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有副好骨骼_人生故事
电视剧《可爱的中国》观看影评心得观后感精选
![电视剧《可爱的中国》观看影评心得观后感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f02b4f6edd88d0d232d46abf.png)
2019电视剧《可爱的中国》观看影评心得观后感精选2019《可爱的中国》观后感由中宣部重点扶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江西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委宣传部、江西广播电视台、艺海纳川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五好青年影业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福建电影制片厂等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可爱的中国》,昨晚9点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今起每晚8点两集连播。
方志敏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电视剧《可爱的中国》讲述方志敏同志在大革命失败后组织发动农民暴动,组建红军,创建革命根据地,建设“苏维埃模范省”,在危难面前忠诚于党,为掩护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向敌人统治腹地进军;不幸被俘后,又以坚定的革命意志开展狱中抗争,并写下《可爱的中国》等不朽篇章,最终从容就义的光辉一生。
该剧先后被列入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重点项目、中宣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国家广电总局确定的2018—2022年“百部重点电视剧”。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方志敏同志诞辰120周年,电视剧《可爱的中国》的播出,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高度契合,对传承红色基因、彰显“爱国、清贫、创造、奉献”的方志敏精神新的时代价值具有重大意义。
2019《可爱的中国》观看心得由吴子牛执导,张强担任总编剧,林江国、缪婷茹、唐国强、张歌、印小天、郭广平、颜世魁、黄品沅、郝荣光、赵波等联袂演绎的电视剧《可爱的中国》将于今晚接档《共和国血脉》在CCTV-1黄金档播出。
该剧根据革命先烈方志敏的事迹创作而成,深情讲述了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的光辉一生。
为了“可爱的中国”!“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
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这段饱含真情的文字选自国人耳熟能详的散文《可爱的中国》,其作者正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红十军团缔造者方志敏。
清贫的故事
![清贫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6a6c1d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8.png)
清贫的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位方志敏同志,那可是个正儿八经的英雄人物。
当时啊,国民党的那些个兵就想着从方志敏身上发一笔横财。
为啥呢?他们觉得,方志敏是共产党的大官啊,肯定富得流油。
然后就把方志敏给抓住了。
这些国民党兵啊,眼睛都放光了,就像饿狼看到肉一样,在方志敏身上搜啊搜。
结果呢,大出他们的意料。
方志敏身上除了一块表和一支自来水笔,那是啥值钱玩意儿都没有。
那些国民党兵都懵了,他们就不信啊,觉得方志敏肯定是把钱藏起来了。
就对他又是威吓,又是哄骗的,说什么只要把钱交出来,就给他自由之类的话。
方志敏就淡淡地说:“我是真的没钱,我们革命者的生活就是这么清贫。
”
你想啊,在那些国民党兵眼里,当官的哪个不是脑满肠肥,金银财宝一大堆。
可方志敏就不一样,他坚守着自己的信仰,虽然物质上清贫得很,但精神上那可是无比富有。
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根本就不在乎什么个人的财富。
这就是方志敏的清贫故事,听着是不是特别让人敬佩呢?。
至高的清贫读后感
![至高的清贫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5aeb19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1.png)
至高的清贫读后感
你说方志敏这人吧,那可真是奇了。
在那个年代,大家都在为钱啊、物啊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他倒好,守着一肚子的清贫,还过得特坦然。
就像他根本不是活在咱们这个到处都是诱惑的世界一样。
我就想啊,这清贫怎么还能至高无上了呢?一般人要是穷,那估计得愁得头发一把把掉。
但方志敏不是,他穷得有骨气,穷得有境界。
他掌管着那么多财物,就像守着一座金山的看门人,自己却一分不沾。
这要搁现在,有些人看到钱就跟饿狼看到肉似的,眼睛都放光,哪里还管什么该拿不该拿。
他在监狱里还写那些东西,字里行间都透着对信仰的执着。
我就在想,他在那小小的牢房里,心里装的却是整个国家、民族的大事。
而我们现在呢,住在宽敞的房子里,有时候心里想的却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这篇文章就像一面镜子,照得我有点无地自容。
我平时要是少了点钱,就会嘟囔个没完。
可人家方志敏呢,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出去了,连生命都在所不惜,就为了心中的那个理想。
我觉得这篇文章是在给我们现代人敲警钟呢。
别老是在物质的泥潭里打滚,也得有点精神上的追求。
方志敏的清贫不是那种可怜巴巴的穷,而是一种让人敬畏的富有,他富有信仰,富有对国家和人民的爱。
我想,以后我要是再遇到那些关于钱和利益的烦心事,就该想想方志敏,他能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坚守自我,我为啥就不能在这和平年代看开点呢?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了一种超越物质的伟大,也让我知道自己还有好多地方需要向先辈学习。
