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夹缝裂缝冷缝及烂根防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夹缝裂缝冷缝及烂根防治措施
一、施工缝夹层
1、现象
施工缝处砼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
2、原因分析
在灌注砼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浇注前,捣实不够;灌注大体积砼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
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积存在砼表面,未认真检查清理,再次灌注砼时混入砼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层。
3、预防措施
(1)在施工缝处继续灌注砼时,如间歇时间超过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在砼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灌注。
(2)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继续灌注砼前,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碎石或软弱砼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砼表面的水予清除。
(3)在浇注前,施工缝宜先铺抹水泥浆一层。
4处理方法
当表面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将裂缝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
对夹层的处理慎重。
补强前,先搭临时支撑加固后,方可进行剔凿。
将夹层中的杂物和松软砼清除,用清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再灌注,采用提高一级强度等级的细石砼捣实并认真养护。
二、混凝土裂缝
1、现象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由于内外因素(配比、天气等)的作用,凝固后出现裂缝的现象。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物承载能力、耐久性及防水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2、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分类
经可靠性鉴定确认为必需修补的裂缝,应根据裂缝的种类进行修补设计,确定其修补材料、修补方法和时间。
混凝土结构裂缝依其形成可分为以下三类:
(1)静止裂缝:形态、尺寸和数量均已稳定不再发展的裂缝。
修补时,仅需依裂缝粗细选择修补材料和方法。
(2)活动裂缝:宽度在现有环境和工作条件下始终不能保持稳定、易随着结构构件的受力、变形或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而时张、时闭的裂缝。
修补时,应先消除其成因,并观察一段时间,确认已稳定后,再依静止裂缝的处理方法修补;若不能完全消除其成因,但确认对结构构件的安全性不构成危害时,可使用具有弹性和柔韧性的材料进行修补。
(3)尚在发展的裂缝:长度、宽度或数量尚在发展,但经历一段时间后将会终止的裂缝。
对此类裂缝应待其停止发展后,再进行修补或加固。
3、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
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配合比。
严格控制水灰和水泥用量。
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2)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
(3)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
杜绝过早上传、上荷载和过早拆模。
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
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承受支座负弯矩,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
4、处理方法
1)对有抗渗要求的墙体,若有渗漏或裂缝宽度大于0.2mm:采用化学灌浆对裂缝进行封闭(见冷缝处理工艺)。
2)对有抗渗要求的墙体,若无渗漏或裂缝宽度不大于0.2mm:在裂缝位置用钢丝刷将混凝土表面打毛,清除表面附着物,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充分干燥,涂刷2mm厚环氧树脂填充表面气孔。
3)对无抗渗要求的墙体,若有渗漏或裂缝宽度大于0.2mm:沿裂缝开凿宽20mm、深20mm的槽口,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最后用高一级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或灌浆料)填充压实,养护。
4)对无抗渗要求的墙体,若无渗漏或裂缝宽度不大于0.2mm:在裂缝位置用钢丝刷将混凝土表面打毛,清除表面附着物,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充分干燥,涂刷2mm厚环氧树脂填充表面气孔。
5)对无抗渗要求的楼板:在楼板面将裂缝位置找出,用钢丝刷将
混凝土表面打毛,清除表面附着物,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充分干燥,涂刷2mm厚环氧树脂填充表面气孔,最后涂刷1.2厚聚氨酯防水涂料。
6)对有抗渗要求的楼板:沿裂缝开凿宽20mm、深20mm的槽口,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最后用高一级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或灌浆料)填充压实,养护。
三、实测实量不满足要求
1、现象
墙柱垂直度不满足规范要求、板平整度或厚度不满足规范要求、墙柱尺寸或平整度不满足规范要求。
2、原因分析
模板支撑不牢固,或倾斜、变形,导致浇筑完混凝土后,结构出现涨模、倾斜;混凝土浇筑面控制不严,出现混凝土超厚或超薄。
3、预防措施
加强混凝土模板支撑架的验收,严格按照方案执行。
检查螺栓的是否牢固,拉杆间距及支撑架是否符合方案要求,模板支撑是否牢固,模板支设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在模板及钢筋上做记号,标识混凝土完成面位置,随浇筑随检查。
4、处理方法
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清水冲洗湿润,支设模板,用高一级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充压实;若浇筑间隙太小,则用灌浆料填充密实。
四、漏浆、烂根
1、现象
模板拼缝处出现孔洞或凸起。
2、原因分析
模板拼缝不严密。
3、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模板拼缝,模板缝隙间用双面贴或在表面加钉铁皮封堵缝隙。
4、处理方法
对拼缝处混凝土凸出处,剔除凸出的混凝土,然后用1:2.5水泥砂浆抹平;对拼缝处出现孔洞位置,先剔除薄弱松散石子,清水冲洗湿润后支模,用高一级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或灌浆料)填充压实,养护。
五、混凝土冷缝
1、现象
一次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出现接茬、错台,像流泪一样有污染,即使是在一个平面,疏松程度、光洁程度都有很大区别。
2、原因分析
施工不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使前浇筑混凝土在已经初凝后,后浇筑混凝土继续浇筑,使前后混凝土链接处出现一个软弱的结合面。
3、预防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新旧混凝土浇筑时间衔接恰当,一般不超过2h,若温度高于30℃,则不宜超过1h。
4、处理方法
采用化学灌浆法进行处理,工艺如下:
灌浆流程:布孔→钻孔→洗孔→安装灌浆嘴→灌浆→检查→表面处理。
(1)砼表面处理。
裂缝附近砼表面除污、清洁处理,用有机溶剂擦洗裂缝处。
(2)灌浆孔布置。
浅孔(30cm以内)骑缝布置、深孔斜向布置(与裂缝呈30°~45°角),根据裂缝情况每隔10~15cm之间设一灌浆嘴,裂缝两端需设灌浆嘴;两排及两排以上孔须交叉或梅花形排列。
1)钻孔。
采用电转小口径金刚石钻头,灌浆孔径为15mm。
2)洗孔。
钻孔完毕后,用清水自上而下逐孔冲洗孔内的岩粉,直到孔口返清水,以免岩粉在压水和灌浆过程中进入裂缝,从而影响其效果和质量。
3)封闭裂缝。
嘴与嘴之间的裂缝用环氧胶泥进行封闭。
4)水压试验。
压力水为0.3MPa。
每5min测读吸水量一次直到稳定,压水时间不得少于20min。
通过水压试验了解注浆孔与裂缝连通情况及裂缝的可灌性,再参照吸水量的大小,为下一步的灌浆提供可靠的依据。
5)灌浆。
a先用5Mpa的压力将注浆嘴冲开;再将压力调试为0.3~
0.6Mpa进行灌浆,现场视情况调整;
b从下往上灌环氧浆材,当相邻孔有浆液流出时关闭出浆嘴,继续灌注;
c每个注浆嘴稳压时间6分钟左右为灌满,可结束灌注,封闭该嘴,移入下一孔继续灌注,直到该条裂缝全部灌完,最后一个灌浆孔应并浆5~10min。
待浆液固化后;
6)质量检查及验收。
在灌浆结束7d后可进行压水检查,选在裂缝中部布置检查孔,采用单点法做水压检查,压力为0.3MPa,要求单位吸水率小于
0.02L/min.m。
7)灌浆完成7~10天后,清除表面残留的灌浆材料及注浆嘴,进行混凝土表面打磨清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