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参差性弱视与斜视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光参差性弱视与斜视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研究【摘要】本文为了进行屈光参差性弱视与斜视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敏感度对比研究,选取了
我院的45例斜视性弱视患者、4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以及35例正常儿童进行灵敏度对比
分析。

通过灵敏度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在各个空间频率敏感性均低斜
视性弱视组,斜视性弱视组与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在各个空间频率敏感性都要比对照组要低。

由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是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灵敏度要比斜视性弱视患儿低,弱视
患儿弱视眼较非弱视眼灵敏度均有所下降。

【关键词】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灵敏度
【中图分类号】R80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20-01
0 引言
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对不同类型弱视患儿弱视眼对比敏感度值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这方
面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然而与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值有关的研究却比较缺乏。

已经有临床
研究得出结论为:对比弱视灵敏度能够使我们较好地发现视觉空间分辨缺陷,而不同弱视类
型灵敏度值不尽相同。

为了进行屈光参差性弱视与斜视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研究,笔者进行了本文的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的45例斜视性弱视患者、4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以及35例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分别分为斜视性弱视组、屈光参差性弱组以及对照组。

屈光参差性弱组女18例,男22例,年龄6~14岁;斜视性弱视组女21例,男24例,年龄6~14岁;对照组女17例,男
18例,年龄6~14岁。

三组间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美国Stereo Optical公司生产 FACT 301测量三组研究对象灵敏度。

在充分照明的测量室
内进行测量,遮住1眼,另1眼在距离阅读测量板3m处进行测量,从空间频率为1.5 cpd开
始逐个辨认视标条纹,空间频率依次为1.5、 3.0、6.0、12.0、18.0cpd,直到无法辨认为止并
记录测量值。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X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和斜视性弱视组在各个空间频率敏感性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在各个空间频率敏感性均低斜视性弱视组,两组比较有统计
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表1 三组在各个空间频率敏感性比较
空间频率(cpd)屈光参差性弱组(n=40)斜视性弱视组(n=45)对照组(n=35)
1.5 1.4933±0.1292ab 1.5790±0.1420a 1.7966±0.0782
3.0 1.6749±0.1345ab 1.7437±0.1011a 1.8473±0.0732
6.0 1.7356±0.9632ab 1.7802±0.1103a 1.9102±0.0682
12.0 1.4636±0.1127ab 1.4618±0.1739a 1.8342±0.0972
18.0 0.9721±0.1320ab 1.1073±0.1729a 1.4174±0.0982
3 讨论
在我国,通常人们认为视力≥1.0就是正常的。

视力是在高对比度条件下测量的,而空间对比
敏感度则是辨认在平均亮度下两个可见区域差别的能力,是人眼对恰好能识别出的某一空间
频率(视标大小、粗细)的黑白相间光栅或条纹阈值的倒数。

它能更早、更敏感的提示一些
眼部疾病。

已有研究证明,即使是弱视患儿的“健眼”,它也不是真正的健眼。

和正常组相比,他们的对比敏感度也是降低的。

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无论是屈光参差性弱视组,还是斜视性
弱视组,其非弱视眼在各个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明显低于正常组。

Wail等认为由于弱视患
儿双眼间存在相互作用,视皮质为了确保整合视觉信息,尽量维持弱视眼和非弱视眼输入信
息的平衡,因此弱视眼通过双眼间相互作用降低了非弱视眼的对比敏感度。

Vedamurthy 等认为,双眼间相互作用可以使一眼的视觉阈值被另外一眼
的输入状态所改变,这种改变,可以是提高或降低对侧眼的某种视觉阈值。

我们认为:弱视
眼可以通过双眼间相互作用,使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低于正常。

对于不同类型弱视,其弱视眼对比敏感度曲线不同。

斜视性弱视患儿主要表现为中、高空间
频率对比敏感度的下降,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则表现为全空间频率的下降。

但目前对于非弱
视眼对比敏感度的研究较少。

对于中、重度弱视患儿,在所有空间频率,斜视性弱视组均高
于屈光参差性弱视组。

这和之前 Chatzistefanou 等的研究结果有差异,这可能和研究病例数
有关。

两组患儿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值和弱视严重程度进行相关分析显示:斜视性弱视患儿中,随着弱视程度的加重,非弱视眼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反而有增加的趋势,而屈光参
差性弱视患儿并未表现出这种趋势。

出现这种差异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刘虎等研究发现:这两种类型弱视患儿双眼间异常相互作用的程度并不相等,与屈光参差性弱视相比,斜视性
弱视大脑皮层双眼驱动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或发生了大脑皮层神经元眼优势柱的偏移。

本次研究发现,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和斜视性弱视患儿敏感度均低于正常患儿,且屈光参差
性弱视患者敏感性较斜视性弱视患儿敏感性更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指出,弱视患儿双眼受到相互影响,大脑视皮质为保证信息整合,尽量维持弱视眼和非弱视眼的信
息收集平衡,从而降低了健眼的敏感性。

研究指出,屈光参差性弱视主要为双眼屈光度不同
而造成,而斜视性弱视屈光度正常,只是为收集信息光线改变造成,从而屈光参差性弱视敏
感度较斜视性弱视敏感度低。

研究指出,随着弱视程度加重敏感度逐渐降低,表明敏感度还
与弱视程度呈相关性。

今后研究可进步探讨其相关性。

综上所述,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
弱视患儿敏感度均降低,且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降低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都艳红,张士宏,王艳新.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比较研
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
[2]杨国渊,廖孟,刘陇黔.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比较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
[3]王英,肖信,刘伟民等.视知觉学习治疗弱视患儿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J].中国实
用护理杂志,2013,29(29):8-11.
[4]许梅萍,陈园园,叶良等.欧洲越橘提取物对弱视患儿双眼对比敏感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12):1576-1579.
[5]刘雯,于刚,吴倩等.多维空间感知觉模型对弱视及斜视患儿立体视功能的检测[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2,30(9):806-8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