关于清贫的历史人物作文
![关于清贫的历史人物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f0f6e44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03.png)
关于清贫的历史人物作文在历史的长河中,有那么一些人物,他们的生活过得那叫一个“清贫”,但却活得有滋有味,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就说那个大名鼎鼎的孔子吧。
他一生都在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学说。
按理说,这应该能赚不少钱,可他却常常穷得叮当响。
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还得靠学生救济。
但他一点儿也不在乎,心里想的全是如何让天下变得更美好。
他穿着朴素的衣裳,住着简陋的房子,却有着无比高尚的精神世界。
他的清贫,不是因为无能,而是因为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追求真理和教育后人上。
还有那个陶渊明,放着好好的官不做,非要跑到乡下种地。
家里穷得连酒都喝不起,可他还能悠然自得地赏菊、写诗。
别人都笑他傻,他却觉得自己过得比谁都自在。
他说:“不为五斗米折腰。
”这可不是吹牛皮,他是真的做到了。
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他的心是自由的,精神是富足的。
再看看杜甫,这位大诗人的生活也是够惨的。
住的房子破破烂烂,一到下雨天就到处漏水。
孩子饿得哇哇叫,自己也瘦得皮包骨头。
可他还是心系天下苍生,写出了那么多感人至深的诗篇。
他的诗里,有对贫苦人民的同情,也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他穷得只剩下了笔和纸,但却用它们留下了不朽的文化瑰宝。
这些历史人物的清贫生活,让我们看到了,财富并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
他们虽然物质匮乏,但精神世界却无比丰富。
他们用自己的坚持和信念,告诉我们:清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追求和梦想。
所以啊,当我们觉得生活有点苦、有点累的时候,想想这些古人,也许就能从中获得一些力量,继续勇敢地走下去。
清贫生活的人物事迹作文
![清贫生活的人物事迹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1bf8e7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3.png)
清贫生活的人物事迹作文
李伯那小屋,简直像个时间的博物馆,破旧的木板窗户,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里面的灯光,暗得只能勉强照亮书页,但李伯的眼睛,却亮得能穿透黑夜。
他坐在那里,就像一个灯塔,照亮了清贫生活的希望。
你说李伯啊,他每天起得比鸡还早。
天才蒙蒙亮,他就挑着那沉重的扁担,一路摇摇晃晃往田里去了。
看他那背影,虽然佝偻,但那股劲儿,就像山一样,稳稳当当的。
他总说,生活再苦,也不能把脊梁骨给弯了。
李伯吃得简单,真的,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
餐桌上,每天都是那几样菜,连点油水都没有。
但你看他吃得那个香啊,就像在吃山珍海味一样。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读《清贫》有感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读《清贫》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27889ea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f1.png)
读《清贫》有感
《清贫》这篇文章让我深感震撼。
通过阅读,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方志敏的崇高精神和品质,同时也对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方志敏的清贫生活所感动。
他身处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却始终保持着廉洁奉公的品质,没有追求奢侈和享受。
他的生活简朴,却充满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
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同时,我也被方志敏的廉洁奉公精神所感动。
在面对金钱诱惑时,他始终坚守原则,不为所动。
这种廉洁奉公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被金钱所诱惑,丧失原则。
但是,方志敏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守原则,才能保持清贫的生活,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
此外,《清贫》这篇文章还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方志敏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高昂的斗志。
他不仅关心人民的疾苦,还勇于承担责任,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这种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总之,《清贫》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
它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方志敏的崇高精神和品质,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以方志敏为榜样,坚守原则,保持清贫的生活,为人民服务。
课文《清贫》读后感
![课文《清贫》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898cd69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7.png)
课文《清贫》读后感《课文<清贫>读后感》最近读了方志敏同志的《清贫》一文,内心深受触动。
