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深圳有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 治略·城事 GOVERN
儿童友好城市系列公益海报在公交车站候车厅、地铁等公共场所刊登,广泛宣传儿童友好理念。图为深圳市福田区某公交站(深圳市妇联供图)
儿童友好,深圳有为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静 编辑顾佳贇
深圳正在把“儿童友好”从一个概念变成一项项真正落下来的设施、服务,让市民更可感知、可感受。
37 2024.01.11
ORIENTAL OUTLOOK
圳市妇女联合会主席刘蕾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2015 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系统性建
设儿童友好城市 ;2021 年,深圳率先创建儿 童友好城市的实践,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深 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清单,向全国 推广 ;2022 年,深圳入选第一批建设国家儿 童友好城市名单。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 0-14 岁人口数 量以及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估算,截至 2022 年底, 我国 0-17 岁人口数量约为 2.88 亿,占人口数 量的 20.3%。据《白皮书》介绍,随着育儿理 念的持续升级,儿童产业市场不断扩增,儿童 与家庭需求日趋纷繁多样。综合儿童消费群体 规模及人均消费支出测算,2022 年,我国儿童 消费(衣食住行用学娱医)市场规模在 2.9 万亿 -5.4 万亿元区间。
本刊记者从深圳市妇联获悉,在保障儿童 医疗教育资源供给方面,深圳的医疗保险范围 覆盖户籍儿童和全市中小学、托幼机构在册的 非户籍儿童。3 至 6 岁在园儿童均可享受健康 成长补贴,每年有 58.25 万名幼儿受益。目前, 51.48% 的义务教育学位提供给了非深户籍学生, 保障了全国最大规模移民城市常住适龄人口的 入学需求。
“这顶凉帽是我在 2023 年暑假跟老师傅学 习并完成的。暑假上课的时候,老师傅除了教 我们编制技法,还给我们讲凉帽民俗、客家历史。 客家凉帽的制作始于清朝嘉庆年间,至今已有 200 多年历史。以前村民靠卖凉帽为生,现在凉 帽已经成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恬恬自 豪地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
位于龙岗区吉华街道的凉帽新村是一个典 型的深圳城中村,其奇妙的地名背后,是客家 人扎根深圳的悠久历史和传承至今的手工技艺。
2013 年,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 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近些年来,儿童阅 读成为龙华区儿童友好城区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龙华区城中村比较多,不是每个村都有 条 件 建 设 图 书 馆。 为 了 让 每 个 孩 子 都 有 书 读,
39 2024.01.11
ORIENTAL OUTLOOK
涂小青说 :“原先这里只有一个平面篮球场 和一些成人尺寸的健身器材,改造后空间翻了 三倍。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山体原始风貌,通 过设计让城中村和自然联通起来,老人小孩都 有了休憩游玩的空间。”
凉帽新村土生土长的村民阿梅(化名)告 诉《瞭望东方周刊》:“以前接小孩子放学后就 要寸步不离看着他,村里的车乱停乱开,小孩 子跑来跑去很危险。现在改造后,孩子们都去
38 治略·城事 GOVERN
空中乐园玩,家长都很放心。” 除了有形的友好空间,凉帽新村也在不断
