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实践育人方法与途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职业院校实践育人方法与途径研究
作者:袁力姚志宏纪建华刘欣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36期
袁力姚志宏纪建华刘欣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汉中 723000)
摘要:真正的教育,必须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目的。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实践育人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作为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通过实践育人途径和方法的研究,使高职学生明确培养目标,注重
综合素质提升,在实践中感悟与完善,以强烈的实践创新意识,尽快融入社会,担当起应尽的
社会责任。

关键词:高职实践育人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c)-0125-02
在市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知识经济信息化、数字化的大潮中,充斥着各种价值观。

大学
生不应该是被理论武装的“百科全书”,没有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大学生应尽早了解
社会、融入社会。

现实教育中的应试环境下,我们仍过于重理论轻实践。

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管
理工作者,研究实践育人途径和方法,就是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

通过了解学生身心状况,在
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以育人为中心,以实践为载体,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组织开展系列常态化的校内外实践活动育人。

通过实践育人这一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潜在教
育形式,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呼唤沉睡
的创意和斗志,练就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1 高职教育现状
1.1 高职教育现实存在重学历轻实践
一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重学历和文凭。

大学生毕业后,求职过程中和入职以后
学历都显得尤为重要,求职的成功率、个人经济收益、甚至社会地位往往取决于学历文凭的高低,较少考虑人的职业技能。

这样学历变成了一个人参与商品分配、介入商品交换、提取商品
利润的资格证书,成为商品符号、功利符号。

而原有的知识符号、能力符号急剧淡化、浊化、
甚而消失。

高等职业教育受此影响,也往往随波逐流,从教育部门到学生及家长以获得学历作
为主要目的,体现不出高等职业教育应具有重实践强技能的特色。

1.2 社会需求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3中国高职教
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称:“截止2012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3年增长;自主创业者比例多于本科生;毕业后3年收入倍增。

”可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维
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繁荣经济、消除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高等职业院校必须
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制定科学合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需求相一致的培养目标,加强实践
育人,培养社会需求的实用人才。

2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方法
2.1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真实需求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高职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实践育人的效果,在以后实
践育人中探索出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方法和途径。

调查对象:此次调查选择了在读高职学生500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100名,大二学生300名,大三学生100名。

调查内容:是否参加过各类社会实践,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实践活动是否与所
学专业相符等。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共500份,收回有效问卷500份。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57%的同学更愿意到企事业单位见习,其次是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占43%;而56%的同学参与过社会实践,20%的同学参与过公益活动或志愿服务,14%的同学实习前参与过专业见习,表示从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仅占10%。

调查表明,许多大学生都
愿意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尤其愿意参加校外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


多学生认为实践活动不一定要专业对口,并认为职业没有高低之分,主要看自己的需求。

2.2 通过角色转变探索实践育人的方法
实践育人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增强专业学习、能力培养、个性完善等方面的综合效能。

比之于理论学习,实践育人具有直接性、现实性
和及时性的特点。

校内外实践育人活动的开展,都应注重课堂内外方式方法的革新。

实践课程
设置要做到“三不三让”原则:一是不要让学生从“校园”走向“校园”,要创造条件,让他
们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锻炼。

二是不要让学生从“知识课堂”走向“知识课堂”,要解放他们
的手、脚、耳、脑,让他们去实践、体验、感悟、创造。

三是不要设置学校能够开设的课程,
要让实践基地的实践课程成为学校教育有益的延伸、拓展和补充,努力做到实践课程与学科知
识相结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与地方文化相结合。

在活动的设计、选择
上要降低门槛,注重可参与性,让更多的学生都能亲身体会、亲自操作、亲身参加各种实践及
文体活动。

创造真实可信的教学情境,选择容易上手的见习岗位。

通过具体生动的事实和形象,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强化自我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只有
降低参与门槛,才能使实践育人变“小众”为“大众”,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人人由“观众”变“演员”,这样实践育人才能贴人心、见实效、广覆盖、易推行。

2.3 以树立正确的“三观”为目标进行实践育人
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不能单靠书本知识传授,需要受教育者通过
切身的实践体验去领会和理解。

“三观”的形成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会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渐
渐改变。

大学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弥补知识结构上的缺陷,克服政治观念上的摇摆性和不
正确性,才能在创造中体现人生的价值,在无私奉献中感受义不容辞的责任感,才能实现“虚
心学习、吃苦耐劳、勇于实践、自觉奉献”的新时代大学生精神。

这也给我们明确了要从树立
正确“三观”入手,有选择性的探索实践育人。

因此,实践育人要注重使大学生在现实中树立
正确“三观”。

实践育人使大学生的意志得到锻炼,促进其形成良好心理素质。

通过社会实践
大学生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学会耐心、学会忍受,充分意识到只有
积极进取、付出汗水和精力才能换来成功。