这篇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蕴含的力量却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
在《清贫》中,方志敏同志以质朴的笔触,平静而坚定地叙述了自己在被捕时的经历。
他写到,“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
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
”这简单的几句话,却展现出了一位共产党人清正廉洁、一心为公的高尚品质。
方志敏同志所处的时代,充满了艰难险阻和重重诱惑。
然而,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为金钱所动,不为权力所迷。
他深知,那些经手的款项是人民的血汗钱,是革命事业的希望,必须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这种对金钱的清醒认知和对责任的担当,让我深感敬佩。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常常被金钱和物质所迷惑,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而方志敏同志的事迹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
文中还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当国民党士兵搜遍了方志敏同志的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竟然一无所获。
他们怎么也无法相信,这位共产党的“大官”竟然如此“清贫”。
而方志敏同志却对此坦然自若,他认为“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种清贫不是贫穷,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富有。
他拥有坚定的信仰、高尚的品德和为人民谋幸福的决心,这些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对比当下,我们中的一些人追求名牌、豪车、豪宅,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惜负债累累。
他们在物质的世界里迷失了自我,忘记了生活的真正意义。
而方志敏同志的《清贫》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不是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而是内心的充实和对理想的追求。
同时,《清贫》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共产党人的伟大不仅在于他们能够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牺牲,更在于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坚守道德底线,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方志敏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守住清贫的人物素材
![守住清贫的人物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c97cbcd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7.png)
守住清贫的人物素材他同家人租住门房8年多,先后搬了6次家;他从事纪检监察和巡察工作10年,坚守原则、敢于碰硬的作风贯彻始终;他的人生字典里没有享受与索取,甘守清贫、一身正气是他最真实的写照。
两年前,不知疲倦的他因心梗而猝然倒下,生命的钟摆定格在46岁的壮年,留下了XXX两袖清风的不朽精神。
他就是江XX。
从小生活在山沟沟里的江XX,每年暑假都要上山采杏,凑些钱作学杂费,帮助家里减轻负担。
“那时父母要求甚少,对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走正道,能够勤劳、简朴、正直。
”妻子韩XX说,江XX从家庭环境中继承了勤俭劳动的美德,并影响着她和儿子。
儿子上大学以后,家庭花销更大了,加上父母兄弟看病,江XX 一家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即便工作调到旗里,江XX一家人一直租住门房。
直到20XX年搬上楼房,终于淘汰了使用多年的餐桌,在亲戚们的“支援”下换了一套新桌椅。
“爸爸说,家里干净就好,没必要攀比。
”在22岁的儿子乌XXX记忆里,简朴的家风一直是爸爸所强调的。
江XX离世后,与他相处多年的同事第一次走进这个家。
屋内陈设简朴,环顾四周,四扇窗户中唯独南卧室挂有两块不同图案的布拼凑而成的窗帘。
一个“古董级”储物柜上,蒙着一块破了洞的花布。
“清贫,不是XX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对于XXX人来说,清贫却是一块照得见心底的试金石。
”同事感慨道。
社保、安全、应急、纪检。
江XX在基层岗位上几乎打了“通关”,他却始终坚守一个共产党人的“道”,把手中的权力看作是为人民谋利益。
“干部捞好处,那不是XXX的章法。
是XXX的干部,就得按XX的规矩来!”江XX曾坚定地说道。
江XX的干净正派,也影响了家人。
单位同事曾让韩XX把一盆江XX生前喜欢的龙血树搬回家。
“公家的东西,不能拿!”韩XX一口回绝。
韩XX原本是村里民办教师,随着江XX调到XXX司法所工作,一家人搬到镇上,她便成了街道临时工。
“亲属就有在编办当领导的,他从没想过找关系去安排妻子的工作。
”江XX的姐姐说,江XX 万事不求人。
从清贫一文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方志作文
![从清贫一文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方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d94f292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7.png)
从清贫一文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方志
作文
他可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呀!他虽然是个革命者,但却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
嘿呀,敌人想从他身上搜到钱财,可是什么都没找到呢!
