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酸和碱(word)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酸和碱(word)
一、酸和碱选择题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食用油加入水中,振荡后可形成溶液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C.稀硫酸能够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少量氯化钠固体,固体不溶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食用油不容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A错;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B错;C、稀硫酸能够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故C正确;D、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少量氯化钠固体,固体溶解,故D 错。

故选C。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2.为比较 X、Y、Z 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X>Y>Z B.Z>Y>X C.X>Y、Z>Y D.Y>X、Y>Z
【答案】A
【解析】
【详解】
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产生氢气,Y不反应,说明X 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Y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X>H>Y;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Y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Z 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Y>Ag>Z;则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X>Y>Z。

故选A。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3.下列关于pH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酸溶液的pH越大酸性越强
B.碱溶液的pH大于7,盐溶液的pH等于7
C.测定溶液的pH时,需先将pH试纸湿润
D.测定人体内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酸溶液的pH越小酸性越强,不符合题意;
B、碱溶液的pH大于7,盐溶液的pH不一定等于7,不符合题意;
C、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将pH试纸湿润,不符合题意;
D、人体内液体的pH需要在一个正常范围,测定人体内液体pH,可以了解人体健康状况,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酸性溶液的pH值<7;中性溶液的pH值=7;碱性溶液的pH值>7;pH值<7,pH值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值>7,pH值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

4.如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盐酸反应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B.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相同
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
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V时所得溶液的pH越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由于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a、b、c三种曲线中,最终a、b、c都显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图可以看出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即pH=7时,需要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等,因此所用盐酸浓度越大,需要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也越大,V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得溶液的pH越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下面图示为某些物品对应的pH范围,其中显弱碱性的是
A.小苏打B.杨梅C.栗子D.菠萝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常温下,pH<7的溶液呈酸性,pH=7的溶液呈中性,pH>7的溶液呈碱性,pH 值越小,酸性越强,pH值越大,碱性越强,故栗子呈弱碱性。

考点:溶液的pH与溶液的酸碱性
6.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增加而发生变化,如下图所示。

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b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B.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C.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
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的升高,故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在b点,温度不再上升,故在b点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故AB正确;
从a到b过程中,氢氧化钠逐渐减少,故pH值逐渐减小,到达b点时,pH值为7,故C 错误;
故选C。

7.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B点表示此时液体为纯净物
C.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氢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起点可知,是盐酸溶液滴入氢氧化钠中,错误;
B.B点表示此时液体是氯化钠溶液,属于混合物,错误;
C.A点时的溶液pH>7,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正确;
D. 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氢,和氯化钠,错误。

故选C。

8.分别将浓硫酸和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长时间,发生的共同变化是
A.溶液的PH增大B.溶液的浓度增大C.溶质的质量减少D.溶液的质量减少【答案】A
【解析】
【详解】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液酸性减弱,PH增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液酸性减弱,PH增大,故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则溶液的浓度减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液的浓度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减少;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液的质量分别减小、增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9.根据下表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错误的是
A .①有蓝色沉淀
B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 4 +BaCl 2 =BaSO 4↓+CuCl 2
C .两个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D .只要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就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向少量KOH 溶液中滴加CuSO 4溶液,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钾,向少量BaCl 2溶液中滴加CuSO 4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

【详解】
A 、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钾,则①有蓝色沉淀,故A 正确;
B 、②反应是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化学方程式为
4242CuSO +BaCl =BaSO +CuCl ,故B 正确;
C 、两个反应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另两种化合物,则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 正确;
D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气体、沉淀、水,故D 不正确。

故选D 。

【点睛】
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10.常温下既能与CO 2反应,又能与CaO 反应的是( ) A .盐酸 B .水
C .NaCl
D .NaOH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常温下,盐酸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符合题意;
B.常温下,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符合题意;
C.常温下,氯化钠既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也不与氧化钙反应,不符合题意;
D.常温下,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不与氧化钙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B 。