这样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树立自立自强意识,转变就
业观念,增强吃苦耐劳精神,提高抗挫折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

3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途径
实践育人理念不是不要理论教育,片面强调实践教育;也不是忽视学校教育,片面强调社
会教育。

而是要兼顾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兼顾校内的实践教育和校外的实践教育。

3.1 搭建专业技能平台,拓展实践育人途径
高职学生进入学校后,要能力为重,一方面利用见习、实验课作为课本理论学习的延伸和
巩固,另一方面将教师承担的研究课题及教研室工作向学生们开放,吸引有参与兴趣的学生主
动与课题组的教师联系,进行科研实践。

科研实践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水平、完善实验室建设,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几年的努力探索,我们在育人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
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推品牌、创亮点,实施精英教育”,以院党委、团委牵头,院、系
两级学生会组织实施,搭建了一批优质的技能平台,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诸如“护理技能
大赛”、“点钞大赛”、“中医药文化节”、“机械手工制图大赛”、“口腔医学专业技能比赛”、“智能车比赛”、“旅游酒店服务技能大赛”、“师范类学生基本功大赛”等,学生踊
跃参与,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及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多同学脱颖而出,在全国同类比赛中屡获大奖,在学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实践。

3.2 推行“一系一品”活动,丰富实践育人途径
以突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专业素养为主要目的。

一方面鼓励教学结合专业特点开展
技能竞赛,另一方面注重全面发展,按照“搭建平台、积极引导、重在普及、力推精品”的思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行“一系一品”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开展校园文化艺术
节活动。

艺术节以全院同学为依托,紧扣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实用性复
合型人才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近几年,我们通过举办诸如十佳歌手、模特、舞蹈大赛,经典
诵读活动,感动校园人物、最美微笑评比,文明示范宿舍评选等活动,传播先进文化、传承民
族精神,充分展示大学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有效推进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
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工程,达到了预定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

事实说明,通过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很好的拓展实践育人平台的建设,引导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
真知、加强修养、锤炼品格、立志成才、全面发展。

3.3 开展顶岗实习新模式,开辟实践育人新途径
在毕业实习上,创造性的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构建“教育行政部门、高职院校和实
习单位三位一体”的联合培养机制。

通过顶岗实习新模式,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实习单位携
手建立“顶岗实习加就业”的工作机制。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研究高职教育与企事业单位的无
缝对接,很好的拓展了实践育人新路子,又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就业的问题,还帮助企业选人用人,真正实现三赢三受益。

3.4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实现实践育人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目标,让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实现自我教育和提升。

我们通过组织开展诸如“植绿护绿”、“青春福乐温情老人”、“大拇指”文明交通岗、“倡导文明节约,人人餐餐光盘”等志愿服务,用青春正能量,发扬志愿服务精神,传递爱心,回报社会。

这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参与面广、特色鲜明、机制成熟、成效显著,为青年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3.5 社会公益活动,助力实践育人成效
通过爱心公益活动,拓展一种实践育人模式,搭建一个关爱桥梁,形成一种长期机制,让
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我们在探索实践育人途径的研究中,开创了“1+1+1”爱心助学活动,通过1位爱心人士、1个爱心团队和1名受助学生建立“1+1+1”爱心结对长效机制,帮助解决
贫困中小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难。

活动主要以寻访贫困学生,通过建立“助学基金”,一对一生活、思想、心理帮扶等方式开展活动。

活动的开展,吸引社会各界爱
心人士的踊跃参与。

短短一年时间里,募集助学金和学习生活用品价值10万余元,资助学生
60名,参与团队3000多人,促进了弘扬善举,传递爱心,争做好事、实事的新风尚。

通过这
种面对面关怀的公益事业,创新出一种学校与社会共建的实践育人公益新模式。

参与的爱心团
队人员众多,同学们通过活动接触社会,感受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会竭尽全力帮助别人,
让爱心公益精神得到放大,实现了实践育人的目标。

4 结论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院校若要顶起“半壁江山”,就不能泛滥其外,空无其内,只重视理
论讲授,而不关注实践育人。

要活其思维,改革体制,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方法和途径,才能
为我国经济发展建设及莘莘学子的成才之梦发挥应有之力。

因为,无论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实践育人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探索实践育人是真正实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途径,是我们应该为
之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董操,张素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探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06(9).
[2] 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北京.教育部.2008.
[3] 景硕.高校“实践育人”改革初探[J].考试周刊,2009(28).
[4] 覃红燕.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