方志敏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句话让我好感动呀。
他真的是太厉害了,能够坚守自己的信仰,不为金钱所动摇。
我觉得方志敏是一个非常有骨气的人,他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意背叛自己的信仰。
他的故事让我明白了,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不能被金钱和物质所迷惑。
我要向方志敏学习,做一个坚强、勇敢、有信仰的人!嘿嘿,我也要像他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努力奋斗!。
关于清贫的人物故事400字作文
![关于清贫的人物故事400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b65f3cc6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7.png)
关于清贫的人物故事400字作文
在深山老林里,老李可是个人物。
他那小屋,看着不起眼,但
里头干净得跟啥似的。
老李每天一早就拄着拐杖,满田地里转悠,
看庄稼长得好不好。
他的衣服,说实话,破得不行,但洗得那叫一
个干净,穿在身上还挺有派头。
老李啊,以前可是个大老板,家里有的是钱。
可惜啊,一次意
外让他啥都没了,只能过这种清贫日子。
不过啊,老李这人特乐观,他总说,“钱这东西,够用就行,多了还麻烦呢!”。
老李家的小院,种满了菜。
他种菜可不是闹着玩的,每一粒种
子都当宝贝似的。
每到收成的时候,他就挑最好的菜给村里的老人
和穷人家送去。
他这么做,村里人都看在眼里,心里都暖洋洋的。
老李家里还有本破账本,上边密密麻麻记着每一笔收入和支出。
他虽然没啥大钱,但每一分钱都花得明明白白。
他经常跟年轻人说,“清贫点没啥,怕的是没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盼头。
”。
老李的故事啊,在村里都传开了。
他这人,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啥叫真正的清贫,啥叫活得有骨气!。
课文《清贫》读后感怎么写
![课文《清贫》读后感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a55b427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3.png)
课文《清贫》读后感怎么写《清贫》是一篇寓言小品,来自清朝道光年间的《童话镜》。
文章通过一个语言生动、情节简单的故事,深刻地描绘了贫穷人的真实生活和心路历程。
在阅读完毕后,我深深被其描绘出来的生动形象所吸引,从而体悟到了人生的重要价值。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王智的穷人,他生活贫困,并且妻离子散,日子极为难过。
一天,他在路边捡到了一颗金丝桃花,由于过于贫困他竟然可以卖到一两黄金。
但是他走进了城市并花光了这笔钱。
他在城里的过程并未令他变得富裕,相反,他受到了欺骗和羞辱。
然而,他却在最后一刻得到了一颗带有魔力的金丝桃,从而般上了他的人生之路。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渴望财富本身毫无意义;人真正追求的是一种自在和心灵上的满足。
虽然贫穷困苦都有他们的阴影,但我们务必不要妄图逃避这些阴影,这是人们成长和成功所必须的原因和途径。
只有通过应对挑战和克服艰辛,我们才能逐渐显露自己的人性和生命价值。
作者引导我们认识到,人类已进入一个追求物质财富的年代,物欲膨胀成为了主旋律。
而在这背后,那些心同生命融洽结合的有智慧的人为我们树起了警示牌,并试图引领我们走向更为深刻的自我追求。
这本书也因此被誉为社会责任和救人精神并著名。
这则寓言让我在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能够清晰意识到自己的财富和生活环境并非决定着自身的內外燃烧和制高点所需之时间。
相反,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和欠缺,我们才能根据优点和特长重新调整人生方向。
在不断前行的路途上,我渴望能像故事中王智一样,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挑战这个世界,从而随着年龄不断地成熟和获得成功。
作为一本具有深刻反思意义的书籍,《清贫》重要性不言而喻。
与那些快速满足物质欲望的书籍不同,《清贫》恰恰展示了我们更加富有和真实的幸福理念。
读者如能抽出时间,阅读这本书并可以它配上手记评论,或是思辨自身的人生价值和理想,都可从中受益匪浅。
这对于任何一个渴望成长和成功的年轻人都尤其重要。
在此基础上,我认为,我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更有责任让这样一些寓言小品的智慧和思考贯彻到自己的生命中。
清贫真实事例和对他的理解作文
![清贫真实事例和对他的理解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8c7cb230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e.png)
清贫真实事例和对他的理解作文说起“清贫”,我就想起了我那抠门儿的舅舅。
舅舅过日子,那叫一个省!衣服破了个洞,补补接着穿;家里的家具用了几十年,都快散架了也不舍得换。
有一次,我们一家人出去吃饭,大家都点了不少好吃的。
可舅舅呢,只点了一份最便宜的青菜,还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吃多了浪费。
”结账的时候,他还盯着账单,反复确认有没有算错,那认真的样子,真让人哭笑不得。
还有一回,舅舅的手机坏了,我们都劝他换个新的。
可他却说:“修修还能用,买新的多贵啊!”结果,他拿着那个破手机去修了好几次,花的钱都快赶上买个新手机了。
可能有人会觉得舅舅这样的生活太憋屈,太无趣。
但我觉得,舅舅的这种“清贫”,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
舅舅虽然对自己很“抠”,但对家人却很大方。
表妹想要学钢琴,舅舅二话不说就给报了班,买了钢琴。
家里老人身体不好,舅舅也是毫不犹豫地拿出钱来给治病。
他的“清贫”,不是因为穷,而是懂得珍惜每一分钱,把钱花在真正重要的地方。
他不追求物质的奢华,却注重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人都在拼命追求更多的财富和物质享受,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成功和幸福。
但舅舅的例子让我明白,“清贫”并不意味着贫穷和困苦,而是一种对生活的清醒认知和选择。
它可以让我们不被物质所迷惑,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它让我们学会珍惜已经拥有的,不盲目攀比和浪费。
所以啊,“清贫”也有它的魅力和价值。