为儿童打造友好的文化空间。当地以省级非遗 甘坑凉帽编织技艺为主题,定期举办亲子文化 娱教活动,将科普、凉帽、公园、彩绘等元素 与巷道纵横的城中村、现代城市有机融合,帮 助儿童了解与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在凉帽工作室,本刊记者见到了龙岗区甘 坑客家凉帽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官贤。每逢暑假, 张官贤都会开设凉帽制作课程。“做一顶客家凉 帽要经过竹织、扫桐油、弥帽和上帽等 4 个环 节 33 个工序。小朋友每天来上课,一顶帽子要 一个月才能编完,这需要很大的耐心,能坚持 下来的孩子会真的爱上这项非遗技艺。”张官贤 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刘蕾说 :“深圳正在把‘儿童友好’从一个 概念变成一项项真正落下来的设施、服务,让 市民更可感知、可感受。”
对孩 子 而 言, 随 处 有一滩 水、 一 处 沙、 一 个捉 迷 藏 的空间, 比安 装一个固定的滑 梯更友好。
儿童友好城中村
来自凉帽新村的女生高恬恬(化名)亲手 编织的客家凉帽在儿博会龙岗展区引起了围观。 大人小孩纷纷试戴合影,还有本地老人对高恬 恬竖起大拇指,这位老人知道手工编织这样一 顶客家凉帽的工作量颇大。
不仅仅在凉帽新村,打造儿童友好空间已 经成为深圳全市城中村改造升级的重要内容之 一。作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深 圳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与住宅小区相伴而 生的还有大大小小 2135 个城中村。“城中村是 2023 年深圳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重点推动的新领
在儿童友好学校内,儿童活力 满满,肆意奔跑(深圳市妇联 供图)
博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办,吸引了 超过 10 万人次观展。儿博会是深圳市妇联发起 创办的首个以儿童友好为宗旨的大型公益和产 业博览会,旨在集中呈现中国特色的儿童友好 城市建设成果,推动儿童友好事业和儿童产业 发展互促共融。
“首届儿博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深圳打 造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在更高起点上再出发。”深
为 此 设 计 师 重 新 整 理 了 村 西 侧 人 行 道 路, 利用架空技术,将人行道从一米多宽的步道拓
孩子们在新建成的复合式凉帽 新村乐园玩耍(深圳市龙岗区 城管和综合执法局供图)
展出 3800 平方米的公共服务空间。其中有一处 红色的儿童无动力设施最受孩子欢迎,每天一 放学,这里就会“长满”孩子。设施的顶是形 似竹编的钢结构,契合了凉帽新村的竹编特色。 夜晚亮起灯,这里又成为新村居民纳凉聊天的 好去处。公共服务空间两侧的边坡上种满了各 种 观 赏 植 物, 即 便 在 冬 日, 依 然 有 鲜 花 绽 放。 据介绍,后续这里还会举办儿童植物科普活动。
深圳妇联和前瞻产业研究院一起,从衣食 住行等角度将国民经济产业领域中涉及儿童的 产业重新梳理,形成专业报告,在儿博会期间 发布了《中国儿童产业友好实践洞察白皮书》(以 下简称《白皮书》),从政府、企业、消费者三 个层面提出儿童产业友好发展的建议。孟敏说 : “希望通过《白皮书》的发布,进一步推动儿童 产业的友好发展,从儿童视角出发、以儿童需 求为导向、以儿童健康成长为目标,为儿童和 家庭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支撑儿童友好 城市建设的‘硬设施’和‘软服务’,促进人口 高质量发展。”
如此大规模的市场需要更规范、更突出儿 童友好的理念。“产业友好是儿童友好事业的物 质基础,事业和产业是共融的。目前,各级各 部门都很重视儿童发展,但整合度还需要提升。” 刘蕾说,“作为儿童友好理念的推动者、实践者, 把儿童友好理念融入产业发展中,妇联可以发 挥优势作用,比如在国家的政策框架和行业标 准内,推动企业在研发产品时更加注重儿童的 健康和安全,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把儿童友 好理念通过儿博会推广出去。”
流动图书馆是深圳儿童友好公共服务体系 的一个缩影。
