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的唯物论唯物的辩证法专题复习与相关时政热点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证的唯物论\唯物的辩证法专题复习与相关时政热点分析
考点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热点点拨: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所以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意义重大。

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人们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时,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要尊重客观规律。

③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要着眼于长远的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练习巩固:1,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如期而至。

千百年来人类的祖先对日全食有着种种说法:中国人认为,太阳被天狗吃了;越南人认为,吞掉太阳的是青蛙;阿根廷人认为。

太阳被凶狠的美洲虎吃了……无论是天狗吃日、青蛙吞日还是美洲虎吃日,都不可能改变日全食的发生原理,这是因为( ) A人类只能适应自然,而不能改造自然B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D改造自然必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考点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热点点拨:2009年7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总结前一阶段甲型H1N1
流感防控工作,分析当前疫情特点和态势,研究部署下一步防控工作。

会议指出,要继续坚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原则,突出重点,分类指导,调整管理办法,完善政策措施。

从唯物论角度看,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总结前一阶段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分析当前疫情特点和态势,研究部署下一步防控工作,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会议提出了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四项原则和措施,这又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从辩证法角度看,国务院提出的四项原则和措施又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练习巩固:2,200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在墨西哥举行。

环境日以“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

环境日旨在倡导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培育绿色生活习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共同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这一材料体现的唯物论的道理是( )
A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变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人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考点3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热点点拨:2009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指出,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决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决议》强调要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也体现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练习巩固:3,2009年7月11日,贾庆林在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指出,本届论坛首次以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为主题。

重点研讨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拓展两岸教育交流合作等三项议题。

这样的设计顺应了新形势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需要,反映了两岸大多数民众的共同意愿。

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①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③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④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考点4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进程起
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违反规律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坚持物质决定作用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热点点拨:2009年5月底,中央有关部门联合发出《关于组织开展“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通知》,正式启动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

这对于我们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具有重大意义。

在“双百”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理、坚持理想,艰苦奋斗、敢于胜利,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

启动“双百”人物评选,学习他们的英雄模范事迹和革命精神,对于我们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具有重大意义,这体现了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练习巩固:4,2009年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增长中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坚决抑制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大力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①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②外因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③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顺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④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练习巩固:2010年2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会议指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初国家从缓解企业困难和增强发展后劲入手,相继制定出台了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看到取得的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存在的问题,国际市场需求依然低迷,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加快自主创新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1)请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为什么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5分)
(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2分),其中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1分)。

政府相继出台的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正确的措施,所以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2分)。

考点5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知识归纳:①含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②理论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必要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④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从实际出发,必须反对主观主义:必须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客观实际的许多事实的总和出发;从客观实际的整体、全局出发;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热点点拨:2009年8月18日,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温家宝总理在会议上指出,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居民提供老年基本生活保障,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最近作出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是国家朝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大步骤。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居民提供老年基本生活保障,体现的唯物论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国家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做到了从变化发展了的客观实际出发。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这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农民问题的具体表现。

练习巩固:5,2009年8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这启示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 )
①从事实的总和出发②从多方面的实际出发③从主观愿望出发④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热点点拨: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7分)
材料一:2009年7月9日,我国国务委员出席在意大利举行的经济大国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论坛领导人会议时指出,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挑战,攸关各国国计民生,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

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决心不能动摇、力度不能减弱。

我们应该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框架内,走清洁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10分)(1)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做到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从客观实际出发,又要用正确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有些人类活动没有充分尊重自然、不顾客观实际,没有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及在某些错误意识支配下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大量排放废弃物等行为造成的。

(5分)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

全球气候变化是因为人类活动中某些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破坏了生态平衡,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没有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分)
热点点拨:.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的召开,实施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渐成大家达成共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某校高三(2)班同学商定以“气候变化引关注,低碳生活成时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解读生活
同学们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宣布了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及其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1)请你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6分)
(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需要(2分)。

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

发展低碳经济,培养企业经营者与广大消费者的节能环保意识,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国民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分)。

③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发展低碳经济是尊重自然客观规律、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之举(2分)。

考点6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

热点点拨:2009年7月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发表电视讲话指出,历史无数次证明,稳定是福,动乱是祸。

凡是民族团结搞得好的时期,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就快,各族人民得到的实惠就多;反之,凡是民族团结遭到破坏的时期,就会导致社会动荡,发展停滞,各族人民遭殃。

材料说明,民族关系与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之间存在着客观联系。

民族团结,新疆就得到发展,人民就得到实惠;民族分裂,新疆发展就停滞,各族人民就遭殃,这体现了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练习巩固:6,海口市水务局一副局长在回答记者“海口污水问题为何常年未解决”的提问时,抛出“雷人”之语: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水越黑。