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目标,有对生活的热情,即使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也能收获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不知道您觉得我舅舅这样的“清贫”怎么样?反正我是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呢!。
《清贫》读后感200字怎么写
![《清贫》读后感200字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b5ff279a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6c.png)
《清贫》读后感200字怎么写
我读了《清贫》,这是一本身份与财富的探索,书中描写了一个商人的一生。
这位商人,年轻气盛的时候经商富有,但是最后却身无分文。
这个故事令我深思。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一个人的命运是多么不可控制。
即便商人从小就非常聪明、机灵,但是逆境之下他的选择让他身败名裂。
他开始信心丧失,犹豫不决,被生活击垮,而不是面对生活积极应对。
相反,他的心态日渐消极,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沉沦了下去。
人生,真的是这样吗?事业如战场,即使有才智,却也不能百战百胜。
这本书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身份与财富的变迁,同时也让我重新表达了对人品、心态的看法。
我们不能只看到生活中的荣光与繁华,只有在所经历的困难之中,我们的人格才能被检验并得以成长。
阅读本书让我悟到,独立思考比跟随别人更有意义。
我们需要在独立思考的同时保持内心平和,拥有对一切都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与观察。
总之,《清贫》这本书对我有很重要的意义,它帮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身份和权利与财富关系的探索。
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书籍,对人的思想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清贫的事例
![清贫的事例](https://img.taocdn.com/s3/m/e56ba298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a.png)
清贫的事例清贫,是指生活简朴,物质贫乏,但并不代表生活的质量低下。
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追逐物质的繁华和富裕,但清贫也有其特殊的魅力和价值。
下面我将以几个事例来描述清贫的美好。
清贫可以培养人们的节俭和勤俭节约的意识。
在我们物质生活丰富的时代,很多人都追求奢侈品和享受,往往忽略了节约和勤俭的重要性。
而清贫的生活环境下,人们不得不精打细算,节约每一分钱,这种生活方式可以让人们学会如何合理利用资源,避免浪费,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清贫可以减少物质带来的纷扰和压力。
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为了追求更多的财富而不断努力和奋斗,这无疑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而清贫的生活方式下,我们可以抛开物质的束缚,不再为物质的得失而烦恼。
我们可以更加专注于自己内心的追求和成长,享受生活中的点滴幸福。
清贫可以培养人们的坚韧和毅力。
生活贫乏并不意味着生活没有挑战,相反,清贫的生活环境下,我们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挫折。
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挫折,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力和毅力,使我们能够更加坚韧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生活的挑战。
清贫可以让人们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和美好。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时代,我们常常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而清贫的生活环境下,我们会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温暖和快乐。
无论是一杯清茶,一顿简单的饭菜,还是一次与家人共度的时光,都会被我们深深地感激和珍惜。
清贫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但它确实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它可以教会我们节俭和勤俭节约,减少物质的压力和纷扰,培养我们的坚韧和毅力,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学会在物质丰富的同时,也能够享受清贫生活的美好。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宋濂奋斗的故事
![宋濂奋斗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134925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b.png)
宋濂奋斗的故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
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明初文学家。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宋濂奋斗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宋濂简介:宋濂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
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
洪武初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
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谪茂州,中途病死。
著作有《宋学士文集》、《孝经新说》、《送东阳马生序》等。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朱标)讲经。