2022 年,深圳将各领域建设指引和多年实 践经验进行全面总结提升、丰富扩展,出台了 全国首个儿童友好地方标准《儿童友好公共服 务体系建设指南》,将服务与空间有机结合,从 健康、教育、文体、游戏、出行、社区与家庭、 社会保障、法律保护等八个方面构建儿童友好 公共服务体系。“深圳标准填补了国内儿童需求 视角下公共服务体系标准的空白。”刘蕾说,“作 为一座移民城市,深圳一直致力打造无户籍地 域 差 异、 优 质 均 衡 发 展 的 儿 童 公 共 服 务 体 系, 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是深圳娃,让改革发 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所有儿童。”
凉帽新村 70% 的人口是流动人口,这里生 活着 500 余名儿童,力城村相关负责人涂小青带领团队做了整 体调研,发现城中村存在空间狭小、安全隐患多、 环境差、儿童游乐设施少等问题。
“设计中,我们尽量避免过度设计可能带 来的千篇一律、剥夺孩子想象空间的问题。对 孩子而言,随处有一滩水、一处沙、一个捉迷 藏的空间,比安装一个固定的滑梯更友好。根 据城中村的基础以及居住的儿童数量,我们着 力 补 上 短 板, 改 善 流 动 儿 童 的 生 存 和 发 展 环 境。” 深 圳 市 妇 联 一 级 调 研 员 杨 华 告 诉《 瞭 望 东方周刊》。
儿童产业友好
除了进一步探索公共服务儿童友好的深度 和广度,深圳还在首届儿博会上提出了“儿童 产业”的概念,倡导儿童产业友好,推动儿童 友好事业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先进理念。
“我们和前瞻产业研究院一起开展了中国 儿童产业的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尚未对儿童产 业形成统一的定义。所以,我们参考国家统计 局《养老产业统计分类(2020)》中对于养老产
踏过七彩的儿童友好斑马线,与孩子们一 起探索儿童友好词条艺术装置区 ;在 1 米高度 小迷宫捉迷藏、打卡科学方舟 ;搭上家庭友好 露营车穿梭山海港城与红树林微缩景观……这 是《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首届儿童友好博览 会上的游览路径。一路参观,成年人也能通过 放大的展具找回童年的“一米视角”。
近期,首届儿童友好博览会(以下简称“儿
穿过新村楼群向后山走去,一个依托山体 形 状 建 成 的 全 龄 友 好 共 享 公 共 空 间 映 入 眼 帘。 一层有儿童喜爱的秋千、沙池等设施,还有一 个半包围空间可以举办社区活动、演出。二层 是空中篮球场,从二层可以直接通过一个超大 滑梯滑到一层的沙池,小朋友们最爱这个滑梯。 建筑整体以原木色为主,与后山的自然环境融 为一体。新村居民可以从这里通过登山步道上 山锻炼身体。
我们就以贴近孩子的方法用大巴车将书送到孩 子身边。”龙华展区现场负责人向《瞭望东方周 刊》介绍,“大巴车按社区路线走,每个小朋友 一次可以借阅 20 本书,两个月内大巴车会循环 回来,届时小朋友可以还书再借新书。”
龙华区少儿流动图书馆由区妇儿工委主办, 自 2020 年在深圳市率先启用以来,已在 8 个社 区和 16 所学校设置服务点,为附近没有社区图 书馆的儿童提供优质阅读资源。至今,流动图 书馆已累计投入优质儿童书籍 11 万余册,总借 阅量超过 7 万册次。
流动图书馆是深 圳儿童友好公共 服务体系的一个 缩影。
业的划分方式,首次系统性提出了“中国儿童 产业”的概念。我们注意到国内一些企业已在 研发生产经营过程中考虑到儿童的身心成长规 律,能够提供满足儿童生理心理发展需求、促 进儿童更好成长的产品,这些企业在儿童产业 的友好发展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实践。同时,我 们 还 发 现 儿 童 产 业 存 在 一 些 突 出 问 题。 比 如, 我国 3 岁以上儿童食品尚无国家标准、添加剂 执行标准以 60 公斤成人为参照制定,动画分级 制度标准尚为空白等。因此,我们从政府、企业、 消费者三个层面提出了一些建议。”深圳市妇联 妇儿工委办副主任孟敏说。
域。当年,深圳出台了城中村儿童友好空间建 设导则,目标是为居住在城中村的孩子们创造 更多安全游戏的空间。”深圳市妇联妇儿工委办 公室主任梁秀红说。
公共服务友好
在儿博会会场外停了一辆特别的彩绘大巴, 里面放满了各年龄儿童读物,这是深圳龙华区的 少儿流动图书馆。看到自己家门口的图书馆大巴 开到了会展中心,就读于龙华中心小学的郑一菡 (化名)感到十分亲切。“我已经从流动图书馆里 借阅了近 100 本书,上幼儿园开始看绘本,现在 上小学看书,我会讲好多好多故事!流动图书馆 里总是有新书,每次大巴车开到家门口,我都约 了好朋友一起上车挑选,然后大家互相交换着看, 我太喜欢流动图书馆了。”郑一菡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