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土地整理与开发中的应用研究_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土地整理与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1T06:01:36.079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7期作者:刘法锁[导读] 在科技发展推动下,无人机航测技术取得了明显进步,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勘查、国土调查等各类工程测量业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成效。
山东正元航空遥感技术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在科技发展推动下,无人机航测技术取得了明显进步,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勘查、国土调查等各类工程测量业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成效。
在当前测绘工作中,技术人员需要加大对无人机飞行测量技术的运用,以进一步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新型农业建设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矿山测量等高效实施提供支持。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土地整理与开发中的应用。
关键词:无人机;航测技术;土地整理引言
无人机具有机动灵活的优势,能够在不同环境下开展航测工作。
由于外界环境较为多变,无人机需具备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由于各地的地区性质大不相同,离不开无人机航测提供技术帮助,相关人员要正确认识该项技术的特殊意义,准确找出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方法,严格观察土地样貌特征,做好土地资料搜集,实时监管航空测量过程,合理运用技术软件处理图像信息,为工作人员提供可靠的土地信息,进一步提高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效率与科技水平。
1无人机航测技术的特点1.1响应速度快无人机航测技术有效解决了以往人工测绘的诸多弊端,工作速度、信息传递时间均得到了优化,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获取突发事件的基本状况。
随着技术的进步,当前无人机航测技术已能够测绘2100km2范围内的信息,一旦出现较为紧急的突发事件,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加快处理速度。
1.2作业效率高
在山区、林区等特殊环境中,应用无人机航测过程中,也可利用摄影方式加以记录,其测量数据既准确完整,又有良好灵活性,可快速获取有用土地信息,确保后续工程可靠实施。
不仅如此,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进步,其续航短的弊端也在改善,可使测量更加连贯,有效改善工程测量效率。
而且通过实施无人机航测,测绘更加高效,无须配备更多作业人员,也能够减轻工程测量工作压力,使测绘工程得以高效开展。
1.3无人机运行成本低
在相同测量任务下,无人机由于体积优势,不仅造价成本优于大飞机,运行中的消耗更少,还省去了较多的维护成本。
在测量数据信息获取上,相较于传统测量技术,无人机航测的时效性更强,可在更短时间以更高精度完成工程测量任务,并且运行成本更低,无人机航测综合效益更佳。
1.4测绘范围广
无人机飞行到一定高度后,根据要求开展各类高空作业,还可以实施大角度的地面航测,获得较多可用资料。
另外,由于无人机自身体积较小,飞行较为灵活,还可应用到低空作业及小范围作业中,进一步强化了测绘精确度及航测图的层次感,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多角度的数据分析。
无人机在大范围内的航测中不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工作,而且其测绘精准度也有着极强的保障,同时具有实时移动拍摄、实时数据传输、3D立体模拟等功能,是航测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
2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土地整理与开发中的应用2.1飞行前准备工作飞机飞行之前对天气环境有一定要求,尽量选择在天气晴好的开阔地、小于五级风的环境下进行飞行,以提高飞行质量。
起飞前检查飞机各部件工作状态良好,确保遥控器及智能飞行电池电量充足,以便能顺利完成飞行任务。
飞行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像控点布设、规划航线、飞行参数设置等。
根据前期踏勘或搜集到的测区情况合理布设像控点,采用GNSSRTK或全站仪等设备对像控点进行实地采集坐标数据。
起飞前进行航线规划,针对项目需求采集正射影像或三维立体影像资料,规划相应航线,设置飞机参数。
2.2设计飞行航线
无人机飞行前依据土地整理项目的地形、面积等因素,明确映像航向重叠度和旁向重叠度等要素,在无人航拍的工作开展中,要注意把握旁向范围,一般要求是不低于像幅的40%;其外,要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好分辨率、航线覆盖率、相片总数、视频总数、航线、飞行总时间等要素,以便在工作开展后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
2.3像控点布设及测量
像控点分布、数量和联测精度要根据航测成果要求而定。
一般1∶500比例尺的地形图的像控点密度为12~15点/km2,全部点位均匀分布。
在基础设施线性工程中,如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一般每隔500m布设1个像控点即可满足1∶500比例尺的地形图精度要求。
像控点布设位置应尽量在道路等硬化地表,这样可提高作业效率,长久保存点位。
像控点布设完成后进行坐标信息采集,建议每个像控点测量2次,以减小误差,降低坐标点测量出错的概率。
2.4做好土地资源的资料搜集工作
土地资料作为土地整治的重要条件,如果没有准确可靠的土地资料,那么将会对整个土地整治项目的进度和质量产生影响。
在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前期,工作人员应使用相应的勘测设备,开展土地范围勘探工作,准确掌握项目范围内的地图、环境和地形等相关信息,重点检查测量区域的信号发射点和相关的摄像监控点,防止无人机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为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保障。
2.5航空测量过程
无人机飞行路线设计以及勘探土地环境的工作结束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机会,开展无人机航空测量。
高清帧摄像机是记录航测过程中图像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无人机航测的质量,在航空测量前期,应对高清帧摄像机的清晰度和灵敏度进行检查,确保摄像头的在航测过程中可以灵活转动,更清晰、全方位地拍摄出土地整治区域内地形环境信息。
缩小测量地形图像与实际土地颜色的差距,准确反馈出真实的土地样貌,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更准确的测绘信息。
2.6航拍收尾工作
航空摄影工作完成后,要结合飞行记录分析飞行情况,同时要对飞机剩余油量、电量消耗、对各类机载设备检查,在各项检查工作完成后,撰写飞行总结;对于有数据分析要求的飞行计划,要做好相关数据整理工作,通过专用设备做好数据分析归纳、利用相关平台建立起数据库,以备相关单位和人员使用;在摄影过程中凸显的问题要及时向总部反馈,以便后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有效改动,推动空中测量技术更新升级。
2.7整理数据
无人机测绘任务完成后,需要及时导出无人机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详细查看内容,找到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资料。
为避免出现错误,工作人员要认真核实比例尺情况,按照布控设点时所确定的位置,明确待建项目的地理位置,制作项目坐标图。
另外,为保障测绘工作万无一失,需要使用专业软件进一步核实数据资料,使数据和具体施工之间保持一致性,使坐标体系更为准确。
2.8数据处理
无人机执行成像获取任务过程中,必须针对获取信息开展采集和数据处理,以确保图像数据与国土整治目标识别要求相匹配。
在数据信号管理过程中,需要运用Photo Scan等图像处理与加工软件处理和拼接大量航拍摄影图形或数据,从各个像控点提取坐标信息和图形片段,并根据实际地理地形特征加以拼接。
结合等高线标准,要求按照1∶2000的比例完成图形与土地利用状况地图和工程区域地图之间的转换,为相关人员提供评价与应用依据。
结束语
随着无人机航测技术与数码相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区利用无人机开展大规模测量工作。
无人机航测技术可以广泛运用在国家重大项目检测、灾害应急处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资源开发等领域上,为国家数字信息建设和国土资源库的建设助力。
参考文献:
[1]何振嘉,范王涛.浅谈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J].灌溉排水学报,2019(S2).
[2]李文飞.无人机航测技术辅助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研究[J].华北自然资源,2020,No.96(03):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