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
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
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
后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县)。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
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明朝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宋濂所制定,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著有《宋学士文集》。
宋濂是“开国文臣之首”。
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
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
宋濂藏书始於青年时代。
当时,他因元末战乱迁居浦江,於青萝山中筑室读书,因名其楼为“青萝山房”。
兵祸之后,官私藏书毁损严重,而宋濂因隐居山中,仍能坐拥书城。
明祁承汉《澹生堂藏书红》说:“胜国兵火之后,宋文宪公读书青萝山中,便已藏书万卷。
清贫读后感600字作文怎么写
![清贫读后感600字作文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b3f2a91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6.png)
清贫读后感600字作文怎么写
《清贫》读后感
《清贫》是明代才女李清照的一首代表作,也是我最近读到的一篇唐诗宋词。
这篇词以深情款款的笔调,讲述了才女李清照在贫困中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爱情故事,不禁让人回味无穷。
阅读这篇词,我不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和人性的美好,深深地被李清照的坚韧和执着所打动。
尤其是她在贫困时期不断地坚守自己的诗歌写作和爱情,无愧于“才女”之名。
在我看来,这篇词不仅仅是李清照的自白,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和启示。
词中所体现的,是一种“清贫”之美,一种“坚
韧执着”的精神。
正如李清照所说:“衣虽少,睡不香,乐虽优,思不藏。
”尽管生活贫困,但她并没有被物质所束缚,而是在
艰难困苦中不断地追寻自我,并最终成为一代才女。
她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另外,这篇词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词的韵律和节奏都极为优美,声情并茂,令人回味再三。
特别是词的结尾,李清照的悲愤之情、眼泪之滴,更是让人至今难忘。
总之,这篇《清贫》不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读完这篇词,我深感庆幸活在现代社会,环境丰富,有机会接受更多的学习,也更加明确了自身的立志方向和追求目标。
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从《清贫》中,汲取力
量,不断坚守初心,执着追梦,用自己的故事书写人生,成为一份美好的风景线。
《清贫》读后感600字左右
![《清贫》读后感600字左右](https://img.taocdn.com/s3/m/e9201db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2.png)
《清贫》读后感600字左右
《清贫》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故事主要讲述了小学教师丁癞子在贫困的生活中,顽强地奋斗着,为了生存奋斗了几十年。
这篇小说在描写了贫困的生活和人们的处境之余,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
在阅读这篇小说之前,我对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已有所了解,但仅仅了解并不能真正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文学风格。
在阅读了《清贫》之后,我感到十分震撼。
在这篇小说中,我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和社会的黑暗,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
小说中塑造的丁癞子是一个顽强的人物,他在贫困的环境下,死于病痛,但他一生都在为了生活而拼搏奋斗,是一个鲜活的奋斗者。
他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让我意识到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需要奋斗和拼搏的。
同时,小说也让我思考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清贫》在那个时代是非常重要的一篇小说,它揭示了贫困的生活和人们所忍受的痛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同时,它也让人类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类的本质和社会的残酷性。
这就是为什么这篇小说至今仍然影响人们的心灵和思想。
在阅读这篇小说之后,我深刻地认识到生活可能枯燥无味并充满痛苦,但生命却是值得珍惜的。
每一个人都应该像丁癞子一样,面对困难时,顽强地奋斗。
同时,也应该像鲁迅先生
一样,敢于揭示社会的真相,做出有意义且有深度的文学创作。
总之,《清贫》是一篇忧郁而又深刻的小说,它展现了一个人在贫困生活下的顽强奋斗精神,引发人们的深刻思考。
阅读这篇小说,让我更加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珍贵,也更能够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文学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贫有副好骨骼
唐朝后期,宰相陆贽受到裴延龄的诬陷,引得德宗皇帝震怒,要将他治罪。
陆贽素来正直,在满朝文武中威望很高,可是因为畏惧裴延龄的狠毒,竟然没有一人敢向皇帝进言。
在这死一般的沉寂中,有一个人却愤然站了起来,让人们想不到的是,这个人竟然是阳城。
阳城时任右谏议大夫,是个言官,可是自从皇帝征召他入朝,8年的时间只是喝酒,从未曾发过一言,最初大家还很仰慕他仁义刚正的品格,可看到他整天醉生梦死,也就不再把他当回事,不料想在此危急时刻,他却愤怒了,他说:“我担任谏官,很久没有说话了,现在怎么能够让皇上冤杀无罪的大臣呢?”