11.某同学对家中的一些食品及生活用品进行了pH测定,结果如下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食醋可以除去皮蛋的涩味B.牙膏是中性物质
C.酱油显碱性,可以使酚酞变红色D.胃酸过多的人宜多吃葡萄
【答案】A
【解析】
A、食醋的PH小于7,显酸性,皮蛋的PH大于7,显碱性,食醋和皮蛋能够发生中和反应,从而把皮蛋的涩味除去.故选项正确;
B、牙膏的PH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C、酱油的PH小于7,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选项错误;
D、葡萄汁的PH小于7,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葡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2.用如图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浓盐酸与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
C.氯化氢分子比氨分子运动得快
D.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

【详解】
A、ab段变红,bc段变蓝可以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
C、b处产生白烟,说明氨分子运动的快,氯化氢分子运动的慢;
D、在该过程有新的物质氯化铵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13.下列“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A.氨水B.汽水C.冰水D.糖水
【答案】A
【解析】
A、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正确;
B、汽水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
C、冰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
D、糖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

故选A。

点睛: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无色的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可以简记为:“紫石酸红遇碱蓝,无酚酸无遇碱红”)。

14.小玲学习了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后,收集了家里的几种物质进行测定,结果如下:
上述物质中,最容易直接腐蚀铁制下水管道的是()
A.厕所清洁剂B.牙膏C.肥皂D.厨房清洁剂
【答案】A
【解析】
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

因此厕所清洁剂呈强酸性,能与活泼金属反应,最容易腐蚀铁制下水管道;选A
15.在使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时,若事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后再测pH,则实际测得值与真实值比较()
A.变大B.变小
C.不变D.可能变大、变小、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用水湿润pH试纸,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若测定的是酸性溶液,则会使测定值变大,若测定的是碱性溶液,则会使测定值变小,若是中性溶液则测定值不变,由于不知溶液的酸碱性,故无法确定测定结果,故选D。

【点睛】
使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只能精确到1。

16.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A13+、Na+、Cl-、NO3-B.Cu2+、H+、SO42-、Cl-
C.K+、Ca2+,OH-、CO32-D.Na+、H+、CO32-、OH-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Cu2+的水溶液呈蓝色,故选项错误;
C、Ca2+、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H+与CO32-、OH-,分别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点睛】
该题为离子共存题,遵循原则是“反应不共存,共存不反应”,解题思路是:先读题干,找出题目限制的条件(如本题的无色溶液中有色离子不能存在),再看选项,各离子之间是否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17.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如果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

下列类推结论错误的是()
①酸雨呈酸性,则呈酸性的雨一定是酸雨
②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u(OH)2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③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则H2S的溶液一定能导电
④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⑤碱的溶液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A.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全部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呈酸性的雨不一定是酸雨,例如当雨水的pH大于5.6时不属于酸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②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而Cu(OH)2不溶于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③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则H2S的溶液一定能导电,该选项说法正确;
④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⑤碱的溶液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例如碳酸钠属于盐,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8.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CO2验满
C.稀释浓硫酸 D.干燥氧气
【答案】D
【解析】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正确;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验满要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正确;D、干燥氧气时,气体要“长进短出”,错误。

故选D。

点睛: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9.工业用盐中含有的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

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①NaNO2+NH4Cl===NaCl+NH4NO2
②NH4NO2===N2↑+2H2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H4NO2由三种元素组成
B.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C.利用NH4Cl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
D.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四种
【答案】D
【解析】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 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

A. NH4NO2由氢,氮,氧三种元素组成。

故A正确。

B.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故B正确。

C. 利用NH4Cl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三种物质.故C正确. D. 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3, -3,,0三种.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组成及反应类型。

20.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稀释浓硫酸B.滴加液体
C.检验氧气D.称氢氧化钠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烧瓶用玻璃棒引流),并不断搅拌,使稀释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使用胶头滴管时,应垂直悬空,不要伸入容器内,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
C、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保证带火星部分与气体完全接触),若木条复燃,则气体是氧气,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氢氧化钠时,因氢氧化钠易潮解,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将NaOH放在烧杯内再称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