网友称这句话是“史上最牛不作为托词”。

该副局长受到网民批评是因为( ) ①忽视了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联系的条件和状态②割裂了整体与部分的联系③违背了对立统一的观点④认为发展经济与污染没有关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考点7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每一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地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热点点拨:2009年9月8日,河南平顶山市新华区新华四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5人死亡,44人下落不明。

平顶山“9·8”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后,国务院事故调查小组初步分析认定,这是一起违法违规组织生产导致的特大事故。

这起事故同样也暴露出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突发公共事件是由于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利益驱动、管理不善所造成的,因此,国家大力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从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和造成的损失。

这表明,只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争取好的结果,避免坏的结果。

练习巩固:7,按照经济学理论,股票价格与银行利率成反比、与企业盈利成反比,但有时下调银行利率,股票不涨反降,有时个别业绩不佳的个股涨的比谁都猛。

这些经济现象体现的哲理是( )
①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意识正确与否对客观世界的作用是不同的③存在一种结果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现象④存在一种原因产生多种结果的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
考点8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

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
机联系的整体,局部离不开整体,整体高于局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热点点拨: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会议指出,在新形势下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提升,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强我国与中亚、欧洲和东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有时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材料揭示了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与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强我国与中亚、欧洲和东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国家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的重大举措。

练习巩固:8,2009年lO月18日《经济日报》载文指出,个别地方基层官员为了地方利益和个人政绩,把国家政令当做耳旁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这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而且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

这一现象违背了( )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B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D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6分)阅读下列材料,问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

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名代表云集于此,足以显示全球对气候应对的重视程度。

气候谈判一路走来,历经一系列进展、延误和挫折,时至当下,哥本哈根成为一个关键节点,各方倾心倾力于此,“忧”与“盼”杂陈。

“忧”:来自格林纳达的小岛国集团谈判代表强调:“如果会议不能达成一致,受到威胁的将是我们自身的生存。

”“盼”:在峰回路转之后,各方都希望抓住目前的机会,以责任和智慧达成一致,从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旨、原则和计划得以继续贯彻落实。

材料二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特使在9日的会议上将矛头直指中国,强调中国在未来十到二十年的碳排放量将远超美国。

对此中国代表解振华反击,提出如果发达国家愿意2020年减排四成,并同意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援助,中国乐意奉陪,到2050年减排一半。

⑶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中方代表所提出的承诺。

(8分)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美国和中国对减排都负有责无旁贷的义务。

(2分)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

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美国也要按规律办事,不能只要求中国,而不要求自己。

(3分)
③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解决气候问题需要我们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应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拿出实质性和有建设性的行动。

(3分)考点9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

热点点拨:2009年9月30日,印尼西苏门答腊省发生里氏7.6级地震,造成3000多人遇难。

地震专家认为,地震是由于地壳受力的作用所致。

地壳内断层两侧岩体受力的作用,会在两侧岩石上产生弹性变形,当岩体继续受力,弹性变形越来越大,会累积起变形能,断面上的摩擦力不能维持这种变形时,沿断面两侧的岩体就发生滑动,弹性变形随之消失,此时,变形能转变为位能就
发生地震。

上述材料表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练习巩固:9,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为“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找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

这一事实表明( )
A运动和静止相互联系B存在就是被感知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考点10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热点点拨: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
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材料中的三个转变,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

它们体现了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练习巩固:10,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2009年10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人宣告:“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事隔60年的两个“宣告”体现的哲理是( )
①事物的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②质变就是发展③新事物必定能够战胜旧事物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考点11规律是客观的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既不能创造、改变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观,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热点点拨:世界旅游胜地敦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人们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党河、疏勒河下游断流,湿地萎缩,树林锐减,沙化面积平均每年增加近2万亩。

“沙进人退”趋势如果得不到遏制,敦煌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楼兰古国,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月牙泉也将不复存在。

上述材料说明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要遵循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把遵循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练习巩固:11,2009年入夏以来,西藏自治区出现大范围干旱。

6月下旬,自治区气象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作业区普降小到中雨,缓解了旱情。

“人工增雨”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A人们可以把握规律、改变规律B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C规律是不变的,可变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D要做到客观与主观相符合
考点12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①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②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热点点拨:2009年9月18日,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

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的分析,坚持从矛盾的两个方面看问题,即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既不盲目乐观,也不掉以轻心,是在承认矛盾的客观性的前提下做出的正确判断,有助于矛盾的解决。

练习巩固:12,200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振奋精神,共克时艰,努力做好工作。

从哲学上看,材料启示我们要( )
①做到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②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③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④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考点13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这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根本原因,从而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热点点拨:2009年11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和人社部联合发布的《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指出,政府制定药品价格要以社会平均成本为基础,同时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群众承受能力、国家宏观调控及产业发展政策、药品临床价值等因素。

政府制定药品价格要考虑社会平均成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从唯物论角度看,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