阳城约了拾遗王仲舒一起上奏章激烈地指斥裴延龄的罪状,又到延英阁拜见唐德宗,意气激昂地为陆贽等人申辩是非,一连几天都当面向
皇帝慷慨陈辞,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
得知此事的人都很害怕,而阳城义气弥坚。
德宗不仅没有幡然醒悟,反而大怒,召宰相来治阳城的罪,幸亏太子是个明白人,全力营救之下,才免了阳城的罪。
德宗余怒未消,公然提出要让裴延龄做宰相,没想到阳城一点教训也不长,在朝堂上再次站了出来公开反对,并且声言说:“如果让裴延龄做宰相,我一定要撕烂诏书,身着白麻在朝廷上痛哭。
”德宗皇帝知道他说得出做得到,在他的谏争之下,也开始改变了对裴延龄的看法,最终取消了任其为宰相的成命。
通过这件事,足以让人们对阳城刮目相看,但皇帝并不喜欢这样的人在身边,为了让他能够理性思考到底该为谁说话的问题,一道诏书将他贬为道州刺史。
到了地方,照理说阳城应该汲取点教训,好好表现一下自己,可惜他“抗上”的老毛病又犯了,而且犯得还不轻。
道州出产侏儒,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供皇帝大臣们娱乐,自隋至唐,
已成为定制。
阳城看到他们生离死别的情景,内心里十分难受,就决定不再进贡。
皇帝正事想不起来,这事却还记得,派人去要,阳城呈上奏章,写道:“道州这地方的百姓个头都很矮小,实在分不清哪些可以进贡。
”坚决顶着不办,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那时藩镇割据,政局动荡,百姓在重租杂徭下无以聊生,州里的赋税不能按时上缴。
这可是涉及领导干部政绩问题的大事,阳城宁可考核不合格,也不愿催逼租税。
在考评各州刺史政绩时,挥笔给自己签署评语是“抚字心劳,追科政拙,考下下”。
他受得了,他的上级可不愿自己的乌纱帽受到影响,不仅多次对他提出严厉批评,还派判官来督促催办。
判官到了道州,发现迎接他的只有一些小吏,却找不到阳城的身影,就问当地官员,这个官员回答说:“阳城认为自己有罪,把自己囚禁在牢狱里了,所以没办法来迎接您。
”判官非常震惊,直奔监狱,拜见阳城说:“您有什么罪啊?我只是奉命前来给您请安罢了。
”判官呆了几天,阳城虔诚地自领认罪,他不敢相逼,只得灰溜
溜地走了。
在世风日下的时代里,阳城天不怕地不怕,是因为在他看来,他没有什么可失去。
阳城是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自幼天性好学,然而家境贫寒,没钱买书。
不过他还是很有办法,跑到京城的集贤院打工,打水扫地,什么活都干,不是为糊口,而是因为集贤院就是一个图书馆,晚上不干活的时候就可以借机读书。
经过6年苦读,他参加了进士考试,一举中的。
让人不解的是,进士高中之后,他竟没有去做官,似乎只想证明一下自己,就隐居到中条山,教书为业,过着清贫的生活。
虽然生活很苦,但阳城从来不把钱当回事,当官以后,也从不积攒财富。
他曾经吩咐两个弟弟:“我俸禄的收入,可以先估计一个月吃米及薪菜盐的花费,先准备好,剩余的都拿去喝酒,不要有积余。
”因
为没有积蓄,遇到需要用钱的时候,只得拿家里的被子、衣服之类的去典当,好在人们敬重他的贤德,争着买他的东西,出的价钱还很高。
他任道州任刺史时,月俸除留足吃用外,其余全归官府所有,常常把官府规定给自己食用的鱼肉等放在道旁,与民公享。
虽然口袋里没钱,阳城出手却总是很阔绰,有朋友称赞他衣服漂亮,他一高兴就把衣服送给了人家。
有个叫陈苌的人,知道了阳城的这个特点,打听到阳城哪天领了工资,就跑去称赞金钱的美好,果然每月都有所得。
阳城后来不愿在官场中受气,最终挂冠而去,回到家乡重新当起了教书先生,远近的人都仰慕他的品行,“来学者迹接于道”。
尽管经常食不充饥,衣不裹体,阳城仍讲论不辍,津津乐道,培养出了许多人才。
在正义与邪恶,大是与大非面前,人们并不缺乏正确的观念,所以在权势与金钱面前屈膝低头,无非是因为怕有所失,怕官帽小了、丢了,怕俸禄少了,没了。
所以自古都是追求富贵易,守住清贫难。
而只有
清贫,才让人增长风骨,因为无所有,也就无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