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两种巩膜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的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两种巩膜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的疗效
目的对比反眉状及梯形两种巩膜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的疗效。
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眼科诊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86例,根据切口方式分为反眉组与梯形组各43例,反眉组采用反眉状切口,梯形组采用梯形切口,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3 d、1周、1月、3月的裸眼或矫正视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 d、1周、1月、3 月的裸眼或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术后提高的视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虹膜损伤,眼内压升高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反眉状及梯形巩膜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均可提高白内障患者的视力,且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应用,特别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标签:反眉状;梯形;白内障
白内障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晶状体混浊,患者出现视力下降,眩光以及对比敏感度下降等。
老年性白内障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发生老化及退化等引起晶状体蛋白质的变性导致晶状体混浊。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白内障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白内障发生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
白内障根治的方式为手术治疗,目前最主要的手术方式为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OL),常采用超声乳化技术,但是需要特殊的设备,特别是在基层医院难以推广[1]。
笔者所在医院眼科对反眉状及梯形两种巩膜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眼科诊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86例,其中男49例,64眼,女37例,59眼,年龄58.23~78.65岁,平均(65.56±7.87)岁,晶状体核分级,按照LOCS分级法[2]:Ⅱ级29眼,Ⅲ级38眼,Ⅳ级50眼,Ⅴ级6眼。
所有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4,所有患者排除以下情况:其他严重的眼部病变,如高度近视史,既往眼部手术史;因糖尿病、高血压所并发的视网膜病变,其他全身器质性疾病。
根据手术切口方式的不同分为反眉组与梯形组,各43例,分别60眼、63眼;反眉组采用反眉状巩膜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IOL植入,梯形组采用梯形巩膜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IOL植入。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视力、晶状体核分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式术前均进行眼压及角膜曲率、人工晶状体度数的测定等眼部检查,冲洗泪道无分泌物,术前1 d用抗生素眼药水滴术眼,术前用复方托吡卡胺及新福林滴术眼,进行散瞳。
用2%的利多卡因加0.75%的布比卡因进行球周麻醉,消毒铺巾。
开睑,巩膜烧灼止血。
1.2.1反眉组作中央离角膜缘约1 mm、两端离角膜缘约2.5 mm、弦长约5.8
mm、达1/2巩膜厚度的反眉状切口,作一隧道切口,从角膜透明区内约1 mm 处穿刺入房,将黏弹剂注入前房内,用撕囊镊进行撕囊,在10点处核赤道处将核托出囊袋,视情况进行劈核,取出晶状体核,抛光后囊,将黏弹剂注入前房和囊袋内,植入IOL,对IOL进行调整,吸除黏弹剂,切口无需缝合,结膜囊内涂典必殊眼膏,术眼包扎。
1.2.2梯形组作三阶面梯形切口:第一阶面:以穹隆部为基底做结膜瓣,烧灼止血,切口垂直于9:30~2:30位角膜缘后界,深至1/3角膜周边厚(约0.3 mm)。
第二阶面: 于第一阶面的两止端分别向斜上方45°延伸2~3 mm推切角膜中心,厚度0.3 mm。
第三阶面:垂直于角膜内界作扩大切口,用新月形隧道刀向前分离板层巩膜形成梯形隧道至透明角膜内1~1.5 mm,整个切口的形状像梯形,充分分离切口,外切口长约6~7 mm,内切口长约8~9 mm,用穿刺刀穿刺前房,注入黏弹剂,进行环形连续撕囊,作扩大切口进行水分离,将核托出囊袋,根据情况进行劈核,用注水晶状体圈匙将核套出,将黏弹剂注入前房和囊袋内,植入IOL,对IOL进行调整,吸除黏弹剂,切口无需缝合,结膜囊内涂典必殊眼膏,术眼包扎。
1.3观察指标术后3 d、1周、1月、3月的裸眼或矫正视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取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1周、1月、3月的裸眼或矫正视力比较详见表1。
表1示,两组患者组内术前术后视力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间术前术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详见表2。
表2示,两组术后均未出现虹膜损伤,眼内压升高等并发症;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白内障又称为晶体混浊,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如果患者发病年龄在45岁以上,没有其他相关因素造成的白内障称老年性白内障,是最为常见的类型。
我国每年新增白内障约40万。
白内障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特别微创技术的发展,白内障的手术发展经历了囊外大切口摘除,超声乳化吸出的发展过程,超声乳化是一种很好的手术方式,但受设备的限制,手术费用价格昂贵,特别是在基层医院较难开展[3],使得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得到了发展,其中切口的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也直接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反眉状切口与角膜的弧度相反,利于手术操作,更好的增加了手术切口的稳定性,反眉状切口弦长5.8 mm,刚好可以植入IOL,隧道切口的长度也较为适宜,既保持了前房的深度,又能使切口自行闭合。
切口越接近视轴,发生散光的几率越大,反眉状切口很好的避开了视轴,降低了术后散光的发生几率。
梯形状切口同样也是与角膜的弧度相反,便于手术操作,增加切口的稳定性,同时也是小切口,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小,三阶面的切口,对巩膜创伤的面积较小,使梯形的口径相对减小,但是隧道的容积却相对较大,对于晶状体核的取出较为方便,与反眉状的相比,更有利于切口的愈合,梯形切口的两腰避开了视轴,使术后发生散光的几率较小。
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是评价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且无严重的并发症证明了两种手术方式具有以下优点,两种切口都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好、切口稳定性好、操作方便、安全,无需昂贵的仪器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其中理想的切口,切口的位置及深度是两种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4],需注意的是两种手术均没有进行缝线,对于有咳嗽、便秘、腹泻的患者术前均需控制好症状后再进行手术,否则会影响切口的愈合,且术后患者最好卧床休息2 d,以免压迫巩膜。
参考文献
[1]薛儒贤,吴忠强,韦翊.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用于基层医院集中复明[J].微创医学,2009,4(4):424-425.
[2]惠延年.眼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6.
[3]林映兹,庄鹏,韩雅玲,等.白内障小切口手法摘除术与超声乳化吸出术临床疗效比较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0,18(3):225-227.
[4]Kohnen T,Baumeister M,Kook D,et a1.Cataract surgery with implantation of an artificial lens[J].Dtsch Arztebl Int ,2009,106(43):695-702.。