论
史
文
运
朝
、
、
流
动
辞
史
诸
派
赋
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子
和
散
赋
文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古代散文的分期、体裁及代表作家作品. (二)方法与过程: 梳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热爱。
高屋建瓴 “中国古代散文”的逐步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陌上桑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 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 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 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 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三、魏晋南北朝
辞赋
朝代
体例
魏 骈文
魏 晋 东晋 骈文 南 北 南朝 骈文 朝
北朝 骈文
代表作家作 主要风格特色 品
鲍照《登大雷 岸与妹书》
孔稚圭《北山 移文》
陶弘景《与 谢中书书》
气势壮大,视野开阔,具 有动态美
生动犀利,讽刺辛辣,富 有妙趣
用笔简淡,有一种高雅的趣味
丘迟《与陈伯 之书》
吴均《与朱 思元书》
委婉曲折,收纵自如 善于刻画,写照传神
王粲《登楼赋》 曹植《洛神赋》 庾信《哀江南 延续东汉后期的抒情 赋》 向秀《思旧赋》 江淹《别赋》
小赋
张衡《归田赋》 蔡邕《述行赋》
赵一《刺世疾邪赋》 祢衡《鹦鹉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修订教学版)
一、总论
我们通常把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的文学叫做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里有许多富有深刻思想内容和完美艺术形式的优秀散文作品。
(一)思想性
1.许多古代散文作品充满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2.许多伟大作家都在他们的作品里倾注了关怀人民疾苦的感情。
真实地反映人民生活,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这是我国优秀的古代散文作品的高度思想性的表现。
(二)艺术性
1.文学形式的多种多样。
2.人物形象的鲜明生动。
3.文学语言的精炼形象。
二、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几个阶段(有三千年的光辉历史)。
(一)先秦
(1)历史散文:《尚书》(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大事纲要)、《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国语》(国别体、旧说为左丘明作)、《战国策》(西汉刘向整理)(前8世纪到前3世纪)。
“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左丘明作)、《春秋公羊传》(公羊高作)、《春秋谷梁传》(谷梁赤作)。
(2)诸子散文:(“诸子十家”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三教九流”,“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没有小说家。
)—《论语》、《孟子》、《荀子》;《老子》(亦称《道德经》)、《庄子》(亦称《南华经》);《商君书》(商鞅著)、《韩非子》、《墨子》等。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
(1)贾谊和晁错(汉初),《过秦论》、《论积贮疏》、《论贵粟疏》。
(2)司马迁的《史记》(西汉)。
(3)班固(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儿子,妹妹班昭)的《汉书》(也称《前汉书》我国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范晔的《后汉书》(南朝·宋)。
(4)汉赋和骈文(“四六文”)。
“四大赋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
(5)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三)唐
(1)“古文运动”(与“骈文”相对)(文体改革运动)。
(2)倡导者(“唐宋八大家”):韩愈(“文以载道”),柳宗元(“文以明道”)。
另有罗隐、皮日休、陆龟蒙。
(3)实质:新体散文。
(四)宋
(1)形式:“古文运动”。
(2)代表作家(“唐宋八大家”):欧阳修(政论文《五代史伶官传序》被明人茅坤称为“千年绝调”,叙事散文《泷岗阡表》是为他父母墓碑撰写的碑文、《醉翁亭记》、《秋声赋》),“三苏”苏洵(《嘉佑集·权书·六国论》),苏轼(前后《赤壁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王安石(政论文名篇有《答司马谏议书》;驳论文名篇有《读孟尝君传》;另有记叙、说明性散文《伤仲永》;游记、哲理性散文《游褒禅山记》等),曾巩(作品有《墨池记》等)。
与欧阳修同时的范仲淹在古文创作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他的名篇《岳阳楼记》文中多用四言,散、骈相杂,自成一格。
王安石与司马光在熙宁变法中是一对政敌,但作为北宋著名的散文家,成就各有千秋。
司马光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离朝居洛阳十五年,主编《资治通鉴》,成为《史记》后的一部伟大的通史巨著。
名篇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
他又著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其中《训俭示康》是教育儿子司马康厉行节约的名篇,文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成了后人传诵的明言。
(3)南宋散文家(政论文):胡铨、陈亮、辛弃疾(《美芹十论》)。
(4)南宋文学批评家:朱熹(《朱子语类》)、严羽(《沧浪诗话》)
(五)元、明,清
(1)元代无文!
(2)明代散文:
①“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口号“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运动。
(弘治、正德年间)
②“后七子”(王世贞、李攀龙、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
(嘉靖、万历年间)
③“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④归有光(昆山人):曾被誉为“明文第一”,名作《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
⑤独抒性灵的小品文:公安派“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袁宏道最著名);竟陵派(钟惺、谭元春)。
⑥明末小品散文家(独抒性灵小品文):张岱(浙江绍兴人)《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柳敬亭说书》等。
(3)清代散文:回光返照的桐城散文
①“桐城派”主要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安徽桐城人)。
②方苞《望溪先生文集》《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等。
③姚鼐《登泰山记》。
“桐城派”是统治清代文苑近两百年的一个最大流派,从先秦开始的古文,历时三千年来,到桐城派已是回光返照,不能不期待、呼唤明天的太阳了。
④龚自珍和梁启超的文学改良主义与“文体革命”。
⑤龚自珍的成就主要是诗,他的散文风格遒劲,通达流畅,在当时也有冲破“万马齐喑”局面不可没之功。
⑥梁启超(1873-1919)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饮冰室合集》《少年中国说》《变法通义》(新体散文)。
(特点:具有民主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